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140條侮辱公務員與侮辱職務罪,是否違反憲法對言論自由的保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根據中華民國111年1月12日修正公布之刑法第140條規定:「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當場侮辱或對於其依法執行之職務公然侮辱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萬元以下罰金。」​

然而,憲法第11條保障人民有言論之自由。對於公務員或其職務所為之侮辱性言論,是不是一種意見表達?是否受到言論自由的保障?對侮辱公務員或其職務的行為處以刑罰,是否會不當箝制了人民的言論自由?

近日,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5號判決,給出了結論。


┃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5號判決的結論是什麼?

關於侮辱公務員罪之部分:

憲法法庭並未宣告此部分違憲,但做了限縮解釋,認為必須「限於行為人對公務員之當場侮辱行為,係基於妨害公務之主觀目的,且足以影響公務員執行公務之情形,於此範圍內,始與憲法第11條保障言論自由之意旨無違。」

何謂「足以影響公務員執行公務」?

根據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5號判決理由,是指:「該當場侮辱行為,依其表意脈絡(包括表意內容及其效果),明顯足以干擾公務員之指揮、聯繫及遂行公務者,而非謂人民當場對公務員之任何辱罵行為(如口頭嘲諷、揶揄等),均必然會干擾公務之執行。一般而言,單純之口頭抱怨或出於一時情緒反應之言語辱罵,雖會造成公務員之不悅或心理壓力,但通常不致會因此妨害公務之後續執行,尚難逕認其該等行為即屬『足以影響公務員執行公務』。」

此外,判決理由亦指出,如果表意人經執行職務之公務員制止,然仍置之不理,繼續當場辱罵,此時即得認定行為人應已具有妨害公務執行之主觀目的,進而據以判斷其當場辱罵行為是否已足以影響公務員之執行公務。

關於侮辱職務罪之部分:

憲法法庭認為與憲法第11條保障言論自由之意旨有違,自該判決宣示之日起,失其效力。


┃在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5號判決做成前,法院如何看待侮辱公務員罪?

在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5號判決做成前,法院審理的重點,集中在如何認定「侮辱」。

臺灣高等法院102年上易字第2700號刑事判決指出:

「所謂『侮辱』,乃對他人為輕蔑表示、貶損他人之行為,該行為須有害於他人之感情名譽,使他人精神上、心理上感受到難堪或不快之虞者,始足當之。至於是否有害於他人之感情名譽,亦應就具體狀況,視行為人與被害人之關係、年齡、教育程度、職業、方言或用語習慣等,自客觀予以判斷。尤以日常生活常見之口頭禪或慣用語,依一般社會通念,未必即使人感受到遭輕蔑,行為人倘無侮辱他人之意思,僅係一時氣憤脫口而出,自不該當『侮辱』之要件;而刑法第140條第1項之侮辱公務員罪,須行為人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以粗鄙之言語、舉動、文字、圖畫侮謾辱罵、嘲笑公務員,或出於貶損公務員評價之意思,而有輕蔑公務員人格之言語舉措,始足構成該罪,蓋侮辱公務員罪處罰之目的,係在避免行為人對於執行職務中之公務員,以言語等各種前述之方式侮辱公務員,並非在要求行為人須以文雅之言行對待值勤公務員,蓋言行文雅與否,涉及個人修養與教育程度,不能僅因行為人口出惡言,即遽認屬侮辱公務員之言語,從而,若公務員執行公務時,行為人並無對公務員為辱罵之言語或行為,或行為人之言行舉止雖非文雅、甚且粗鄙,然依當時客觀情況下,可認非出於侮辱公務員人格之意,或並無貶抑公務員評價之舉,即與該罪之構成要件不符,自無從以該罪相繩。」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3183號刑事判決亦指出:

「是否構成侮辱,並非從被害人或行為人之主觀感受判斷,而係以陳述內容之文義為據,審酌個案之所有情節,包含行為人與被害人之性別、年齡、職業類別、教育程度、社會地位、平時關係、言語使用習慣、詞彙脈絡等,探究言詞之客觀涵義,是否足以減損被害人之聲譽。」。附帶說明者,該判決其實是在解釋刑法309條公然侮辱罪之內涵,然而在刑法140條之侮辱公務員罪,應為相同之理解。

自從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5號判決做成後,法院必須更進一步探討「主觀上是否基於妨害公務之目的」、「客觀上足以影響公務員執行公務」,因此可以預期未來法庭上攻防的重點,將會有所轉換

