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關於作者

《一如既往》的作者是摩根・豪瑟。以下介紹文字來自博客來

他是美國創投基金協和基金(The Collaborative Fund)合夥人、之前是《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與理財網站萬里富(The Motley Fool)專欄作家。曾贏得兩次美國商業編輯與記者協會頒發的最佳商業獎,以及《紐約時報》希尼獎,也曾兩次入圍杰洛德‧羅布傑出商業寫作獎。

從上述介紹就能看出,作者是一名成功的金融人士。在《一如既往》這本書之前,作者的代表作品是《致富心態》,這本書帶我們用更宏觀的視角來看待金錢,當看待金錢的眼光有了哲理的高度,我們就能在心靈以及實質上與財務自由更加接近。

關於本書

《一如既往》可以視為是《商業思維》分析視野的拓增,談「什麼是不變的人性」。作者認為,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與其試圖去掌握變動的狀態,不如了解什麼是「永恆不變」的人性。想要了解變動的世界,就從了解不變開始。

我合理懷疑作者讀過蘇東坡的〈赤壁賦〉:「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觀之,而物與我皆無盡也。」

一位金融人士,身處在變動的中心,會怎麼看不變呢?這是我好奇的事情,也是我翻開這本書的理由。

23個不變的人性法則

這本書談到23個不變的人性法則,分別是:(因為這本書我是從「得到」看的,簡體版的文字和繁體版的翻譯略有不同,我將簡體版括號呈現)

  • 千鈞一髮 (簡:千一髮而動全身)
  • 風險就是你沒預料到的事 (簡:不可預見的才是風險)
  • 期望與現實(簡:預期與現實)
  • 瘋狂的心智(簡:瘋狂的天才)
  • 瘋狂的數字(簡:神奇的概率)
  • 贏在好故事(簡:好故事永遠能勝出)
  • 無法運算的事物(簡:不可量化)
  • 平靜會播下瘋狂的種子(簡:穩定中蘊藏危機)
  • 太多、太急、太快(簡:最佳規模與速度)
  • 當魔法出現時(簡:當奇蹟發生時)
  • 一夕的悲劇與長遠的奇蹟(簡:突發的災難與長期的奇蹟)
  • 微小而重要(簡:小與大)
  • 狂喜與絕望(簡:樂觀與悲觀)
  • 完美之下,必有損傷(簡:完美的陷阱)
  • 本來就很困難(簡:天下無易事)
  • 不斷奔跑(簡:永不停息)
  • 未來的奇蹟
  • 比看起來更困難,不像看起來那麼有趣(簡:表面光鮮背後心酸)
  • 誘因:全世界最強大的力量(簡:動機的力量)
  • 現在才明白(簡:親身經歷的力量)
  • 長期思維(簡:長期主義)
  • 過度努力
  • 傷口會癒合,疤痕會一直在(簡:傷口雖癒,疤痕永

我的閱讀

不知道大家看完23個標題的感覺是什麼?我的分類魂會立刻發作,心裡想:「23個分類我無法記住,如果能從我自己習慣的方式加以分類,我應該更能從這本書中有所獲益。」

因此,在閱讀的時候,我仍舊使用Notion 作為筆記,把每一則分類的標題,以及「我有感覺」紀錄下來。

raw-image

紀錄完成後,原本是要讓notion裡的AI直接幫我進行分類和整理重點,不過它做出來的結果我不太滿意。
於是我改請Chatgpt4幫忙,品質好滿多的,但仍然和我的「想像」的不太一樣。所以最後我按照自己習慣的分類:「個人」、「個人與人際相處」和「個人與社會」


最終我將ChatGPT的建議和我個人的理解整理後,成為以下幾個大原則:

一、個人:管理預期以及保持悲觀與樂觀

聚焦於自我認知、自我管理和個人成長。這包括管理自己的預期、理解自身動機,以及如何在挑戰中發掘潛能。

  • 預期與現實學會設定和調整個人預期,以及如何讓自己的預期與現實更好地對接。
    我明白人性中有過於誇大的面向,也明白適度的管理預期有助於我們不會因為預期落空而痛苦;但我對於什麼是「管理預期」其實很困惑,我心想:那是叫我不要做很大的夢嗎?換句話說,我知道「管理預期」是個好建議,可是我不知道該如何使用。因此該如何「管理預期」的部分,我又為自己補充一些資料:
    • 設定層次分明的目標
    • 擁抱過程,而不僅是結果
    • 考慮替代方案
    • 心理準備與情緒調節
    • 持續反思和調整
  • 悲觀與樂觀
樂觀的夢想:相信事情可以變得更好,而且一定會變得更好,這種樂觀的信念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悲觀的計畫:只有足够悲觀,才能维繫眼前的生存,才有機會成為長期的樂觀主義者。
對於很多事情,一个好的經驗法則就是明確代價,然後欣然買單。

