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會因為「還小」就無法教情商

綠園嬿語-avatar-img
發佈於教育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幾天發生學生因為情商不佳的攻擊事件。

一件是國中生由於不滿老師要求他跟著大家一起唱歌,拿鍵盤對老師猛砸,造成老師差點腦震盪,事後,家長也沒有以身作則帶孩子道歉(註1)。

另一件是一名男童,只因為看某位女童不順眼,就對其頭部猛揮了5拳。這位男童的家長也一樣,並沒有以身作則帶孩子道歉(註2)。

講到這裡,也許會有家長想說:「孩子就是有情緒障礙啊!不然要我怎麼樣!」,或是「孩子還小,長大之後就好了。」

問題是,如果家長沒有想辦法改善孩子缺乏同理心,孩子就會成為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這樣的人不僅無法體會別人的感受和想法,甚至壓根就不知道別人也有自己的角度。

當孩子處於這樣的狀態下,只要別人不同意他的信念,不是被那孩子視為「錯了」,就是被視為蠢貨。

這種缺乏同理心的孩子,若沒有做正確的導正,長大後狀況往往會越變越糟,因為其低情商的大腦迴路會越來越穩固,大腦可塑性會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差,最後,孩子的低情商會造成他成為感情和職場上的失敗者。(註3)這是家長想要的嗎?

我不知道報導中這兩個孩子在嬰兒期時父母的教導方式。但我要告訴父母的是,就算是嬰兒也會積極地與人交流,所以,不會因為孩子「還小」就不能/不用教。

如果父母與孩子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孩子就能學到社交規則,如:如何留意別人、如何控制交流的節奏、如何加入別人的交談、如何適應別人的情感以及如何在適應別人的同時控制自己的情感等。

這些學習都能為孩子未來成功融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更妙的是,在父母的有效幫助下,這種社交技巧的建立,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的智力發展,也可以提供孩子情感上的保護,促使孩子的大腦分泌神經遞質,使孩子產生幸福感,進而讓孩子變得從容自信。(註4)

也許有的家長會說:「我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孩子還是這樣,我又能怎麼辦?」

我當然知道許多家長沒受過專業的教育訓練,但是,孩子的成長不等人,所以,為了孩子的幸福,請家長學習用正確的方式教孩子,而不是用自己的成長經驗或想像養孩子。

父母在管教孩子時要知道,如果父母在管教孩子時,與孩子討論某個行為的後果,就會使孩子在道德上發展得更好。若父母用專制和懲罰的教育手段,孩子在道德上就會發展得較差。

父母用共情教孩子適應社會,孩子就不太容易犯罪;父母用體罰使孩子適應社會,孩子犯罪的可能性就較高。(註5)

最後,與大家分享我治療孩子講髒話的經驗。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遇到過不少會講髒話的孩子,我通常都可以順利地將他們治好。不是用罰的,而是用教的。

舉例來說:

