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下來,就會變成中國那種只看實際利益的社會,你自我解離。於是有錢的是大哥,否定文明基礎來自於信任,人與人基於互動產生的信賴。這就是投機世代在表現上的行為,必須要透過否定現代運作基礎,來證明自己的地位不凡。如同前面說的,罵老教授窮鬼來自我滿足。
我們回歸對進步的想法,講了幾萬字,進步難到不對嗎?當然對啊,誰不想要進步,每個人都想要進步, 進步本就是沒有錯的事情。問題在於,進步是名詞還是動詞,你想要的是進步的過程,還是進步本身就是目的?
進步議題缺少方法論,無視「顧佛祖愛先顧腹肚」
換個方式說,人類生活只要牽涉進步,就屬於一種系統工程。例如「上學求進步」的系統,流程是「上學(輸入)」-「上課(處理)」-「放學(輸出)」-「考試(回饋)」。如果案例換成是上班、研習、進修、上網看廢文呢,也是可以找到對應輸入、處理、輸出的流程,只是這套系統的產品可能有點不同。總之進步是一套系統工程,不能僅說我想要進步,但怎樣進步不知道。
這也是為何進步主義相關議題,所犯錯誤非常之多的理由。不是進步的理念不好,更不是議題本身有誤,是根本不構成系統,許多理想純粹用訴求,怎麼達成不管,議題架構很好,如何去做隨便。
進步的系統,當我們開始進入輸入、處理、輸出的過程時,就無法輕易回頭,真正的麻煩在於,用什麼方式去走這個系統。像是我們要改善供電系統,結果你用供水系統的邏輯套進去,覺得電流跟水流都有流啊,為何不行?當然不行啊,所以進步議題常犯的錯誤,是提出的目標與可以執行的手段不匹配,但卻期望必須要有完美的結果。「進步」能完成,一定都是別人買單。
用在社會議題上的討論,進步必須先要有對現狀的掌握,我們要能清楚的知道,現狀到底長怎樣,不帶任何好壞評價,下一步才是確認是哪一些地方需要改善。而要掛在所有現代進步議題之前的,是經濟議題,所謂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 編:比如已經無法回頭的火力發電,超超臨界機組照樣不夠「進步」。
沒有先吃飽,可以過著不用挨餓的生活之前,談論各種現代進步議題,對當事人毫無意義。能夠過最基本的生活,後面才有得談,但這種概念在現代不是絕對必備,因為多數人都很難餓死,除了北韓那種為了先軍政治的刻意行為。
國外行之有年台灣照做可也?空想的進步議題
意思是,如果沒有外在刺激,那麼人類會在自己看得到的範圍內,追求最大的幸福,進步的心理出現在可看到改變的希望,而進步的基礎需要依照現狀判斷。也就是想像力促成我們想要進步,行動力決定進步到哪。然而,想像力只能提供很粗淺的判斷,想像一個進步後的未來,由於不存在兩個一模一樣的社會,這也就造成,想像力若不是天馬行空的幻想,就是基於國情不同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