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低不是愛,玩笑更不能掩蓋PUA的事實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Threads上有一位父親分享截圖,內容是女兒跟他分享自己當班長,結果換來的是他的貶低:「其他人比較聰明喔」、「知道班長不好當才推給你呀!」、「不然你是成績好喔?」,後來女兒開始已讀不回。

圖片來源:Threads截圖

圖片來源:Threads截圖


看似是親子間的玩笑話,卻不知道他無形中都在塑造孩子建立「我的爸媽覺得我不好、我不值得好的」的觀念。


因為孩子的心智還沒有成熟到去區分什麼是玩笑,他們只會把這些話都當作是父母的真心話,並且拿來對待自己。


你說的這些貶低孩子的話,會在孩子腦海中不斷複誦,因為孩子很難去質疑父母做錯、甚至他們無法贈恨父母,他只會把這些話拿來自我內化、吸收這些傷害他的話。


最終,孩子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好」,爸媽才會這樣對待他。


因為和他最親的人,都這樣否定他了,要怎麼讓他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人呢?


直到長大後,遇到好機會、好伴侶,也容易會產生「自己不配得、自己做不好」的信念,因此容易放棄跟錯過屬於自己的機緣。


上一篇我發了「亞洲父母的教育方式,貶低孩子不是愛」,居然還有人留言:「搞不好人家相處就是這樣嘻嘻哈哈的互相挖苦,還要被公審」、「這一看就是開玩笑吧? 平常就會嗆來嗆去吧?」、「結果他們平常講話兩個人都是這樣,一群自以為是的在腦補?」


有些人花一輩子治癒童年的創傷,就是有這種爸媽,孩子才會開始懷疑自己,居然有人還認為這是玩笑。


開玩笑這件事要對方覺得好笑才是好笑,小孩一開始回問號,後來直接是已讀不回,我不認為孩子有覺得好笑,更多的是自己受傷了,又不想回擊爸媽,怕受到懲罰。


亞洲父母常見的教育方式就是批判和貶低小孩,藉以刺激他們競爭向上,殊不知這種行為只會造成孩子終其一生都要努力向別人證明自己。


他們難以真正地肯定自己。


這也是PUA的一種原形,PUA最常見的行為就是批評、讓對方產生「自己的確有問題」的錯誤想法,讓兩者的地位慢慢出現上下級,最後被批判的那一方,就會像被洗腦般無條件地受到控制。


我是看不懂要用貶低孩子來當生活情趣的玩笑,如果有人覺得挖苦是一個好的互動,那我只能說跟這類人相處的人會很辛苦,好好說話鼓勵人不是更健康嗎?


在台灣,貶低式教育還是常發生,小時候我媽雖然會誇獎,但也常拿別的小孩跟我們比較,用意是想激起我們的鬥志、希望我們進步,我就回他:「那你怎麼不是郭台銘?不然我為何要努力?」


她開始扯,上班多辛苦、怎樣養大我們。我回她:「那你怎麼知道我們沒有努力?如果你自己不喜歡被比較,就不要這樣對我們,而且你這樣做就是在傷害我,你有想要傷害我嗎?」之後她就很少這樣了,有時候再犯,還會自己道歉。


我自己走過一遭的經驗是,當有人試圖用貶低你作為溝通手段,請你一定要堅定自己的立場,同時讓對方知道「我不接受你的貶低」,真的不行就遠離這人,有毒的言語對身心殘害巨大。


