【超閱讀觀點100】3個重點,不靠意志就能持續往前--《原子習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子習慣》過去這段時間長期霸榜,之前看過一次不過沒寫心得,心想如果【超閱讀觀點】第100篇的書要有一定代表性的話,那麼想必《原子習慣》再適合不過,於是把《原子習慣》速讀一次,再檢視從2021年8月發表第一篇【超閱讀觀點】至今,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點,分享給大家。

raw-image


身分認同的重要性--我是誰,所以做什麼事

作者書中提到,改變的發生有三個層次,分別是改變結果、改變過程跟改變身分認同。結果關乎得到什麼,過程關乎做了什麼,身分認同關乎相信什麼,通常我們都以「改變結果」為主,然後接著改變過程,問題在於,要改變結果,有時候是需要很長的過程,如果沒先改變身分認同,那麼就很難支持下去,導致失敗。

書中舉了戒菸的例子,兩個拒絕香菸的人,有人遞香菸時,一個人回應「不用了,謝謝,我在戒菸」,另一個人回應「不用了,謝謝,我不抽菸」,無形間透露一個是不抽菸的人,一個還在跟抽菸奮鬥中。

相對的,如果先設定減重7公斤,那麼減重過程一定很辛苦,因為減重7公斤的成果不會馬上顯現出來,只要中間有所停滯就很容易放棄,但如果告訴自己要成為一個「健康飲食的運動者」,那麼自己的所做所為就會大部分符合這個方向,減重7公斤這個結果就會比較容易達成。

用具體的行動計劃,讓好習慣容易執行

《原子習慣》的主軸是「提示、渴望、回應、獎賞」,我們人一天的生活由無數的小行為構築而成,且大腦又偏向耗能最少的方式,所以只要形成固定模式,就不容易改變。在提示方面,要用具體的行動計畫,取代激勵式的宣示,並把想要的行為跟每天在做的事綁在一起,所以與其說「每天要運動」,倒不如讓自己「在脫掉上班的鞋子後,立刻換上運動服出門」;如果要養成看書習慣,可以在枕頭旁放一本書,睡前整理床鋪後,看枕頭旁的那本書。讓提示顯而易見,而不是讓習慣牽著鼻子走。

在習慣養成方面,重點在於頻率而非時間,不在於幾天養成,而在於做多少次能養成。另方面,要讓習慣簡單到就算沒意願也能執行,讓行動輕而易舉不是指做容易的事,而是要盡可能讓「做長期下來會有回報的事」變得比較不費力。

書中有分享兩分鐘法則,很簡單,只做兩分鐘就好,在覺得費力前停止也沒關係。覺得跑步很麻煩?沒關係,至少出門,跑兩分鐘就停也沒關係,用兩分鐘法則讓自己維持習慣,一旦開始了,通常會超過兩分鐘。

讓每個好的小習慣,構築好生活

帶來立即獎賞的行為會被重複,帶來立即懲罰的行為會被禁止。維持一項習慣的關鍵是成功的感受,這樣的感受會讓自己知道習慣有所回報,努力是值得的。不過這個短期獎勵必須要能強化身分認同,不能有所牴觸,比如決定不吃外食,那麼每跳過一次外食,就可以把存一筆小錢到「旅遊帳戶」作為之後的旅遊基金。

印象最深刻的是這本書一開始提到英國自行車隊的故事,超過100年沒任何選手在環法自行車賽奪冠過,在換了教練後,慢慢從自行車車墊、自行車衣是否舒適等小細節做起,最後甚至是測試不同的按麼油,看哪種能讓肌肉恢復最快等看似跟騎自行車無關的事,最後在北京奧運、環法自行車賽等賽事奪冠。所以,不要輕忽每個小細節跟決定,這些累積起來會造最後的結果有非常大的差距,每天差一點,每週差一點,放大到每個月、每年就差很多。


西恩後見

看完《原子習慣》後,就運用「身分認同」內容,在方格子創立【超閱讀觀點】,告訴自己要閱讀,也要輸出,更要有自己的觀點。當然,閱讀跟輸出方面,有時候會因為惰性中斷,所以一開始事先用每天閱讀50頁的方式,讓自己開始閱讀這件事,等到習慣成自然後,真的就不需要再特別想著要閱讀,因為它已經內化成反射動作。

輸出也是,之前會想著要一次寫完心得,不過一次要寫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一這意味著要空下一段完整的時間,這就不符合書中提到要簡單到沒意願也能執行的原則,第二當寫心得變成負擔後,自然會有很多藉口逃避,比如太累、沒時間一次完成一篇。

