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高雄有幸與一位很照顧我的前輩 (南部建築工程產業的老闆) 聚餐,和他分享我當時所在的「STI 永續人才孵化器」在做什麼,也和他交流對於永續發展的看法。他就直言,以他的公司所在的產業為例,本身就很難實現永續製造甚至是零碳排,何況相關產業中許多也都是中小企業為主,根本無力在維持營收之下實現永續。
於是我在看到這一期《遠見雜誌》的內容,決定來和大家分享有關 CBAM 與臺灣機械製造業的議題。在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浪潮下,碳排放成為國際間的重要議題,而「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則是其中一項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政策。對於臺灣這個以製造業為核心經濟體的國家而言,CBAM 無疑是一項必須正視的挑戰,尤其是那些尚未完成減碳轉型的中小型企業。
#什麼是CBAM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 旨在為進入歐盟的高碳排產品於生產過程中排放的碳定價,並鼓勵非歐盟國家以更友善環境的方式進行工業生產。這意味著,當非歐盟國家的產品進入歐洲市場時,如果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未達到歐盟的環保標準,則需支付額外的碳費。CBAM 自 2023 年 10 月試行以來,要求進口商申報產品的碳排放量,並預計在 2026 年全面實施時,對鋼鐵、水泥、電力等高排放產業徵收碳費。
臺灣作為全球第八大出口至歐盟的國家,CBAM 的實施對臺灣製造業影響甚大。尤其是對臺灣精密機械產業這樣的出口導向產業,減碳成為了迫切的課題。2024 年臺灣的 CBAM 申報量位居全球第五,反映出臺灣企業正面臨國際間日益嚴苛的環保要求。
#臺灣製造業面臨的挑戰
臺灣精密機械產業素有「工業之母」之稱,年產值超過 1 兆元。然而,隨著 CBAM 的推行,這個產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低碳產業永續發展聯盟」(LCIA)預測,臺灣將有上百家中小型鑄造廠因為無法配合減碳轉型而關門停業,未來還可能有 200 家廠商消失。
臺灣機械公會的數據進一步顯示,臺灣機械業在 2023 年經歷了出口與總產值的雙重衰退,出口更是連續 17 個月呈現負成長。臺灣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更是坦言,工具機產業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的危機。這場危機的根源不僅來自於 CBAM 所帶來的減碳壓力,還包括總體經濟環境的不佳,如:台幣、日幣大幅貶值導致日本產品價格競爭力上升,及中國製造業以低價傾銷市場。
除了外部的競爭壓力,臺灣製造業內部也面臨轉型的困境。根據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的調查,超過 80% 的製造業者表示不瞭解政府正在推動的碳定價制度,這意味著在政策支持不足的情況下,企業可能需自行承擔減碳的高昂成本,這對中小型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為什麼解決問題刻不容緩
CBAM 的實施,強化了全球市場對環保要求的標準,臺灣製造業必須順應這股趨勢。然而,當前的現實情況是,臺灣精密機械產業中的許多中小型企業,面臨龐大的轉型壓力。正如安侯建業 (KPMG) 的分析所指出的,減碳轉型可能會是壓垮這些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根據經濟部國貿署的數據,台灣在 2023 年對歐洲的出口創下歷年新高,達 423 億美元,占台灣總出口的 10%。這顯示出歐洲市場對臺灣經濟的重要性。若臺灣企業未能順利轉型適應CBAM,未來可能面臨出口減少、競爭力下降的風險。
同時,根據環境部的統計,臺灣在 2025 年減碳 10% 的目標仍具挑戰,2030 年的減碳 23% 至 25% 的目標更是遙不可及。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如何有效解決減碳轉型的問題,將決定臺灣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中的未來競爭力。
#我的看法
CBAM 的到來固然為臺灣製造業帶來了困境,但也蘊含著轉型升級的機遇。首先,政府應該加大對中小型企業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在減碳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上,提供更多補貼和技術援助,減輕企業的轉型負擔。其次,企業需加強對國際環保規範的認識,提前布局減碳措施,避免在 CBAM 全面實施時陷入被動局面。
此外,產業界應積極推動產業集群合作,通過資源整合、技術共享,提升整體產業的減碳能力。臺灣製造業長期以出口為導向,歐盟市場的減碳政策改變,不僅要求臺灣企業重新審視自身的營運模式,也為臺灣帶來了在環保領域上建立全球競爭力的契機。
CBAM 不僅僅是一項國際政策,更是一場全球供應鏈市場的洗牌,只有那些能夠迅速適應變化的企業,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臺灣製造業應在這場挑戰中,轉危為機,實現可持續發展。
———————————————————————————————
【2024《遠見》前進校園·人才培育計畫】
哈囉~ 我是 2024《遠見》校園領袖,來自國立中興大學的柏毅,感謝您閱讀本篇文章,歡迎與我聯繫交流和分享回饋。
《遠見雜誌》由高希均教授、王力行發行人共同創辦,始終傳播進步觀念、提供社會前進的動力。由「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公益贊助校園人才培育計畫,提供來自全臺各校的校園領袖 12 期《遠見》雜誌,期許透過校園領袖的影響力,讓知識能夠更廣為傳播,並帶領讀者關注全球通膨危機、科技、醫療等影響全球政經情勢、臺灣社會的議題。
#遠見雜誌 #2024 #人才培育 #校園領袖 #9月號 #第4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