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會因為「還小」就無法教情商

綠園嬿語-avatar-img
發佈於教育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幾天發生學生因為情商不佳的攻擊事件。

一件是國中生由於不滿老師要求他跟著大家一起唱歌,拿鍵盤對老師猛砸,造成老師差點腦震盪,事後,家長也沒有以身作則帶孩子道歉(註1)。

另一件是一名男童,只因為看某位女童不順眼,就對其頭部猛揮了5拳。這位男童的家長也一樣,並沒有以身作則帶孩子道歉(註2)。

講到這裡,也許會有家長想說:「孩子就是有情緒障礙啊!不然要我怎麼樣!」,或是「孩子還小,長大之後就好了。」

問題是,如果家長沒有想辦法改善孩子缺乏同理心,孩子就會成為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這樣的人不僅無法體會別人的感受和想法,甚至壓根就不知道別人也有自己的角度。

當孩子處於這樣的狀態下,只要別人不同意他的信念,不是被那孩子視為「錯了」,就是被視為蠢貨。

這種缺乏同理心的孩子,若沒有做正確的導正,長大後狀況往往會越變越糟,因為其低情商的大腦迴路會越來越穩固,大腦可塑性會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差,最後,孩子的低情商會造成他成為感情和職場上的失敗者。(註3)這是家長想要的嗎?

我不知道報導中這兩個孩子在嬰兒期時父母的教導方式。但我要告訴父母的是,就算是嬰兒也會積極地與人交流,所以,不會因為孩子「還小」就不能/不用教。

如果父母與孩子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孩子就能學到社交規則,如:如何留意別人、如何控制交流的節奏、如何加入別人的交談、如何適應別人的情感以及如何在適應別人的同時控制自己的情感等。

這些學習都能為孩子未來成功融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更妙的是,在父母的有效幫助下,這種社交技巧的建立,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的智力發展,也可以提供孩子情感上的保護,促使孩子的大腦分泌神經遞質,使孩子產生幸福感,進而讓孩子變得從容自信。(註4)

也許有的家長會說:「我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孩子還是這樣,我又能怎麼辦?」

我當然知道許多家長沒受過專業的教育訓練,但是,孩子的成長不等人,所以,為了孩子的幸福,請家長學習用正確的方式教孩子,而不是用自己的成長經驗或想像養孩子。

父母在管教孩子時要知道,如果父母在管教孩子時,與孩子討論某個行為的後果,就會使孩子在道德上發展得更好。若父母用專制和懲罰的教育手段,孩子在道德上就會發展得較差。

父母用共情教孩子適應社會,孩子就不太容易犯罪;父母用體罰使孩子適應社會,孩子犯罪的可能性就較高。(註5)

最後,與大家分享我治療孩子講髒話的經驗。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遇到過不少會講髒話的孩子,我通常都可以順利地將他們治好。不是用罰的,而是用教的。

舉例來說:

有一個學生在其某一科的考卷答案欄寫了滿滿的髒話,他的任課老師看了氣得要死,向我抱怨。於是,我請那位老師將該學生找來,我幫他處理。

當那位學生來了,我拿著考卷冷靜地問:「這是你寫的嗎?」

生:「是。」

我:「你知道你在答案欄裡寫什麼嗎?」

生:「知道。」

我:「你真的認為那些是答案嗎?」

學生頓了一下,答:「是的。」

我:「好,麻煩你將這些答案一個一個讀給我聽。」

學生愣住。

我:「讀啊!既然你認為這些是答案,讀出來應該沒什麼關係啊!」

學生只好硬著頭皮開始唸。

當他唸不到10個答案時,說:「老師,我可以不要唸了嗎?」

我:「為什麼?」

學生不答。

我:「你知道這些是不好的話,對不對?」

學生點點頭。

我:「既然你知道這是不好的話,還寫在上面,就要接受處罰喔!」

生:「好。」

他後來就心甘情願接受處罰。

上面這個算是講髒話狀況嚴重的案例。我一般的處理方式,就是一聽到孩子講髒話,就把他們叫過來,問他剛才講什麼。

有的會直接投訴:「老師,他拿我的筆。」

我:「如果他未經你同意就拿你的筆,你應該告訴他:『請你將我的筆還給我。』而不是罵他髒話。你這樣罵他髒話,他會知道你要他將筆還給你嗎?」

學生:「不會。」

我:「他不僅不會知道,其他的人聽到,只會覺得你是一個沒水準的人,沒人知道那位同學理虧在先。你這樣罵髒話,既要不回你的筆,又被別人看不起,何苦呢?」

學生不語。

我:「好,我現在要你練習,若別人拿了你的筆,你要如何向對方表達你的不滿。現在照我這樣說……」

就這樣,我會要求孩子一次一次練習,當他們學會用正確的方式表達不滿,直到我覺得他已經熟練為止。

我希望父母知道,人與人互動時,雙方的大腦都會在互動中形成迴路。也就是說,雙方的大腦間會形成功能性連接。當雙方的反應迴路形成,大腦就會不斷發送、接收一系列信號,悄悄地將雙方的情感、思想和行為變得一致。如果父母發送給孩子的信號是積極的,孩子接收到的就是積極的,如果父母發送給孩子的信號是消極的,孩子接收到的就是消極的。(註6)

