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法則:格式塔理論 Gestalt Theory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將完形心理運用在畫面中,能有效引導視覺動線。

格式塔理論也稱「完形心理學」,是心理學家對於知覺組織的一種看法。將完形心理運用在畫面中,能有效引導視覺動線。本篇舉例將著重在視覺設計、視覺引導,介面設計的運用會另外出一篇。


格式塔理論 Gestalt Theory

觀看以下圖片,你看見什麼?

絕大多數的人會回應:「是一隻狗。」對於品種更加了解的人,會回應:「這是一隻大麥町。」

咦?明明是一堆不規則的點狀,為何大家幾乎都認為這些點狀能代表狗?為何不認為是貓?甚至是其他動物?

點的位置、造型,似乎都在暗示你這隻狗的輪廓;也因為你曾見過狗,知曉他們的尾巴、頭部、耳朵、身形,這些資訊都幫助你在短時間辨識。

倘若,我們認知中的「狗」可能有多隻腳,一顆大大的頭,那麼你就不會認為,這張圖象是狗。


整體不等於個體的總和

當一些個體被安排在一起時,會自然地組織,並形成特定的訊息,超越原先個體總合訊息的印象。

Photo by Xuan Nguyen on Unsplash

Photo by Xuan Nguyen on Unsplash

如我們對一朵花的感知,並非單從花的形狀、顏色等感官資訊,更包括我們對花的經驗和印象,加起來才是我們對一朵花的感知。

透過「統一性」來創造更好的設計,而它的核心概念為:整體不等於個體的總和。

簡單來說,這是大腦以更快捷的方式,讓我們在短時間理解世界。


八個法則

以下介紹幾項法則,並以插圖、圖像作品來介紹自己如何運用或延伸。


相似 Similarity

相似元素組成一組。

元素間具備相似的視覺性質,如顏色、尺寸、形狀、主題等等,就會被視為一組。可利用元素的相似性,讓不同元素之間具有組織。


範例一:蘑菇森林.仰望月空

插圖以粉紅色系、粉藍色系,將元素區分為兩組;不僅讓視覺更加簡潔,也能在短時間內看見主角是誰。


範例二:給香蕉只能請到猴子?

圖為〈給香蕉只能請到猴子?〉封面插圖,以錢幣及香蕉切片的相似形狀,互相融合。


延續 Continuation

將元素視為遵循路徑的連續線。

最明顯的特徵為,找到起點,跟著方向走。例如箭頭指向、相鄰的點形成線、甚至是透過暗示,讓觀者不自覺往該方向望去。


範例一:筆電

插圖以白色球體,暗示視覺的延伸。


範例二:火車

火車頭暗示了行進方向,車廂的上半部雖沒有完全封閉,卻會在視覺中認為他們是一條線。


範例三:放射狀背景的製作方式文章封面

為〈AI|放射狀背景的製作方式〉文章封面,這些放射狀的型態,如同煙火一樣,持續擴張的感覺,讓畫面具有隱藏的動態感。

此範例同時也具備下一個法則(封閉 Closure)的特性。雖為未明確繪製圓形,有許多區域為空白,然而視覺上仍然會將他視為圓形。


封閉 Closure

當視覺缺少整體的一部分時,我們的感知將填補視覺上的空白。

利用負空間或是剪影表現物件,不需完成圖像的全貌,就能讓觀者想像出內容物。


範例一:一氣標誌

標誌設計的形狀,雖未將球形封閉,但視覺上仍會認為他是球形。


範例二:山

插圖運用封閉的特性,將視覺簡化,增添神秘感。


範例三:疹子

透過封閉的特性,就算畫面未補足,也能清楚辨認圖像。


鄰近 Proximity

距離相近的元素組成一組。

元素靠得越近,關係就越強烈。在排版設計中,將關係接近的元素組合在一起,讓畫面有組織。


範例一:聖誕

三個三角形互相垂直排列貼近,營造出一整體的效果。


範例二:Dribbble 邀請

將五個物件緊密排列,使它們的群體性更加強烈。另外,可見到五個由中心向外淡化,讓畫面具有節奏感。中間的物件為實心,份量最足,左右兩側為色塊填充,份量較少,最靠近左右的外側的物件,以線條構成,形成份量最輕的部分。


