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M來襲,臺灣製造業的挑戰:從「工業之母」談減碳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之前在高雄有幸與一位很照顧我的前輩 (南部建築工程產業的老闆) 聚餐,和他分享我當時所在的「STI 永續人才孵化器」在做什麼,也和他交流對於永續發展的看法。他就直言,以他的公司所在的產業為例,本身就很難實現永續製造甚至是零碳排,何況相關產業中許多也都是中小企業為主,根本無力在維持營收之下實現永續。


於是我在看到這一期《遠見雜誌》的內容,決定來和大家分享有關 CBAM 與臺灣機械製造業的議題。在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浪潮下,碳排放成為國際間的重要議題,而「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則是其中一項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政策。對於臺灣這個以製造業為核心經濟體的國家而言,CBAM 無疑是一項必須正視的挑戰,尤其是那些尚未完成減碳轉型的中小型企業。




#什麼是CBAM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 旨在為進入歐盟的高碳排產品於生產過程中排放的碳定價,並鼓勵非歐盟國家以更友善環境的方式進行工業生產。這意味著,當非歐盟國家的產品進入歐洲市場時,如果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未達到歐盟的環保標準,則需支付額外的碳費。CBAM 自 2023 年 10 月試行以來,要求進口商申報產品的碳排放量,並預計在 2026 年全面實施時,對鋼鐵、水泥、電力等高排放產業徵收碳費。

臺灣作為全球第八大出口至歐盟的國家,CBAM 的實施對臺灣製造業影響甚大。尤其是對臺灣精密機械產業這樣的出口導向產業,減碳成為了迫切的課題。2024 年臺灣的 CBAM 申報量位居全球第五,反映出臺灣企業正面臨國際間日益嚴苛的環保要求。


#臺灣製造業面臨的挑戰

臺灣精密機械產業素有「工業之母」之稱,年產值超過 1 兆元。然而,隨著 CBAM 的推行,這個產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低碳產業永續發展聯盟」(LCIA)預測,臺灣將有上百家中小型鑄造廠因為無法配合減碳轉型而關門停業,未來還可能有 200 家廠商消失。

臺灣機械公會的數據進一步顯示,臺灣機械業在 2023 年經歷了出口與總產值的雙重衰退,出口更是連續 17 個月呈現負成長。臺灣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更是坦言,工具機產業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的危機。這場危機的根源不僅來自於 CBAM 所帶來的減碳壓力,還包括總體經濟環境的不佳,如:台幣、日幣大幅貶值導致日本產品價格競爭力上升,及中國製造業以低價傾銷市場。

除了外部的競爭壓力,臺灣製造業內部也面臨轉型的困境。根據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的調查,超過 80% 的製造業者表示不瞭解政府正在推動的碳定價制度,這意味著在政策支持不足的情況下,企業可能需自行承擔減碳的高昂成本,這對中小型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為什麼解決問題刻不容緩

CBAM 的實施,強化了全球市場對環保要求的標準,臺灣製造業必須順應這股趨勢。然而,當前的現實情況是,臺灣精密機械產業中的許多中小型企業,面臨龐大的轉型壓力。正如安侯建業 (KPMG) 的分析所指出的,減碳轉型可能會是壓垮這些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根據經濟部國貿署的數據,台灣在 2023 年對歐洲的出口創下歷年新高,達 423 億美元,占台灣總出口的 10%。這顯示出歐洲市場對臺灣經濟的重要性。若臺灣企業未能順利轉型適應CBAM,未來可能面臨出口減少、競爭力下降的風險。

同時,根據環境部的統計,臺灣在 2025 年減碳 10% 的目標仍具挑戰,2030 年的減碳 23% 至 25% 的目標更是遙不可及。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如何有效解決減碳轉型的問題,將決定臺灣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中的未來競爭力。


#我的看法

CBAM 的到來固然為臺灣製造業帶來了困境,但也蘊含著轉型升級的機遇。首先,政府應該加大對中小型企業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在減碳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上,提供更多補貼和技術援助,減輕企業的轉型負擔。其次,企業需加強對國際環保規範的認識,提前布局減碳措施,避免在 CBAM 全面實施時陷入被動局面。