希望你能記得,貶低不是愛,玩笑更不能掩蓋PUA的事實。


最後也想和童年受創的朋友說,只有自己能修復自己的心,我們不能決定自己爸媽,但我們可以決定怎麼對待自己。


先從每天肯定自己、小事情開始,你要相信自己值得所有的美好。


#親子關係 #兩代之間 #教育 #教養 #貶低 #PU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鈴與愛的藝術
9會員
58內容數
用心理學談感情,用靈魂的角度來調整頻率,建立你和自己、他人最舒適的關係,一起來戀習怎麼去愛。
愛鈴與愛的藝術的其他內容
2025/02/07
宜蘭礁溪全新質感茶空間《西江水坊》推出週末午後茶體驗,嚴選特等茶葉、創意茶酒及精緻茶點,打造沉浸式品茗時光。提供手沖茗茶、茶酒特調、法式茶香蛋黃酥等多樣選擇,適合靜心獨處或好友相聚。2月試營運期間,更享有免費青花椒鹽酥雞優惠。
Thumbnail
2025/02/07
宜蘭礁溪全新質感茶空間《西江水坊》推出週末午後茶體驗,嚴選特等茶葉、創意茶酒及精緻茶點,打造沉浸式品茗時光。提供手沖茗茶、茶酒特調、法式茶香蛋黃酥等多樣選擇,適合靜心獨處或好友相聚。2月試營運期間,更享有免費青花椒鹽酥雞優惠。
Thumbnail
2025/01/04
本文分享一段遠距離戀愛中,作者拒絕前任裸體視訊的要求,並說明過程中遭遇的情緒勒索和個人感受。作者強調尊重伴侶意願、設定界線的重要性,呼籲女性不要為了愛情而拍攝私密照,並以自身經歷闡述健康的愛情關係應建立在尊重與理解之上。
Thumbnail
2025/01/04
本文分享一段遠距離戀愛中,作者拒絕前任裸體視訊的要求,並說明過程中遭遇的情緒勒索和個人感受。作者強調尊重伴侶意願、設定界線的重要性,呼籲女性不要為了愛情而拍攝私密照,並以自身經歷闡述健康的愛情關係應建立在尊重與理解之上。
Thumbnail
2025/01/03
本文探討臺灣社會菁英的刻板印象與其缺乏同理心的現象,並以建中校友會辱女事件為例,批判其特權意識與缺乏對女性的尊重。文章指出,這些菁英們的優越感來自於家庭背景而非真正能力,並且缺乏為自身行為負責的意識。作者呼籲讀者反思何謂真正的聰明與善良。
Thumbnail
2025/01/03
本文探討臺灣社會菁英的刻板印象與其缺乏同理心的現象,並以建中校友會辱女事件為例,批判其特權意識與缺乏對女性的尊重。文章指出,這些菁英們的優越感來自於家庭背景而非真正能力,並且缺乏為自身行為負責的意識。作者呼籲讀者反思何謂真正的聰明與善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當孩子出現偏差行為時,有的家長會用「孩子還小」為藉口,閃躲該負的教育責任。事實上,正因為孩子還小,才更可以教,若孩子大了,就無法教了。
Thumbnail
當孩子出現偏差行為時,有的家長會用「孩子還小」為藉口,閃躲該負的教育責任。事實上,正因為孩子還小,才更可以教,若孩子大了,就無法教了。
Thumbnail
在大人的眼裡,小孩總是被認為無憂無慮,不需要為沈重的家計煩惱,也無需為生活瑣事煩憂,所以當我們在新聞事件中看見孩子因為不快樂而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時,很容易不自覺產生責怪的心情,時常會聽到這些可憐的孩子被批評:「真是不懂得惜福,做這些事情真的非常不孝。」 我總認為小孩是最弱勢的一群,因為無法獨立而必須
Thumbnail
在大人的眼裡,小孩總是被認為無憂無慮,不需要為沈重的家計煩惱,也無需為生活瑣事煩憂,所以當我們在新聞事件中看見孩子因為不快樂而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時,很容易不自覺產生責怪的心情,時常會聽到這些可憐的孩子被批評:「真是不懂得惜福,做這些事情真的非常不孝。」 我總認為小孩是最弱勢的一群,因為無法獨立而必須
Thumbnail
