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最後一夜

更新於 2024/10/1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張愛玲的最後一夜」是表演工作坊於2024年的春季所帶給大家的精彩獻禮,那更是對張愛玲致敬的一種獨特方式。劇中以極其特別的形式,描繪著這位在華文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才女,面對生命的堅持與無畏,更創造出每每讓人反覆玩味的精彩角色。戲劇以最後一夜的角度切入,那像是生命邁向最終的過程裡,重新回望己身的遭逢,重新審視過往的創見,那是告別,那不也是一種不捨與欣慰。

      極為特別的是這齣戲劇的編導是楊世彭博士,他在張愛玲辭世之後,才在相關資料的檢視裡發現兩人竟是表姊弟的關係。或許也因為如此,面對緣慳一面的遺憾,遂有了創作戲劇致敬的念頭。而心裡不禁猜想著,那也源於張愛玲於1995年於洛杉磯過世時的許多訊息,不免讓人慨嘆。透過戲劇呈現,也許那是一種緩解,或是一種轉譯,抑或者那是一種從另一個角度去描繪邁向死亡的意象。

      而整齣戲劇中,最為特別的莫過於編劇創造出「解說者」的角色,那不同於一般所謂的旁白,更重要的是,劇本賦予了他是張愛玲「心靈顧問」的絕妙存在。也就是面對獨居的張愛玲,單單的旁白去訴說她的內心世界,不免過於片面與單薄。但戲劇中創造了一個虛構的心靈對話者的存在,讓張愛玲是在對話的過程中訴說著旁人總是難以理解的內心世界。

那樣的發想或許架構在人們總是不免喃喃自語,在那樣的過程中,那或可視為與自己對話的歷程。若將這樣的角色獨立出來,創造出更多的對話,那麼整齣戲劇將更顯鮮活。更重要的是,那再次緩解了孤獨辭世的悲涼。尤有甚者,透過那樣的對話,當可讓人們以不同的角度來面對張愛玲的走向人生終點時的心思。當然,這不過是一齣戲劇,這不過是編導所創造出來的意象。然而面對著種種耳語,以及某些人眼中關於張愛玲之死的謎團,也許放下那種種紛擾,創造出另一個更讓人能夠回到張愛玲創作作品以及自身遭逢的回顧,當是更值得玩味。

      劇裡當可分成兩個部分,一是著墨於張愛玲最後一夜與解說者的對話,更由對話的過程中,帶出她生命中極為重要的兩段情感。而這兩段情感,分別以戲劇演出和張愛玲口述的方式來呈現,那在情緒的衝擊上,也有所不同。戲劇的表演,即便不自覺地涉入其中,都仍不同於口述時情感奔騰的發酵。是否那也意味著在編劇心中嘗試去描摩兩段情感在張愛玲老年時內心的感受。初戀的過程與細節,甚至是當年彼此深情的對話,依舊刻骨銘心。而異國相伴的戀曲,則是在生命的依戀與照顧裡,留下了極其深切的情感。前者的抽離,像是故事的轉化;後者的涉入,則是生命的停駐。

      另一個讓人讚嘆的則是,透過解說者與張愛玲的對話,帶出眾人耳熟能詳的三部作品《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與《金鎖記》。受限於時間的因素,只能檢選部分情節,透過讀劇與表演的方式來闡述。當然,這關鍵未必是在劇情的發展,而是能否藉由戲劇中的壓縮與取捨,而精準地呈現著幾位關鍵角色的獨特樣態。諸如《紅玫瑰與白玫瑰》裡的王嬌蕊、《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當然還有讓人難以忘懷的《金鎖記》裡的曹七巧。

      劇中透過解說,讀劇與戲劇的呈現,讓人很快地便掌握了這三個故事的發展脈絡。然而誠如上述,也許更重要的是劇裡描繪著張愛玲究竟如何看待這三個角色。不論是王嬌蕊所描繪的種種顛覆,白流蘇為自己人生所選擇的孤注一擲,甚或是曹七巧的扭曲刻薄,都讓人玩味再三。戲劇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舞台上演出這三部戲劇的過程中,張愛玲於一旁深情地觀看著。尤有甚者,《金鎖記》是最後一齣上演的戲劇,那也意味著整齣劇即將邁向尾聲,是故編導安排張愛玲看戲的過程,卻也慢慢地移向那最終的安息之所,也就是她房內的行軍床。