上述這幾句話都來自於《一如既往》,也是我非常喜歡的句子。如果我有了對事情的預期,那麼接下來的心態就是要樂觀與悲觀並存。而且更必須了解「等價交換」的精神。世界上任何一種付出與投資都不是必然的獲勝,對於結果如何,都要擁有「欣然買單」的胸懷。(難怪有人說「鋼鍊」是神作)

二、個人與人際相處:理解動機、說故事、認識嫉妒

專注於個人如何在人際關係中表現,包括溝通、理解他人動機,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回想自己的人生,我因為人際關係而感到不快樂的因素,經常來自於覺得別人的行為和我的期待有落差,以及與他人的比較。因此以下這三點建議,都掌握「人性不變的原則」對我很有幫助(粗體字是原文,下面是我的解讀)

  • 動機的力量:了解個人和他人的動機如何驅動行為,並學會如何利用這些動機來改善人際關係。
    • 動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强大到讓人們會為任何事情找到理由。
      動機如此強大,以至於它可以使人們為自己的行為找到合理的理由,無論這些行為多麼極端或不尋常。這意味著動機不僅驅動行為,還形塑我們的認知和價值觀。
      記住這一點,當我想讓對方做一件事情時,找到他的「動機」是最重要的。
      如果把這個概念放在教學中的「引起動機」,那設計就不只是讓學生覺得有趣好玩(當然這也是原因之一),而是讓他覺得「與我相關」
    • 最強大的動機是,人希望只聽到自己想聽的,只看到自己想看的
      這句話揭示了動機導致的認知偏差,稱為「確認偏誤」。人們傾向於尋找和記住那些符合自己預期和信念的信息,忽視或否定與之相悖的證據。這種偏差可以強化既有的信念和偏見,使得人們在不自覺中選擇性地接受信息。
    • 當個人動機與社會進步同向時,人們更有可能積德行善、發揮才能、成就事業
      這對我來說比較像營造級學習的氛圍的大原則。
  • 好故事永遠能勝出:學會如何用故事來影響和與他人建立連接
    人天生更容易受到故事指引,應該不用說了~~哈哈,就是「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作者在書中也講了非常多好故事,值得一讀。
  • 幸福感的建立:認識到每個人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挑戰,(才能面對心中的阿慕和阿焦)
    關於作者談到幸福感這件事,是我著墨最久的一段話。(我)很多的不快樂來自於內心與人的攀比,我不知道要怎麼處理這種情緒,下面這幾個建議,有助於我在阿慕的情緒下時,跟自己對話:
    • 比平等更深層的人性是期望。你的幸福感不是由你的絕對生活水平决定的,而是由你的生活水平跟你的期望之間的差距决定的
      上周末和一位朋友聊天,也談到類似話題。曾經我是個往下看的人(俗話說的比爛),不喜歡別人對我有所期待,我對自己的期待就是當個平凡人。後來我曾為一個向旁邊看的人,與和自己程度接近的朋友一起做事,我對自己的期待就是和朋友一起完成一件事。不知不覺中,我成為一個向上看的人,這當然有助於自己進步,但這種「進步」是拿自己的幸福感進行等價交換。我越往上看我越不快樂,因為就算我跟他們一樣努力,我也達不到那樣的成就,我越來越難肯定自己。
      當我達不到我期望的生活水平時,即使我比當年的自己在各方面條件都好很多,可是無法感到幸福。
    • 如果你希望自己幸福,這很容易;但如果你希望自己比别人更幸福,這就很難了,因为我們總是高估别人的幸福
      我的理解是:我會看見每個人讓我羨慕的地方。比如說我羨慕a的婚姻,羨慕b的語言能力,羨慕c長得很漂亮,羨慕d是社群媒體焦點......,當然我都達不到他們的狀態,這種心情會讓我對生活不夠滿足。我無法看到:可能我比a漂亮,比b更加能言善道,家庭比c幸福等等。別人亮眼的幸福,是我眼中的全部。
    • 每個人都有不為外人道的難處,除非你對别人有深入的了解,否則就不可能知道。記住這一點,你就會對自己、對他人更加寬容。

