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五月,被殺了。
在四月底確定了八月要做手術之後,我心裡長久累積的壓力和負面情緒好像一瞬間就被釋放,原本困擾我已久的問題在得知可以靠手術改善之後霎那間就煙消雲散,眼前的路突然變得順暢很多,我過了一段無憂無慮、為所欲為的日子,原以為自己會一直喜歡這樣的生活,並繼續這樣過到八月,但大概過到第三週,生活的節奏已然失序,日夜顛倒的作息讓我失去了白天和自己相處的時間,導致深夜下班後產生濃濃的「被剝奪」感;宵夜和晚睡讓胃液開始越來越失控,胃食道逆流的灼燒感是每天叫醒我的鬧鐘,每天都看日曆等待時間過去,偶爾到醫院做檢查,期待著幾個月後的手術,我急於改變擺脫現在這個自己,急到連面對當下都不願意,一顆心早已飛到未來的世界去,而忽略了當下這個其實更需要陪伴和照顧的我。
一整個月,我沒有看完一本書、寫出一篇文章、甚至連日記也都沒翻開過,潛意識裡好像覺得這段時間一點都不重要,甚至就這樣每日追劇、熬夜、亂揮霍也沒關係。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情緒變得有些低落,我知道是因為這麼多年來的習慣突然之間好像變得不重要了,說丟就丟也無所謂,反而顯得這些年來認真克服困難的自己很可笑,「減什麼肥啊,減那麼久都不如開一次刀有用」、「寫什麼文章啊,絞盡腦汁不如多花一點時間在自己的專業能力上」,這一句句扎心的話藏在看似過得自在的日子裡,漸漸讓我開始懷疑自己,難道以前那些每天飲食控制、滿頭大汗運動的自己很愚蠢嗎?難道這麼多年以來從來沒放棄過的興趣,到最後還是只能以失敗告終嗎?難道現在的自己,就有那麼差勁到那麼想要裝作沒看見,甚至是擺脫嗎?
我很討厭自己嗎?
在陸劇《我的阿勒泰》裡,我好像找到了解釋。
女主角是一個想要到北京完成寫作之夢的二十歲女孩,回到新疆的阿勒泰地區找母親和外婆住了一段時間,在看似荒涼的草原和沙漠裡,她得到了滋養寫作和心靈的養分。本來因為自己沒辦法在大城市裡闖蕩而失落的回到母親身邊的她,向母親透露出覺得自己很沒用的想法,沒想到女主角的母親卻說:「啥叫有用?生你下來,是讓你服務別人嗎?你看這草原裡的草、樹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沒有人用,它就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
這段話讓我頓時哽咽,從來就沒有人向我說過這段話,從小到大總是在努力和歉疚中長大的我從來沒有想過,原來自己什麼都不做,只要好好的活著也很好,或許是這個社會一直灌輸著我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哪怕是小小的放鬆,也總會伴隨著質疑和罪惡感,時時刻刻責備自己,恐嚇自己在不認真點做些什麼,遲早會被淘汰!
日夜顛倒的狂歡,乍看之下是讓過去努力工作的自己一點假期,但卻意外引出背後焦慮的自己,這麼多年來努力想要改變的事情就要成真,結果我連快樂都沒有享受多久就又開始在否定自己,沒有人給我壓力,我也不在乎別人對我的看法,但是內心深處那個總是討好不來,無法滿足的自我卻一次又一次的用質疑和批評代替讚美和肯定,女主角媽媽的這番話透過螢幕直戳我心,不管未來的我如何,為什麼我一定要越來越好?
我難道就不能只是每天好好過著嗎?
在《我的阿勒泰》的一開始,女主角問了一個自己景仰的作家一個問題,她想要寫作,但卻不知道要寫些什麼。作家告訴女主角,如果自己很年輕,那就先念書,大學畢業再說,如果不打算升學,那就從自己的生活寫起,去愛、去生活、去受傷。
女主角花了很多時間在草原上生活,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成文章告訴世人,也把自己的人生用文字慢慢的形塑出來。從不知道要寫什麼轉變成文字生動、用詞高明的作家,她是靠好好生活、好好感受做到的,甚至還因此交了個帥到不行的男友(我真的沒有很羨慕)。
我雖沒有那麼高的目標,但好好生活,好好感受,就算什麼都沒有完成也美美的長在那裡,我想我應該辦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