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自己

Jellyfishpig-avatar-img
發佈於生活雜感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生長在華人的社會裡,大家可能或多或少有「不能表達自我」的感受。

例如:小時候不被允許或不被鼓勵表達自己的想法。又或者,在環境中我們所感受到的是,當我表達自己的想法時,並不會被聆聽或被在意。

久而久之,這些感受會形塑成一股「被壓抑」的能量。

有趣的是,我們的天賦和情感表達其實是連動的。

當一個人的表達是被壓抑時,往往他的天賦也還沒辦法開啟。

如何改變這股「被壓抑」的能量呢?

可以從「傾聽自己」開始。

生活中,大家常常都是在各講各的,沒有真的在做傾聽的動作。我們也會下意識地忘記傾聽自己。

如果沒有傾聽自己,心也會變得不想和我們說話,也就是所謂的身心分離。

例如,游泳的時候,我會試著跟自己聊聊天,但是常常我都感覺到跟自己無話可說,這就是因為太少傾聽自己,以致於跟自己很不熟的緣故。

無論是否有想要開啟自己的天賦,減少自己的壓抑感、活得自在一點,應該是大多數的人都渴望的。那麼,可以試著從「傾聽自己」開始。


這世間所有的功成名就,不過都是「往外」的道路,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能夠被複製與仿照;而「往內」的道路,其實才是最難的,沒有標準答案與固定的路徑,但只要有一顆願意對自己感到無限好奇的心,就有可能走出一條路來,通向真實的自己。 在此分享個人跟著@numa.sprititualfield學習靈性、了解自我的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工作中會遇到的民眾,大部分都是「出了事」的人。坐在服務台的這一側,看向服務台的另一側,像流水一般湧進、等待被叫號的人們,在我面前坐下。在對方開口前,端詳著對方的臉,我試著猜測眼前這位是出了什麼事,今天為什麽會來到這裡呢。
一早上班時,一位民眾跑來跟我說,前幾天我跟她說的話,讓她思考了很久,幫助她獲得很多靈感,今日她是特地來跟我打招呼和說謝謝的。我有些受寵若驚,想和她確認到底是我說了哪些話讓她印象深刻,但她突然哽咽說,「沒關係你每天面對很多人,我自己記得就好。」
「作夢」是自己的靈魂或靈魂團隊傳達訊息給人身的一種方式。不過,有些時候,別的靈魂也會透過夢來傳達訊息。前陣子我作了一個讓我感覺不太舒服的夢,結果諮詢解夢後,發現其實都是跟家人有關的事,跟我倒沒什麼關係。
在剛開始學習靈性的時,老師曾經告訴過我,在我的累世中,因為多半是當被害者,並沒有什麽業力,因此能夠學靈性學得很快。不過,學了幾年之後,現在我慢慢理解到,業力不大,也不代表沒有做過傷害別人的事。甚至有些時候,因為內心有著深深的「被害者信念」,反倒讓自己變得更不願易調整。
最近在工作時,發現了一個會引發我爆氣的點。這是以前沒注意到的。民眾詢問我某個規定該如何理解或運作,我會依照我所學習的內容回答。但對方堅信(通常是中年大叔😂)他自認為正確,或從其他地方聽來的意見。講著講著,不知不覺我就提高了音量。
跟爸爸說話時,有時覺得很煩躁,想說他講的這些事情我早就知道了。 結果工作時,發現自己也很愛說教或過度解釋。 民眾只是問一個東西,我就會興奮地從制度設計的源頭和目的開始談起。對方根本沒有興趣,常常直接打斷我的話。 想起老闆說的,要直接去針對民眾的問題回答,而不是一味地說自己想說的。 其實,
工作中會遇到的民眾,大部分都是「出了事」的人。坐在服務台的這一側,看向服務台的另一側,像流水一般湧進、等待被叫號的人們,在我面前坐下。在對方開口前,端詳著對方的臉,我試著猜測眼前這位是出了什麼事,今天為什麽會來到這裡呢。
一早上班時,一位民眾跑來跟我說,前幾天我跟她說的話,讓她思考了很久,幫助她獲得很多靈感,今日她是特地來跟我打招呼和說謝謝的。我有些受寵若驚,想和她確認到底是我說了哪些話讓她印象深刻,但她突然哽咽說,「沒關係你每天面對很多人,我自己記得就好。」
「作夢」是自己的靈魂或靈魂團隊傳達訊息給人身的一種方式。不過,有些時候,別的靈魂也會透過夢來傳達訊息。前陣子我作了一個讓我感覺不太舒服的夢,結果諮詢解夢後,發現其實都是跟家人有關的事,跟我倒沒什麼關係。
在剛開始學習靈性的時,老師曾經告訴過我,在我的累世中,因為多半是當被害者,並沒有什麽業力,因此能夠學靈性學得很快。不過,學了幾年之後,現在我慢慢理解到,業力不大,也不代表沒有做過傷害別人的事。甚至有些時候,因為內心有著深深的「被害者信念」,反倒讓自己變得更不願易調整。