三、個人與社會:培養「長期」的眼光

個人如何在更廣泛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包括經濟行為、社會責任,以及如何對社會進行積極的貢獻。

  • 複利的力量:如果了解複利背後的數學邏輯,你就會意識到,最重要的問題不是:「我怎樣才能獲得最高回報率?」你應該問:在最長的一段時間内,我能維持的最高回報率是多少?
    複利的力量其實可以和「難建立的東西,才是值得建立的」放在一起看。我們該持續建立的東西,必須能帶來複利的力量。這些東西是什麼呢?就是「難建立的東西」,例如學語言、運動、寫作、投資等等。
  • 未來的奇蹟:認識到技術和創新如何推動社會進步,並學習如何為未來做準備。

以上就是我讀《一如既往》的筆記。不同於工具性的書,每個人看完都獲得確定性的知識;《一如既往》更像是隨筆經驗談,每個人的讀書筆記都會長得不同。所以讀這本書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讀過一遍,也看看他人的讀書心得。我在這裡分享瓦基得心得
《一如既往》讀後心得:精彩必讀好書與恆久不變的四個智慧

最後來張圖解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琳瑯格主的高中國文的沙龍
285會員
92內容數
這裡是我對於高中核心古文的教學記錄,歡迎關心高中國語文教育的你,來這裡逛逛,並與我交流
2025/02/16
這是一篇關於《自律上癮》書籍的讀後感和SEO優化建議。文章總結了書籍的核心內容,包括「一個行動原理模型」(行動=能力×觸發×動機),「四個關鍵思維」(第一步思維、複雜性思維、領導者思維、哲學家思維),以及「三個關鍵節點」(列清單、反思復盤、尋找替代方案),並提出如何應用於自身生活。
Thumbnail
2025/02/16
這是一篇關於《自律上癮》書籍的讀後感和SEO優化建議。文章總結了書籍的核心內容,包括「一個行動原理模型」(行動=能力×觸發×動機),「四個關鍵思維」(第一步思維、複雜性思維、領導者思維、哲學家思維),以及「三個關鍵節點」(列清單、反思復盤、尋找替代方案),並提出如何應用於自身生活。
Thumbnail
2024/12/29
本書探討頂尖運動員心理建設,並提供日常應用方法,適用於競爭、高壓及目標追求等情境。文章摘要核心內容、章節架構,並分享個人閱讀體悟與書中啟發性故事,例如美國冰球選手吉姆・克雷格的名言警句罐子、澳洲沙灘排球選手娜塔莉・庫克的金色生活哲學以及加拿大短跑選手格倫羅伊・吉爾伯特職業生涯觀點。
Thumbnail
2024/12/29
本書探討頂尖運動員心理建設,並提供日常應用方法,適用於競爭、高壓及目標追求等情境。文章摘要核心內容、章節架構,並分享個人閱讀體悟與書中啟發性故事,例如美國冰球選手吉姆・克雷格的名言警句罐子、澳洲沙灘排球選手娜塔莉・庫克的金色生活哲學以及加拿大短跑選手格倫羅伊・吉爾伯特職業生涯觀點。
Thumbnail
2024/10/18
本文探討了《哈利波特》中鄧不利多的教育理念,分析其如何透過一盤棋的方式來培養哈利波特成為勇者。文章比較了鄧不利多與勞山道士的教學方法,並指出不言而教在兩者中的不同體現,強調面對恐懼和死亡的重要性。透過對魔法防禦課的回顧,進一步探討了信任、勇氣與成長的關係,給予讀者新的思考視角。
Thumbnail
2024/10/18
本文探討了《哈利波特》中鄧不利多的教育理念,分析其如何透過一盤棋的方式來培養哈利波特成為勇者。文章比較了鄧不利多與勞山道士的教學方法,並指出不言而教在兩者中的不同體現,強調面對恐懼和死亡的重要性。透過對魔法防禦課的回顧,進一步探討了信任、勇氣與成長的關係,給予讀者新的思考視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本文分析書中的23個不變的人性法則。透過作者的背景及以往作品的介紹,我們能更理解其對金錢與個人發展的深刻見解。文章還整理了個人、自我成長及社會貢獻的關鍵觀點,突顯持續學習與反思的重要性,激發讀者對於理解人性與社會進步的反思和實踐。讀完後,讀者將享受到深入人心的智慧,並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應用這些原則。
Thumbnail
