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工作結束後,終於擁有片刻寧靜,累積的疲憊急速湧升、籠罩身心。這樣的日子持續好一段時間,每天都是會議、決策、業務洽談的組合。生活彷彿只剩下了一個目標:繼續存活、保持前行。此刻,眼皮變得沉重、身體向後靠去、意識逐漸模糊。
景象回到創業前夕。陽光明媚的清晨、咖啡館角落、一本筆記本,指尖節奏地敲打桌面,腦海裡充斥無數的想法。當時,正準備辭去了一份穩定的工作,走上開拓事業的道路。這是人生的重大決定,也是與兒時自己立下的約定。
時而充滿探索未知的期待,下一秒又與恐懼來回拉扯。內心總有聲音反覆答辯:「這個決定究竟是對還是錯?或者是說有無對錯?」此刻,咖啡館裡的輕音樂和交談聲都變得模糊而遙遠,所有的注意力都為自我的對話所佔據。
童年的記憶片段一一浮現,才想起開拓的種子早已在心中扎根。因為家庭因素,當時還是小學生的自己就開始學著從旁觀察大人們的賺錢方式:勞力、腦力、資訊差、時間差...等等,現在稱為價值的東西,同時也透過自己的雙手做了些嘗試。從中學習在面對現實困難和挑戰時,如何在最少的資源下換取最大的價值、如何在逆境中把握成長的機會。
來到大學。某日在圖書館的探索,無意中看到一本書—《讓天賦自由》。它影響我日後看待人事物的角度與方式,也讓我在面對人生路口時總是會對自己提出一個問題:「人生只有一次機會,此時的心嚮往何方?」
同一時期,有位講師經常分享他的人生哲學。他的言語時有雨露,滋潤著一顆乾渴的心靈;時如冰雹,直擊年少常有的輕狂。總是不斷鼓勵要敢於冒險、追尋夢想但不忘本分。也曾提點仍顯稚氣的我們:「不要總是害怕失敗,應該試著迎接它、擁抱它,因為每次跌倒都是成長的契機。」
直面襲來的壓力與挑戰。家人和朋友的擔憂在早期成了巨獸:「真的要這麼做嗎?創業風險太大了,放棄穩定的收入和工作,值不值得?能夠進到人人稱羨的大公司、能夠加入備受期待的新創團隊,你要不要多思考一下?」這些質疑出於關心和擔憂,不願見到因為這個選擇而承受過多風險和壓力。
總有個聲音堅定地說:「若不嘗試,永遠無法知道能走多遠,就算失敗也不過是尋夢代價。」左路遍佈荊棘、未有開拓、充滿揮灑的空間,右路規劃井然、看似完善、也將人馴化為生存的工具,選擇就是對信念的押注。內心交戰不下百回、壓力已成枷鎖,恐懼如影隨形,也瞭然這正是轉折的開始。
別再等待「完美時機」,無論是衝動還是真切決心,總而言之不再猶豫。那一天,以快於平時的步伐回到家中,著手繪製事業地圖。同時,一段話語落於紙、烙於心: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那天起,思考與行動隨著歷練而變得更加果敢。每個清晨,都懷抱滿腔的熱情,無時不磨練對市場變化的敏感度、吸收最新的知識並內化為決策體系,同時在各種嘗試的過程中,結識來自四海八方的人們。學習與那些在創業路上的前輩交流,從他們的經歷中拓展視野與觀點。
夢中清晨的陽光灑進眼簾,當時的決心已經改變人生軌跡。前路總是充滿挑戰、最好的時光總在當下,即便路途仍有千里之遙,我願昂首闊步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