所以,原本是規劃要一週一篇,但從2021年8月發表第一篇以來,應該要有136篇左右,現在只有100篇是因為在2022跟23年都曾經中斷過。書中有提到如果習慣中斷了,該怎辦?作者給的答案是「不要錯過兩次」,這點我非常認同,當你錯過的二次就會發現,原來不努力那麼輕鬆,就很容易再繼續中斷下去。

因此,後來西恩也在產出過程中,不再要求自己一次寫完,而是在確定重點後,採分天分段寫的方式,降低寫作阻力。另一方面,如果覺得當週比較沒時間,閱讀的書就改變成自己有興趣,但閱讀起來不會負擔太大的書,或許不完美,至少能夠繼續維持下去,讓自己大致上往正確的道路前進。這樣,雖然沒有136篇,終究還是默默到達100篇這個自己當初沒想過的數字。

也謝謝每一個在這段期間、曾經為我按愛心、留言鼓勵,以及付費訂閱的朋友,謝謝大家: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深邃月光-avatar-img
2024/05/20
自己設定想要成為的身分,然後做適合這個身分的事,堅持下去,就能有所成!
avatar-img
滾石西恩的沙龍
94會員
154內容數
閱讀面向會包含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習慣強化、閱讀寫作技巧與人際關係等面向,並希望整理不同作者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打造適合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也是你(妳)追求的目標,歡迎一起加入。
滾石西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前陣子讀《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李笑來分享一個俄國特工年科靠著蹲下,躲過追殺的故事。 書中提到,有位俄國特工年科同志有一次被一群美國特工追殺,手中的左輪手槍裡已經沒有子彈,他只能邊跑,邊想辦法擺脫厄運,當他衝下一段長長的大理石臺階時,竟然做出一個常人無法想像的動作——止步蹲了下來。
Thumbnail
2025/04/24
前陣子讀《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李笑來分享一個俄國特工年科靠著蹲下,躲過追殺的故事。 書中提到,有位俄國特工年科同志有一次被一群美國特工追殺,手中的左輪手槍裡已經沒有子彈,他只能邊跑,邊想辦法擺脫厄運,當他衝下一段長長的大理石臺階時,竟然做出一個常人無法想像的動作——止步蹲了下來。
Thumbnail
2025/04/23
不知道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幾歲?如果你已經40歲,認知哪些能力正在改變,對於開啟第二人生會很有幫助;如果還沒40歲,先做好準備也不錯 《重啟人生:一個哈佛教授的生命領悟,給你把餘生過好的簡單建議》在開頭用很多數據說明,不論從事何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40歲到50歲出頭開始走向衰退。 更糟的是,職涯
Thumbnail
2025/04/23
不知道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幾歲?如果你已經40歲,認知哪些能力正在改變,對於開啟第二人生會很有幫助;如果還沒40歲,先做好準備也不錯 《重啟人生:一個哈佛教授的生命領悟,給你把餘生過好的簡單建議》在開頭用很多數據說明,不論從事何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40歲到50歲出頭開始走向衰退。 更糟的是,職涯
Thumbnail
2025/04/21
當大家都投入Podcast,你心想著:「很多人都在做Podcast了,我現在再跟進,不可能會成功吧?」 《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作者用行動告訴你:可以,只要找對方法。 因為(當時)市場上沒有人做日更的Podcast,儘管有許多專家告訴作者不可能,也不建議做日更Podcast,不過作者認為這是他的
Thumbnail
2025/04/21
當大家都投入Podcast,你心想著:「很多人都在做Podcast了,我現在再跟進,不可能會成功吧?」 《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作者用行動告訴你:可以,只要找對方法。 因為(當時)市場上沒有人做日更的Podcast,儘管有許多專家告訴作者不可能,也不建議做日更Podcast,不過作者認為這是他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書名:原子習慣 作者:James Clear 《原子習慣》這本書已經在銷售排行榜暢銷很久,讀完之後的感觸是"完全能理解爲何他可以舊居暢銷排行榜"。 網路上的讀書筆記很多,寫的都很詳細,但還是很推薦買一本來完讀還是不一樣的,畢竟每個人看到的重點都不太一樣。讀完一陣子之後也開始回想自己生活中是
