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記|《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智慧集錄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自從半年前入手了電子書閱讀器,這段時間陸續補完了很多書,而《我可能錯了》是我近期覺得收穫還滿多的一本!

本書作者比約恩曾在二十六歲時,到泰國的森林寺院出家,這本書便記錄了他出家十七年,以及之後還俗回到瑞典的故事。

由於前面幾乎都在描述森林寺院的生活,我原本以為它的宗教氣息會非常濃厚,但其實比起「宗教」或「出家」,這本書更著重描寫作者走過這些路的生命體悟。他並不是用「僧人」的身分在向我們傳教,反倒更像一名飽經閱歷的長者,在人生旅途的末端,分享他一路走來的智慧。

這篇文章會整理作者提到的五項智慧,算是簡單總結一下重點。

raw-image


① 與「念頭」保持距離

作者起初之所以想出家,主要是他無法擺脫腦中「混亂的念頭」。他常覺得腦裡有個聲音在指責他不夠好、不夠認真、不夠努力,即便工作已經有所成就,他也依然感到焦慮。因此,他便想試著透過「冥想」將心沉靜下來。

「冥想」需要我們將注意力轉移到呼吸上,藉由轉移焦點,沉靜心靈、清除雜念,不過有冥想過的人都知道,這個過程很容易失去專注,作者當然也不例外。

他一開始冥想時,總會被各種雜念打斷思考,一下想著午餐吃什麼、一下想著這無聊的事到底什麼時候結束,可當狀況重複幾次後,他卻慢慢理解其實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的混亂

「思考」就是生而為人的本能,我們只要活著,就無法停止胡思亂想,但這也代表那些混亂的念頭會冒出來不是我們的問題,不需要一直被它帶著走。

「只要我們還活著,就會有思維能力,而思維能力的本質就是產生想法、以這些想法和別人比較、重新詮釋它們、質疑它們。」
「它們只是念頭,不是事實。」

「與念頭保持距離」正是作者帶來的第一條智慧。腦袋原本就會充滿各種雜念,所以不必苛求自己和別人達到完美,坦然接受人類與生俱來的缺陷,反倒會放下許多不必要的執著。



② 我可能錯了

作者的僧人生活中,有一段經歷特別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他們必須每個月換房間、換室友,藉以降低對生活的控制欲,而這也更容易讓他們遇上處不來的夥伴。

我們生活中如果碰到看不順眼的人,常會覺得對方身上哪哪都是問題,抱怨他怎麼不去反省或改進自己,但作者卻提醒我們:上天怎麼可能因為我,就把其他人全部變成我想要的模樣呢?

「我可能錯了」是泰國森林寺院住持傳授的「魔法箴言」,也是我認為這本書最值得謹記在心的一條智慧。

我們其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偉大。理解並相信這件事,我們才會時刻保持謙遜和體貼,能夠坦然接納不同的觀點,也能專注聆聽別人的心聲。



③ 適時鬆開拳頭

剛剛提到,寺院之所以每個月都要換一次房間,是為了降低僧人的控制欲,他們不接觸金錢、化緣時也無法選擇食物,多數時間都充滿著不確定性。

這和我們的日常大相逕庭,也與作者過去的生活截然不同,但在強迫自己放下掌控欲後,作者卻意外了解到「放手」的重要性。

「我以為自己知道世界該是什麼樣子,當現狀不如我意時,我就僵住了。」

我們總會依循經驗擬定種種計劃,希望未來照著計劃走,可是生命最不缺的就是變故。在事情沒按預期發展時,試著鬆開緊握的拳頭,讓生活回歸自然,說不定會出現始料未及的奇遇。

「我們不必活在總是為了事情不如己意而焦慮不安的日子裡,不需要讓自己這麼委屈,我們可以選擇是想扼殺生活,還是擁抱它。」

不過作者也有強調,規劃本身並沒有不對,它是適應社會必須的工具,每個人都該做好基本的規劃,才不會為自己和別人帶來麻煩。只是「做計劃」跟「要求所有計劃實現」是兩回事,為自己規劃人生的同時,也要懂得順其自然的道理。



④ 對自己慈悲

就像剛剛說的,作者一開始選擇出家,是由於腦海常被負面念頭佔據而難以喘息,相信很多人也有類似的經驗。

在社會裡摸爬滾打,我們常會需要壓抑心裡的不舒服──再難過也不能哭,再生氣也要掛著笑容,再疲憊也要拼命努力……

然而這樣的限制,也常讓我們忘記該對自己好一點

「我現在有盡力而為,其他人也有盡力而為。」

不要認為要變得多優秀、多完美、多有成就後,才值得被溫柔相待。人生中,只有「與自己的關係」會陪伴我們一生,因此在狀態特別不好的時候,沒有什麼比多愛自己一點更重要了。

另外,遇到討厭的對象時,學著寬和以待,也是愛自己的方式之一。因為一個人要是始終只記得那些令人難受的事,總把抱怨、仇恨掛在嘴邊,只會讓大家害怕、遠離你。為了一個討厭的人活成這樣,並不值得。

