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都想直接打昏小孩、送上床的對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自從孩子脫離寶寶時期,不再「拍拍睡」後,怎麼讓孩子快速入睡,應該是大部分家長的頭痛事項之一吧。


最近送小朋友去上體能課,聽到媽媽們閒聊的內容,不禁覺得匪夷所思,主要是媽媽們跟教練抱怨,上次上課不夠操,小朋友直到晚上十一點還沒睡覺,被家長修理,所以,要請教練他們操累一點,最好回家直接秒睡。


可是,回想我之前,曾經沈迷Candy Crash這個手機遊戲,明明已經到了就寢時間,明明眼睛已經開始痠澀了,我還是會忍不住一直滑螢幕,因為破關的渴望太強烈。


玩樂,是人的天性,大人都會了某些好玩的事廢寢忘食了,更何況是小朋友呢。理解歸理解,睡覺這件大事還是得要有個解法。我們家有兩個男生,共睡一張雙人大床,要他們安靜睡覺的難度應該是×2吧。


階段一:

我也曾經想過把小朋友操到很累,希望他們直接像電池耗盡的娃娃一樣,突然沒電倒地。


實際執行,似乎不太可能,因為激烈活動過後,他們需要靜下來的時間,否則剛剛活動完身體,亢奮感還留在體內,怎麼有辦法馬上入睡呢。


階段二:

之前看繪本或是卡通,都有那種父母睡前唸書給孩子聽,然後,唸到孩子自然睡著的畫面,感覺超溫馨的。


可是,我發現要唸故事書給他們聽,房間光線不能太暗,有時候他們聽得入迷,又會不斷發問,不然就是不斷加碼喊「安可」,所以,這招從來沒有成功過。


階段三:

要求一個先進房躺好,等比較容易入睡的哥哥打呼後,再讓弟弟進房。


避免兩人同時進房,玩起枕頭仗或是搔癢遊戲,但是,我們常常發現,先進房的哥哥,居然自得其樂,玩起獨角戲。此招也宣告失敗。


階段四:

動用大人陪睡,陪睡者在中間,將他們兩個隔開,缺點就是大人會不小心睡著。


階段五:

讓他們兩個各自找舒服的姿勢躺好,要求他們眼睛閉起來、身體不動、沒有聲音,我雙手扠腰,站在一邊盯著看,目前用上這招,通常五分鐘內,就會聽到鼻息規律,深沈入睡的聲音。


