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世界的難點在於可選項太多。
我們總需要在即時滿足和遠大目標之間取捨,在被控制和想要控制之間掙扎。」
「只把東西當作手段,而不是目的。你不應該關注“要不要它”,而是原本打算用它做的那件事。」
「要裝備,不要物品 (Gear, not Stuff)。物品是可囤積,隨時可以加一個。
裝備則是用來做事的東西,是達成更高目的的一種手段。」
「用意義取代機會,用深度體驗取代即時獎勵,用內行判斷取代快速重複。」
這段討論,節錄自萬維綱老師的精英日課6[1],引發我對寫作的思考。
自從有了「寫作日曆 Writing Calendar」後,
我能很直接管理每天的寫作輸出,
而且我每週會有個預期目標,就會想要更大量輸出來達到目標。
萬老師這一講講到的把東西當作手段,而不是目的,
就讓我反思,我的寫作日曆,
其實目的就是確保我每天都能往我覺得有意義的方向前進一點,
而對每週寫作的輸出量目標,也是為了讓每週前進的步伐深一點。
這樣一想,其實數目不太重要,每週在定好的方向前進才是目的。
有趣的是,之前我一直很喜歡買書,但也犯了一個常見的毛病:
買了很多書,但是有仔細看的不多,總覺得蠻心虛。
但現在有個每天輸出社群媒體的目的,
我發現書籍已經從物品變成裝備了。
於是對書籍的購買,轉變成為了讓我達到持續大量輸出的手段。
買得到的課程也是,之前總覺得買了很多課都沒仔細學,
但現在我會主動去搜尋有趣的課,讀一讀,
寫一篇300-600字的啟發(如同你看到的這一篇),
然後分享到討論區與自己的社交平台上,
那得到的課程也從物品變成了我達成持續學習的手段。
如此,我從寫作找到了意義,而我從每天持續輸出,
找到了持續學習,思考,帶來的深度體驗,
而持續寫作又可以培養自己的品味,累積自己的文化資本,
就不會被一些很淺薄的分享者的內容吸引注意力,
而是可以用更內行的方式,判斷哪些分享者的內容是真的值得花時間的。
很有意思,讀書最後,
還是回到自己的審美,自己的品味。
Reference
[1] 萬維綱-精英日課6-《稀缺大脑》6:丰富循环(完) (https://www.dedao.cn/course/article?id=e1k8gp2WGMzqJ3mzgoK5YmP6DOjx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