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夏季炎熱潮濕,許多人誤以為將藥品放進冰箱就能延長保存期限,但其實藥品保存並非想像中簡單。藥物如同食品,需要妥善保存才能確保其品質和藥效。錯誤的保存方式,反而可能加速藥品變質,輕則藥效減弱,重則危害健康。
迷思一:所有藥品都應該放冰箱保存?
正解: 多數藥品只需存放於室溫陰涼、乾燥、避光處即可。頻繁進出冰箱反而會增加藥品吸附水氣變質的風險。除非藥袋或包裝上明確標示需冷藏 (2~8℃),否則不建議放冰箱。
迷思二:藥品只要在有效期限內服用就沒問題?
正解: 藥品開封後,會接觸到空氣、濕氣等,保存期限會縮短。應參考藥袋或說明書指示,並留意藥品外觀變化。若出現變色、變味、質地改變等狀況,即使在有效期限內,也應停止使用並諮詢藥師。
迷思三:藥品過期只要外觀沒有變質就可以繼續服用?
正解: 藥品過期後,其有效成分可能會分解,導致藥效降低,甚至產生有害物質。即使外觀沒有明顯變化,也不建議繼續服用。
居家藥品儲存建議:
藥品出現以下狀況,代表可能已經變質:
過期或變質藥品的處理方式:
部分藥物可能影響人體體溫調節功能,服用後若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需特別留意是否出現熱傷害症狀,例如:
若出現體溫升高、暈眩、噁心、嘔吐、排汗量減少、肌肉疼痛、無力、尿量減少、呼吸困難等狀況,應立即離開高溫環境,並儘速就醫。
正確保存和處理藥品,並留意藥物與熱傷害的關聯性,才能確保用藥安全,守護自身健康。
藥物變質是指藥品經過時間、環境或其他因素影響,導致其成分、質地、顏色、氣味等發生改變,進而影響其療效和安全性。服用變質藥物,輕則藥效減弱,重則危害健康,不可不慎!以下就變質藥物可能帶來的風險進行分析:
一、 藥效減弱或失效:
藥物變質後,其有效成分可能分解或轉化,導致藥效降低甚至完全失效。服用此類藥物,無法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可能延誤病情,甚至加重病情。
二、 產生毒性物質:
某些藥物變質後,可能會產生新的化學物質,而這些物質可能具有毒性,對人體造成傷害。
三、 引發過敏反應:
藥物變質後產生的新物質,也可能成為過敏原,引發人體過敏反應,輕則出現皮膚紅腫、搔癢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呼吸困難、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嚴重過敏反應。
四、 損害器官功能:
一些變質藥物產生的毒性物質,可能損害人體器官功能,例如肝臟、腎臟等。長期服用此類藥物,會增加這些器官的負擔,嚴重時可能導致器官衰竭。
五、 其他風險:
除了上述風險外,服用變質藥物還可能導致其他難以預料的健康問題,不可掉以輕心。
本文僅供參考,實際用藥方式及藥品保存方式,請遵照醫囑或藥袋指示。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專業藥師或醫療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