有一個學生在其某一科的考卷答案欄寫了滿滿的髒話,他的任課老師看了氣得要死,向我抱怨。於是,我請那位老師將該學生找來,我幫他處理。

當那位學生來了,我拿著考卷冷靜地問:「這是你寫的嗎?」

生:「是。」

我:「你知道你在答案欄裡寫什麼嗎?」

生:「知道。」

我:「你真的認為那些是答案嗎?」

學生頓了一下,答:「是的。」

我:「好,麻煩你將這些答案一個一個讀給我聽。」

學生愣住。

我:「讀啊!既然你認為這些是答案,讀出來應該沒什麼關係啊!」

學生只好硬著頭皮開始唸。

當他唸不到10個答案時,說:「老師,我可以不要唸了嗎?」

我:「為什麼?」

學生不答。

我:「你知道這些是不好的話,對不對?」

學生點點頭。

我:「既然你知道這是不好的話,還寫在上面,就要接受處罰喔!」

生:「好。」

他後來就心甘情願接受處罰。

上面這個算是講髒話狀況嚴重的案例。我一般的處理方式,就是一聽到孩子講髒話,就把他們叫過來,問他剛才講什麼。

有的會直接投訴:「老師,他拿我的筆。」

我:「如果他未經你同意就拿你的筆,你應該告訴他:『請你將我的筆還給我。』而不是罵他髒話。你這樣罵他髒話,他會知道你要他將筆還給你嗎?」

學生:「不會。」

我:「他不僅不會知道,其他的人聽到,只會覺得你是一個沒水準的人,沒人知道那位同學理虧在先。你這樣罵髒話,既要不回你的筆,又被別人看不起,何苦呢?」

學生不語。

我:「好,我現在要你練習,若別人拿了你的筆,你要如何向對方表達你的不滿。現在照我這樣說……」

就這樣,我會要求孩子一次一次練習,當他們學會用正確的方式表達不滿,直到我覺得他已經熟練為止。

我希望父母知道,人與人互動時,雙方的大腦都會在互動中形成迴路。也就是說,雙方的大腦間會形成功能性連接。當雙方的反應迴路形成,大腦就會不斷發送、接收一系列信號,悄悄地將雙方的情感、思想和行為變得一致。如果父母發送給孩子的信號是積極的,孩子接收到的就是積極的,如果父母發送給孩子的信號是消極的,孩子接收到的就是消極的。(註6)

為了孩子的幸福,請家長學習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式,才能讓孩子不管在情感和事業上,都獲得成功。


註1:學生拿鍵盤砸老師「頭冒血」 因「不想站著唱歌」(TVBS新聞網)

註2:遭男童連打5下頭! 女童委屈掉淚父不捨(Yahoo新聞)

註3:摘自《惡的科學:論共情與殘酷行為的起源》第三章(Simon Baron-Cohen著)

註4:摘自《情商2》第十一章(Daniel Goleman著)

註5:摘自《惡的科學:論共情與殘酷行為的起源》第三章(Simon Baron-Cohen著)