      然而,當她躺在行軍床上時,不多久卻又起身,而且這次竟然走入了劇中,且默默地靠向老年的曹七巧。那是她所創造的角色,相信沒有人能夠比她還要了解曹七巧內心的悲痛與絕望。扭曲,往往來自於現實的磨難,內心無處安頓而痛苦不堪,那是不得不,那是走頭無路的求生。然而那卻也是旁人眼裡,不近人情的尖刻澆薄。當看著張愛玲靠向曹七巧時,內心突然有很深的悲痛,若說角色的創造裡,隱含著內心的情感投射,那麼那樣的靠近是否可以視為一種拾回,在生命的最終,在旁人難以理解的狀態裡,看見了己身所創作的角色與內在的一種共鳴。而那樣的共鳴,更是在劇場裡引起迴盪。是否,對每個觀者來說,那都像是一種拾取,關於己身、關於己身的片面、甚或關於己身的陰影。即便只是倏瞬,彷彿都已銘記於心頭。

      謝幕之後,王嬌蕊、白流蘇、曹七巧與張愛玲四個角色在那疊合裡,緩緩地交互滲透,那不被理解的悲苦,那不甘於命運的堅毅,那仍欲掙扎創造己身命運的勇敢,還有那看似強勢卻隱含著退卻,而不被外人所知悉的內心。搭襯著「誦讀劇場」的表演形式所傳遞的張愛玲細徹入微的文字,讓人領受著文學的洗禮與心靈的湧動。那確實是極其特別的感受,卻也在那樣的感受裡,不經意地瞥見了文學的迷人與心靈的豐富。

      總還記得,劇中特別透過解說著與張愛玲的互動,訴說著當年傅雷對張愛玲作品的批判,而張愛玲也訴說著她的角度與想法。她只是細膩地刻畫著在那個時代裡小人物的樣貌,那奮力掙扎求生的欲望,反倒豐富了人性的種種,何需執著於善惡二分的論述,何需框限在既有價值的牢籠。文學所背負的,也許可以比想像中更為多元,一如人心的樣貌。





