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道歉》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出版社請我替「為什麼要道歉」這本書寫推薦序的時候,我認真回想了一下,從業二十幾年來的歲月,有經歷過類似學運規模的抗爭場面,也有遭逢過現場不費一兵一卒、對方光靠網軍動員就捲起千層浪的炎上風波。


同事笑我,搞不好是全台灣最會道歉的人。這個不好說、也不敢這麼說,免得觸了莫非定律的霉頭。但是,在漫漫職涯裡,我代表客戶、業主出面,表達道歉的次數總和,的確比道謝或道別的數量要多上許多。


身處傳播圈,造勢、蹭勢,會被訓練成反射性的本能,然而,道歉則不然。我更傾向將道歉視之為發揮連結或影響的藝術,言過其實、照本宣科,只會讓道歉聽起來匠氣,真正讓道歉發揮宛如藝術價值的關鍵,是考驗人性和慣性的兩大基本原則:


🙇「將對方的感受置於自己的感受之上」

🙇「不要針對他人的負面情緒道歉,這很容易淪為變相指責,把問題歸咎於對方。請為自己實際做出的行為而道歉。」


所以,高竿的道歉聲明,無論表達的形式、調性如何,基本上不脫這本書裡面的六大原則,篇幅不見得要長,說到點上為要:

✅說「對不起」。

➡️這聽起來比「我很抱歉」、「我很遺憾」要來得真摯與明確。


✅因為「你所做的事」。

➡️失敗的道歉,大多起自於迴避或包裝自己的行為。


✅說明你知道「為什麼這是不對的」。

➡️表達你充分知曉、並檢討行為所帶來的衝擊或傷害。


✅僅在需要時解釋,「不要找藉口」。

➡️道歉不是談判,企圖換取對方的原諒並不屬於道歉的一環,請專注於好好道歉這個目標。


✅說明為什麼這種情況「不會再發生」。

➡️比起口頭表達歉意,願意接受道歉的一方,更在乎後續的行動改善方案。


✅主動「提出彌補」。

➡️許多炎上危機的解除與否,端視這一步。這也是處理爭端時,最容易出現歧異的交叉口。我的經驗是,最大的誠意,有時並不等同龐鉅的物質條件,展現願意為錯誤追根究柢、從中優化或打掉重練的心意,反而更接近大家心中的真理與正義。


✅「傾聽」。

➡️確保道歉的對象能夠發表意見,請仔細聆聽,不要打斷、不要自我辯護。


這本書談到許多道歉的準則和用語,取材大自政策失靈、小至孩子在學校用鼻屎當成攻擊同學的武器,當中的身段與心態轉換,簡直就像一本道歉藝術百科。


不過,我還想跟大家分享這本書所提及的另一面向,關於寬恕。若自己是受到衝擊與傷害的一方,而始終等不到一個道歉,你會如何自處?


是的,身為同事口中的「道歉女王」,我成功求取過無數諒解,化干戈為玉帛。沒人知道,在我心中,久久等待著一個遲來的道歉,這個道歉,可能永遠不會來。


我遭受過慘痛的職場霸凌,身心留下莫大的斲傷,甚至一度中斷了職涯發展。經歷長時間的復健,我重回職場,漸漸找回從前的活躍,我一直以為,自己已經原諒這個人、這件事。直到我在看這本書後半段,「你認為自己想要原諒嗎?」,忍不住在差旅的飛機上淚流滿面。


那時我才發現,我從來沒有原諒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亦強烈怨恨著加諸傷殘在我身上的人,迫切又苦澀地期待著,對方來跟我低頭道歉的那一天。


這本書引用拉斯金博士在「永久寬恕」一書的觀點,從根本開始治癒我:「寬恕,並不代表你相信,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是好的。當你有能力原諒別人的重大錯誤,會發現自己可以更輕鬆地擺脫往後遭遇的傷害。」


人生很長,道歉有時,寬恕有時,也把拉斯金博士的寬恕法則,節錄如下:


❤️‍🩹清楚表達為什麼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不好,並與信賴的人談論你的感受。


❤️‍🩹致力於改善自己的感受,你值得讓自己的心情變好,不必與任何人對抗或和解,這個步驟完全是為了你自己。


❤️‍🩹減少責備那些傷害你的事情,不要把不愉快的經歷看成只有自己才會遇到,並看到長期懷怨所付出的代價。


❤️‍🩹明白你正在談論你現在的感受,而不是當時發生的事情。


❤️‍🩹不要指望他人會改變,或主動給予你需要的東西。請好好讚賞自己所擁有的力量。


❤️‍🩹設定新目標,找到更好的方法來滿足你的需求。跳脫情緒糾結,向前看。


❤️‍🩹把日子過得很好,就是最好的報復。尋找值得高興和感激的事情。觀察你周圍發生的善意時刻,提醒自己生活中有哪些美好的事物。


❤️‍🩹修改你所講述的悲慘故事,當有意識地改變看待這些事情的觀點,這種平靜的感覺,就是一種寬恕。


最後,拉斯金博士這麼說:「即使從未得到傷害你最深的人的道歉,接受永遠不會有道歉的事實,可能為你帶來力量和圓滿。不需要對方的道歉,你也可以成為一個快樂、成功的人。接受沒有答案,將會帶來極大的自由。」


