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信解品 第四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信解品第四 


爾時慧命須菩提。摩訶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從佛所聞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發希有心。歡喜踊躍。即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顏。而白佛言。我等居僧之首。年并朽邁。自謂已得涅槃。無所堪任。不復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往昔說法既久。我時在座。身體疲懈。但念空無相無作。於菩薩法。遊戲神通。淨佛國土。成就眾生。心不喜樂。所以者何。世尊令我等出於三界。得涅槃證。又今我等。年已朽邁。於佛教化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念好樂之心。我等今於佛前。聞授聲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心甚歡喜。得未曾有。不謂於今忽然得聞希有之法。深自慶幸。獲大善利。無量珍寶。不求自得。世尊。我等今者。樂說譬喻以明斯義。譬若有人。年既幼稚。捨父逃逝。久住他國。或十二十。至五十歲。年既長大。加復窮困。馳騁四方以求衣食。漸漸遊行。遇向本國。其父先來。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財寶無量。金銀琉璃。珊瑚琥珀。頗梨珠等。其諸倉庫悉皆盈溢。多有僮僕。臣佐吏民。象馬車乘牛羊無數。出入息利。乃遍他國。商估賈客亦甚眾多。時貧窮子。遊諸聚落。經歷國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父每念子。與子離別五十餘年。而未曾向人說如此事。但自思惟。心懷悔恨。自念老朽。多有財物。金銀珍寶。倉庫盈溢。無有子息。一旦終沒。財物散失。無所委付。是以殷勤每憶其子。復作是念。我若得子委付財物。坦然快樂。無復憂慮。世尊。爾時窮子。傭賃展轉。遇到父舍。住立門側。遙見其父。踞獅子牀。寶几承足。諸婆羅門。剎利居士。皆恭敬圍繞。以真珠瓔珞。價值千萬莊嚴其身。吏民僮僕。手執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寶帳。垂諸華旛。香水灑地。散眾名華。羅列寶物。出內取與。有如是等種種嚴飾。威德特尊。窮子見父。有大力勢。即懷恐怖。悔來至此。竊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傭力得物之處。不如往至貧里肆力有地。衣食易得。若久住此。或見逼迫強使我作。作是念已。疾走而去。時富長者於獅子座見子便識。心大歡喜。即作是念。我財物庫藏。今有所付。我常思念此子。無由見之。而忽自來。甚適我願。我雖年朽。猶故貪惜。即遣傍人急追將還。爾時使者疾走往捉。窮子驚愕。稱怨大喚。我不相犯。何為見捉。使者執之逾急。強牽將還。於時窮子。自念無罪而被囚執。此必定死。轉更惶怖。悶絕躄地。父遙見之。而語使言。不須此人。勿強將來。以冷水灑面。令得醒悟。莫復與語。所以者何。父知其子。志意下劣。自知豪貴。為子所難。審知是子。而以方便。不語他人云是我子。使者語之。我今放汝。隨意所趣。窮子歡喜。得未曾有。從地而起。往至貧里以求衣食。爾時長者。將欲誘引其子。而設方便。密遣二人。形色憔悴無威德者。汝可詣彼徐語窮子。此有作處。倍與汝值。窮子若許。將來使作。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語之。雇汝除糞。我等二人。亦共汝作。時二使人即求窮子。既已得之。具陳上事。爾時窮子先取其價。尋與除糞。其父見子。愍而怪之。又以他日於窗牖中。遙見子身羸瘦憔悴。糞土塵坌。污穢不淨。即脫瓔珞細軟上服嚴飾之具。更著麤弊垢膩之衣。塵土坌身。右手執持除糞之器。狀有所畏。語諸作人。汝等勤作。勿得懈息。以方便故。得近其子。後復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復餘去。當加汝價。諸有所需盆器米麵鹽醋之屬。莫自疑難。亦有老弊使人。需者相給。好自安意。我如汝父。勿復憂慮。所以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少壯。汝常作時。無有欺怠瞋恨怨言。都不見汝有此諸惡。如餘作人。自今已後。如所生子。即時長者更與作字。名之為兒。爾時窮子雖欣此遇。猶故自謂客作賤人。由是之故。於二十年中常令除糞。過是已後。心相體信入出無難。然其所止猶在本處。世尊。爾時長者有疾。自知將死不久。語窮子言。我今多有金銀珍寶。倉庫盈溢。其中多少。所應取與。汝悉知之。我心如是。當體此意。所以者何。今我與汝。便為不異。宜加用心。無令漏失。爾時窮子。即受教敕。領知眾物。金銀珍寶及諸庫藏。而無希取一餐之意。然其所止故在本處。下劣之心亦未能捨。復經少時。父知子意漸以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臨欲終時。而命其子。并會親族。國王大臣。剎利居士。皆悉已集。即自宣言。諸君當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於某城中捨吾逃走。竛竮辛苦五十餘年。其本字某。我名某甲。昔在本城懷憂推覓。忽於此間遇會得之。此實我子。我實其父。今我所有一切財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內。是子所知。世尊。是時窮子聞父此言。即大歡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此寶藏自然而至。世尊。大富長者則是如來。我等皆似佛子。如來常說我等為子。世尊。我等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迷惑無知。樂著小法。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諸法戲論之糞。我等於中勤加精進。得至涅槃一日之價。既得此已。心大歡喜。自以為足。便自謂言。於佛法中勤精進故。所得弘多。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弊欲。樂於小法。便見縱捨。不為分別。汝等當有如來知見寶藏之分。世尊以方便力。說如來智慧。我等從佛得涅槃一日之價以為大得。於此大乘無有志求。我等又因如來智慧。為諸菩薩開示演說。而自於此無有志願。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樂小法。以方便力。隨我等說。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今我等方知。世尊於佛智慧無所吝惜。所以者何。我等昔來真是佛子。而但樂小法。若我等有樂大之心。佛則為我說大乘法。於此經中。唯說一乘。而昔於菩薩前。毀訾聲聞樂小法者。然佛實以大乘教化。是故我等說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如佛子所應得者皆已得之。爾時摩訶迦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等今日 聞佛音教 歡喜踊躍 得未曾有