延伸閱讀


關於藝文生活這一系列文章的介紹與總覽

avatar-img
54會員
92內容數
書寫的內容,原則上仍以書籍、電影、旅行、攝影、心理為主軸,而因為己身為心理師,所以往往在思考的面向上會從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期待能夠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感受與反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師的海洋之心 的其他內容
    這幾天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想著,幾年後回頭省視自己的生命,很難不會想起這一年的許多點點滴滴吧!2006年,就這麼走到了尾聲,這一年來,心情的起起落落讓人難忘,卻也讓人難熬。很難去敘述心情的繁複,甚至到這一年的最後一天竟然找不回遺落的情緒。
想告訴自己,何妨給自己停留的腳步,審視自己,也重新去貼近自己。只是這過程,總是不易,也總在走走停停中慢慢摸索著自己的步調與想望。心裡以為,過往總想去挑戰生命中所謂的該然。卻也慢慢懂得,少了所謂「應該」的框架,或許創造了更多的自由,但也同樣地需要更多的勇氣與智慧去走出生命的道路。
回首這段期間,從好美里的願意相信、墾丁海濱的找回疼惜到阿里山森林的靜默偶遇,最末回到戲劇裡的誠摯接納,生命的曲目像是安排好了一般。重新思索著關於「自信」的意涵,重新看待遇見的自己,重新開啟塵封已久的感官,重新體驗關於生命中的活著。
這一系列的書寫,主要是紀錄與分享日常生活的點滴,間或夾雜著對於自己的省思,尤其是每年的十二月,剛好是一年的最終,也是自己的生日,總會在那樣的時機裡,回想著一年的點點滴滴,這樣的習慣已經持續二十幾年,那算是一種記錄,可也算是對自己的一種交代。
閱讀帶來的不可預知的樂趣,如同作者所說改變原本就已經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之中,書籍只是在不經意中勾動了那樣的念頭與想望,甚至賦予了更多的勇敢與熱情。誠如書中所言及的:「一本奇特的書籍,與一小球蓬蓬的羊毛氈,傳達了一切可能的奇蹟。」也許對每個愛書人來說,閱讀這本書,會有一種心領神會的美好與感動吧!
家       萬志為 母親髮上的顏色給了我 又還為原來的白 父親眼中的神采傳了我 復現歸隱的淡然 一個很美的名字 我過份依戀的地方  當燈火盞盞滅盡 只有一盞燈 當門扉扇扇緊閉 只有一扇門 只有一盞發黃的燈 只有一扇虛掩的門 不論飛越了天涯或走過了海角 只要輕輕回頭 永遠有一盞燈 在一扇門後
    這幾天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想著,幾年後回頭省視自己的生命,很難不會想起這一年的許多點點滴滴吧!2006年,就這麼走到了尾聲,這一年來,心情的起起落落讓人難忘,卻也讓人難熬。很難去敘述心情的繁複,甚至到這一年的最後一天竟然找不回遺落的情緒。
想告訴自己,何妨給自己停留的腳步,審視自己,也重新去貼近自己。只是這過程,總是不易,也總在走走停停中慢慢摸索著自己的步調與想望。心裡以為,過往總想去挑戰生命中所謂的該然。卻也慢慢懂得,少了所謂「應該」的框架,或許創造了更多的自由,但也同樣地需要更多的勇氣與智慧去走出生命的道路。
回首這段期間,從好美里的願意相信、墾丁海濱的找回疼惜到阿里山森林的靜默偶遇,最末回到戲劇裡的誠摯接納,生命的曲目像是安排好了一般。重新思索著關於「自信」的意涵,重新看待遇見的自己,重新開啟塵封已久的感官,重新體驗關於生命中的活著。
這一系列的書寫,主要是紀錄與分享日常生活的點滴,間或夾雜著對於自己的省思,尤其是每年的十二月,剛好是一年的最終,也是自己的生日,總會在那樣的時機裡,回想著一年的點點滴滴,這樣的習慣已經持續二十幾年,那算是一種記錄,可也算是對自己的一種交代。
閱讀帶來的不可預知的樂趣,如同作者所說改變原本就已經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之中,書籍只是在不經意中勾動了那樣的念頭與想望,甚至賦予了更多的勇敢與熱情。誠如書中所言及的:「一本奇特的書籍,與一小球蓬蓬的羊毛氈,傳達了一切可能的奇蹟。」也許對每個愛書人來說,閱讀這本書,會有一種心領神會的美好與感動吧!
家       萬志為 母親髮上的顏色給了我 又還為原來的白 父親眼中的神采傳了我 復現歸隱的淡然 一個很美的名字 我過份依戀的地方  當燈火盞盞滅盡 只有一盞燈 當門扉扇扇緊閉 只有一扇門 只有一盞發黃的燈 只有一扇虛掩的門 不論飛越了天涯或走過了海角 只要輕輕回頭 永遠有一盞燈 在一扇門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愛與被愛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愛與被愛。這句話簡單而深刻,蘊含著無盡的意義,也觸動著每個人心中最柔軟的一根弦。愛,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情感,它能夠撫平心靈的創傷,照亮前行的道路,賦予我們勇氣和力量,使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找到歸屬感和幸福。 親情、友情和愛情 當我們談到愛時,往往會想到親情、友情和愛情
Thumbnail
讓我們就從「喜歡」開始,引領你成為自己。只要你夠熱愛,就能成為我們自己喜歡的人。推薦《熱愛恐龍的女孩,最終成為激勵人心的古生物學家》這本書給熱愛生命的你
Thumbnail
