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快樂,究竟來自結果還是過程?從生死議題,探討人生哲學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你害怕面對死亡嗎?生死議題一直是我們從小到大獨缺的教育,以至於我們面對”死“總有著未知的恐懼。然而,面對生命中各種必然的離去,如果不學習面對死,我們又能如何好好的生,找到活著的人生意義。


人生獨缺的死亡教育

有人曾教過你如何看待「生」與「死」嗎?至少在我成長的環境裡沒有,而且死這個字還是個禁字。

  • 我記得小時候,每當講到有關死的話題或用字時,總被立馬喝止,彷彿說了與死有關的事,便會招致不幸。使得我直到中學時期,其實不太喜歡聊關於死的話題。
  • 當時的我心裡其實很納悶,身邊的人雖總說死這件事不能亂談,但卻會在有意無意的閒聊之中提到相關話題。例如:有一天等我老了離世後,你就會開始想念了。

所以,關於生死議題該不該在活著的時候談,則成為我成長時期裡的一段迷惘。成年出社會後,在偶然的機會下,我聽到了一個關於「我們其實已經學過生與死」的有趣論述,讓我重新面對與接觸,關於生死的議題。

人生的快樂,究竟來自結果還是過程?從生死議題,探討人生哲學

人生的快樂,究竟來自結果還是過程?從生死議題,探討人生哲學



▍生日蛋糕與生命哲學

其實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父母便在不知不覺中,用過生日來隱喻生死議題的教育。(當然父母本人也許不知道這層含義)

  • 蛋糕上不斷燃燒著的燭火,象徵生命是不斷茁壯且閃耀的光芒。我們學習到活著的一天,都該讓自己像燭火一樣閃耀,盡情的體驗人生。這是關於「生」的學習。
  • 那死的學習呢?當我們許完心願,父母會告訴我們趕緊吹熄蠟燭,於我們呼的一聲,將蠟燭吹熄,這原本代表生命不斷茁壯且閃耀的火光,也在此刻告訴我們:有生的一天,就有滅的一刻。

你可以細數看看,活到今天的你過了幾次生日,吹過幾次蠟燭,就意味著你學過多少次,關於生死的人生哲學。

人生的快樂,究竟來自結果還是過程?從生死議題,探討人生哲學

人生的快樂,究竟來自結果還是過程?從生死議題,探討人生哲學

可是,儘管我們已經接觸了這麼多次的生死教育,卻依然沒有改變多數人對於死亡的恐懼態度。所以,人為何會恐懼死亡,也是我們該探討的議題。



▍人為何會恐懼死亡?

既然是哲學,我們思考的方向,就不該遊走在二元對立之間探詢答案,而是持續從中尋找其他可能與可行的觀點。目的不是為了說服別人,而是給自己多一點的選擇。

  • 我在拜讀過哲學人熊仁謙所寫的著作《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以印度哲學為師,找回內心的自由權》書裡了解到,在印度哲學的教育裡,其實會教導人如何看待死亡這件事。
  • 印度哲學教導人們:人會害怕面對死亡,以及避諱談論死亡的原因,來自於「不了解」。
  • 所以,只要了解就能讓我們不害怕死這件事嗎?其實我是支持這樣的說法。畢竟,人類的基因存有著對於不了解或陌生的事物,便會產生威脅感與遠離的習性。
  • 我也發現,在我接觸到用生日隱喻生死的說法,以及讀到印度哲學裡的死亡的教育後,對於生死議題較能抱持開放態度來聊,因為獲得了確定性。

然而,我也必須坦承,對於面對親人離世這件事,我覺察到自己的內心依然有著排斥的念頭。至少我回顧近幾年爺爺奶奶相繼離世時,每每情緒上升的時刻,我總選擇強忍淚水與情緒,而不是將其宣洩而出。

人生的快樂,究竟來自結果還是過程?從生死議題,探討人生哲學

人生的快樂,究竟來自結果還是過程?從生死議題,探討人生哲學

截至目前,我依然在自我覺察這行為背後所隱藏的動機。不過,能抱持開放態度探討生死,也是一大進步。


▍如何論定人生的勝利?