Thumbnail
書名:原子習慣 作者:James Clear 《原子習慣》這本書已經在銷售排行榜暢銷很久,讀完之後的感觸是"完全能理解爲何他可以舊居暢銷排行榜"。 網路上的讀書筆記很多,寫的都很詳細,但還是很推薦買一本來完讀還是不一樣的,畢竟每個人看到的重點都不太一樣。讀完一陣子之後也開始回想自己生活中是
Thumbnail
培養習慣只能依靠意志力?還是有其他撇步可以輕鬆做到? 一起看看《原子習慣》中的「習慣堆疊法」吧!
Thumbnail
培養習慣只能依靠意志力?還是有其他撇步可以輕鬆做到? 一起看看《原子習慣》中的「習慣堆疊法」吧!
Thumbnail
如果每天都能進步百分之一,持續一年,最後你會進步三十七倍;相反地,若是每天退步百分之一,持續一年,到頭來你會弱化到趨近於零。起初的小勝利或小倒退,累積起來會造就巨大差異。 原子習慣的力量:微小改變,非凡成果。 ——《原子習慣》
Thumbnail
如果每天都能進步百分之一,持續一年,最後你會進步三十七倍;相反地,若是每天退步百分之一,持續一年,到頭來你會弱化到趨近於零。起初的小勝利或小倒退,累積起來會造就巨大差異。 原子習慣的力量:微小改變,非凡成果。 ——《原子習慣》
Thumbnail
《原子習慣》 步驟二、渴望 讓習慣變得有吸引力
Thumbnail
《原子習慣》 步驟二、渴望 讓習慣變得有吸引力
Thumbnail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像是《原子習慣》的實踐版,如果說《原子習慣》是理論,《原子時間》就是在生活中實際行動,並配合生活的各種突發事件彈性調整的紀錄。 作者教我們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茫然,找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Thumbnail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像是《原子習慣》的實踐版,如果說《原子習慣》是理論,《原子時間》就是在生活中實際行動,並配合生活的各種突發事件彈性調整的紀錄。 作者教我們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茫然,找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Thumbnail
《原子習慣》過去這段時間長期霸榜,之前看過一次不過沒寫心得,心想如果【超閱讀觀點】第100篇的書要有一定代表性的話,那麼想必《原子習慣》再適合不過,於是把《原子習慣》速讀一次,再檢視從2021年8月發表第一篇【超閱讀觀點】至今,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點,分享給大家。 身分認同的重要性--我是誰,所
Thumbnail
《原子習慣》過去這段時間長期霸榜,之前看過一次不過沒寫心得,心想如果【超閱讀觀點】第100篇的書要有一定代表性的話,那麼想必《原子習慣》再適合不過,於是把《原子習慣》速讀一次,再檢視從2021年8月發表第一篇【超閱讀觀點】至今,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點,分享給大家。 身分認同的重要性--我是誰,所
Thumbnail
幾年前看到《原子習慣》這本書,今年終於去買回來看,覺得有些方法很受用,在這裡做個重點筆記和跟大家分享。《原子習慣》主要在說明培養習慣的方法,本文將以2個部分來說明,分為《原子習慣》之重點概要,和個人的執行感想。 Part A:《原子習慣》之重點概要 前言:形成習慣的基本原理 1)讓提示顯而
Thumbnail
幾年前看到《原子習慣》這本書,今年終於去買回來看,覺得有些方法很受用,在這裡做個重點筆記和跟大家分享。《原子習慣》主要在說明培養習慣的方法,本文將以2個部分來說明,分為《原子習慣》之重點概要,和個人的執行感想。 Part A:《原子習慣》之重點概要 前言:形成習慣的基本原理 1)讓提示顯而
Thumbnail
我期望透過這本書學習到‘’一日一行動‘’的習慣養成方法,但可惜...
Thumbnail
我期望透過這本書學習到‘’一日一行動‘’的習慣養成方法,但可惜...
Thumbnail
★從微小改變做起,養成全新原子習慣。
Thumbnail
★從微小改變做起,養成全新原子習慣。
Thumbnail
如果有一本書出版了好多年,依舊佔據各大排行榜,而且來到一百多刷的成績,是否能吸引你閱讀呢?我想《原子習慣》正是如此的存在,即便讀過以原子習慣為概念的諸多書籍,還是想親自感受一下這本書的魅力何在? 原以為這本書講述的概念就是一天改變一點,久而久之就能達成原以為難以企及的目標,但事情並不如我們想得
Thumbnail
如果有一本書出版了好多年,依舊佔據各大排行榜,而且來到一百多刷的成績,是否能吸引你閱讀呢?我想《原子習慣》正是如此的存在,即便讀過以原子習慣為概念的諸多書籍,還是想親自感受一下這本書的魅力何在? 原以為這本書講述的概念就是一天改變一點,久而久之就能達成原以為難以企及的目標,但事情並不如我們想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