此外,產業界應積極推動產業集群合作,通過資源整合、技術共享,提升整體產業的減碳能力。臺灣製造業長期以出口為導向,歐盟市場的減碳政策改變,不僅要求臺灣企業重新審視自身的營運模式,也為臺灣帶來了在環保領域上建立全球競爭力的契機。

CBAM 不僅僅是一項國際政策,更是一場全球供應鏈市場的洗牌,只有那些能夠迅速適應變化的企業,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臺灣製造業應在這場挑戰中,轉危為機,實現可持續發展。


———————————————————————————————


【2024《遠見》前進校園·人才培育計畫】


哈囉~ 我是 2024《遠見》校園領袖,來自國立中興大學的柏毅,感謝您閱讀本篇文章,歡迎與我聯繫交流和分享回饋。


《遠見雜誌》由高希均教授、王力行發行人共同創辦,始終傳播進步觀念、提供社會前進的動力。由「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公益贊助校園人才培育計畫,提供來自全臺各校的校園領袖 12 期《遠見》雜誌,期許透過校園領袖的影響力,讓知識能夠更廣為傳播,並帶領讀者關注全球通膨危機、科技、醫療等影響全球政經情勢、臺灣社會的議題。


#遠見雜誌 #2024 #人才培育 #校園領袖 #9月號 #第459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Y的沙龍
6會員
20內容數
BY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我們早已不再為生存而焦慮,卻越來越不知道該為什麼而活。這句話,或許正說中了現代年輕人內心最深層的不安。根據《遠見雜誌》調查,臺灣有 64% 的人表示感到焦慮不安,其中 18 至 29 歲的年輕族群中,有高達 97% 的人每週至少有一天感到負面情緒。換言之,幾乎每一位年輕人都正與某種焦慮困境中掙扎。
Thumbnail
2025/04/20
我們早已不再為生存而焦慮,卻越來越不知道該為什麼而活。這句話,或許正說中了現代年輕人內心最深層的不安。根據《遠見雜誌》調查,臺灣有 64% 的人表示感到焦慮不安,其中 18 至 29 歲的年輕族群中,有高達 97% 的人每週至少有一天感到負面情緒。換言之,幾乎每一位年輕人都正與某種焦慮困境中掙扎。
Thumbnail
2025/03/20
閱讀正是一種被低估的健康投資。根據英國藝術委員會的報告,民眾經常上圖書館借閱書籍,每年能為英國國民健保署(NHS)節省高達 2750 萬英鎊的醫療支出。希望以英國「閱讀健康」計畫的成功案例,呼籲臺灣積極推動類似計畫,將閱讀融入醫療體系,促進社會整體健康。
Thumbnail
2025/03/20
閱讀正是一種被低估的健康投資。根據英國藝術委員會的報告,民眾經常上圖書館借閱書籍,每年能為英國國民健保署(NHS)節省高達 2750 萬英鎊的醫療支出。希望以英國「閱讀健康」計畫的成功案例,呼籲臺灣積極推動類似計畫,將閱讀融入醫療體系,促進社會整體健康。
Thumbnail
2025/02/18
新年的鞭炮聲響起,許多人開始為自己設定新目標。從健康、財務到個人成長,每個人都希望在新的一年能夠突破自我。然而,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PA)的一項調查,有 80% 的人在設定新年目標後的兩個月內就放棄了,真正能堅持並達成的人僅佔 8%。這是否意味著設定目標其實毫無意義?
Thumbnail
2025/02/18
新年的鞭炮聲響起,許多人開始為自己設定新目標。從健康、財務到個人成長,每個人都希望在新的一年能夠突破自我。然而,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PA)的一項調查,有 80% 的人在設定新年目標後的兩個月內就放棄了,真正能堅持並達成的人僅佔 8%。這是否意味著設定目標其實毫無意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隨著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實施,臺灣製造業面臨重大挑戰。本文探討CBAM的相關規範如何影響臺灣精密機械產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在全球環保要求日益嚴苛的情況下,如何有效應對減碳轉型的壓力以及潛在的商機。透過政府政策支持和產業協作,臺灣有機會在這場轉型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競爭力提升。
Thumbnail
隨著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實施,臺灣製造業面臨重大挑戰。本文探討CBAM的相關規範如何影響臺灣精密機械產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在全球環保要求日益嚴苛的情況下,如何有效應對減碳轉型的壓力以及潛在的商機。透過政府政策支持和產業協作,臺灣有機會在這場轉型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競爭力提升。
Thumbnail
產業新聞: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太陽能電池等產品加徵高額關稅。另外,全球減碳的目標下,臺灣鋼鐵企業中鋼剛持續研發節能減碳技術,並積極協助下游客戶進行碳管理的輔導。然而,中鋼也面臨著減碳帶來的成本挑戰。最後,分心有分好壞,觀念好物分享如何利用適度的分心來專注工作。
