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死」與「我想死」:論自己心境的成長與轉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這篇文可能會有點沉重,雖然「生命」本來就是沉重的話題


不想死 V.S 不能死

不知道身為讀者的你有沒有想過「我不死」「我不死」之間的差別?


先說我自己的結論吧,我認為在面對死亡或可能死亡的情境時,「我不想死」比較注重在情感上「不想死」的重點在於它可能是出於恐懼而產生的一種心情,不信你可以去試試找出生活中使用「不想」這個詞的時刻,看看是否多跟情境下的心情有關。


相對於「我不想死」,「我不能死」的重點則是在於一種行動或行為。通常會有「不能死」的念頭,都會和某件非做不可的事情有關。

像是:

「我不能死,如果我死了那妹妹怎麼辦?」

從上述這句話,我們能推敲出說出這句話的主人,不能死是為了照顧妹妹。想照顧妹妹這個行動隱藏在「不能死」這個詞的反面。


回歸正題,為什麼我會談到這件事呢?


前幾天,我在路邊目睹了一場車禍


我看到時救護車剛到,當下我盡可能地閃遠一些,因為我害怕看見受傷的人。

刻意繞路的我,心中出現了這樣的一句話

「我不想死,我還想替竹北西區的孩子做點事。」

當下的我並沒有察覺到自己的心境與以前大有不同,而是直到打文章的現在才驚覺。


抑鬱的少女時期

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腦海經常出現「我想死」這樣的念頭。

我記得自己開始出現這樣的念頭,是在國中吧。

學校建築物有五層樓,有幾次看見對面屋頂有學生爬上去玩。

聽著他們嬉鬧的聲音,我想著:「要是我也有這樣的膽量就好了。往下一跳是什麼感覺呢?」


那時候的我,覺得自己的人生似乎沒什麼意義。

當時我不喜歡考試,而讀教科書對我來說彷彿是考試的附屬品。

但我媽說:「你要是不讀書就去工廠當女工好了。」

現在想起來,這句話實在是很歧視女性


在學校,我得罪班上排名前幾名的男生,從此就不斷地被數落。

前陣子,我看見《人間失格》的摘錄中寫著:

「小丑是我和人類連結的最後一到底線。表面上總是笑臉迎人,內心卻是拼命地,汗水淋漓地盡最大的努力扮演著。」

說真的,我國中三年的社交生活就像是小丑一般的存在。

提到我時,同學總是在笑,我甚至不清楚他們在笑什麼

到最後,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誰,就像是漂流木一樣。


然後,我遇見了另一個跟我一樣厭世的女生。

我們成為了好朋友

但她跟我不一樣的是,她盡可能地在反抗這個世界他所認為不公平的事


我們一樣都有嚴格的母親。我的母親把我的精靈牌卡說明書剪的破破爛爛,然後丟在我的書桌上。她的母親則是把她一本一本買來珍藏的漫畫,拿去回收了。但不同於我每天從教室外的陽台往下看,希望自己有勇氣登出地球;我倒是從來沒聽過她說她想死,反而常常聽她對當時一些白目的男生罵「去死啦」。(雖然這也不是多好的示範)


總結

我想表示的是,我的少女時代是在「我想死」以及「人生沒有價值」的氛圍當中度過的。沒想到在20年後的今天,我竟然會覺得「我不死」;這比「我不死」的想法更加積極哪!這大概是20年前的我始料未及的吧。