此外,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對於「侮辱」有更細緻的闡釋, 亦值得參考。

延伸閱讀▶公然侮辱罪違憲嗎?如何認定「侮辱」行為?憲法法庭這樣說


┃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5號判決理由,還告訴我們幾個重點

  1. 憲法對言論自由之保障並非絕對,立法者得考量我國之憲政發展及歷史社會脈絡,就不同類型之言論,例如政治、學術、宗教、藝術或商業等,依其性質而有不同之保護範疇及限制之準則。其中有關國家法令及政策之意見提供及公共討論、對於政府權力行使之監督批評、或對政府機關及公務人員表現之評價及反應等,因具有形成公意、監督施政及實踐民主等重要功能,應受憲法之高度保障
  2. 侮辱公務員罪,表面上看似對公務員個人名譽之貶抑,實係對該公務員執行職務時所代表之國家公權力之異議或批評,而非單純對公務員個人之侮辱。因此,該罪之立法意旨係在保障與公務執行有關之國家法益,而非個人法益,應限於「足以影響公務員執行公務」之情形,始構成犯罪。至就侵害公務員個人名譽之公然侮辱行為,應適用刑法第309條公然侮辱罪予以處罰。
  3. 關於侮辱職務罪部分,由於人民對政府機關及其職務(包括法令政策之制定及各項公務之執行)之異議、質疑、批評等意見及評價,本即具有監督施政、促進民主的重要功能此等監督、批評政府之言論,不僅是民主國家所不應禁絕處罰者,甚至是憲法言論自由之核心保障範圍,以維護民主制度之有效運作。就此等不涉事實真偽之意見及評價,例如人民抽象咒罵特定政府機關之職務行使,縱其使用語言刻薄粗俗或顯屬發洩情緒者,應認仍屬質疑或批評公權力之言論,而受憲法言論自由之保障。因此對侮辱職務之行為處以刑罰制裁,已侵及憲法言論自由之核心保障。

