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簡要:《傳道書》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是過去幫某教會在讀經之外,幫助信徒能更明白聖經相關背景所寫,
力圖用字精簡,外加少許的信仰反省。
至於未來是否還會繼續更新,尚不得知……
所有相關內容的的標籤,都會加上「讀經簡要」。


《傳道書》簡介:

  猶太傳統(Midrash Shir HaShirim)上認為:《雅歌》、《箴言》、《傳道書》,分別是所羅門王寫於早年、壯年與晚年的作品。但也因為《傳道書》較為特殊地思想風格,也有一些拉比與使徒教父,質疑它,是否合乎正統的傳承。而現代學者大多認為,《傳道書》成書的時間,可能落在主前第五世紀左右,也就是落在猶太人「被擄與回歸」的穩定時期。在今天的猶太社群,《傳道書》仍然是在「住棚節」時必定要回顧的經典之一。

  住棚節前後共有八天,是猶太三大節期之一,傳統上成年男性這時都要到耶路撒冷聖殿敬拜上帝。住棚節一開始是為了要紀念以色列百姓在曠野流浪的年日,但也因為這時期在秋季,在農業時代也是慶祝豐收的日子,故「住棚節」也稱作「收藏節」。此外,所羅門王也是在住棚節時獻殿(代下7:1-10),亡國後回歸的猶太人也是在這節日恢復獻祭(拉3:1-4)。因此到了後來,「住棚節」同時具有慶祝收成、紀念在曠野流浪、感恩上帝的救贖、堅定與上帝所立之約等,多重意涵。當猶太人在慶祝穀物豐收的時候,卻要在「住棚節」重新回顧他們複雜的歷史記憶,而當這矛盾地感受不斷迴盪時還要恭讀《傳道書》,這真的是哭笑不得,是吧?

  嘗試把《傳道書》按照思路有條理的分類是困難的,因為《傳道書》許多語句,常常在正反中交錯、激盪、辯證,因此閱讀《傳道書》最好的方法,不是去理解與分析文本語句,而是去 感受 它。

  猶太人會在每年的「住棚節」回顧他們族群的歷史,無論是苦是樂,都重新提醒自己要守住與上帝的約。而今天的基督徒,我們是否有刻意挑選一段時間,去回想我們自己/家族的生命史呢?而在其中,上帝又如何默默地保守與看顧呢?

對「虛空」的理解

  長久以來,人們習慣把 hebel 翻成「虛空」,但其實它還有:蒸氣、雲霧、煙霧等用法。而聖經裡面也有一個人叫做 hebel, 中文翻作「亞伯」,也就是亞當的兒子,最後被他的哥哥該隱殺害在這裡我們開始看到智慧文學的一個特色:一個義人即使是過著正直的生活,並不代表他的生活會一帆風順,更有可能這是他開始受苦的原因。這跟約伯很相像,是嗎?

  因此,智慧文學帶給我們許多衝擊與挑戰,如果行善與不行善的結局都一樣,我們是否依然有行善的堅持與理由呢?這就是「傳道者」(v1:1)要挑戰我們意識深層最核心的信念:我們行善的動機是什麼?如果到最後依然得不到任何好處時,為何需要堅持,也需要努力呢?而傳道者並不打算給我們任何線索與答案,而是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有限性與無力感。

  我們文化不習慣談論無力感或是無助感,甚至會刻意忽略這個感受。可是唯有感受到自己的有限性與無力感,我們才能意識到上帝的恩典是多麼地寶貴。而如果我們沒有先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有限性,我們總是會把上帝的恩典當作自己的功勞,而失去敬畏祂的心。


「金錢」的反思:

  傳道者對於金錢的反思,並不會讓我們感到太多地意外。我們甚至對於「金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就萬萬不能」有太多地感觸。舊約時期的以色列人也相信財富是上帝的賜福,但這觀點在耶穌時有經過修正,甚至耶穌說得很清楚:「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裏,你的心也在那裏。」(太6:21)在《傳道書》成書的年代,傳道者就更進一步探討金錢是虛空的想法,確實讓人措手不及。

  人們常常因為自己的貪慾,過度地追求錢財,卻讓自己陷入更多的愁煩與壓力,甚至引來許多動機不單純的人。或許金錢可以換取某些物質的享受,可這些感官的感受終會過去,當失去後若還念念不忘,豈不是又成為另一個網羅嗎?

  所以,傳道者從最實際的觀點出發:

如果上帝賜給人產業財富,讓他享受,他就應當接受並享受勞碌的成果。這是上帝的恩賜。既然上帝讓他快樂,他不必因為人生的短暫而憂慮。」(5:19-20 《現中》)

翻成今天的白話,就是「知足常樂」,但難的是「知足」,因我們的心靈總是有許多空缺,需要透過許多可見與不可見的事物來填滿。

  我們內心的空缺,真正地需要是什麼?有一個間單的分辨方法,如果那個東西能填滿我們的心,我們對於它的依賴與沈迷就會越來越少;如果那個東西無法填滿我們,我們對它的依賴與沈迷就會越來越多。1

「快樂」的默想

  信仰會讓人快樂嗎?我們總覺得基督宗教有許多規範,常常覺得「喜樂」總是超脫現實生活,跟我們的生活經驗總是有段距離。但傳道者是怎麼說的呢?首先,他發現要透過各種方式去尋找快樂,是種空虛;無論是透過大興土木、建造庭院、擁有財富、隨心所慾,這些享樂帶來的感受,終究不會停留在永恆。

  然而,傳道者卻也提到:「我們都應該吃喝,享受辛勞的成果。這是上帝的恩賜。」(3:13《現中》)傳道者在快樂感受的分辨上,做了一個非常特殊地察驗。他認為,快樂是辛勞的成果,而我們也應該盡情去享受它,而不是從追求財富、名聲、地位以及享樂中,去追求快樂。這在農業社會看起來很合理,在收穫的季節我們總是享受我們勞苦的成果。

  換言之,傳道者認為人們應該享受的快樂,無關能力、地位、財富、名聲。只要一個人在他該盡的責任上努力付出,他就能獲得快樂;或者用現代的語言來說:當一個人正確地努力與付出時,在他的技能與能力上會越來越熟練,也能從中來成長與發現他自己的價值。在這三者正向地循環中:人、工作、成果,會使人更踴躍地挑戰他自己的極限並更認識他自己,這就是傳道者認為有意義地快樂。

「你無論做什麼事,要努力做」(9:10《現中》)
「去吧,高高興興地去吃飯,快快樂樂地去喝酒,因為上帝已經悅納你的工作。」(9:7《現中》)


身為基督新教自由派人士(ecumenicalism), 在信仰傳統與當代文化上的反思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