本文分析書中的23個不變的人性法則。透過作者的背景及以往作品的介紹,我們能更理解其對金錢與個人發展的深刻見解。文章還整理了個人、自我成長及社會貢獻的關鍵觀點,突顯持續學習與反思的重要性,激發讀者對於理解人性與社會進步的反思和實踐。讀完後,讀者將享受到深入人心的智慧,並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應用這些原則。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摩根.豪瑟的著作《致富心態》,重點在於投資理財的觀念及人生哲學,而非傳授具體賺錢技巧。書中提醒讀者不應追隨極端成功的例子,反而應尋找適用於大部分人的成功法則。同時指向人類永無止境的金錢渴望及社會比較所帶來的影響,讓人反思何時才算真正的滿足。此書適合有志於投資理財與自我成長的讀者參考。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摩根.豪瑟的著作《致富心態》,重點在於投資理財的觀念及人生哲學,而非傳授具體賺錢技巧。書中提醒讀者不應追隨極端成功的例子,反而應尋找適用於大部分人的成功法則。同時指向人類永無止境的金錢渴望及社會比較所帶來的影響,讓人反思何時才算真正的滿足。此書適合有志於投資理財與自我成長的讀者參考。
Thumbnail
  世界上有賺很多錢卻破產的人,也有賺很少錢卻有辦法捐大錢做慈善的人。為什麼?因為理財結果與運氣和風險有關,而且不受才智與個人努力影響,更重要的是,與其了解許多理財專業知識,適當的言行舉止更加關鍵。而這就是致富心態,這是現今社會不可或缺的軟實力。
Thumbnail
  世界上有賺很多錢卻破產的人,也有賺很少錢卻有辦法捐大錢做慈善的人。為什麼?因為理財結果與運氣和風險有關,而且不受才智與個人努力影響,更重要的是,與其了解許多理財專業知識,適當的言行舉止更加關鍵。而這就是致富心態,這是現今社會不可或缺的軟實力。
Thumbnail
這本書實際上並不是想要教我們如何致富,作者本身並不以賺大錢、過上奢華的生活為目標,而是探尋著能夠融入現有生活之中的理財心法,每個觀點都深具啟發性。
Thumbnail
這本書實際上並不是想要教我們如何致富,作者本身並不以賺大錢、過上奢華的生活為目標,而是探尋著能夠融入現有生活之中的理財心法,每個觀點都深具啟發性。
Thumbnail
《致富心態》這本書也是超級火紅,是許多人在提到投資理財時,都會提到的一本書。《致富心態》的副標題是~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這本書的作者 摩根‧豪森 是華爾街日報 的知名專欄作家。他認為我們應該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投資與理財,而不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
Thumbnail
《致富心態》這本書也是超級火紅,是許多人在提到投資理財時,都會提到的一本書。《致富心態》的副標題是~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這本書的作者 摩根‧豪森 是華爾街日報 的知名專欄作家。他認為我們應該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投資與理財,而不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
Thumbnail
這次要解析的書《致富心態》跟坊間我們所認知的其他理財書不同的地方在於,它不是以技術面、知識面的角度來教導人們如何理財投資,而是以心理學、心態面的角度來探討金錢與人的關係與投資所基於的本質。 對他而言,他所追求的財富,並不是可以揮霍無度的榮華富貴,而就是這樣簡單、樸素、又平凡的富足…
Thumbnail
這次要解析的書《致富心態》跟坊間我們所認知的其他理財書不同的地方在於,它不是以技術面、知識面的角度來教導人們如何理財投資,而是以心理學、心態面的角度來探討金錢與人的關係與投資所基於的本質。 對他而言,他所追求的財富,並不是可以揮霍無度的榮華富貴,而就是這樣簡單、樸素、又平凡的富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