avatar-img
49會員
25內容數
相對於FB的短文和繪本主題,這裡會放我自己的讀書心得、教育現場觀察、或是想到的一些教育好點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Ana說話樂園 的其他內容
書名和書腰上的兩行字,都讓我有強烈的認同感: 「讓過去被錯待的痛苦,成為未來不傷害任何人的溫柔。」  我之所以對書名以及書腰上的字有著強烈的認同,是因為我經歷過類似的事
5/5那時,沒人相信我
讀完了這本書,我最大的感想是,還好我國中時讀的是鄭華娟,而不是太宰治。 如同書名給人的印象,作為完全沒接觸過太宰治及其作品,這是一本不錯的入門書。
4/5一本讀懂太宰治
我想其實有很多台灣的創作者也許正踏上「尋找自己的原創風格」的路上。他們只是需要多嘗試。就像小時候我寫作文或練習上台說故事比賽的時候,多試幾次,就會從中找到自己的特色。
「夢境漫遊:繪本藝術展」以夢境為主題,選出了國內與國外的繪本各五本作為展覽內容。選自國內的繪本有.....
剛好在這個無奈的當下看見「酒精」這個關鍵字,有著感受到強大的共鳴。
相信會點進這篇文的你,也許正有意開創YouTube頻道,又或是跟我一樣想從方格子或其他平台開始經營自媒體。 我是Hana瑙希,今天來讀由人氣YouTuber—好葉所寫的《一人公司的致富思維—從零到百萬訂閱,靠知識變現的成功法則》。
書名和書腰上的兩行字,都讓我有強烈的認同感: 「讓過去被錯待的痛苦,成為未來不傷害任何人的溫柔。」  我之所以對書名以及書腰上的字有著強烈的認同,是因為我經歷過類似的事
5/5那時,沒人相信我
讀完了這本書,我最大的感想是,還好我國中時讀的是鄭華娟,而不是太宰治。 如同書名給人的印象,作為完全沒接觸過太宰治及其作品,這是一本不錯的入門書。
4/5一本讀懂太宰治
我想其實有很多台灣的創作者也許正踏上「尋找自己的原創風格」的路上。他們只是需要多嘗試。就像小時候我寫作文或練習上台說故事比賽的時候,多試幾次,就會從中找到自己的特色。
「夢境漫遊:繪本藝術展」以夢境為主題,選出了國內與國外的繪本各五本作為展覽內容。選自國內的繪本有.....
剛好在這個無奈的當下看見「酒精」這個關鍵字,有著感受到強大的共鳴。
相信會點進這篇文的你,也許正有意開創YouTube頻道,又或是跟我一樣想從方格子或其他平台開始經營自媒體。 我是Hana瑙希,今天來讀由人氣YouTuber—好葉所寫的《一人公司的致富思維—從零到百萬訂閱,靠知識變現的成功法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想要透過這篇文章,讓大家看到「想死」的背後也是出於「想要活得更好」的力量,只要大家對於「想死」的感覺有更深入的了解,就可以與其共存,並展望未來。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簡短但實際的方式,從不同角度來看待「想死」、「負片思考」、「消極」等詞彙和後面衍伸的意義。通過與作者的腳步,你可能會發現不同的意義,並感受到自己被包容、溫暖。
Thumbnail
所有人都在告訴你應不應該⋯⋯但是沒有人問過你想不想,就連你自己也沒有。當你的生命只用應不應該來衡量的時候,你把自己活成了痛苦。你覺得你應該如何、別人也覺得自己應該如何⋯⋯然後每個人都同時感到痛苦,因為沒有人出自於真心「想」這樣,而是認為「應該」如此⋯⋯
Thumbnail
如果生命在這個當下結束,心中會懷抱遺憾,還是灑脫離去? 但恨是如何恨,死去了還恨嗎,是否成為傳說中的厲鬼纏身,將盈滿怨懟的精魂殘勾於塵?灑脫,又該如何脫盡這一世的悲歡離合,無論滋味苦甜都努力度過的此生啊,當看見生命盡頭時,能半點不留戀地走出深刻回憶的軀體? 死亡是生命的終點與萬物重啟之源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死亡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分享了對死亡的思考和感受。他討論了對於疲憊、逃避和生命力的理解,並將這些觀點分享給有同樣想法的人或想了解的人。同時他也表示希望能夠理解每個人在面對極端選擇時所經歷的感受。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想要透過這篇文章,讓大家看到「想死」的背後也是出於「想要活得更好」的力量,只要大家對於「想死」的感覺有更深入的了解,就可以與其共存,並展望未來。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簡短但實際的方式,從不同角度來看待「想死」、「負片思考」、「消極」等詞彙和後面衍伸的意義。通過與作者的腳步,你可能會發現不同的意義,並感受到自己被包容、溫暖。
Thumbnail
所有人都在告訴你應不應該⋯⋯但是沒有人問過你想不想,就連你自己也沒有。當你的生命只用應不應該來衡量的時候,你把自己活成了痛苦。你覺得你應該如何、別人也覺得自己應該如何⋯⋯然後每個人都同時感到痛苦,因為沒有人出自於真心「想」這樣,而是認為「應該」如此⋯⋯
Thumbnail
如果生命在這個當下結束,心中會懷抱遺憾,還是灑脫離去? 但恨是如何恨,死去了還恨嗎,是否成為傳說中的厲鬼纏身,將盈滿怨懟的精魂殘勾於塵?灑脫,又該如何脫盡這一世的悲歡離合,無論滋味苦甜都努力度過的此生啊,當看見生命盡頭時,能半點不留戀地走出深刻回憶的軀體? 死亡是生命的終點與萬物重啟之源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死亡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分享了對死亡的思考和感受。他討論了對於疲憊、逃避和生命力的理解,並將這些觀點分享給有同樣想法的人或想了解的人。同時他也表示希望能夠理解每個人在面對極端選擇時所經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