如果以結果論來論定什麼是勝利的人生,那我們所有人的結局都是公平的失敗。我們從生日蛋糕吹蠟燭這個隱喻中,了解人終將一死。無論你這輩子過得多飛黃騰達,又或是淒慘無比,結果都是一樣的。

  • 忽然之間,現代人最在意的比較心態,似乎不怎麼重要了,根本沒什麼好比。因為比較的最終結果都是一樣的,我們依然會在同樣的旅途終點相見。了解死亡這件事情,不是你的唯一特權行為後,似乎沒這麼可怕了。
人生的快樂,究竟來自結果還是過程?從生死議題,探討人生哲學

人生的快樂,究竟來自結果還是過程?從生死議題,探討人生哲學

目前為止一直在討論死的議題,但其實我更好奇,如果多數人都不喜歡面對死這件事,那為何更多現代人卻無法好好的活著?我更想探討的是:「人因何而快樂?」


▍人因何而快樂?

相聲瓦舍》創辦人馮翊綱老師,是我很喜歡的一位相聲表演藝術家與語言藝術家,我經常重複看他的各種訪談與演說。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在TED裡演講過的一段話:

「我們都該想一想,如何運用自己燦爛,但是說不定很短暫的人生,去做一件真正喜歡,而且又能夠令別人快樂的事情。」

這句話呼應了,死是人的終點,我們更應該專注在人生的過程。可是,如何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快樂呢?

人生的快樂,究竟來自結果還是過程?從生死議題,探討人生哲學

人生的快樂,究竟來自結果還是過程?從生死議題,探討人生哲學

  • 很多人都有設定目標的習慣,也享受著達成目標時的成就感與正向回饋。可是,我們也必須認知到,這世上也有很多人,在達成別人眼中所羨慕的事情後,卻一點也不快樂。當你誇獎他的成就時,對方反而倒出更多的苦水給你聽。
  • 有的人則很享受達成目標後的成就感,看似因結果而開心。但如果你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當你問對方如何達成目標的時候,對方更多的激情與喜悅,來自於分享「過程」。熱情激動、滔滔不絕與你分享過程中的酸甜苦澀情緒,更勝於結果所帶來的喜悅。

所以,有沒有可能他的快樂與成就感,其實不是來自於結果,而是過程呢?這讓我回憶起,以前過生日的快樂是源自於何處。

人生的快樂,究竟來自結果還是過程?從生死議題,探討人生哲學

人生的快樂,究竟來自結果還是過程?從生死議題,探討人生哲學


我認為,其實過生日最快樂的地方,不在於吹蠟燭的時刻。因為,我知道吹完之後,生日也就算告一段落了。

  • 反而讓我開心的地方在於,家人或朋友準備拿出蛋糕,準備一切事宜的過程。或是,為了給驚喜,將蛋糕藏於門外,並在出其不意的情況之下,將蛋糕送入,這些時刻真的有趣極了。

更有趣的地方在於,日後討論起生日的話題,往往談的都是過程的有趣,而不是結果。你有發現嗎?

  • 所以,關於如何論定人生的勝利,以及人因何而快樂的問題,是不是該換個觀點重新定義。說不定人生的快樂,其實不是來自於達成目標這件事,而是你如何一步步的付出努力,或是嚐盡失敗,但最終依然達成目標的過程與自我實現。

最終,用與他人不同且令你滿意,可能從中也受惠於他人的劇本,走向與大家都一樣的結局。我們改變不了結局,但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如何走向結局,這攸關你是否知道自己擁有選擇的權利。

人生的快樂,究竟來自結果還是過程?從生死議題,探討人生哲學

人生的快樂,究竟來自結果還是過程?從生死議題,探討人生哲學



▍我們最終都必須了解自己的快樂

前面說過,印度哲學認為,人會對死亡產生恐懼,源自於不了解。然而,更多現代人卻無法好好活著,甚至認為死或許是一種解脫,所以我們更該思考,人因何而快樂?

  • 我想,解決的辦法可能就如同印度哲學教的一樣,當你越了解死,便越能降低恐懼,甚至增加我們活著的勇氣。我們最終都必須了解,自己的快樂從何而來。

我無法給你答案,但能與你分享我的快樂來源。更精準的說法應該是,我的「滿足」來源。

人生的快樂,究竟來自結果還是過程?從生死議題,探討人生哲學

人生的快樂,究竟來自結果還是過程?從生死議題,探討人生哲學

  • 在自我探索了很久以後,我其實了解,此刻能讓我快樂的事情,並非單單只是結果所帶來的成就感。因為,每當我達成目標之後,總會感覺快樂好短暫。為了持續獲得這份感受,只好在一次設定目標與完成,好似被多巴胺綁架一樣。
  • 只有在輸出我的所學與生命體驗的時刻,能讓我感受到另一種有別於快樂的短暫情緒,一種能夠綿延永續的滿足感,讓我體驗到生命與生活的平靜。

