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記|《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智慧集錄

隨筆記|《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智慧集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從半年前入手電子書閱讀器後,這段時間陸續補完了許多被推坑很久的書,而《我可能錯了》是我近期覺得收穫還滿多的一本!

本書作者比約恩是一名曾在二十六歲出家的森林僧人,這本書有些類似於他對自己的生命記錄,仔細敘寫了他出家十七年和之後還俗回到瑞典的故事。

由於前半段幾乎都在描述森林寺院的生活,我原以為這本書的宗教氣息會非常濃厚,但其實比起「宗教」或「出家」,它的主軸更偏重於作者走過這些路後的生命體悟。他並不是用「僧人」的身分在向我們傳教,反倒更像一名飽經閱歷的長者,在人生旅途的終端和我們分享他一路走來的智慧。

這篇文章會整理作者書中提到的五項智慧,算是簡單總結一下本書的重點。

raw-image


① 與「念頭」保持距離

作者起初會想到森林寺院出家,最大的原因就在於他始終無法擺脫腦中「混亂的念頭」。他常覺得腦子裡有個聲音在指責他不夠好、不夠認真、不夠成功,即便工作已經有所成就,他也依然感到焦慮和痛苦。因此,他便想試著透過「冥想」將心沉靜下來。

「冥想」需要我們把注意力轉移到呼吸上,藉由轉移焦點,有效地沉靜心靈、清除雜念。但有冥想過的人都知道,這個過程是很容易喪失專注的,當然作者也不例外。

他一開始冥想時,總會被各種雜念打斷思考,一下想著午餐吃什麼、一下想著這無聊的事到底什麼時候結束,不過當這個狀況重複幾次後,他卻慢慢理解其實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的混亂

「思考」就是我們生而為人的本能,只要活著,就無法停止胡思亂想;不過這也表示,那些亂七八糟的想法會冒出來並不是我們的問題,我們也不需要一直被這些念頭帶著走。

「只要我們還活著,就會有思維能力,而思維能力的本質就是產生想法、以這些想法和別人比較、重新詮釋它們、質疑它們。」
「它們只是念頭,不是事實。」

「適時與念頭保持距離」正是作者帶給我們的第一條智慧。客觀檢視自己的雜念為何而生,就能更冷靜面對每一次情緒風暴,更謙卑對待自己和旁人的不完美。

既然世上沒有誰百分之百理性,那比起凡事要求盡善盡美,不如多給自己和別人一些寬容,或許壓力和焦慮就會減輕很多。



② 我可能錯了

作者的僧人生活中,有一段經歷特別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他們必須每個月換房間、換室友,藉以降低對生活的控制欲,不過理所當然,這也更容易讓他們遇上處不來的夥伴。

我們生活中如果碰到看不順眼的人,常會覺得對方哪哪都是問題,抱怨他怎麼不去反省自己、改變自己;然而作者卻提醒我們:上天怎麼可能因為我,就把其他人全部變成我想要的模樣呢?

「我可能錯了」是泰國森林寺院的住持傳授給眾人的「魔法箴言」,也是我認為這本書最值得謹記在心的一條智慧。

我們其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偉大、那麼聰明。理解並相信這件事,會使我們更加謙遜、體貼;相反地,如果一個人總認定自己什麼都知道了,他的世界就再也裝不下其他東西,不會再因獲得新知而亢奮,也無法打從心底聆聽別人的心聲。



③ 心在當下

剛剛提到,寺院之所以每個月都要換一次房間,是為了降低僧人對生活的控制欲,他們不接觸金錢、化緣時也無法選擇食物,生活中多數時間都充滿著不確定性。

這和我們的日常大相逕庭,也與作者過去的生活截然不同。然而,強迫自己放棄控制的訓練卻也讓他提早領悟到「放手」的重要性,能更坦然面對所有不確定和不知道。

「我以為自己知道世界該是什麼樣子,當現狀不如我意時,我就僵住了。帶有『應該』這個詞的種種念頭,讓我變得委屈、沉悶和孤獨。」

我們總習慣為未來做好周全的計畫,希望一切按部就班地進行,但生命最不缺的就是變故。我們擬定的計畫是依循過去的經驗所做,未來卻充斥許多無法被預料到的意外。

因此與其為了事情沒按預期發展而悶悶不樂,倒不如鬆開緊握的拳頭,稍微放開對生活的控制欲,興許能看到更多不同的景色。

作者在書中也有強調,規劃其實沒有不對,它是適應社會必須的工具,每個人都該做好基本的規劃,才不會為自己和別人帶來困擾。只是我們也必須記得,做計劃跟認為所有計劃都必須實現是兩碼子事,在規劃生活的同時也要懂得順其自然的道理。