「覺得別人很討厭,是人之常情。但它會耗掉大量精力,代價奇高無比,也讓人精疲力竭。」



⑤ 總會過去的

本書作者比約恩在 2018 年被診斷罹患 ALS(漸凍症),這代表他未來可能僅剩三至五年的壽命。當生命的盡頭近在眼前,他也有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他不再浪費時間討好別人,而是選擇徹底活在當下,想做什麼就去做,並將愛和感謝傳遞給他身邊每個人。

「當不再將別人與自己擁有的事物視為理所當然,我們就會以不同的方式度過人生。」

比約恩最後在 2022 年選擇安樂死,在家人的陪伴下,結束了六十年的人生。

透過這本書可以看見,他的人生路上也充滿各種顛簸和轉折,出家和還俗、相聚和離別、活著和死亡,他也和我們許多人一樣迷茫、挫折過。

然而他始終選擇遵循心之所向,他聽從自己的心聲來到森林寺院,出家了十七年;又因著這個聲音,還俗回到普通社會,甚至後來還違背了佛教教義,替父親安排安樂死。

他的人生處處可見智慧留下的痕跡,但那些智慧並不侷限於某種宗教,都是以幫助自己變得更好為前提而留下。

我在讀完這本書後,真的很欽佩他能將生命中每段經歷都賦予了意義,所以即便面對死亡,他對過往一生依然只有滿滿的感謝,我想這是非常難得的。

「沒有什麼會持久,一切都是無常的。這是壞消息,也是個好消息。」



▌總結

我認為這本書非常值得喜歡探索自我的讀者閱讀,如果你對自我覺察不感興趣,大概很難沉浸在比約恩的人生故事裡,理解他的徬徨和無奈。

其實我跟作者的性格有很大部分有所重疊,經常過度依賴計劃、對不如預期的變化感到焦慮、腦中充斥各種覺得自己不夠好的質疑、極度渴望內在平靜……

這些共鳴使我非常能投入作者的敘事,雖然我對宗教不感興趣,也不喜歡任何帶有傳教意味的說詞,不過我閱讀時完全沒有因此不舒服過,可能這也是這本書經典的原因之一吧。

真的很感謝作者在生命旅途的末端,將他畢生的智慧集結成冊、流傳給後世。書中這些智慧看似平凡,讀起來卻有種醍醐灌頂的衝擊,尤其對我這種經常過度焦慮的讀者來說,的確有得到一些平靜和釋然。

很感謝上天能讓我在今年最低潮的時刻,接觸到這本能夠平靜內心的好書,也推薦給感興趣的你們。



更多【隨筆記】系列文章:


想推坑、發問或回饋心得嗎?
📫作者信箱開放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 冰陽雜談紀錄館 ✦
59會員
126內容數
聊聊我的生活點滴,也歡迎分享你的天馬行空。
2025/04/26
前陣子錫蘭的身心靈課程影片在網路上興起軒然大波,除了課程本身以外,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也因此在 Threads 上掀起了不小的討論(不知道的可以點這個連結去看看喔)。 相信《被討厭的勇氣》應該連沒在看書的人都多少聽說過 XD,雖然滿多人(包括一開始的我)以為它是本心靈雞湯,但我讀完後其實覺得它更像
Thumbnail
2025/04/26
前陣子錫蘭的身心靈課程影片在網路上興起軒然大波,除了課程本身以外,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也因此在 Threads 上掀起了不小的討論(不知道的可以點這個連結去看看喔)。 相信《被討厭的勇氣》應該連沒在看書的人都多少聽說過 XD,雖然滿多人(包括一開始的我)以為它是本心靈雞湯,但我讀完後其實覺得它更像
Thumbnail
2024/12/19
「時間管理」是當代非常熱門的一個主題,遍數各類書籍、文章、影片甚至 Podcast ,都有許多人分享該如何更高效率地利用我們的時間。 像我也是非常熱衷時間規劃的人,會利用通勤和午餐時間讀書、工作的空檔閱讀電子報,再趁週末把吸收到的知識整理成筆記丟進 Obsidian,總之就是盡可能將零碎的時間利用到
Thumbnail
2024/12/19
「時間管理」是當代非常熱門的一個主題,遍數各類書籍、文章、影片甚至 Podcast ,都有許多人分享該如何更高效率地利用我們的時間。 像我也是非常熱衷時間規劃的人,會利用通勤和午餐時間讀書、工作的空檔閱讀電子報,再趁週末把吸收到的知識整理成筆記丟進 Obsidian,總之就是盡可能將零碎的時間利用到
Thumbnail
2024/11/06
《推力》是行為經濟學領域相當著名的一本書,初版於 2008 年出版,後來在 2021 年又推出了「終極增訂版」,不僅分析了幾項推力策略的實施成果,更加入了許多新的概念進來討論。 我並沒有讀過初版《推力》,但若只就「終極增訂版」來看的話,我認為這是一本閱讀門檻不高、能輕鬆引導普羅大眾更理解行為科學的一
Thumbnail
2024/11/06
《推力》是行為經濟學領域相當著名的一本書,初版於 2008 年出版,後來在 2021 年又推出了「終極增訂版」,不僅分析了幾項推力策略的實施成果,更加入了許多新的概念進來討論。 我並沒有讀過初版《推力》,但若只就「終極增訂版」來看的話,我認為這是一本閱讀門檻不高、能輕鬆引導普羅大眾更理解行為科學的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這本書主要的內容作者是比約恩•那提科•林德布勞分享他自己從作為經濟學家,擁有好的社經地位卻仍然不快樂,最後突然某一天心中浮現一個「去出家吧」的念頭,因此毅然走進佛教修行之路的故事。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這本書主要的內容作者是比約恩•那提科•林德布勞分享他自己從作為經濟學家,擁有好的社經地位卻仍然不快樂,最後突然某一天心中浮現一個「去出家吧」的念頭,因此毅然走進佛教修行之路的故事。
Thumbnail
書籍名稱是《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作者是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卡洛琳.班克勒和納維德.莫迪裡。本書共有38章,敍述了出家成為僧人後的心路歷程,對於人際關係衝突、不自律、擔憂等議題提出智慧箴言,並分享對念頭、人際相處以及放下控制的看法。推薦大家閱讀。
Thumbnail
書籍名稱是《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作者是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卡洛琳.班克勒和納維德.莫迪裡。本書共有38章,敍述了出家成為僧人後的心路歷程,對於人際關係衝突、不自律、擔憂等議題提出智慧箴言,並分享對念頭、人際相處以及放下控制的看法。推薦大家閱讀。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講述了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的故事,並分享了他從中汲取到的智慧。這本書不是宗教書籍,而是要幫助讀者活得更愉快、更自由,以清晰明智的方式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連結。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講述了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的故事,並分享了他從中汲取到的智慧。這本書不是宗教書籍,而是要幫助讀者活得更愉快、更自由,以清晰明智的方式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連結。
Thumbnail
這本書透過作者的17年森林僧人生活,分享他對人生智慧的見解,包括不要相信自己的每個念頭、接受可能錯誤及相信這也會過去。這些智慧不僅讓我們重新思考人生,也帶給我們啟發。這本書是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的心靈寶藏,值得我們一讀。
Thumbnail
這本書透過作者的17年森林僧人生活,分享他對人生智慧的見解,包括不要相信自己的每個念頭、接受可能錯誤及相信這也會過去。這些智慧不僅讓我們重新思考人生,也帶給我們啟發。這本書是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的心靈寶藏,值得我們一讀。
Thumbnail
  本書由比約恩的個人經歷出發,完整講述出家十餘年至還俗的親身經歷,從西方國家至泰國成為森林僧人,再於英國、瑞典等國家持續修行,即使擁有如此豐厚的經驗,仍於還俗後經歷了一段憂鬱期,後罹患漸凍症,因而本書由作者好友卡洛琳由比約恩的第一視角代為撰寫,仍完整呈現出比約恩豐富的一生。   
Thumbnail
  本書由比約恩的個人經歷出發,完整講述出家十餘年至還俗的親身經歷,從西方國家至泰國成為森林僧人,再於英國、瑞典等國家持續修行,即使擁有如此豐厚的經驗,仍於還俗後經歷了一段憂鬱期,後罹患漸凍症,因而本書由作者好友卡洛琳由比約恩的第一視角代為撰寫,仍完整呈現出比約恩豐富的一生。   
Thumbnail
隱居山林的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26歲事業成就達到頂峰時,發現成功與快樂是兩回事,他的成功沒有帶來相等的心靈富足,因而開始了17年的森林寺院修行,返鄉後的憂鬱巨浪、與漸凍症並肩走向死亡的日子,作者把它記錄下來,集結成《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這本書。
Thumbnail
隱居山林的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26歲事業成就達到頂峰時,發現成功與快樂是兩回事,他的成功沒有帶來相等的心靈富足,因而開始了17年的森林寺院修行,返鄉後的憂鬱巨浪、與漸凍症並肩走向死亡的日子,作者把它記錄下來,集結成《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這本書。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26歲就事業有成的比約恩原是一個經濟學家,即將成為大公司的CFO時,卻選擇出走到泰國森林,開啟17年的修行生活。這本書分享他的僧人生活,以及他對人生的學習、思考和感悟。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26歲就事業有成的比約恩原是一個經濟學家,即將成為大公司的CFO時,卻選擇出走到泰國森林,開啟17年的修行生活。這本書分享他的僧人生活,以及他對人生的學習、思考和感悟。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比約恩. 納提科的人生經歷,從跨國公司高層到成為森林僧人,再回到現代社會。書中誠實地探討了信念、執著、信任和放下的主題,對於人生的思考和面對死亡的智慧有很多啟發。作者的直率真誠,讓讀者能夠跟他的故事產生共鳴。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比約恩. 納提科的人生經歷,從跨國公司高層到成為森林僧人,再回到現代社會。書中誠實地探討了信念、執著、信任和放下的主題,對於人生的思考和面對死亡的智慧有很多啟發。作者的直率真誠,讓讀者能夠跟他的故事產生共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