為了孩子的幸福,請家長學習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式,才能讓孩子不管在情感和事業上,都獲得成功。


註1:學生拿鍵盤砸老師「頭冒血」 因「不想站著唱歌」(TVBS新聞網)

註2:遭男童連打5下頭! 女童委屈掉淚父不捨(Yahoo新聞)

註3:摘自《惡的科學:論共情與殘酷行為的起源》第三章(Simon Baron-Cohen著)

註4:摘自《情商2》第十一章(Daniel Goleman著)

註5:摘自《惡的科學:論共情與殘酷行為的起源》第三章(Simon Baron-Cohen著)

*******************************************************

持續創作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綠園嬿語的沙龍
101會員
196內容數
自從新教師法暨退休新制實施後,教育職場遭逢鉅變。因此,此專題會探討教育職場狀況與風險,以幫助更多人瞭解教育職場的實際狀況。
綠園嬿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5
從臺灣冤案實錄探討教育界調查員制度缺失,以案例分析檢察官草率起訴與調查員引導證詞的相似性,呼籲教師面對校園調查應更謹慎。
Thumbnail
2025/03/25
從臺灣冤案實錄探討教育界調查員制度缺失,以案例分析檢察官草率起訴與調查員引導證詞的相似性,呼籲教師面對校園調查應更謹慎。
Thumbnail
2025/03/18
本文探討幼教調查員培訓課程中理論與實務的落差,並提出透過師徒制、案例研討及觀摩錯誤等方式提升調查品質的建議。文中以教學實習及冤案案例說明證詞一致性不代表真相,強調調查需審慎評估背景因素及佐證證據。
Thumbnail
2025/03/18
本文探討幼教調查員培訓課程中理論與實務的落差,並提出透過師徒制、案例研討及觀摩錯誤等方式提升調查品質的建議。文中以教學實習及冤案案例說明證詞一致性不代表真相,強調調查需審慎評估背景因素及佐證證據。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臺灣教育部推動政策的特色,以「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為例,批判其缺乏明確目標、忽略現況問題,以及忽略先前政策成效等缺失。作者認為,在教師和學生都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下,教育部應優先解決安全問題,而非著重口號式的政策。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臺灣教育部推動政策的特色,以「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為例,批判其缺乏明確目標、忽略現況問題,以及忽略先前政策成效等缺失。作者認為,在教師和學生都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下,教育部應優先解決安全問題,而非著重口號式的政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當孩子出現偏差行為時,有的家長會用「孩子還小」為藉口,閃躲該負的教育責任。事實上,正因為孩子還小,才更可以教,若孩子大了,就無法教了。
Thumbnail
當孩子出現偏差行為時,有的家長會用「孩子還小」為藉口,閃躲該負的教育責任。事實上,正因為孩子還小,才更可以教,若孩子大了,就無法教了。
Thumbnail
「孩子啊!在成長的路上有時會好辛苦的,很欣慰你從未因此放棄」   週五聽兒子說了一件讓我很心疼也很錯愕的事,到現在心裡仍然有點緊繃。   「我媽媽說你是壞孩子,會和老師頂嘴,要我不要一直去跟你玩,會被帶壞等等......」兒子說X同學在當天和他說了數次,他覺得非常難過也生氣,但只能忍著。  
Thumbnail
「孩子啊!在成長的路上有時會好辛苦的,很欣慰你從未因此放棄」   週五聽兒子說了一件讓我很心疼也很錯愕的事,到現在心裡仍然有點緊繃。   「我媽媽說你是壞孩子,會和老師頂嘴,要我不要一直去跟你玩,會被帶壞等等......」兒子說X同學在當天和他說了數次,他覺得非常難過也生氣,但只能忍著。  
Thumbnail
我們都希望跟孩子有良好的關係,但教養小孩最難的地方就是孩子常常不受控,例如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早上明明已經要遲到了還慢吞吞的…..,大人的理智線常常備受挑戰,有時為求方便、快速,就會用高壓的方式硬生生扭轉孩子的觀念或行為,但有時候太過高壓的教養方式卻會為孩子帶來傷害,其中有一種隱形、卻影響深遠的傷害
Thumbnail
我們都希望跟孩子有良好的關係,但教養小孩最難的地方就是孩子常常不受控,例如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早上明明已經要遲到了還慢吞吞的…..,大人的理智線常常備受挑戰,有時為求方便、快速,就會用高壓的方式硬生生扭轉孩子的觀念或行為,但有時候太過高壓的教養方式卻會為孩子帶來傷害,其中有一種隱形、卻影響深遠的傷害
Thumbnail