佛說聲聞 當得作佛 無上寶聚 不求自得

譬如童子 幼稚無識 捨父逃逝 遠到他土

周流諸國 五十餘年 其父憂念 四方推求

求之既疲 頓止一城 造立舍宅 五欲自娛

其家巨富 多諸金銀 硨磲碼碯 真珠琉璃

象馬牛羊 輦輿車乘 田業僮僕 人民眾多

出入息利 乃遍他國 商估賈人 無處不有

千萬億眾 圍繞恭敬 常為王者 之所愛念

群臣豪族 皆共宗重 以諸緣故 往來者眾

豪富如是 有大力勢 而年朽邁 益憂念子

夙夜惟念 死時將至 癡子捨我 五十餘年

庫藏諸物 當如之何 爾時窮子 求索衣食

從邑至邑 從國至國 或有所得 或無所得

飢餓羸瘦 體生瘡癬 漸次經歷 到父住城

傭賃展轉 遂至父舍 爾時長者 於其門內

施大寶帳 處獅子座 眷屬圍繞 諸人侍衛

或有計算 金銀寶物 出內財產 注記券疏

窮子見父 豪貴尊嚴 謂是國王 若國王等

驚怖自怪 何故至此 覆自念言 我若久住

或見逼迫 強驅使作 思惟是已 馳走而去

借問貧里 欲往傭作 長者是時 在獅子座

遙見其子 默而識之 即敕使者 追捉將來

窮子驚喚 迷悶躄地 是人執我 必當見殺

何用衣食 使我至此 長者知子 愚癡狹劣

不信我言 不信是父 即以方便 更遣餘人

眇目矬陋 無威德者 汝可語之 云當相雇

除諸糞穢 倍與汝價 窮子聞之 歡喜隨來

為除糞穢 淨諸房舍 長者於牖 常見其子

念子愚劣 樂為鄙事 於是長者 著弊垢衣

執除糞器 往到子所 方便附近 語令勤作

既益汝價 并塗足油 飲食充足 薦席厚煖

如是苦言 汝當勤作 又以軟語 若如我子

長者有智 漸令入出 經二十年 執作家事

示其金銀 真珠頗梨 諸物出入 皆使令知

猶處門外 止宿草庵 自念貧事 我無此物

父知子心 漸已廣大 欲與財物 即聚親族

國王大臣 剎利居士 於此大眾 說是我子

捨我他行 經五十歲 自見子來 已二十年

昔於某城 而失是子 周行求索 遂來至此

凡我所有 舍宅人民 悉以付之 恣其所用

子念昔貧 志意下劣 今於父所 大獲珍寶

并及舍宅 一切財物 甚大歡喜 得未曾有

佛亦如是 知我樂小 未曾說言 汝等作佛

而說我等 得諸無漏 成就小乘 聲聞弟子

佛敕我等 說最上道 修習此者 當得成佛

我承佛教 為大菩薩 以諸因緣 種種譬喻

若干言辭 說無上道 諸佛子等 從我聞法

日夜思惟 精勤修習 是時諸佛 即授其記

汝於來世 當得作佛 一切諸佛 秘藏之法

但為菩薩 演其實事 而不為我 說斯真要

如彼窮子 得近其父 雖知諸物 心不希取

我等雖說 佛法寶藏 自無志願 亦復如是

我等內滅 自謂為足 唯了此事 更無餘事

我等若聞 淨佛國土 教化眾生 都無欣樂

所以者何 一切諸法 皆悉空寂 無生無滅

無大無小 無漏無為 如是思惟 不生喜樂

我等長夜 於佛智慧 無貪無著 無復志願

而自於法 謂是究竟 我等長夜 修習空法

得脫三界 苦惱之患 住最後身 有餘涅槃

佛所教化 得道不虛 則為已得 報佛之恩

我等雖為 諸佛子等 說菩薩法 以求佛道

而於是法 永無願樂 導師見捨 觀我心故

初不勸進 說有實利 如富長者 知子志劣

以方便力 柔伏其心 然後乃付 一切財物

佛亦如是 現希有事 知樂小者 以方便力

調伏其心 乃教大智 我等今日 得未曾有

非先所望 而今自得 如彼窮子 得無量寶

世尊我今 得道得果 於無漏法 得清淨眼

我等長夜 持佛淨戒 始於今日 得其果報

法王法中 久修梵行 今得無漏 無上大果

