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上,應該沒有人喜歡參加葬禮吧?
所謂報喜不報憂,就如古人有云的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是衆所皆知的;然而俗語說的人生四大悲『幼年喪父母,少年無良師,中年喪配偶,老年喪獨子』卻鮮少人願意提起;我想~沒有人喜歡三不五時,接到死訊、訃聞、和參加葬禮?再說紅包永遠比白包好,對吧🧧?
告別式上,莊嚴肅穆的氣氛,愁眉苦臉的表情,總是讓人難過又難受,一堆安慰家屬機械式自動化的用語,真不知道那一句話,對家屬才是真的有效?總覺得,說再多也是多餘,還不如給一個擁抱,什麼都不必說,無聲勝有聲,盡在不言中,還比較真實,不是嗎?
「節哀順變」大概是最常聽到的一句話,「節哀」這兩個字,還可以接受,但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對「節哀順變」這四個字頗有微詞。
『喪禮,哀戚之至也;節哀,順變也,君子念始之者也。』《禮記.檀弓下》
意境深邃的文言文,卻不知道被那位天才,硬生生的簡化成了四字成語「節哀順變?」始料未及的萬萬沒想到,在數千年後的白話文世界𥚃,再加上現今社會喜歡玩 “諧音梗”,這「順變」兩個字聽起來就是怪,一點也不像在神情靜穆、嚴肅恭敬時會說的話。
照著白話文的解釋,講一下『抑制悲哀、順應變故!』這樣不是很好嗎?「節哀順變」聽起來,就像造句接龍,「節哀,順便送你一杯澎大海」哭到聲嘶力竭,休息一下潤潤喉吧?還是「節哀,順便附上一盒腸樂通」情緒不佳,容易便秘,順下腸子,清便清便吧?每次聽到「節哀順變」的感覺,就會不自主的想翻白眼,總覺得沒禮貌;「順變」究竟是「順便」、還是「瞬變」?到底是在「順變」什麼?還好,參加外國人的告別式,聽不到「節哀順變」四個字。
參加好友的告別式,最難過的是除了忍住悲傷淚水,還要無奈的自我安慰、自我懷疑的告訴自己「不能說死,只是走了,提早離開一步,在天涯海角的另一端再相聚!」真是這樣嗎?先走一步?你TMD兩位大少爺也先走的太早了吧?心中還有著太多的為什麼和永遠得不到答案的遺憾。
嗚呼哀哉~所謂「人死不能復生」, 其實也蠻討厭這句話,但是又何奈,只能期待 哆啦A夢 的時光機,這樣總可以吧?
等吧~就這樣期待著時光隧道,總有一天我們會再相見,對吧?
想念你、想見你、想~忘記你?
『… 願我從此不再提起,再不提起過去,痛苦與幸福,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唯黃昏華美而無上。』《秋日黃昏》海子(査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