「少一點握拳,多一點鬆手;少一點控制,多一些信任;少一點『我必須預先知道一切』,多一些『順其自然』。」
「我們不必活在總是為了事情不如己意而焦慮不安的日子裡,不需要讓自己這麼委屈,我們可以選擇是想扼殺生活,還是擁抱它。」



④ 對自己慈悲

作者最一開始選擇出家,是由於腦海常被負面念頭佔據而難以喘息,相信這樣的經驗很多人都經歷過。

活在社會框架之下,我們常會被迫壓抑心裡的不舒服。不想被人看輕,所以再難過也不能哭;不想被人討厭,所以再生氣也要掛著笑容;不想令人失望,所以再疲憊也要拼命努力……

然而這種種的限制,卻也總讓我們忘記該對自己好一點。

「我有盡力而為」是作者希望大家提醒自己的一句話。不要認為自己要變得多優秀、多有成就、多完美,才值得被溫柔相待,尤其在陷入低潮、狀態非常不好的時候,沒有誰比自己更值得被關懷。

對自己慈悲,才有辦法慈悲待人。

「我現在有盡力而為,其他人也有盡力而為。」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誰誰誰不值得我對他那麼好、誰誰誰做的事根本不值得被寬恕,可若一個人始終只記得那些令人氣憤和難受的事,最終被傷害的只有自己而已。

對一個人懷有仇怨和冷漠,可能那個人根本毫無所感,你卻會因此憤怒、委屈好長一段時間,這種負面情緒會長期圍繞在四周,甚至導致其他人開始害怕、遠離你。

為了一個討厭的人犧牲自己,這並不值得。

「覺得別人很討厭,是人之常情。但它會耗掉大量精力,代價奇高無比,也讓人精疲力竭。」



⑤ 總會過去的

本書作者比約恩在 2018 年被診斷罹患 ALS(漸凍症),這代表他未來可能僅剩三至五年的性命。當生命的盡頭近在眼前,他對生活也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他不再把討好別人看得比追求所願重要、不再浪費時間迷茫和躊躇,而是選擇每時每刻都活在當下,做自己想做的事,並將所有的愛和感謝傳遞給他愛的人。

「當不再將別人與自己擁有的事物視為理所當然,我們就會以不同的方式度過人生。」

比約恩最後在 2022 年選擇安樂死,在家人的陪伴下結束了六十年的人生。

透過這本書可以看見,他的人生路上也充滿各種顛簸和轉折,出家和還俗、相聚和離別、活著和死亡,他也和我們許多人一樣迷茫過、挫折過。

然而他卻始終選擇遵循心之所向,他聽從自己的心聲來到森林寺院,出家了十七年;又同樣因著這個聲音,還俗回到普通社會,甚至後來還違背了佛教的教義,替父親安排安樂死。

他的人生處處都能看見智慧留下的痕跡,但那些智慧並不侷限於某種宗教,全是以幫助自己變得更好的前提所留下。

我在讀完這本書後,真的很欽佩他能將生命中每段經歷都賦予了意義,所以即便是面對死亡,他對過往一生也只有滿滿的感謝,我想這是非常美好也非常難得的。

「沒有什麼會持久,一切都是無常的。這是壞消息,也是個好消息。」



▌總結

我覺得《我可能錯了》是一本非常值得習慣探索自我的讀者閱讀的書籍,若你對自我覺察不感興趣,應該很難沉浸在比約恩的人生故事裡,理解他的徬徨和無奈;可若你平常就會注意自己的情緒,常去思考如何平衡內心世界的話,那這本書會非常適合。

其實我跟作者的性格有滿大一部分有所重疊,過度依賴計畫、總對不如預期的變化焦慮抓狂、腦中充斥各種覺得自己不夠好的質疑、極度渴望內在平靜……

這些共鳴使我非常能投入作者的敘事,雖然我對宗教不感興趣,也不喜歡任何帶有傳教意味的說詞,不過我閱讀時完全沒有因此感到不舒服過,可能這也是這本書流傳甚廣的原因之一吧。

