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篇】胃:你不知道的10個「冷知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今天吃飽了嗎?摸摸自己的肚子,有摸到鼓鼓的胃嗎XD
身為消化系統之一的胃,除了儲存吃下去的食物、消毒食物之外,還有什麼神奇的功能呢?關於胃的10個冷知識,又有哪些是你知道的呢?


1.容量

一般情況下,成年人的胃容量約為1升至1.5升。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胃的容量可以擴展到4升以上,這是因為胃部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可以根據飲食量和習慣進行調整。

2.胃黏膜

胃黏膜具有自我保護的能力,它會分泌黏液來保護自己不受胃酸的腐蝕。這種黏液層每15到30分鐘就會更新一次。

3.最大的內分泌器官

胃被認為是最大的內分泌器官之一,因為它分泌的胃激素如胃動素、腸輸送素等對消化過程起著重要調控作用。

4.神經控制

胃的運動和分泌是由神經系統控制的,特別是迷走神經(第十對腦神經)對胃的影響很大。這種神經控制使得情緒和壓力能夠影響我們的消化過程。

5.記憶特性

胃有記憶的特性,當我們飽膩某種食物時,下次再見到同樣的食物,可能會感到不舒服,這種現象稱為“食物厭惡”。

6.蠕動運動

胃的蠕動運動每分鐘大約發生3到4次,這有助於將食物與消化液混合,形成稱為膽汁的物質。

7.血液流動

每分鐘大約有1/4的心臟輸出量(約500毫升)流入胃,以支持其消化功能和維持組織的健康。

8.痛覺

雖然胃本身沒有嚴格的痛覺神經,但它可以感知拉伸和刺激,當有過多的食物或液體進入時,可能會引起不適感。

9.消化速度

食物在胃中的停留時間因其種類而異。例如,液體可以在胃中停留1到2小時,而固體食物則可能要停留4到5小時。

10.酵素分泌量

每天,胃大約分泌2到3公升的胃液。其中包括酶類如胃蛋白酶和脂肪酶,以及其他消化液如胃酸和黏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ow哥的小天地
1會員
18內容數
Hi,我是How哥!歡迎來到我的小天地~ 這裡有許多我想嘗試的構想,歡迎來一探究竟一起交流~
How哥的小天地的其他內容
2024/07/27
「~一顆心撲通撲通的狂跳~一瞬間煩惱煩惱煩惱全忘掉~」 有感受到撲通撲通的心跳嗎? 關於心臟的10個冷知識,有哪些是你知道的呢?
Thumbnail
2024/07/27
「~一顆心撲通撲通的狂跳~一瞬間煩惱煩惱煩惱全忘掉~」 有感受到撲通撲通的心跳嗎? 關於心臟的10個冷知識,有哪些是你知道的呢?
Thumbnail
2024/07/25
台灣有幾個傲視國際的排名第一,其中一個就是洗腎率。 關於腎臟的10個冷知識,有哪些是你知道的呢?
Thumbnail
2024/07/25
台灣有幾個傲視國際的排名第一,其中一個就是洗腎率。 關於腎臟的10個冷知識,有哪些是你知道的呢?
Thumbnail
2024/07/24
俗話說:「肝不好,人生是黑白的」 肝臟對我們有多重要呢? 關於肝臟的10個冷知識,有哪些是你知道的呢?
Thumbnail
2024/07/24
俗話說:「肝不好,人生是黑白的」 肝臟對我們有多重要呢? 關於肝臟的10個冷知識,有哪些是你知道的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腸道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其健康對情緒、免疫系統和認知功能至關重要。壓力會影響腸道健康,導致消化不良和微生物群失衡。通過自我覺察、壓力管理和適當飲食,可以維持腸道健康,提升整體生活質量。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腸道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其健康對情緒、免疫系統和認知功能至關重要。壓力會影響腸道健康,導致消化不良和微生物群失衡。通過自我覺察、壓力管理和適當飲食,可以維持腸道健康,提升整體生活質量。
Thumbnail
你今天吃飽了嗎?摸摸自己的肚子,有摸到鼓鼓的胃嗎XD 關於胃的10個冷知識,有哪些是你知道的呢?
