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纖維作物的大麻(Cannabis sativa),卻在公元前八世紀便已經被以色列人用來獻祭[1],更不要提在希羅多德的《歷史》中提到,當時的賽西亞人已經在哈草了:他們把大麻的種子放在紅熱的石頭上,然後吸入蒸氣,接著就發出像狼一樣的嘯聲(The Scythians then take the seed of this hemp and creep under the felt coverings, and then they throw the seed upon the stones which have been heated red-hot: and it burns like incense and produces a vapour so thick that no vapour-bath in Hellas would surpass it: and the Scythians being delighted with the vapour-bath howl like wolves.)。
但是,到了1920-30年代,大麻卻搖身一變,成了壞東西。持有或吸食大麻,都會被判處重刑。不過到了近代,大麻卻被發現可以緩解疼痛、治療焦慮,於是各國又開始出現大麻合法化的呼聲。
大麻主要的成分是四氫大麻酚(THC)。THC在1964年首次被分離與鑑定,目前THC也被認為是造成大麻的「HIGH」的主因。也因此,做為纖維使用的工業大麻(通常被稱為Hemp),其THC含量被要求控制在0.3%-0.2%以下才能種植。
不過,大麻的有效成分,並不只有THC。大麻二酚(CBD)以及大麻素(CBG,Cannabigerol)也都被討論過。
CBG是大麻素的生合成前體,從CBG可以合成大麻其他的成分。因此,CBG有「大麻素之母」的稱號。由於CBG不具有精神活性,不會讓人「HIGH」,所以近年來對它感興趣的人也愈來愈多。
最近有個小規模的研究[2],探討CBG對焦慮、壓力及情緒的效用。
研究團隊招募了34個人,其中18名為女性、10名為男性、6名為非二元性別。其中大部分(28人)是白人。可能是擔心首次使用者會產生一些無法預期的反應,研究團隊招募的人都是過去都有使用大麻經驗的人,甚至有8人是重度使用者。
參與者被要求在測試前至少24小時不能使用任何大麻產品,而調查的平均禁用時間為96小時(中位數為48小時)。測試開始前會先進行一次測量,然後會被給予20毫克的CBG或安慰劑。
服用後參與者被要求完成一系列的問卷(大約20分鐘),接著開始進行主觀狀態和藥物效果的測量。然後參與者會進行Trier社會壓力測試,等完成後(大約25分鐘),會再進行一次測量;接著等參與者完成所有認知測試(包括加州語言學習測試-II (CVLT-II)與DRUID應用程序(測試認知和運動障礙),大約15分鐘)後,進行最後的測試。整個測試花費約一小時,每個參與者要測試兩次,兩次間隔一週。這兩次裡面,參與者只有一次服用CBG,另一次則是安慰劑。
結果發現,在第一個時間點(25分鐘)時,參與者就感覺到壓力感顯著降低;而語言學習測試的結果也顯示,CBG組的語言記憶力顯著提高。同時,CBG組並沒有如口乾、嗜睡等副作用出現。
不過,雖然CBG組在主觀焦慮評分上顯著低於安慰劑組,但是使用標準化的STAI量表測試卻並無顯示出顯著差異。
總而言之,CBG似乎可以減輕使用者的焦慮與壓力感,也能提升記憶。但是,因為這些參與者都是大麻使用者,且大部分為白人,加上參與者僅34人,所以到底CBG效果如何,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Eran Arie et al. 2020. Cannabis and Frankincense at the Judahite Shrine of Arad. Tel Aviv, 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of Tel Aviv University 47 (1): 5-28; doi: 10.1080/03344355.2020.1732046
[2] Cuttler, C., Stueber, A., Cooper, Z. D., & Russo, E. B. (2024). Acute effects of cannabigerol on anxiety, stress, and mood: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rossover, field trial. Scientific Reports, 14(1), 16163.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4-66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