本文是以撰寫時的法律規範與實務見解為基準,係供讀者為一般性參考,就個案特定情形如有任何疑問,仍宜洽詢專業人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一起讀新聞-avatar-img
2024/06/05
謝謝分享,我不太懂法律,所以可能有點冒昧,但是看完之後心中有個問題,想請教。因爲在不同時間、地點對於“侮辱”的定義可能有所不同。所以是不是陪審團制度更好呢?然後我看到台灣也有“民法官”為什麽不能實行像美囯那樣的陪審團定罪 法官量刑呢?(這個好像很合理)因爲我實在不太懂,所以希望指點一下,謝謝啦
黎紹寗律師-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6/05
一起讀新聞 您好,感謝您的迴響。目前我們有國民法官法,是採用所謂的參審制,而且僅限於法律明文規定的重刑案件,所以我們的確沒有陪審團制度。關於陪審團制度的優缺點,涉及的面向很廣,實在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討論完啊。不過我覺得您的想法很不錯,是不是有陪審團制度,就能解決實務上對「侮辱」認定標準不一的問題呢?我覺得應該沒辦法,畢竟就算是陪審團,也很有可能每個人在個案上對「侮辱」的認定想法都不一樣!所以,想必這個議題會繼續困擾陪審團吧。
avatar-img
黎紹寗律師的沙龍
8會員
18內容數
不定期分享各種法學新知、執業心得與書籍評論。
2025/02/09
你對遺產稅瞭解多少?該如何進行遺產稅規劃?本文用精簡的文字,讓你一次掌握有關遺產稅的各種概念。 ┃遺產稅基本概念 總遺產稅制 我國就遺產稅採總遺產稅制,也就是以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之遺產總額為租稅客體。 相較之下,另有所謂的分遺產稅制,是以各別繼承人因繼承所增加之財產為租稅客體。採取分遺產稅
Thumbnail
2025/02/09
你對遺產稅瞭解多少?該如何進行遺產稅規劃?本文用精簡的文字,讓你一次掌握有關遺產稅的各種概念。 ┃遺產稅基本概念 總遺產稅制 我國就遺產稅採總遺產稅制,也就是以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之遺產總額為租稅客體。 相較之下,另有所謂的分遺產稅制,是以各別繼承人因繼承所增加之財產為租稅客體。採取分遺產稅
Thumbnail
2025/01/26
你知道遺贈稅法第15條第1項第1款,將被繼承人死亡前二年內贈與配偶之財產,擬制為遺產課稅嗎?本條款引發了哪些爭議?一起來看憲法法庭113年度憲判字第11號判決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Thumbnail
2025/01/26
你知道遺贈稅法第15條第1項第1款,將被繼承人死亡前二年內贈與配偶之財產,擬制為遺產課稅嗎?本條款引發了哪些爭議?一起來看憲法法庭113年度憲判字第11號判決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Thumbnail
2025/01/23
《嗑藥》是英國作家馬文•柏吉斯撰寫的小說,曾經榮獲英國衛報兒童小說獎、英國卡內基兒童文學獎。這是一本探討青少年濫用毒品的著作,作者使用流暢且不帶批判的文筆,自然而然帶出讀者對毒品的省思與警覺。
Thumbnail
2025/01/23
《嗑藥》是英國作家馬文•柏吉斯撰寫的小說,曾經榮獲英國衛報兒童小說獎、英國卡內基兒童文學獎。這是一本探討青少年濫用毒品的著作,作者使用流暢且不帶批判的文筆,自然而然帶出讀者對毒品的省思與警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文探討刑法第140條侮辱公務員罪,包含成立要件、法院實務見解及相關提醒,並以案例分析說明其適用範圍。
Thumbnail
本文探討刑法第140條侮辱公務員罪,包含成立要件、法院實務見解及相關提醒,並以案例分析說明其適用範圍。
Thumbnail
法律,其實無所不在,若我們沒有足夠的法律概念,極有可能踩到法律的紅線而不自覺。小編從社會中常見的一些觸法狀況並參閱法律用書及法律個案解析網站,從中彙整出我們若要行走江湖總不能沒有的法律概念,期能大家都能成為知法不犯法且也能適時自我保護的社會公民。
Thumbnail
法律,其實無所不在,若我們沒有足夠的法律概念,極有可能踩到法律的紅線而不自覺。小編從社會中常見的一些觸法狀況並參閱法律用書及法律個案解析網站,從中彙整出我們若要行走江湖總不能沒有的法律概念,期能大家都能成為知法不犯法且也能適時自我保護的社會公民。
Thumbnail
怎樣才叫犯法?那條界線在哪? 例如A在公開場合大罵B,此時B認為他的名譽受到損害,所以想告A;但A也不服認為他本就有言論自由的權利,那誰對誰錯? 這裡牽扯到兩個憲法保障的權利:名譽權、言論自由。 在討論誹謗前你有聽過公然侮辱嗎? 在說誹謗罪之前,你聽過公然侮辱罪嗎(刑法第309條) 簡單區分誹謗跟公
Thumbnail
怎樣才叫犯法?那條界線在哪? 例如A在公開場合大罵B,此時B認為他的名譽受到損害,所以想告A;但A也不服認為他本就有言論自由的權利,那誰對誰錯? 這裡牽扯到兩個憲法保障的權利:名譽權、言論自由。 在討論誹謗前你有聽過公然侮辱嗎? 在說誹謗罪之前,你聽過公然侮辱罪嗎(刑法第309條) 簡單區分誹謗跟公
Thumbnail
「妨害名譽」在大眾耳中早已是耳熟能詳的法律名詞,不僅充斥新聞版面,也常發生在我們日常社會之中。我們要怎麼發言(文)才不會踩到法律的紅線呢?可以參考本文提供的建議。
Thumbnail
「妨害名譽」在大眾耳中早已是耳熟能詳的法律名詞,不僅充斥新聞版面,也常發生在我們日常社會之中。我們要怎麼發言(文)才不會踩到法律的紅線呢?可以參考本文提供的建議。
Thumbnail
【法律爭點】 校園或是公務機關的職場霸凌防治申訴成立與否之決議,該決議是否為行政處分?而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Thumbnail
【法律爭點】 校園或是公務機關的職場霸凌防治申訴成立與否之決議,該決議是否為行政處分?而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Thumbnail
警察在執行勤務盤查時,與民眾發生糾紛或衝突,而後來民眾被起訴妨害公務等罪,這樣的情況時有所聞,但只要民眾有動手反抗就算是妨害公務嗎?在台中有個案例,警察進行盤查過程中,男子因有動手攻擊警察,所以遭檢察官起訴妨害公務及傷害罪,後來經過法院審判後,法院判決男子無罪。
Thumbnail
警察在執行勤務盤查時,與民眾發生糾紛或衝突,而後來民眾被起訴妨害公務等罪,這樣的情況時有所聞,但只要民眾有動手反抗就算是妨害公務嗎?在台中有個案例,警察進行盤查過程中,男子因有動手攻擊警察,所以遭檢察官起訴妨害公務及傷害罪,後來經過法院審判後,法院判決男子無罪。
Thumbnail
本話所要介紹的是「妨害公務罪章」,首先,「妨害公務」它不是一個罪,而是一個罪章,也就是説妨害公務的犯罪態樣是有多種的,而一起歸納規定在同一罪章的意思。一般民眾在新聞中常聽到某人犯了「妨害公務罪」其實是不精準的說法。再來,既然是「妨害公務」,那就要與刑法第10條所規定的「公務員」做連結,因為惟有對於「
Thumbnail
本話所要介紹的是「妨害公務罪章」,首先,「妨害公務」它不是一個罪,而是一個罪章,也就是説妨害公務的犯罪態樣是有多種的,而一起歸納規定在同一罪章的意思。一般民眾在新聞中常聽到某人犯了「妨害公務罪」其實是不精準的說法。再來,既然是「妨害公務」,那就要與刑法第10條所規定的「公務員」做連結,因為惟有對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