Thumbnail
你今天吃飽了嗎?摸摸自己的肚子,有摸到鼓鼓的胃嗎XD 關於胃的10個冷知識,有哪些是你知道的呢?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食物熱量表僅考慮燃燒食物產生多少熱量,但食物代謝當中需要消耗熱量,包括消化吸收、烹熱方式與溫度、飢餓程度和腸道微生物。食物熱量表可以提供參考,但也需瞭解個人吸收情形是個重要變量。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食物熱量表僅考慮燃燒食物產生多少熱量,但食物代謝當中需要消耗熱量,包括消化吸收、烹熱方式與溫度、飢餓程度和腸道微生物。食物熱量表可以提供參考,但也需瞭解個人吸收情形是個重要變量。
Thumbnail
“你今天吃的東西在24小時之內,就將會衝擊到你明天的微生物體”   這部影片很有趣 腸道是人的第二個腦 不是大腦決定你想選擇的食物 而是自己養出來的腸道決定的 科學數據顯示 腸道每天都需要蔬果多樣性的纖維 纖維不足 微生物會吃腸道黏膜 黏膜被破壞 就容易發炎致病   吃很多糖就
Thumbnail
“你今天吃的東西在24小時之內,就將會衝擊到你明天的微生物體”   這部影片很有趣 腸道是人的第二個腦 不是大腦決定你想選擇的食物 而是自己養出來的腸道決定的 科學數據顯示 腸道每天都需要蔬果多樣性的纖維 纖維不足 微生物會吃腸道黏膜 黏膜被破壞 就容易發炎致病   吃很多糖就
Thumbnail
包裝食品的背後,有八大營養素,理論上都是公開透明的。但一個簡單的小表格,會看的人比例跟會看使用者條款的比例差不多少。但看的人少就算了,很多人的一知半解可能會讓他陷入更危險的境地。 我舉兩個栗子 🌰想減肥只看熱量 很多人想要減肥,於是吃了很多低熱量的東西來控制熱量,例如蒟蒻、各種神秘的代餐等等
Thumbnail
包裝食品的背後,有八大營養素,理論上都是公開透明的。但一個簡單的小表格,會看的人比例跟會看使用者條款的比例差不多少。但看的人少就算了,很多人的一知半解可能會讓他陷入更危險的境地。 我舉兩個栗子 🌰想減肥只看熱量 很多人想要減肥,於是吃了很多低熱量的東西來控制熱量,例如蒟蒻、各種神秘的代餐等等
Thumbnail
由腸道專家兼醫學博士Giulia Enders為主導,與多位流行病學、神經科學、微生物學家共同去分析腸道微生物對飲食習慣、身心疾病的影響,提供建議與改善的方法。
Thumbnail
由腸道專家兼醫學博士Giulia Enders為主導,與多位流行病學、神經科學、微生物學家共同去分析腸道微生物對飲食習慣、身心疾病的影響,提供建議與改善的方法。
Thumbnail
推薦觀賞Netflix紀錄片:「飲食健康知多少,腸胃道祕辛」,這部紀錄片透過腸道與健康的關聯,向觀眾介紹了多重重點,例如腸道科學研究的熱門趨勢、腸道與身體各部位的關聯、微生物對我們的健康影響等。
Thumbnail
推薦觀賞Netflix紀錄片:「飲食健康知多少,腸胃道祕辛」,這部紀錄片透過腸道與健康的關聯,向觀眾介紹了多重重點,例如腸道科學研究的熱門趨勢、腸道與身體各部位的關聯、微生物對我們的健康影響等。
Thumbnail
愛吃大餐又怕脹氣嗎?別擔心,跟妳說懶人的救星。文章介紹消化酵素和使用建議,並分享試吃心得。
Thumbnail
愛吃大餐又怕脹氣嗎?別擔心,跟妳說懶人的救星。文章介紹消化酵素和使用建議,並分享試吃心得。
Thumbnail
生命靈數動力系統識人術:遇到美食,就要吃到開心為止的是哪一組動力系統呢? A:1、4、7號人的高手組。 B:2、5、8號人的貼心組。 C:3、6、9號人的靈感組。 選好了嗎?進入內文揭曉答案吧。
Thumbnail
生命靈數動力系統識人術:遇到美食,就要吃到開心為止的是哪一組動力系統呢? A:1、4、7號人的高手組。 B:2、5、8號人的貼心組。 C:3、6、9號人的靈感組。 選好了嗎?進入內文揭曉答案吧。
Thumbnail
也記得來看看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陪你度過生活每一天 →→→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也記得來看看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陪你度過生活每一天 →→→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