願大家從這本書裡,能夠獲得自己最需要的,無論是面對錯誤的力量,還是決定寬恕以後的自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要緊》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期待與對待》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鷹式領導》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複寫的力量》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自憐魔》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中年轉職》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為什麼要補充酵素?酵素推薦原因?探索酵素的4大功效酵素是一種蛋白質,具有促進身體化學反應的作用,尤其在消化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而隨著年齡增長和生活方式改變,人體自然產生的酵素可能會減少,因此許多人會開始補充酵素,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以下是補充酵素的4個關鍵好處,透過本文的詳細解析,你會更了解酵素推薦的根本原因。
    Thumbnail
    avatar
    湯圓媽
    2024-04-24
    為什麼要用幸福教會我什麼叫孤寂?——觀《東尼瀧谷》探討普遍存於人性的孤寂,說不清的孤獨在此片具象呈現。 看完很阿雜,心情不舒服。但夏天很適合,保證降溫的透心涼。 本片節奏慢,著重其藝術性,需沉下氣觀賞,方能體會箇中滋味。
    Thumbnail
    avatar
    Yuni同學
    2024-04-22
    為什麼要讀經典?從脫衣服談起在當今這個所有人的想法都一窩蜂,大家都趕著潮流、忙著內卷、深怕自己被淘汰的年代,這些擁有獨立個性、獨到見解、不隨波逐流、不當牆頭草的人尤為可貴!胡適在100年前不就這麼說嘛:「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由一群奴才所建造得起來的!是由那一個個獨立思考、有獨立個性的人所組成的」
    avatar
    盧威任
    2024-04-21
    讀後喃喃之【做自己,為什麼還要說抱歉?】「人生是一幅畫,我們自己就是畫家本人— — 要濃墨重彩或輕描淡寫,要添上任何顏色,以何種筆法、順序、畫風,需不需要補救,全由自己決定。」-林依晨 程又青說:「我不要那種除了我愛你,請給我一杯水,之外就無話可說的人陪我走一輩子。」
    Thumbnail
    avatar
    仲太一
    2023-05-20
    為什麼要?想吃 所以去買喜歡的來吃 想做的事 所以立刻去完成 想愛美 所以化妝 讓自己變美 想休息 所以不為難自己去睡覺 不要再說 為什麼要這樣。。 因為事情背後都是有道理的
    Thumbnail
    avatar
    想飛的魚❤️
    2023-05-19
    為什麼要讓別人認為自己的孩子不知感恩?那天,臉書社團裡的一則貼文,讓我很有「感覺」。 大意如下:「兒子即將生日,我提議去吃夏慕尼;但是,他在與同學討論過後,用『沒聽過這家餐廳』的結論為理由,回絕了我。然後,我問他想吃什麼?他回『沒想法』。」發文者,是一位媽媽,文中的兒子已經是國高中生。(因為貼文已經刪除,內容是我憑著記憶簡述的)
    Thumbnail
    avatar
    琦琦/心秩序療癒師
    2022-11-27
    做自己,為什麼還要說抱歉?《做自己,為什麼還要說抱歉?》這本書是由100則極短篇散文所組成,若是晨迷應該不會意外書中出現的各種人生思索,若是不熟悉林依晨的人看了這本書大概會很訝異,沒想到林依晨看似乖順的外表之下竟然有如此細膩且深刻的人生體悟,而從她的文字當中所能感受到的不僅是真誠,更多的是時間淬煉過後的生活智慧。
    Thumbnail
    avatar
    射手媽咪婷婷
    2022-05-04
    為什麼要練「音階」?音階就像是基本的國字,如果連國字都不太會用,又怎能寫對、寫好句子或文章呢? 同樣地,熟悉了音階練習,無論是想演奏古典、爵士、流行,都更加輕鬆、有效率。
    Thumbnail
    avatar
    嵐音社
    2021-01-14
    為什麼要做會員分級制度?會員分級制度是常用的方法,可以有效提供會員貢獻度。其實運作的原理,是利用RFM的M - 會員貢獻度 來分群,也是一種利用數據分群操作的結果。
    Thumbnail
    avatar
    Happy Lee 黑皮李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