真的很感謝作者能在生命旅途的末端,將他畢生的智慧濃縮成冊、流傳給後世知道。書中這些智慧看似平凡,卻給了我嶄新的方向去摒除雜念,得到一些平靜和釋然。

很感謝上天能讓我在今年最低潮的時刻,接觸到這本能夠平靜內心的好書,也推薦給感興趣的你們。




想推坑、發問或回饋心得嗎?
📫 作者信箱開放中 🕊️
內容總結
我可能錯了
5
/5
avatar-img
✦ 冰陽雜談紀錄館 ✦
53會員
117內容數
聊聊我的生活點滴,也歡迎分享你的天馬行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前陣子錫蘭的身心靈課程影片在網路上興起軒然大波,除了課程本身以外,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也因此在 Threads 上掀起了不小的討論(不知道的可以點這個連結去看看喔)。 相信《被討厭的勇氣》應該連沒在看書的人都多少聽說過 XD,雖然滿多人(包括一開始的我)以為它是本心靈雞湯,但我讀完後其實覺得它更像
5/5被討厭的勇氣
「時間管理」是當代非常熱門的一個主題,遍數各類書籍、文章、影片甚至 Podcast ,都有許多人分享該如何更高效率地利用我們的時間。 像我也是非常熱衷時間規劃的人,會利用通勤和午餐時間讀書、工作的空檔閱讀電子報,再趁週末把吸收到的知識整理成筆記丟進 Obsidian,總之就是盡可能將零碎的時間利用到
5/5人生4千個禮拜
《推力》是行為經濟學領域相當著名的一本書,初版於 2008 年出版,後來在 2021 年又推出了「終極增訂版」,不僅分析了幾項推力策略的實施成果,更加入了許多新的概念進來討論。 我並沒有讀過初版《推力》,但若只就「終極增訂版」來看的話,我認為這是一本閱讀門檻不高、能輕鬆引導普羅大眾更理解行為科學的一
5/5推力
前陣子錫蘭的身心靈課程影片在網路上興起軒然大波,除了課程本身以外,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也因此在 Threads 上掀起了不小的討論(不知道的可以點這個連結去看看喔)。 相信《被討厭的勇氣》應該連沒在看書的人都多少聽說過 XD,雖然滿多人(包括一開始的我)以為它是本心靈雞湯,但我讀完後其實覺得它更像
5/5被討厭的勇氣
「時間管理」是當代非常熱門的一個主題,遍數各類書籍、文章、影片甚至 Podcast ,都有許多人分享該如何更高效率地利用我們的時間。 像我也是非常熱衷時間規劃的人,會利用通勤和午餐時間讀書、工作的空檔閱讀電子報,再趁週末把吸收到的知識整理成筆記丟進 Obsidian,總之就是盡可能將零碎的時間利用到
5/5人生4千個禮拜
《推力》是行為經濟學領域相當著名的一本書,初版於 2008 年出版,後來在 2021 年又推出了「終極增訂版」,不僅分析了幾項推力策略的實施成果,更加入了許多新的概念進來討論。 我並沒有讀過初版《推力》,但若只就「終極增訂版」來看的話,我認為這是一本閱讀門檻不高、能輕鬆引導普羅大眾更理解行為科學的一
5/5推力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這是一本關於樹木的詩集與故事,雖然是繪本,但是內容非常豐富,文字與頁數都好多,那些故事與詩都在說著我們不知道的森林故事。
在商場江湖上,會計這門內功常被誤認為只有財務長、會計師那種老骨頭才需要修煉。但真相是不懂會計,就像拿著破銅爛鐵去闖天下,怎麼跟別人比劍?
表達對已逝父親深沉的愛與感謝,以及未能及時表達的遺憾。
這是一本關於樹木的詩集與故事,雖然是繪本,但是內容非常豐富,文字與頁數都好多,那些故事與詩都在說著我們不知道的森林故事。
在商場江湖上,會計這門內功常被誤認為只有財務長、會計師那種老骨頭才需要修煉。但真相是不懂會計,就像拿著破銅爛鐵去闖天下,怎麼跟別人比劍?
表達對已逝父親深沉的愛與感謝,以及未能及時表達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