其實,一整天活動下來,孩子的身體是累的,但是,心太浮動,得讓他們靜心躺幾分鐘,才能進入睡眠模式。所以,這招要搭配大人的耐心方見成效。


希望等小三和小一生再大一點,能夠自律了,我們當家長的,也就不用像打怪一樣,絞盡腦汁想對策啦。


** 好懷念之前「豐」站在摩托車踏板上,想睡就默默抱著我睡著的乖巧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亮叔-avatar-img
2024/06/07
我也是兩個男生,不過他們只差一歲三個月,我自己的經驗是,以身作則如果不小心睡著,如果沒有其他要緊事,就一起睡,也善待自己一下,早點休息可以得到更多的身體修復 ^_^
avatar-img
豐樂生活
5會員
113內容數
豐是哥哥,樂是弟弟,兩人分別是九歲和七歲,趁著小二和小四生去上學的時間,寫點東西,記錄他們的生活。
豐樂生活的其他內容
2024/10/18
前一篇文章提到要發展副業,其實,說穿了就是找工作。在成為全職媽媽之前,我認真當了12年多的上班族,進入家庭,成為全職媽媽,完全不在我的人生藍圖內,不過,既然是自己當時的選擇,也就坦然接受。 初期一定會適應不良,畢竟坐在辦公室吹冷氣,與穿著家居服,每天擠奶,處理屎尿的生活,落差實在太大。
Thumbnail
2024/10/18
前一篇文章提到要發展副業,其實,說穿了就是找工作。在成為全職媽媽之前,我認真當了12年多的上班族,進入家庭,成為全職媽媽,完全不在我的人生藍圖內,不過,既然是自己當時的選擇,也就坦然接受。 初期一定會適應不良,畢竟坐在辦公室吹冷氣,與穿著家居服,每天擠奶,處理屎尿的生活,落差實在太大。
Thumbnail
2024/09/23
昨天下了一整天的雨,我也就跟著窩在家中一整天,整理手機的照片,順便用Canva做影片檔留存紀念,這一弄,足足坐在電腦前近十二小時,除了用餐時間,不得不離開外。 弟弟三不五時的提醒我,怎麼都沒有讓眼睛休息,吃完晚餐,見我又躲回書房,忍不住叨唸我怎麼用了一整天,還沒有用完。好想任性地回答,你不要管
Thumbnail
2024/09/23
昨天下了一整天的雨,我也就跟著窩在家中一整天,整理手機的照片,順便用Canva做影片檔留存紀念,這一弄,足足坐在電腦前近十二小時,除了用餐時間,不得不離開外。 弟弟三不五時的提醒我,怎麼都沒有讓眼睛休息,吃完晚餐,見我又躲回書房,忍不住叨唸我怎麼用了一整天,還沒有用完。好想任性地回答,你不要管
Thumbnail
2024/09/20
隨著年齡增長,中年人的新陳代謝逐漸減緩,體重不免上升。本文分享了一種簡單又美味的減醣料理,利用金針菇作為低卡的替代品,搭配豆腐,不僅健康,還能輕鬆準備,特別適合忙碌的全職媽媽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讓我們的一餐也能更營養。
Thumbnail
2024/09/20
隨著年齡增長,中年人的新陳代謝逐漸減緩,體重不免上升。本文分享了一種簡單又美味的減醣料理,利用金針菇作為低卡的替代品,搭配豆腐,不僅健康,還能輕鬆準備,特別適合忙碌的全職媽媽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讓我們的一餐也能更營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後不再簡單「拍拍睡」,快速入睡成了家長的頭痛問題之一。文章分享不同方法,從操勞到陪睡的方式,希望等孩子再大一點能夠自律。希望家長不必再絞盡腦汁想對策。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後不再簡單「拍拍睡」,快速入睡成了家長的頭痛問題之一。文章分享不同方法,從操勞到陪睡的方式,希望等孩子再大一點能夠自律。希望家長不必再絞盡腦汁想對策。
Thumbnail
多數家長們希望孩子能在家裡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有助於孩子的成長,也能促進家庭和諧。 本文將提供一些要點,幫助孩子在家裡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 制定規律作息時間 固定的睡覺和起床時間:每天在固定時間睡覺和起床,週末也儘量保持一致。 設立早晚例行程序:早上起床後刷牙、
Thumbnail
多數家長們希望孩子能在家裡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有助於孩子的成長,也能促進家庭和諧。 本文將提供一些要點,幫助孩子在家裡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 制定規律作息時間 固定的睡覺和起床時間:每天在固定時間睡覺和起床,週末也儘量保持一致。 設立早晚例行程序:早上起床後刷牙、
Thumbnail
已經能 #自行入睡 的三歲以上的小孩,從嬰兒床畢業之後,可以自己上下床,可以自己離開自己的房間,擁有了這麼自由自在的活動能力後,馬上就把本來親子之間相安無事的就寢時間,瞬間轉換成為親子關係之間最緊張的戰場之一! 每天家長和幼童一起完成睡前儀式、關燈道晚安後,即將開啟的,不是家長輕鬆追劇的自由時
Thumbnail
已經能 #自行入睡 的三歲以上的小孩,從嬰兒床畢業之後,可以自己上下床,可以自己離開自己的房間,擁有了這麼自由自在的活動能力後,馬上就把本來親子之間相安無事的就寢時間,瞬間轉換成為親子關係之間最緊張的戰場之一! 每天家長和幼童一起完成睡前儀式、關燈道晚安後,即將開啟的,不是家長輕鬆追劇的自由時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大人比較有能力直接調整心情再開始工作,然而這樣的能力對孩子來說需要一些前置作業做準備。幫助孩子自律的方法,包括提前預告和幫助孩子安定下來的技巧。這些方法可幫助孩子掌握時間,培養遵守行為規範和分配時間的能力。此外,也提供幫助孩子放鬆的呼吸練習。
Thumbnail
大人比較有能力直接調整心情再開始工作,然而這樣的能力對孩子來說需要一些前置作業做準備。幫助孩子自律的方法,包括提前預告和幫助孩子安定下來的技巧。這些方法可幫助孩子掌握時間,培養遵守行為規範和分配時間的能力。此外,也提供幫助孩子放鬆的呼吸練習。
Thumbnail
當孩子熬夜玩電腦時,家長應該如何引導?本文提供了一些建議,包括建立就寢儀式、將電腦擺放在公共空間、明確使用電腦的目的等。同時,也希望家長能與孩子好好溝通,理解孩子背後的原因。
Thumbnail
當孩子熬夜玩電腦時,家長應該如何引導?本文提供了一些建議,包括建立就寢儀式、將電腦擺放在公共空間、明確使用電腦的目的等。同時,也希望家長能與孩子好好溝通,理解孩子背後的原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