當我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體驗了無數的喜怒哀樂,不難發現生命中最深沉的渴望便是愛與被愛。 這不僅是一種情感的需求,更是人類精神和靈魂的深層追求。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愛是我們堅強的後盾,也是我們生存的意義。 愛,這個簡單而又複雜的詞語,它涵蓋了無數的情感和經歷。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愛可
Thumbnail
「你的身體替你吸收了很多壓力」。 這是今天在台中一間眼鏡行買隱眼時,店經理對我說了這麼一句話。 故事是這樣的... 今天下午原本只是想買一副隱形眼鏡,而後驗光師替我量測了臉上的眼鏡和眼睛實際的度數後,有了以下的對話:
Thumbnail
當寵物逐漸走向生命的盡頭時,我們也必須面對這樣的事實。對於許多主人來說,讓寵物經歷臨終的過程是一個非常痛苦和難以面對的選擇......
Thumbnail
你有聽過波哥雷里奇彈琴引來評審撻伐,阿格麗希憤而離席抗議,因而聲名大噪的故事,但你有聽過有人連曲子都沒彈完,自己就先黯然離場,結果反而引來世界注目的舞台傳奇嗎? 這個鋼琴家叫皮奥特.安德佐夫斯基,在1990年英國里茲國際鋼琴大賽,以魏本的《鋼琴變奏曲》驚豔了全世界。
Thumbnail
「我逐漸意識到,愛一個人真的不圖他什麼。」她與我分享 前陣子,她告訴我自己的內心無比煎熬,因為兩人的相愛,若變成家人、或眾人的事,那些分析、評斷、比較都會一一浮現。 「我的心靈感到不安,似乎兩人的關係,變成了一段需要衡量的。」她繼續說到 接著,她分享我和幾位朋友的對話: 我想起看了某段文字:
Thumbnail
在死亡面前,除了悲傷,我們還能有什麼選擇? 侯秀賢在孕期就知道可暘有心臟病,但孩子是唐氏兒,卻是出生後才知道的事情。還好,在巨大的不安與恐慌過後,她還是立刻就愛上了這個孩子。後來,可暘在兩歲時的一場手術後離世,侯秀賢整個人也像是碎了,她最寶貝的小兒子就要離開了。她該怎麼做?她決定捐出可暘的眼角膜。
Thumbnail
受虐者對於被言語、情緒、肢體、關係的惡待,總是忍受再忍受,有一位這樣的男士甚至被身邊的家人、侶伴、同事,都稱作「最溫和最謙虛」的好好先生。在諮商椅上,我們能看到他們被當做「理所當然」背後的傷心與欲絕,甚至會有自殺意念出現,但很快,我們又會看到...
第一次,自己(高我)可以借神的眼來看自己(高我),於是自己(高我)知道,神純然的看,成就了神的全知全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愛與被愛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愛與被愛。這句話簡單而深刻,蘊含著無盡的意義,也觸動著每個人心中最柔軟的一根弦。愛,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情感,它能夠撫平心靈的創傷,照亮前行的道路,賦予我們勇氣和力量,使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找到歸屬感和幸福。 親情、友情和愛情 當我們談到愛時,往往會想到親情、友情和愛情
Thumbnail
讓我們就從「喜歡」開始,引領你成為自己。只要你夠熱愛,就能成為我們自己喜歡的人。推薦《熱愛恐龍的女孩,最終成為激勵人心的古生物學家》這本書給熱愛生命的你
Thumbnail
當我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體驗了無數的喜怒哀樂,不難發現生命中最深沉的渴望便是愛與被愛。 這不僅是一種情感的需求,更是人類精神和靈魂的深層追求。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愛是我們堅強的後盾,也是我們生存的意義。 愛,這個簡單而又複雜的詞語,它涵蓋了無數的情感和經歷。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愛可
Thumbnail
「你的身體替你吸收了很多壓力」。 這是今天在台中一間眼鏡行買隱眼時,店經理對我說了這麼一句話。 故事是這樣的... 今天下午原本只是想買一副隱形眼鏡,而後驗光師替我量測了臉上的眼鏡和眼睛實際的度數後,有了以下的對話:
Thumbnail
當寵物逐漸走向生命的盡頭時,我們也必須面對這樣的事實。對於許多主人來說,讓寵物經歷臨終的過程是一個非常痛苦和難以面對的選擇......
Thumbnail
你有聽過波哥雷里奇彈琴引來評審撻伐,阿格麗希憤而離席抗議,因而聲名大噪的故事,但你有聽過有人連曲子都沒彈完,自己就先黯然離場,結果反而引來世界注目的舞台傳奇嗎? 這個鋼琴家叫皮奥特.安德佐夫斯基,在1990年英國里茲國際鋼琴大賽,以魏本的《鋼琴變奏曲》驚豔了全世界。
Thumbnail
「我逐漸意識到,愛一個人真的不圖他什麼。」她與我分享 前陣子,她告訴我自己的內心無比煎熬,因為兩人的相愛,若變成家人、或眾人的事,那些分析、評斷、比較都會一一浮現。 「我的心靈感到不安,似乎兩人的關係,變成了一段需要衡量的。」她繼續說到 接著,她分享我和幾位朋友的對話: 我想起看了某段文字:
Thumbnail
在死亡面前,除了悲傷,我們還能有什麼選擇? 侯秀賢在孕期就知道可暘有心臟病,但孩子是唐氏兒,卻是出生後才知道的事情。還好,在巨大的不安與恐慌過後,她還是立刻就愛上了這個孩子。後來,可暘在兩歲時的一場手術後離世,侯秀賢整個人也像是碎了,她最寶貝的小兒子就要離開了。她該怎麼做?她決定捐出可暘的眼角膜。
Thumbnail
受虐者對於被言語、情緒、肢體、關係的惡待,總是忍受再忍受,有一位這樣的男士甚至被身邊的家人、侶伴、同事,都稱作「最溫和最謙虛」的好好先生。在諮商椅上,我們能看到他們被當做「理所當然」背後的傷心與欲絕,甚至會有自殺意念出現,但很快,我們又會看到...
第一次,自己(高我)可以借神的眼來看自己(高我),於是自己(高我)知道,神純然的看,成就了神的全知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