我等今者 真是聲聞 以佛道聲 令一切聞

我等今者 真阿羅漢 於諸世間 天人魔梵

普於其中 應受供養 世尊大恩 以希有事

憐愍教化 利益我等 無量億劫 誰能報者

手足供給 頭頂禮敬 一切供養 皆不能報

若以頂戴 兩肩荷負 於恆沙劫 盡心恭敬

又以美膳 無量寶衣 及諸臥具 種種湯藥

牛頭栴檀 及諸珍寶 以起塔廟 寶衣布地

如斯等事 以用供養 於恆沙劫 亦不能報

諸佛希有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大神通力

無漏無為 諸法之王 能為下劣 忍於斯事

取相凡夫 隨宜為說 諸佛於法 得最自在

知諸眾生 種種欲樂 及其志力 隨所堪任

以無量喻 而為說法 隨諸眾生 宿世善根

又知成熟 未成熟者 種種籌量 分別知已

於一乘道 隨宜說三





0會員
3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柏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第七品的內容,特別聚焦於舍利弗的開悟與佛陀的教導。透過經文中豐富的譬喻,文章分析了佛法的深奧意義以及如何幫助修行者理解三乘法以及進入佛道的重要性。透過這些教導,居士能夠更好地認識到自身的修行過程及未來的菩薩道。
本文探討了佛教經典《方便品第二》中所闡述的智慧深奧而難以理解的法門,涵蓋了佛陀對於教導眾生的方式及其所運用的種種方便法,使得不同根基的眾生均能獲益。文章分析了法的本質、佛陀的教化及其所用的譬喻,並強調無論是聲聞還是菩薩,皆應信念佛法,以達到究竟的涅槃。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佛教經典中的重要法義,並描述佛陀與阿羅漢的大法會,涵蓋了菩薩摩訶薩的修行與智慧,強調修行者在佛法中的重要性。文章中還提及種種瑞相及其對眾生的啟發,並呼應對於成佛道的渴望與探索。通過佛陀的法語,揭示了大乘菩薩的心願,即普度眾生,弘揚清淨法義的目標。
《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主要描述普賢菩薩向佛陀發願,護持並推廣《法華經》。普賢菩薩鼓勵修行者在經典流通中發願行菩薩道,強調修持《法華經》能獲得無量功德,並保證修行者能消除業障,增長智慧,最終成就佛果。此外,普賢菩薩也宣示了對持誦、書寫、解說《法華經》的人提供護持的承諾,讓信徒充滿信心地推廣佛法。
《妙莊嚴王本事品》講:妙莊嚴王本來不信佛法,但他的妻子和兩個兒子堅持修行《法華經》。在兩個兒子的感化下,國王最終皈依佛法,並成為忠實的佛教徒。這個故事強調了信仰的力量,表明即使是權勢顯赫的人,在家人善行的影響下也能轉變心念,接受佛法的教導。這一品展示了佛教家庭倫理的重要性,並鼓勵信徒堅持弘揚正法。
《法華經·陀羅尼品》主要講述佛陀授予諸菩薩、天龍八部等護持者不同的陀羅尼,並強調這些陀羅尼的力量可以保護修行者免受災難,幫助他們在修行的道路上克服障礙。這一品強調了念誦陀羅尼的重要性,並指出它們能夠為修行者帶來無量的功德與福報。此外,陀羅尼品還說明了護持者在未來將如何保護《法華經》其修行成果。
本文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第七品的內容,特別聚焦於舍利弗的開悟與佛陀的教導。透過經文中豐富的譬喻,文章分析了佛法的深奧意義以及如何幫助修行者理解三乘法以及進入佛道的重要性。透過這些教導,居士能夠更好地認識到自身的修行過程及未來的菩薩道。