所以,我直到現在,依然每週固定透過Podcast與部落格,輸出我的所學與經驗。也因為是能夠帶給自己滿足感的事情,所以無須刻意堅持,便能一直堅持。

  • 同時,在分享的過程當中,我其實也是一幕幕的回顧所經歷的一切:嚐盡了多少失敗、如何與比較心態共處,與自己的內心搏鬥了多少回合。那清晰明確的瞭解自己,究竟成長了多少與走得多遠的感覺,著實讓我著迷。

對我來說,結果是個判定目標是否達成的依據,而過程則是確認我是否用對方法。明白這兩件事對我的意義之後,我便能安心的活著,關注結果,享受過程。

人生的快樂,究竟來自結果還是過程?從生死議題,探討人生哲學

人生的快樂,究竟來自結果還是過程?從生死議題,探討人生哲學


最後,其實有很多論述在探討,到底是結果重要,還是過程重要?其實我們能聰明的選擇第三個觀點:「都很重要」。

  • 結果不一定能帶給我們快樂,過程也不一定就是快樂的源頭,與其在這兩個觀點上做選擇,不如選擇同時關注吧。
  • 畢竟哲學講求的,從來不是二元對立的結果,不要只被眼前看到的選項,限縮了我們的選擇,這並不會讓人從心感到自由。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帶給你啟發,如果你正在探詢你的人生意義,我鼓勵你要親自下場體驗,才可能獲得屬於你的答案。

所以,你的快樂來源是什麼呢?歡迎你留言與我分享。

▶️ 延伸閱讀:滿意人生的達成,你需要理解的3個本質邏輯:人生意義、內在快樂、比較心態

▶️ 推薦閱讀:道歉道得好,人際關係沒煩惱?關於真誠道歉,你該知道的3件事

▶️ 收聽推薦:歡迎你至《Wow這就是人生 Podcast》收聽《EP210|人生的快樂,究竟來自結果還是過程?從生死議題,探討人生意義》節目內容,讓我們陪你閒聊人生中的大小事。

