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 “囉嗦” 的說話方式沒有語言學家敢指為 “不對”。不過, 話中塞了一堆沒有作用的字,除了模糊或是掩埋掉主體意思之外,還要給聽的人填麻煩,那就是需要先過濾掉那些廢字,才能讓意思突顯出來。
第一個例子是國,台語中 “疊字” 的怪象(意指重複使用同一個字)。比如, “好” ”好” ”好” , 和 “是” “是” “是”, 是我們常會聽到的。
另外一個例子是 “對” 字的濫用。雖然單獨一個 “對”,或是 “對的”,已經絕對足夠。不過,在電視節目中,常會聽到五個或更多的疊用,“對”,“對對”, ”對對對對” 。最近還曾聽過九個之多的“連環炮”。 更有不合邏輯的是,自己對自己說的話,在句尾說 “對” 。
這樣的現象也出現在本地街坊的英語應用。像是 "Yes", 與 "No",用一次,十分夠了 ! 不過,兩疊 “yes, yes” 或是 三疊 "yes, yes, yes" 好像已經是本地習以為常的情況。
最不可思議的是,"No" 的三疊和五疊,如果正確地去唸長音的 / o / (以 "呢 + 屋” 唸出複合音)的話),那麼連續五疊, “no no, no no no,” 英、美英人士是辦不到的。 而且也沾不上英語對話上精簡的氣質。
說話除了意思的溝通之外,還有“美感”與學識的展現。任何一個人說話能夠做到簡潔這個原則,必然能夠撇開 “拉拉雜雜”,“軟弱無力” 的缺陷。
藉此,思想的表達得以更清楚,更透明地展現,進一步掌握到語言的真正力道(power)。這是語言 “力道與美感” 兼修的最高境界,也是任何人展現智慧與學術修養的最好媒介。
Fred Chou, May 26, 2024, Hualien
*以上說明是濃縮自另外一篇長文,在這兒先擇要與格朋友們分享。
** 標提內的英文句子,源自莎士比亞的 Hamlet (王子復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