最近在工作時,發現了一個會引發我爆氣的點。這是以前沒注意到的。民眾詢問我某個規定該如何理解或運作,我會依照我所學習的內容回答。但對方堅信(通常是中年大叔😂)他自認為正確,或從其他地方聽來的意見。講著講著,不知不覺我就提高了音量。
跟爸爸說話時,有時覺得很煩躁,想說他講的這些事情我早就知道了。 結果工作時,發現自己也很愛說教或過度解釋。 民眾只是問一個東西,我就會興奮地從制度設計的源頭和目的開始談起。對方根本沒有興趣,常常直接打斷我的話。 想起老闆說的,要直接去針對民眾的問題回答,而不是一味地說自己想說的。 其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情緒是你的,它與你有關, 即使看似受到外在狀態的影響, 它仍然在你之內,反應得是你與自己的關係。
Thumbnail
透過覺察、流動、接納、探索、改變、珍惜這六個練習,可以幫助改變自己的情緒狀態和回應方式,我也分享了自己的情緒轉化歷程和感受之實例故事。
Thumbnail
正向的自我對話對於調節情緒、增強自信、終止負面思維和解決問題至關重要。培養這種對話方式的方法包括自我覺察、替換負面詞語、寫下正向想法、接觸愉快的記憶和持之以恆。可以持續關注本系列,藉由分享的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療癒方式。
Thumbnail
一個曾經用「理智」來評判心中所有情緒的人, 當她終於找回和自己的內心的連結, 她便馬上面對到……人總有已到極限,卻還被迫不斷向前的時刻……
Thumbnail
身體是我們連接外在環境的殿堂,當我們的身體對當下的環境或是相處的人, 感受到不舒服或是焦慮時,可以先回歸到自己的內心,照顧自己的需求, 傾聽自己的身體什麼讓你不舒服,我們就別勉強自己一定要馬上做那件事, 讓自己緩一緩,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是你最好的指引, 你的人生所有需要的答案都在你的心,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人會說話停不下來?他可能也不是故意忽略你。 不過首先,是你自己要有覺察。畢竟,人與人相處,通常一個蘿蔔一個坑;一直講話的人,就容易跟「難以拒絕他人」的人來往…一個巴掌拍不響啊。所以要從自己身上開始覺察,才能做出改變。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情緒是你的,它與你有關, 即使看似受到外在狀態的影響, 它仍然在你之內,反應得是你與自己的關係。
Thumbnail
透過覺察、流動、接納、探索、改變、珍惜這六個練習,可以幫助改變自己的情緒狀態和回應方式,我也分享了自己的情緒轉化歷程和感受之實例故事。
Thumbnail
正向的自我對話對於調節情緒、增強自信、終止負面思維和解決問題至關重要。培養這種對話方式的方法包括自我覺察、替換負面詞語、寫下正向想法、接觸愉快的記憶和持之以恆。可以持續關注本系列,藉由分享的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療癒方式。
Thumbnail
一個曾經用「理智」來評判心中所有情緒的人, 當她終於找回和自己的內心的連結, 她便馬上面對到……人總有已到極限,卻還被迫不斷向前的時刻……
Thumbnail
身體是我們連接外在環境的殿堂,當我們的身體對當下的環境或是相處的人, 感受到不舒服或是焦慮時,可以先回歸到自己的內心,照顧自己的需求, 傾聽自己的身體什麼讓你不舒服,我們就別勉強自己一定要馬上做那件事, 讓自己緩一緩,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是你最好的指引, 你的人生所有需要的答案都在你的心,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人會說話停不下來?他可能也不是故意忽略你。 不過首先,是你自己要有覺察。畢竟,人與人相處,通常一個蘿蔔一個坑;一直講話的人,就容易跟「難以拒絕他人」的人來往…一個巴掌拍不響啊。所以要從自己身上開始覺察,才能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