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是個悲觀的人,看待許多事情,總是預先設想到最糟糕的那一面,碰上重大的人生抉擇、職涯轉換,這個特質更被我發揮得淋漓盡致。
上周,我和職涯教練Terence進行一對一談話的時候,他和我做了一個很有趣的平行時空練習,面對眼前二擇一的選項,Terence問我:
「想像一下,如果選擇了A,五年之後,你會發生哪些改變,因而感謝自己做了這個選擇?」
嘩,這個好難,我閉上眼睛沉澱了一下,盡量不讓頭腦喋喋不休的焦慮介入其中。過了幾分鐘,我聽到自己說,「因為這個選擇,讓我做到真正的『接納』,能夠和生活圈迥異的夥伴一起工作,嘗試自己一直鄙棄、甚至懷有偏見的事物,而不是認為自己比較專業、比較優越,斷然拒絕與異端連結。」
Terence點點頭,繼續引導我,「再想像一下,如果選擇的是B,五年之後,你又會因為什麼,感謝自己當初的選擇呢?」
B是一個,我原本就很懷疑的選項,無論從短期或中長期來看,都形同雞肋,假如把時間拉長,我會感謝自己的,「可能是我終於做到了『堅持』吧,我是一個很難安於現狀太久的成果論者,但某些成果之所以會結果,可能是來自於戲棚子下站得久的累積,而不是四處另起爐灶的墾荒。」講出這段話,自己都很驚訝。原來雞肋也有值得咀嚼的養分。
嗯,Terence笑得很淘氣,「那妳有沒有發現,無論做出甚麼選擇,結果都不太差耶,兩個都是好蘋果。妳只是從兩個好蘋果當中,挑出一個妳喜歡更多一點的蘋果而已!」
坦白說,我從來沒有這麼想過。當頭腦跑出一籮筐的優劣比較,我優先看重的,是兩者的「最壞」底線,何者我最不能接受。以及我必須「犧牲」或「放棄」甚麼。不同選擇具備的優點、長處,我通常只關注實質層面的條件,團隊規模、職級福利、薪資漲幅。甚少從較長遠的五年、十年時間橫軸,去思考相對的獲得與付出,是否與我的人生終極追求相符。
在Terence為我開啟平行時空的想像之前,我壓根不認為自己手上握有兩個好蘋果,選擇在我眼中,總是趨近於,在火坑與糞坑之間,選擇一個比較不爛的歸宿。
然而,水火、屎糞,從不同的觀點來看,仍有真金不換的價值。
那個不同的觀點,來自感謝,感謝我有選擇,感謝自己做出選擇,感謝選擇所帶來的果,或豐碩、或酸澀,都是值得的收割與獲得。
也邀請大家,試試從這個角度,重新看待自己手中的「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