圖地 Figure and Ground

背景與前景的關係可視為一組。

元素之間的空隙形成的負空間,負空間有效填補正空間的局限性,並且有助於畫面的平衡感,為畫面增加更多的想像空間。


範例一:雙心

兩個相互顛倒的愛心,組合成一組視覺。因為畫面元素少,可聯想愛心、胸部、臀部的曖昧的意象。


範例二:圖地反轉及負空間文章封面

為〈設計法則:圖地反轉及負空間〉文章封面,反其道而行,刻意強化圖地的表現。


對稱 Symmetry

對稱元素被視為屬於同一組。

能讓閱讀者在短時間識別,並找到他們之間的關係。在畫面中不僅能視為同一組,也有具備視覺平衡的作用。


範例一:泡麵

以黑輪、麻糬、麵條、香菇等食物,組合成對稱的人臉,在畫面中可明確感受它們為一組視覺。


範例二:水果派對

同性質的食物(都是水果)以上下相對的位置,並改變其形狀,保留特徵。


共同區域 Common Region

放置在同一區域的元素,被視為一組。

在實際運用中,可見到較明顯的區域劃分,例如色塊、線條,明確地顯示區域。常見於資訊圖表,或是資訊量較大的設計中。


範例一:諾蔓烘焙品名標籤

可見品牌名稱(諾蔓烘焙)底部有色塊與線條,明顯將品牌名稱及其他資訊區隔,使資訊在第一時間能清楚閱讀。


範例二:貓咪農場

類似相框設計的視覺,明確將內容物區分開來,並增加趣味性。


共同命運 Common Fate

當元素趨向同一方向移動時,我們將它們視為同一組的一部分。

往相同方向移動、運動,讓使用者在短時間理解元素之間的關係。


範例一:接案設計師的工作流程文章封面

為〈接案設計師的工作流程〉文章封面,可見到所有箭頭皆往右側前進,暗示多個項目將匯集成同一條軌道上。


補充

一名設計師將格式塔理論設計為動畫影片!呈現清楚也具備美感。


最後的碎碎唸

大多能在許多文章見到關於格式塔理論的案例,但內容多為介面設計,於是誕生這篇,應用在視覺(偏向插圖)呈現的案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eerlight Design 曝鹿設計
65會員
45內容數
換帳號唷
2024/08/23
透過適當的版面安排、組織元素,有效地傳達訊息。排版設計的用意是傳達訊息,而我們如何吸引人觀看,以及讓人願意停留,這些都是影響訊息是否能有效傳達的因素。提出幾個技巧與觀念,設計好讀也好看的排版。
Thumbnail
2024/08/23
透過適當的版面安排、組織元素,有效地傳達訊息。排版設計的用意是傳達訊息,而我們如何吸引人觀看,以及讓人願意停留,這些都是影響訊息是否能有效傳達的因素。提出幾個技巧與觀念,設計好讀也好看的排版。
Thumbnail
2024/08/20
如果約束使設計更易於使用,並降低出錯的可能性。日常中有不少約束設計的例子,它在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舉凡紅綠燈、電梯上下行的限制等等。
Thumbnail
2024/08/20
如果約束使設計更易於使用,並降低出錯的可能性。日常中有不少約束設計的例子,它在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舉凡紅綠燈、電梯上下行的限制等等。
Thumbnail
2024/08/15
運用錯視與留白,讓設計更迷人。利用錯視,將我們想傳遞的內容,置入於畫面中,不直白告訴觀看者訊息,而是讓觀看者自己去發現,達到互動與傳遞的效果。
Thumbnail
2024/08/15
運用錯視與留白,讓設計更迷人。利用錯視,將我們想傳遞的內容,置入於畫面中,不直白告訴觀看者訊息,而是讓觀看者自己去發現,達到互動與傳遞的效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邏輯,是幫助我們判斷事理的重要因子。本篇我們將從表述、系統、思維下手來探討如何透過邏輯來幫助我們看清問題,甚至是解決問題。
Thumbnail
邏輯,是幫助我們判斷事理的重要因子。本篇我們將從表述、系統、思維下手來探討如何透過邏輯來幫助我們看清問題,甚至是解決問題。
Thumbnail
📕 意識神學與認知科學的交匯處:  https://reurl.cc/9vEbld
Thumbnail
📕 意識神學與認知科學的交匯處:  https://reurl.cc/9vEbld
Thumbnail
三、新有機建築-體系性建築   筆者試著以新的哲學典範-體系性哲學,探討在該哲學下的新有機建築-體系性建築,以補充、拓展、延續有機建築的哲學與生命。體系性哲學的核心是關係與互動;即透過關係與互動,形成一整體性、原創性、非線性因果性、開放性、動態性、循環性。以下試著以該哲學比較德國有機建
Thumbnail
三、新有機建築-體系性建築   筆者試著以新的哲學典範-體系性哲學,探討在該哲學下的新有機建築-體系性建築,以補充、拓展、延續有機建築的哲學與生命。體系性哲學的核心是關係與互動;即透過關係與互動,形成一整體性、原創性、非線性因果性、開放性、動態性、循環性。以下試著以該哲學比較德國有機建
Thumbnail
  何謂建築現象學?何謂建築的意向性?建築如何被我們知覺?或者說,如何在知覺中意向建築的同一性?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必須先回答我們如何知覺自我的同一性?   以正立方體為例,同一個面相在不同的時間中呈現不同的輪廓。藉由輪廓,我們得到正立方體的「同一性」。我們之所以能夠在前一秒與下一秒的
Thumbnail
  何謂建築現象學?何謂建築的意向性?建築如何被我們知覺?或者說,如何在知覺中意向建築的同一性?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必須先回答我們如何知覺自我的同一性?   以正立方體為例,同一個面相在不同的時間中呈現不同的輪廓。藉由輪廓,我們得到正立方體的「同一性」。我們之所以能夠在前一秒與下一秒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