▪️邀你追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楷富|Wow這就是人生
28會員
103內容數
你,認識自己最喜歡的樣子嗎?我們活在節奏飛快的世界裡,有更多時刻都忘了,好好從心而外的整理自己,以至於有時我們會對自己、對生活產生疑慮與擔憂。 我專注於自我成長,透過腦科學、職場發展、人際關係、人生哲學與感情經營的視角,探索生活中無數的大小議題,並藉由腦科學、領導力概念與各位閒聊人生中的大小事,幫助你獲得更多的選擇。
2025/03/25
如果你對於閱讀這件事,總充滿著排斥感,甚至已經認定自己就是個沒辦法看書的人,本文我要告訴你一個重點:閱讀真的超容易。我將與你分享4個大部分人的閱讀迷思與改善方式,以及分享我的閱讀技巧、如何善用ChatGPT增加知識吸收。相信我,看完本文,你將會大大改觀對於閱讀的認知。也推薦你收聽本集的Podcast
Thumbnail
2025/03/25
如果你對於閱讀這件事,總充滿著排斥感,甚至已經認定自己就是個沒辦法看書的人,本文我要告訴你一個重點:閱讀真的超容易。我將與你分享4個大部分人的閱讀迷思與改善方式,以及分享我的閱讀技巧、如何善用ChatGPT增加知識吸收。相信我,看完本文,你將會大大改觀對於閱讀的認知。也推薦你收聽本集的Podcast
Thumbnail
2025/02/17
在溝通中,你是否曾因害怕衝突而選擇隱藏真實想法,最終讓自己委屈?我想在本文與你分享防備心如何影響表達與人際關係,並透過「動機」與「溝通界線」的概念,幫助你理解內心阻礙,學習勇敢說出需求。此外,藉由我的妥瑞氏症經歷,揭示如何透過坦承與正確的回應方式,突破對話盲點,建立更自在的人際互動。
Thumbnail
2025/02/17
在溝通中,你是否曾因害怕衝突而選擇隱藏真實想法,最終讓自己委屈?我想在本文與你分享防備心如何影響表達與人際關係,並透過「動機」與「溝通界線」的概念,幫助你理解內心阻礙,學習勇敢說出需求。此外,藉由我的妥瑞氏症經歷,揭示如何透過坦承與正確的回應方式,突破對話盲點,建立更自在的人際互動。
Thumbnail
2025/01/22
你有過給予他人過多的情緒價值,導致情緒內耗的經驗嗎?練習適時給予他人情緒價值,有助於提升人際關係。但何時該停止供應情緒價值也是個重要課題。本文分享3種你該停止供應情緒價值的情況,幫助你守好自己的界線。
Thumbnail
2025/01/22
你有過給予他人過多的情緒價值,導致情緒內耗的經驗嗎?練習適時給予他人情緒價值,有助於提升人際關係。但何時該停止供應情緒價值也是個重要課題。本文分享3種你該停止供應情緒價值的情況,幫助你守好自己的界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反思了對人生的看法,強調面對情緒和事件的重要性,並分享了從依賴他人肯定到重新定義自我的過程。通過這個旅程,作者學會開放自己,尋找支持系統,最終希望能夠在探索中獲得內心的平靜。這是一段關於成長與自我發現的心路歷程,鼓勵讀者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反思了對人生的看法,強調面對情緒和事件的重要性,並分享了從依賴他人肯定到重新定義自我的過程。通過這個旅程,作者學會開放自己,尋找支持系統,最終希望能夠在探索中獲得內心的平靜。這是一段關於成長與自我發現的心路歷程,鼓勵讀者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生命其實每天都在訓練我們面對死亡,如果我們可以意識到自己就活在中陰之中,無時無刻不在無常當中,我們就有機會學會面對實相,但這得訓練,每天的練習,慢慢增長..終究我們就是得面對生死,如何優雅的在生死之中穿梭,才是生命真正的課題。
Thumbnail
生命其實每天都在訓練我們面對死亡,如果我們可以意識到自己就活在中陰之中,無時無刻不在無常當中,我們就有機會學會面對實相,但這得訓練,每天的練習,慢慢增長..終究我們就是得面對生死,如何優雅的在生死之中穿梭,才是生命真正的課題。
Thumbnail
生與死,這兩個詞彙,總是引發我們最深的思考和情感波動。從生命的初始,到最終的離別,這一條漫長而又短暫的道路上,充滿了喜悅與悲傷、得到與失去的矛盾與拉扯。人類是情緒的動物,我們擁有理性,但在面對生死時,我們的脆弱顯得格外明顯。這種對生命的重視,使得我們的生活被深深地影響著。 生命的開始,往往從一個母
Thumbnail
生與死,這兩個詞彙,總是引發我們最深的思考和情感波動。從生命的初始,到最終的離別,這一條漫長而又短暫的道路上,充滿了喜悅與悲傷、得到與失去的矛盾與拉扯。人類是情緒的動物,我們擁有理性,但在面對生死時,我們的脆弱顯得格外明顯。這種對生命的重視,使得我們的生活被深深地影響著。 生命的開始,往往從一個母
Thumbnail
反正我對人生的道理就是:人生無望活著無義,這句道理什麼意思就是人生毫無希望活著毫無意義
Thumbnail
反正我對人生的道理就是:人生無望活著無義,這句道理什麼意思就是人生毫無希望活著毫無意義
Thumbnail
我們的生命從來不是憑空而生的,從出生到死亡,我們都與許許多多的人生命交織,相互依存。 有句俗諺說:「在這世界上,我們唯一能確定的事,只有死亡和納稅。」 死亡,是人生必然的終點。 當人生驟然陷落時,椎心刺骨的傷痛襲來,對我們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呢?人生中最大的遺憾,又
Thumbnail
我們的生命從來不是憑空而生的,從出生到死亡,我們都與許許多多的人生命交織,相互依存。 有句俗諺說:「在這世界上,我們唯一能確定的事,只有死亡和納稅。」 死亡,是人生必然的終點。 當人生驟然陷落時,椎心刺骨的傷痛襲來,對我們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呢?人生中最大的遺憾,又
Thumbnail
生命終將結束,我們是地球的過客,沒有人知道死亡之後的事。既然是必經之路,何必擔憂呢?重要的是活出精彩的生命,行動起來吧!
Thumbnail
生命終將結束,我們是地球的過客,沒有人知道死亡之後的事。既然是必經之路,何必擔憂呢?重要的是活出精彩的生命,行動起來吧!
Thumbnail
今天這篇文可能會有點沉重,雖然「生命」本來就是沉重的話題。 不知道身為讀者的你有沒有想過「我不想死」和「我不能死」之間的差別?
Thumbnail
今天這篇文可能會有點沉重,雖然「生命」本來就是沉重的話題。 不知道身為讀者的你有沒有想過「我不想死」和「我不能死」之間的差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