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教紀事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教的是國文、社會科和作文。

  基本上我認為文科必須要能夠一起教,或是能某種程度做到信手捻來,才有辦法在教學上對學生產生意義。必須在教學現場說服學生能夠「一起看」。

  (當然這在師培現場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吃老師們的自覺)

 

  國文不可能只考課文相關--國文可怕的地方在於範圍相當曖昧,簡單可以單純考你字音字形字義註釋,魔鬼一點就考延伸。所以補習班老師常常自製印好幾頁那種字音字形字義列表。(但其實這跟英文單字表一樣,安慰用居多)

  更魔鬼一點就考幾乎跟歷史混在一起的國學常識。

  例如就看過考華清池是指誰。(楊貴妃)

  最沒人性的,是考同類型文體。詩詞歌賦就考其他的詩詞歌賦。白話文更廣,他隨便挑個什麼文章都能變成閱讀測驗,或是藏在題幹裡搞你。

  如果文科都是背一背就好,那真的不要花錢來補習。請在家、在學校把整本國文課本背到滾瓜爛熟,你頂多就是六十及格,而且還要祈禱學校段考會給基本題--至於會考、學測等級真的自求多福。

  所以國文老師上課經常會被指謫:怎麼都上不是課本的東西?怎麼都在閒聊?怎麼都在漫談?

  --只能說,不爽不要學,考出來不要回來哭。(真的遇過太多次回來哭的,以為我在閒聊,題目就真的這樣考,之後狀況只會隨著教改越來越嚴峻)

  要知道,國文就是一種語言。在學外文有各種彈性、靈活的學習方法的潮流下,國文的學習方式幾乎沒有同步跟進。這無可厚非,我們總以為自己很懂「母語」,學起來應該很「理所當然」。但天底下就沒有理所當然的東西,在義務教育幾乎普及的當下。新聞留言區依舊一堆讀不到重點的、被帶風向的文盲。留言一堆錯字、標點亂用、寫不出重點,甚至連謾罵都很勉強。


  我的教學方針都是「先跟生活產生連結」。

  從字音字形字義,到國學常識、延伸閱讀。我盡可能從「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切入。從作者身世、時代背景、寫作動機都全盤介紹,文章本身其實意義不大,重點是有了這些背景知識後學會去判讀,這樣才能打通經脈。

  很費時間,但只有這樣的教學和成長才是有意義的。

  這也不是我獨創,我國中國文恩師就是這樣教的,他沒在管所謂的「進度」。國文所需的每一種知識都不吝教給我們,至今有八成的東西是源自於他,我也希望我能用同一套標準教育我的學生。(而且人家是學校老師,要管好幾個班,他都沒有妥協了,我手邊學生小貓幾隻,我有何資格妥協?)


  文科的進步是潛移默化的,成長得很慢,但成長上去就很難下來,端看學生和家長怎麼調適。

  前幾天,一個學生跟我說下學期他要改去補理化,因為家長認為國文進步太慢。

  我舉雙手雙腳贊成。理科就是觀念通了,分數成長很快。

  我只留一句話給我學生:「你要沒進步?還是進步得很慢?」


  當然,這套做法也會引來行政或家長的抗議。尤其追求完全效率化的線上課程,他們說:家長要看到分數,要看到學生有在背,成績要快速起來……云云。

  我通常都大手一揮:補習就是找醫生,覺得這個醫生療法不好,就換一個。我(還)不想昧著良心亂開重藥,覺得我不好就把我開了,我樂見其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夏坂的沙龍
33會員
6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考教甄是一條漫漫長路,有些人很幸運也很有實力的應屆上岸,但也有些人在教學上有不錯的實力,可是在讀書方面可能沒那麼擅長,導致屢屢挫敗在教甄的筆試上,想藉由分享我自己當時準備教甄時的讀書規劃,希望能給予尚未上岸的老師們一些幫助。
Thumbnail
考教甄是一條漫漫長路,有些人很幸運也很有實力的應屆上岸,但也有些人在教學上有不錯的實力,可是在讀書方面可能沒那麼擅長,導致屢屢挫敗在教甄的筆試上,想藉由分享我自己當時準備教甄時的讀書規劃,希望能給予尚未上岸的老師們一些幫助。
Thumbnail
考試作文與創作文體不同,有明確的評分標準因此需要特殊訓練符合要求。主要體現在寫作目的、時間限制、格式要求和評分標準等四個方面,相應的考生訓練項目,包括有類題練習,時間管理,結構清晰,以及應對評分標準。
Thumbnail
考試作文與創作文體不同,有明確的評分標準因此需要特殊訓練符合要求。主要體現在寫作目的、時間限制、格式要求和評分標準等四個方面,相應的考生訓練項目,包括有類題練習,時間管理,結構清晰,以及應對評分標準。
Thumbnail
針對新課綱學測【國文科】趨勢分析說明與準備 一、學測國文測驗科目 二、學測國文成績計算 三、測驗題型與時間 四、命題趨勢分析 五、能力養成與準備
Thumbnail
針對新課綱學測【國文科】趨勢分析說明與準備 一、學測國文測驗科目 二、學測國文成績計算 三、測驗題型與時間 四、命題趨勢分析 五、能力養成與準備
Thumbnail
【國中會考必考】   依照現在的出題方向來說,將課內的文章和所有的重點背起來,當作資料庫使用,先不要考量觸類旁通的情況下,理論上只有「六題」跟課文內容有直接相關,其他的根本就是綜合練習,而國文一科,又是「文史哲地」不分家,缺了哪一項都不容易,偏偏國文排序又高,放棄哪一科都不行。    
Thumbnail
【國中會考必考】   依照現在的出題方向來說,將課內的文章和所有的重點背起來,當作資料庫使用,先不要考量觸類旁通的情況下,理論上只有「六題」跟課文內容有直接相關,其他的根本就是綜合練習,而國文一科,又是「文史哲地」不分家,缺了哪一項都不容易,偏偏國文排序又高,放棄哪一科都不行。    
Thumbnail
孩子們學習國文科到底是為了什麼? 而國文老師們又應該努力為孩子培養哪些能力?
Thumbnail
孩子們學習國文科到底是為了什麼? 而國文老師們又應該努力為孩子培養哪些能力?
Thumbnail
【 好學、自學、共學 】 我常常說,上大學後才是我學習的開始。在中央英文系,我們需要閱讀大量文本、大量對話、大量反思和輸出,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課堂風景能在數學課發生!
Thumbnail
【 好學、自學、共學 】 我常常說,上大學後才是我學習的開始。在中央英文系,我們需要閱讀大量文本、大量對話、大量反思和輸出,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課堂風景能在數學課發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