*******************************************************

持續創作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


avatar-img
95會員
172內容數
自從新教師法暨退休新制實施後,教育職場遭逢鉅變。因此,此專題會探討教育職場狀況與風險,以幫助更多人瞭解教育職場的實際狀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綠園嬿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幾年來,由於國內民粹般地炒作「兒童人權」、「不適任教師」議題,讓老師管教學生的偏差行為動輒得咎。而行為偏差的孩子得到此保護傘,再加上家長的縱容,動輒霸凌同學和老師,造成學生和老師日日處於恐懼當中。面對教育環境的惡化,教育部還是提出諮商、輔導、訴訟,對於如何預防校園暴力卻拿不出對策。
防制校園霸凌的關鍵為何?范雲立委認為是不適任教師解聘人數偏低,事實上,淘汰不適任校長更是防制校園霸凌的關鍵,因為,校長的領導會影響校園文化。故,教育部應積極推動淘汰不適任校長,並進用更多有領導力的校長。
由於網路傳播的快速,導致許多暴力行為也得以快速散播。許多孩子在價值偏差的狀況下,糊里糊塗模仿那些行為,最終導致犯法。因此,如何加快腳步幫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教育的重點,而故事教學是很有效的方式。在這篇文章中,不僅介紹故事教學強大的影響力,也提供實例供讀者參考。
我要問我國最大的教育問題為何?就是我國的教育部始終無法對症下藥做政策,像我國的家庭教育狀況越來越差,卻遲遲沒看到教育部用心在這部份,反而推出一個又一個隔靴搔癢的政策。希望教育部能夠認真處理教育問題,才是學生之福,教育之福。
政府每每宣導反霸凌,但是,其主要作為著重於「通報」,此種做法對於預防霸凌效果不大。政府的反霸凌應著重於事前預防,而不是事後通報,才能有效保護全體師生。
教育部預告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要將「持續性」去除,也就是說,只要單次的欺負行為即可構成「霸凌」。 就實務面來說,霸凌的認定已經在事件發生的後端,真正需要著重的是前端的預防才能有效保護學生免於受到霸凌的傷害,也同時學會反霸凌的技能。
近幾年來,由於國內民粹般地炒作「兒童人權」、「不適任教師」議題,讓老師管教學生的偏差行為動輒得咎。而行為偏差的孩子得到此保護傘,再加上家長的縱容,動輒霸凌同學和老師,造成學生和老師日日處於恐懼當中。面對教育環境的惡化,教育部還是提出諮商、輔導、訴訟,對於如何預防校園暴力卻拿不出對策。
防制校園霸凌的關鍵為何?范雲立委認為是不適任教師解聘人數偏低,事實上,淘汰不適任校長更是防制校園霸凌的關鍵,因為,校長的領導會影響校園文化。故,教育部應積極推動淘汰不適任校長,並進用更多有領導力的校長。
由於網路傳播的快速,導致許多暴力行為也得以快速散播。許多孩子在價值偏差的狀況下,糊里糊塗模仿那些行為,最終導致犯法。因此,如何加快腳步幫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教育的重點,而故事教學是很有效的方式。在這篇文章中,不僅介紹故事教學強大的影響力,也提供實例供讀者參考。
我要問我國最大的教育問題為何?就是我國的教育部始終無法對症下藥做政策,像我國的家庭教育狀況越來越差,卻遲遲沒看到教育部用心在這部份,反而推出一個又一個隔靴搔癢的政策。希望教育部能夠認真處理教育問題,才是學生之福,教育之福。
政府每每宣導反霸凌,但是,其主要作為著重於「通報」,此種做法對於預防霸凌效果不大。政府的反霸凌應著重於事前預防,而不是事後通報,才能有效保護全體師生。
教育部預告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要將「持續性」去除,也就是說,只要單次的欺負行為即可構成「霸凌」。 就實務面來說,霸凌的認定已經在事件發生的後端,真正需要著重的是前端的預防才能有效保護學生免於受到霸凌的傷害,也同時學會反霸凌的技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Thumbnail
讓子女求學能夠順利,不要他考不及格或留級,光會打他、罵他,還有講更嚴厲的話:「你下次再這樣.....我就給你怎樣.....」不要講這個。如果這一招很有用,小孩都出類拔萃了?問題是沒有!小孩這樣被折騰,心理變態的很多。所以,要給他(子女)「除障」,去除障礙、消業障,多給他助印佛經,讓他開智慧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許多家長會困惑地問: 「佳均老師,有時孩子在有情緒(生氣)時,我同理孩子會“有效”,但更多時候,我的同理卻帶來反效果,孩子就會更暴氣,我到底要不要同理孩子呢?」 下次,在孩子開始有點變得歡歡、或著急時, 別急著要他冷靜! 而是要試著去理解, #誘發孩子升起情緒的因子 為何?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沒禮貌的孩子該怎麼教 故事是這樣開始:前陣子在尋找家教當額外收入時,意外遇到一位很神奇的父親,在還沒去試教前,就在訊息中詢問我非常多問題。 在一來一往的對話過程中,我才突然意識到,即使是醫學與科技如此發達的今日,原來仍有很多家長,對於自己孩子的異常行為,幾乎沒有什麼病識感。常在遇見孩子有不當行為時…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Thumbnail
讓子女求學能夠順利,不要他考不及格或留級,光會打他、罵他,還有講更嚴厲的話:「你下次再這樣.....我就給你怎樣.....」不要講這個。如果這一招很有用,小孩都出類拔萃了?問題是沒有!小孩這樣被折騰,心理變態的很多。所以,要給他(子女)「除障」,去除障礙、消業障,多給他助印佛經,讓他開智慧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許多家長會困惑地問: 「佳均老師,有時孩子在有情緒(生氣)時,我同理孩子會“有效”,但更多時候,我的同理卻帶來反效果,孩子就會更暴氣,我到底要不要同理孩子呢?」 下次,在孩子開始有點變得歡歡、或著急時, 別急著要他冷靜! 而是要試著去理解, #誘發孩子升起情緒的因子 為何?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沒禮貌的孩子該怎麼教 故事是這樣開始:前陣子在尋找家教當額外收入時,意外遇到一位很神奇的父親,在還沒去試教前,就在訊息中詢問我非常多問題。 在一來一往的對話過程中,我才突然意識到,即使是醫學與科技如此發達的今日,原來仍有很多家長,對於自己孩子的異常行為,幾乎沒有什麼病識感。常在遇見孩子有不當行為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