本文探討了佛教經典《方便品第二》中所闡述的智慧深奧而難以理解的法門,涵蓋了佛陀對於教導眾生的方式及其所運用的種種方便法,使得不同根基的眾生均能獲益。文章分析了法的本質、佛陀的教化及其所用的譬喻,並強調無論是聲聞還是菩薩,皆應信念佛法,以達到究竟的涅槃。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佛教經典中的重要法義,並描述佛陀與阿羅漢的大法會,涵蓋了菩薩摩訶薩的修行與智慧,強調修行者在佛法中的重要性。文章中還提及種種瑞相及其對眾生的啟發,並呼應對於成佛道的渴望與探索。通過佛陀的法語,揭示了大乘菩薩的心願,即普度眾生,弘揚清淨法義的目標。
《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主要描述普賢菩薩向佛陀發願,護持並推廣《法華經》。普賢菩薩鼓勵修行者在經典流通中發願行菩薩道,強調修持《法華經》能獲得無量功德,並保證修行者能消除業障,增長智慧,最終成就佛果。此外,普賢菩薩也宣示了對持誦、書寫、解說《法華經》的人提供護持的承諾,讓信徒充滿信心地推廣佛法。
《妙莊嚴王本事品》講:妙莊嚴王本來不信佛法,但他的妻子和兩個兒子堅持修行《法華經》。在兩個兒子的感化下,國王最終皈依佛法,並成為忠實的佛教徒。這個故事強調了信仰的力量,表明即使是權勢顯赫的人,在家人善行的影響下也能轉變心念,接受佛法的教導。這一品展示了佛教家庭倫理的重要性,並鼓勵信徒堅持弘揚正法。
《法華經·陀羅尼品》主要講述佛陀授予諸菩薩、天龍八部等護持者不同的陀羅尼,並強調這些陀羅尼的力量可以保護修行者免受災難,幫助他們在修行的道路上克服障礙。這一品強調了念誦陀羅尼的重要性,並指出它們能夠為修行者帶來無量的功德與福報。此外,陀羅尼品還說明了護持者在未來將如何保護《法華經》其修行成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佛又對波斯匿王說:「眾生在三界中輪迴流轉,沒有固定不變的階級、身分。凡是累積善業、仁慈和順的人,便會生在豪貴之家;若是習慣造作惡業、放縱憍慢的人,便會生在卑賤低下的家裡。」 波斯匿王聽了心生歡喜,不再有憍慢心,便起身長跪,向尼提比丘頂禮雙足,自己誠心懺悔認錯,請求原諒,希望能去除自己的過失。
Thumbnail
世間的法,有這個東西,你得到了我就少了;我得到了,你就沒有了,是必定會生起諍論。 佛法這個東西妙不可言,我給了你,你固然好了,我更好;反過來,你給了我,我固然好,你更好,就這麼個好處,就這麼個好處。—師父的叮嚀
Thumbnail
(一) 經文概要:          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大目犍連聽聞今日妙法之後,且聽到世尊授記舍利弗未來有天也會成佛,心生歡喜,向佛表示領解世尊今日所說重點,原以為過往已有所得,故已無所求,沒想到今日聽聞稀有之法之後,才知道以前世尊是隨宜說三,循序漸進引導眾生,今日才知原來無量珍寶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Thumbnail