有些大人總是喜歡逗弄小孩,時常會以開玩笑的語氣問:「你最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呢?」 同理心較強的孩子可能會說兩個都喜歡;比較懂得看人臉色的孩子可能答案會是提問者;而天真坦率的孩子則是直白地說出真實心聲,倘若答案並非提問者,很可能會迎來不介懷的呵呵大笑,亦可能遭來一頓指責而感到傷心難過。 站在孩子的立場,
Thumbnail
有些大人總是喜歡逗弄小孩,時常會以開玩笑的語氣問:「你最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呢?」 同理心較強的孩子可能會說兩個都喜歡;比較懂得看人臉色的孩子可能答案會是提問者;而天真坦率的孩子則是直白地說出真實心聲,倘若答案並非提問者,很可能會迎來不介懷的呵呵大笑,亦可能遭來一頓指責而感到傷心難過。 站在孩子的立場,
Thumbnail
訪間有太多太多的文章都在告訴父母要看見孩子的優點這件事,作為一個實施【五不】的家庭來說,私心也覺得這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推薦一本書【P.E.T 父母效能訓練】給真的剛好閱讀這篇文章的朋友,在這本書裡面提到一個停止對孩子使用評價的話語這件事,對很多父母來說要不評價孩子是非常難的,畢竟我們都生在一
Thumbnail
訪間有太多太多的文章都在告訴父母要看見孩子的優點這件事,作為一個實施【五不】的家庭來說,私心也覺得這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推薦一本書【P.E.T 父母效能訓練】給真的剛好閱讀這篇文章的朋友,在這本書裡面提到一個停止對孩子使用評價的話語這件事,對很多父母來說要不評價孩子是非常難的,畢竟我們都生在一
Thumbnail
我們都希望跟孩子有良好的關係,但教養小孩最難的地方就是孩子常常不受控,例如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早上明明已經要遲到了還慢吞吞的…..,大人的理智線常常備受挑戰,有時為求方便、快速,就會用高壓的方式硬生生扭轉孩子的觀念或行為,但有時候太過高壓的教養方式卻會為孩子帶來傷害,其中有一種隱形、卻影響深遠的傷害
Thumbnail
我們都希望跟孩子有良好的關係,但教養小孩最難的地方就是孩子常常不受控,例如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早上明明已經要遲到了還慢吞吞的…..,大人的理智線常常備受挑戰,有時為求方便、快速,就會用高壓的方式硬生生扭轉孩子的觀念或行為,但有時候太過高壓的教養方式卻會為孩子帶來傷害,其中有一種隱形、卻影響深遠的傷害
Thumbnail
兒子與女兒已經脫離了幼稚園階段,離開了我的專業範疇。對於他們的小學生新身份,無論在身心理的轉變,我都是一位邊學邊做的母親。
Thumbnail
兒子與女兒已經脫離了幼稚園階段,離開了我的專業範疇。對於他們的小學生新身份,無論在身心理的轉變,我都是一位邊學邊做的母親。
Thumbnail
孩子出生後,你發現對父母的認知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尤其是當你禁疑惑,他們真的是你所熟悉的父母嗎?他們面對孫兒時一臉詳和的表情聽到父母不斷盛讚孫兒時,不禁疑惑他們真的是你所熟悉的父母嗎?他們面對孫兒時一臉親切和譪,以及有求必應的態度,在在挑戰著你的兒時記憶,當年不斷批評你、否定你、責罵你的父母,從甚麼時
Thumbnail
孩子出生後,你發現對父母的認知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尤其是當你禁疑惑,他們真的是你所熟悉的父母嗎?他們面對孫兒時一臉詳和的表情聽到父母不斷盛讚孫兒時,不禁疑惑他們真的是你所熟悉的父母嗎?他們面對孫兒時一臉親切和譪,以及有求必應的態度,在在挑戰著你的兒時記憶,當年不斷批評你、否定你、責罵你的父母,從甚麼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