Thumbnail
產業新聞: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太陽能電池等產品加徵高額關稅。另外,全球減碳的目標下,臺灣鋼鐵企業中鋼剛持續研發節能減碳技術,並積極協助下游客戶進行碳管理的輔導。然而,中鋼也面臨著減碳帶來的成本挑戰。最後,分心有分好壞,觀念好物分享如何利用適度的分心來專注工作。
Thumbnail
- 中日搶單!工具機業陷危機 機械公會:生存空間愈來愈小|經濟日報 - 全球最大碳捕捉廠冰島正式啟用 年除碳等同減近萬輛燃油車|中央社 CNA - 英特爾 聯手14家日企 開發半導體後端製程技術|工商時報 - CNN:台灣版星鏈實驗開發中,專家估需要數百枚衛星|科技新報
Thumbnail
- 中日搶單!工具機業陷危機 機械公會:生存空間愈來愈小|經濟日報 - 全球最大碳捕捉廠冰島正式啟用 年除碳等同減近萬輛燃油車|中央社 CNA - 英特爾 聯手14家日企 開發半導體後端製程技術|工商時報 - CNN:台灣版星鏈實驗開發中,專家估需要數百枚衛星|科技新報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臺灣碳費執行機制的相關內容,包括碳費兩種徵收方式的詳細說明、徵收對象及申報繳費流程等,最後還提出了企業可以採行的減碳措施,旨在協助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臺灣碳費執行機制的相關內容,包括碳費兩種徵收方式的詳細說明、徵收對象及申報繳費流程等,最後還提出了企業可以採行的減碳措施,旨在協助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Thumbnail
CBAM首次申報結果顯示中國擁有最多高碳密集度產品,而台灣則名列前五。此外,未申報納管商品的企業可能在7月面臨罰款[1][3]. 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要求進口商針對高能源密集度產品申報其碳含量,並購買「CBAM憑證」,這將對出口國產生影響,包括台灣[2][5].企業面對碳管制壓力的同
Thumbnail
CBAM首次申報結果顯示中國擁有最多高碳密集度產品,而台灣則名列前五。此外,未申報納管商品的企業可能在7月面臨罰款[1][3]. 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要求進口商針對高能源密集度產品申報其碳含量,並購買「CBAM憑證」,這將對出口國產生影響,包括台灣[2][5].企業面對碳管制壓力的同
Thumbnail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 初期納管的產業不多。 為何會引發眾多討論呢?
Thumbnail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 初期納管的產業不多。 為何會引發眾多討論呢?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全球各國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碳減排技術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在臺灣,減碳技術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這為投資者提供了機會。本文將介紹臺灣的碳減排技術產業,並探討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與臺灣減碳科技產業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全球各國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碳減排技術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在臺灣,減碳技術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這為投資者提供了機會。本文將介紹臺灣的碳減排技術產業,並探討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與臺灣減碳科技產業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歐盟於2023年8月17日發布了碳邊境調整機制的過渡階段實行細則,這一細則將於2023年10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生效,為2026年CBAM正式實施鋪平道路。過渡期旨在讓企業熟悉CBAM要求,並準備申報CBAM憑證所需資料。文章以鋼鐵製造業的A鋼鐵公司為例,介紹CBAM過渡細則的規定。
Thumbnail
歐盟於2023年8月17日發布了碳邊境調整機制的過渡階段實行細則,這一細則將於2023年10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生效,為2026年CBAM正式實施鋪平道路。過渡期旨在讓企業熟悉CBAM要求,並準備申報CBAM憑證所需資料。文章以鋼鐵製造業的A鋼鐵公司為例,介紹CBAM過渡細則的規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