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DAY線上英文|為什麼 IB 國際文憑備受頂尖大學推崇

FUNDAY線上英文|為什麼 IB 國際文憑備受頂尖大學推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 簡稱 IBDP) 是位於日內瓦的國際文評組織設立的高中學程,致力於培育學術興趣廣泛,樂於批判思考的學生。波特蘭林肯中學的一項報告中引用的數據顯示,國際文憑學程訓練出的學生,更能夠在申請頂尖大學的競爭過程中脫穎而出。例如,耶魯大學的平均錄取率為 13%,不過國際文憑學生錄取率為19.5%。以下資料節錄自同份報告:

Columbia University 12% 18.3%

Cornell University 28.5% 49.1%

Dartmouth College 20.7% 35.1%

Duke University 22.5% 36.0%

Harvard University 11% 14.4%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35% 66.3%

MIT 16.9% 25.2%

New York University 25.5% 50.5%

Princeton University 11.0% 13.1%

Stanford University 12.6% 16.9%

Univ of Cal- Berkeley 24% 47.6%

Univ of Cal- UCLA 24% 40.7%

Univ of Cal- San Diego 48% 58.6%

University of Chicago 41.6%

Univ of Michigan 49% 73.4%

Univ of Pennsylvania 21% 26.6%

Univ. of Southern Cal. 30.3% 70.8%

Univ. of Virginia 38.1% 63.3%

Washington University 23.5% 68.5%

Yale University 13% 19.5%

從上述資料可以發現,IB 學生於這些頂尖大學的錄取率都更為突出。

那麼,為什麼國際文憑學程這麼受到頂尖大學推崇呢?這和西方教育的本質有關。

西方教育的本質,是引領學生享受探索世界的過程,並且在同儕間的討論思辯中,創造出切身相關的知識。

IB 學程除了提供學生 6 個特定領域,學習專業知識以外,所有學生都必須修習 3 項核心科目,並且從中撰寫 2 篇論文。

這 3 項核心科目,分別是知識理論 (Theory of Knowledge,TOK)、創意行動服務 (Creativity, activity, service, CAS) 以及拓展論文 (Extended Essay)。

在「拓展論文」科目中,學生需要在 6 個特定領域中作出選擇,並且針對該領域的主題提出發想,於進行深入研究後撰寫 4000 字以上的論文。論文的審閱特別注重學生給予論證 (argumentative) 能力,也就是使用理由與證據支持自己的結論的技巧。

在「知識理論」科目中,學生則是需要探討這些理由與證據為什麼能夠支持自己希望推得的結論,從而探究人類如何從觀察、歸納、思辨、乃至知識。

學生也被要求思考:這些知識對於人類的價值為何?解決了哪些人類面臨的難題?又留下了哪些懸而未解的缺口?學生必須繳交一份 1600 字以內的論文,說明自己對於知識本身,而非特定知識的見解。


上述這 2 項核心項目,儘管揭櫫了西方教育的本質,卻也正好是亞洲學生最為頭痛的難題。亞洲的傳統教育往往讓我們變成頂尖的知識吸收者,卻也變成顢頇彆腳的知識創造者。在課堂上,亞洲學生更習慣於聽講,而非參與討論。

既然FUNDAY致力於提供國人貼合西方教育的課堂環境,我們在教師的訓練以及課程的準備上,都致力於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討論。我們不只講授那些知識的內容 (know-what),更嘗試手把手地協助學生如何獲取新的知識 (know-how),進而看見知識與生活世界如何切身,又因何美好。

想體驗原汁原味的西方教育嗎?想感受追尋知識的喜悅嗎?親自來 FUNDAY 走走看看吧!


-

FUNDAY詐騙詐欺提醒,請認明官方頻道,切勿相信來路不明假冒訊息,以免受騙

avatar-img
FUNDAY英語學院
1會員
47內容數
生活|時事|趨勢|商務 打造一日英語學習生活圈 雙語字幕英語新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FUNDAY英語學院 的其他內容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發現一個學習悖論:學生不知道他們知道什麼,也不知道他們不知道什麼。因此,有些人覺得下方這段引言很有意思:教師的存在只是為了提供學生他們原先沒有的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的存在只是為了向學生提出問題,而後幫助他們找到答案,但過程並非那麼輕而易舉。
台灣現行教育體制大多是這樣的景象:學生只能乖乖坐在座位上,聽著老師因備課時的方便而不曾改變的課程內容,並且學生全然相信老師所教授的內容,無論正確與否全盤接收,沒有求證與獨立思考習慣,只因為內容會納入考試範圍。
「沒有所謂愚蠢的問題」是一句老生常談,大部分人都能夠輕易理解其中的道理,然而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困難。不妨回想一下,我們在課堂上遇到問題時,內心是否常有個聲音告訴自己:「這個問題太蠢了,大家一定覺得怎麼會有人問這種蠢問題。」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發現一個學習悖論:學生不知道他們知道什麼,也不知道他們不知道什麼。因此,有些人覺得下方這段引言很有意思:教師的存在只是為了提供學生他們原先沒有的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的存在只是為了向學生提出問題,而後幫助他們找到答案,但過程並非那麼輕而易舉。
台灣現行教育體制大多是這樣的景象:學生只能乖乖坐在座位上,聽著老師因備課時的方便而不曾改變的課程內容,並且學生全然相信老師所教授的內容,無論正確與否全盤接收,沒有求證與獨立思考習慣,只因為內容會納入考試範圍。
「沒有所謂愚蠢的問題」是一句老生常談,大部分人都能夠輕易理解其中的道理,然而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困難。不妨回想一下,我們在課堂上遇到問題時,內心是否常有個聲音告訴自己:「這個問題太蠢了,大家一定覺得怎麼會有人問這種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