        弟子舍利弗聽聞之後對過往自己曾有過的懷疑懺悔,今日才知道世尊佛陀是隨宜說法,因應不同根性的眾生給予不同的妙法,既得佛陀告知每人皆可以成佛,終不再有任何疑惑。         佛陀回應舍利弗過往一直以方便說教導他,今日所說經名為《妙法蓮華經》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世尊從三昧入定的狀態中醒轉之後,對弟子舍利弗說明諸佛智慧難解,因此過往說法時皆以方便法引領不同根性的眾生得以漸次走向成佛之道。舍利弗與在場眾多弟子不解世尊所謂方便法為何,故而提問並求世尊開示。
Thumbnail
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四個錦囊
Thumbnail
《佛門簡修法本》為方便利益初機修學佛法的緣眾,因緣整編之簡易修學念誦口袋書,方便人手一冊隨身攜帶受持,俾令十方有緣眾生,懺罪淨業,生發菩提之基石,實為在家居士不可或缺的上妙寶典。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佛又對波斯匿王說:「眾生在三界中輪迴流轉,沒有固定不變的階級、身分。凡是累積善業、仁慈和順的人,便會生在豪貴之家;若是習慣造作惡業、放縱憍慢的人,便會生在卑賤低下的家裡。」 波斯匿王聽了心生歡喜,不再有憍慢心,便起身長跪,向尼提比丘頂禮雙足,自己誠心懺悔認錯,請求原諒,希望能去除自己的過失。
Thumbnail
世間的法,有這個東西,你得到了我就少了;我得到了,你就沒有了,是必定會生起諍論。 佛法這個東西妙不可言,我給了你,你固然好了,我更好;反過來,你給了我,我固然好,你更好,就這麼個好處,就這麼個好處。—師父的叮嚀
Thumbnail
(一) 經文概要:          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大目犍連聽聞今日妙法之後,且聽到世尊授記舍利弗未來有天也會成佛,心生歡喜,向佛表示領解世尊今日所說重點,原以為過往已有所得,故已無所求,沒想到今日聽聞稀有之法之後,才知道以前世尊是隨宜說三,循序漸進引導眾生,今日才知原來無量珍寶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Thumbnail
        弟子舍利弗聽聞之後對過往自己曾有過的懷疑懺悔,今日才知道世尊佛陀是隨宜說法,因應不同根性的眾生給予不同的妙法,既得佛陀告知每人皆可以成佛,終不再有任何疑惑。         佛陀回應舍利弗過往一直以方便說教導他,今日所說經名為《妙法蓮華經》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世尊從三昧入定的狀態中醒轉之後,對弟子舍利弗說明諸佛智慧難解,因此過往說法時皆以方便法引領不同根性的眾生得以漸次走向成佛之道。舍利弗與在場眾多弟子不解世尊所謂方便法為何,故而提問並求世尊開示。
Thumbnail
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四個錦囊
Thumbnail
《佛門簡修法本》為方便利益初機修學佛法的緣眾,因緣整編之簡易修學念誦口袋書,方便人手一冊隨身攜帶受持,俾令十方有緣眾生,懺罪淨業,生發菩提之基石,實為在家居士不可或缺的上妙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