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將學術論文視為工業品進行生產:
- 上個週末學習華楠的《如何打造創意生產的流水線》,裡面對工業品的描述,讓我對學術寫作有新的啟發。學術寫作是一門實用但不好傳授的技術,將學術論文看為工業品,我認為是幫助學生更快寫出第一篇論文的關鍵。華楠的課程定義工業品的三個特徵:有零配件生產過程、有生產標準、有驗收標準。這種觀點讓我意識到,學術寫作的每一步驟都可以被拆解成小部分,並且這些小部分可以被反覆練習和改進,最終組合成高品質的論文。
2) 明確分解學術論文的五個部分:
- 一篇學術論文,最基本包含五個部分:導入、文獻、方法、結果、結論。這五部分就是學術論文的零配件。每個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寫作流程和要求。例如,導入部分需要清晰地描述研究背景和目的;文獻部分需要綜合和分析相關研究;方法部分要詳細說明研究設計和實驗步驟;結果部分應該用數據和圖表來呈現研究發現;結論部分則需要總結研究成果並討論其意義和局限性。通過標準化這些部分的寫作流程,學生可以更容易掌握每一部分的撰寫技巧,從而提升整體寫作質量。
3) 逐步帶領學生從研究到論文撰寫:
- 我一直在嘗試如何用3至6個月的時間,帶領一個尚未完成過一篇研究論文的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一步一步從執行研究到論文撰寫。首先,讓學生選定研究課題並進行文獻調查,然後協助他們設計實驗和收集數據,接著指導他們分析數據並撰寫結果,最後幫助他們整合各部分內容,完成論文初稿。在這個過程中,重點是逐步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每一步驟的關鍵要點,並不斷反饋和修正,確保學生能在1年內寫出第一篇自己的論文。這樣的過程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術寫作能力,還讓他們對學術研究有更深刻的理解和熱情。
你還有什麼其他的學術寫作技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