孩子都有調皮的時候,會做錯很多事情,又更會時常犯同樣的錯誤,明明已經說過了,但卻還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這時身為媽媽爸爸的你,會非常生氣,覺得孩子為什麼不聽話,為何如此頑劣,總是得一二再而三的反覆講很多遍都還是沒做好,會因此而發怒,是不是? 但其實這不是他沒在聽,有時候也不是他不願意這麼做。 3-5歲
Thumbnail
孩子都有調皮的時候,會做錯很多事情,又更會時常犯同樣的錯誤,明明已經說過了,但卻還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這時身為媽媽爸爸的你,會非常生氣,覺得孩子為什麼不聽話,為何如此頑劣,總是得一二再而三的反覆講很多遍都還是沒做好,會因此而發怒,是不是? 但其實這不是他沒在聽,有時候也不是他不願意這麼做。 3-5歲
Thumbnail
現在很多專家和教養文化,都說不應打罵孩子,因為這樣某程度會影響到幼兒的大腦發展,對他們造成心理影響,然後影響成長。 於是,不打不罵的風氣持續成長,但是我想說,劍走偏鋒,走向任何一邊的極端,都不會有好結果。
Thumbnail
現在很多專家和教養文化,都說不應打罵孩子,因為這樣某程度會影響到幼兒的大腦發展,對他們造成心理影響,然後影響成長。 於是,不打不罵的風氣持續成長,但是我想說,劍走偏鋒,走向任何一邊的極端,都不會有好結果。
Thumbnail
近期聽到不少人說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撇開成績不說,學習態度與應對實在是令人不敢恭維,尤其對老師的說話語氣充滿輕佻,用白話一點來說就是「沒大沒小」,其言行更是誇張到令人覺得與同輩相處也不該如此的程度。
Thumbnail
近期聽到不少人說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撇開成績不說,學習態度與應對實在是令人不敢恭維,尤其對老師的說話語氣充滿輕佻,用白話一點來說就是「沒大沒小」,其言行更是誇張到令人覺得與同輩相處也不該如此的程度。
Thumbnail
前陣子在社群軟體看到一位媽媽在群組表示讀中班的孩子回家反應在學校時常被另一位同學捉弄,孩子很不喜歡這樣的感覺卻不敢告訴老師,於是這位媽媽想詢問大家是否要協助告知老師?但又怕幫了孩子之後養成了依賴心,而另一種矛盾的心情是擔心若不幫孩子的話,以後孩子遇到困難都不會告訴父母了。
Thumbnail
前陣子在社群軟體看到一位媽媽在群組表示讀中班的孩子回家反應在學校時常被另一位同學捉弄,孩子很不喜歡這樣的感覺卻不敢告訴老師,於是這位媽媽想詢問大家是否要協助告知老師?但又怕幫了孩子之後養成了依賴心,而另一種矛盾的心情是擔心若不幫孩子的話,以後孩子遇到困難都不會告訴父母了。
Thumbnail
這是某家長告誡孩子老師的話! 還是位高社經背景的家長! 聽到這句話的老師們,紛紛驚呼實在不可思議。家長如此,孩子怎麼幫他教呀! 「你要辯得過他,他才會聽你的啦!」 這句話語,雖然表面上是填滿著對老師的不耐煩和不信任。但驕傲的包裝底下⋯⋯你看見了嗎? 其實是家長對這孩子教養的無力。 教養孩子,不是
Thumbnail
這是某家長告誡孩子老師的話! 還是位高社經背景的家長! 聽到這句話的老師們,紛紛驚呼實在不可思議。家長如此,孩子怎麼幫他教呀! 「你要辯得過他,他才會聽你的啦!」 這句話語,雖然表面上是填滿著對老師的不耐煩和不信任。但驕傲的包裝底下⋯⋯你看見了嗎? 其實是家長對這孩子教養的無力。 教養孩子,不是
Thumbnail
密集的和孩子相處了一個年假,大家好嗎? 是否和我一樣,有點內傷再加一點外傷,各位爸媽辛苦了! 趁著今天開工,送孩兒上學後,我們一起來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緒。 大人都需要一些時間收心上班;孩兒也一樣,混亂的作息、破壞的規矩、也需要一段時間再上軌道......
Thumbnail
密集的和孩子相處了一個年假,大家好嗎? 是否和我一樣,有點內傷再加一點外傷,各位爸媽辛苦了! 趁著今天開工,送孩兒上學後,我們一起來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緒。 大人都需要一些時間收心上班;孩兒也一樣,混亂的作息、破壞的規矩、也需要一段時間再上軌道......
Thumbnail
為什麼孩子不能好好說話?為什麼孩子的態度會充滿惡意?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說話習慣與面對事情的行為模式,講話刻薄、愛說教、拐彎抹角、缺乏理性或是過度退縮,透過說話的方式,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的個性,但也可以間接看到他生活的環境與家庭相處模式。 家訪多年,小孩的行為複製幾乎成為教育與社會工作裡面的一門顯學
Thumbnail
為什麼孩子不能好好說話?為什麼孩子的態度會充滿惡意?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說話習慣與面對事情的行為模式,講話刻薄、愛說教、拐彎抹角、缺乏理性或是過度退縮,透過說話的方式,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的個性,但也可以間接看到他生活的環境與家庭相處模式。 家訪多年,小孩的行為複製幾乎成為教育與社會工作裡面的一門顯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