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正向自我對話開始,與自己好好溝通

從正向自我對話開始,與自己好好溝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從你自己開始,與自己好好說話、有效溝通。』


我們的每一分想法、思緒、行為,都是形塑我們的關鍵要素,是一切循環的根源。

因此想要改變眼前的狀態,就要從思維心態開始。


當我們面對挫折、困境或負面情緒時,正向的自我對話可以成為我們克服困難的強大工具,支持自己。

培養出來的內在力量就像哈利波特裡的護法咒一樣,隨著心智的訓練會越發強大,帶領你走出黑暗、抵禦攻擊。


__________________


『你是你自己最誠實且親密的好朋友。』

請回想看看,你最常跟自己說些什麼?


是刻薄的批判 還是溫柔的鼓勵?

是虛榮的誇讚 還是真誠的肯定?


這篇讓我們來探討一下正向自我對話的概念和如何培養:


Q:什麼是正向的自我對話?


『正向的自我對話』是一種積極、鼓勵性的內心對話方式。

其中包含對自己的想法、情緒和處境採取寬容、理解和支持的態度。

這種對話方式有助於改善心理健康、增強自我價值和應對能力。


Q:為什麼正向的自我對話重要?


  • 調節情緒:幫助我們有效看見情緒背後的真實意圖、渴望,從而更好地應對壓力和挑戰。
  • 增強自信:透過自我肯定、鼓勵,有助於建立自信心、提升心靈格局和穩定性。
  • 終止複製:有意識、有目標地與自己交流,可以減少負面情緒與慣性思維的操控。
  • 解決問題:幫助於我們直面問題,規劃解決的方案。一次次的校準自己真實的立場、定位、觀點,而非陷入消極情緒中。從而為自己培養出成熟穩定的內在力量。


Q:如何培養正向的自我對話?


  • 自我覺察:注意你的內心對話,並辨識出負面或自我批評的想法。
  • 替換負面詞語:將自我批評的語言轉化為鼓勵性的話語。
  • 寫下正向的想法:在日記中寫下正面的自我對話,以便在需要時回顧。
  • 接觸愉快的記憶:想起過去的成功經驗或愉快的時刻,這有助於提升/強化正向情緒。
  • 持之以恆:每天都給自己一些鼓勵,逐漸培養出積極的內心對話習慣。


這個單元陸續跟大家分享一些療癒的方式、技巧、小儀式,可以根據個人的需求和偏好進行調整。
找到適合自己的療癒方式,並持續實踐。
avatar-img
Ria陪你一起綻放
3會員
14內容數
這是一個專注於自我療癒、能量創作和水晶淨化的心靈空間。 在這裡,我們探索身心靈的平衡,通過分享冥想技巧、能量淨化方法和水晶使用指南,幫助您找到內在的和諧與平靜。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擁有無限的內在能量,通過正確的引導和實踐,可以釋放出強大的自我療癒力量。與我們一起踏上心靈旅程,讓您的生命綻放出最美的光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Ria陪你一起綻放 的其他內容
睡眠質量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指標,本文介紹了一些自我評估指標以及改善睡眠品質的方法,包括適當運動、規律作息、改善睡眠環境、關掉電子設備、瑜伽和伸展運動、沐浴/泡澡、穴位按摩紓壓、冥想和呼吸練習等,並提到建立個人化的睡眠儀式。希望透過這些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療癒方式,並持續實踐,享受更健康的生活。
進行能量工作時,場域的清理和淨化是非常重要的程序。本文探討了清潔與淨化的重要性,提供了幾種淨化方法,包括身體與心靈的清潔、空間的整理、火元素淨化法、植物淨化法等,同時也介紹了一些推薦的淨化小物。
某個夜晚,先生突然說想跟我聊聊,那兩天某位資深藝人過往的學生分享了一些資訊。 性別和經歷的關係,我知道我無法中立和客觀的去看待。 因此過程中我重複了幾次:『我不是當事人,我不清楚。』、『有很多可能性,真實只有當事人知道。』 探究女方/受害者心態、意圖的對話,其實讓我很不舒服。 幾度都表示了要停止話題
近來的紛紛擾擾越演越烈,不論是哪個立場的人都有著各種的『不舒服』。 但事件之後的紛擾不適,可能遠不及當事人當時與日後的痛苦。 如果不是傷口還在痛、如果不是頻繁到被視為理所當然⋯⋯ 誰想搭上這班車?誰想把自己的不堪、噩夢攤開來?
那些傷害的重點可能不是事件的大小,而是並沒有被重視甚至沒有被真正的看見、聽見。 還可能會反覆地被提醒,或是被迫噤聲、遺忘, 彷彿只要受害者忘了或是認同加害者就不存在傷害的事實。
睡眠質量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指標,本文介紹了一些自我評估指標以及改善睡眠品質的方法,包括適當運動、規律作息、改善睡眠環境、關掉電子設備、瑜伽和伸展運動、沐浴/泡澡、穴位按摩紓壓、冥想和呼吸練習等,並提到建立個人化的睡眠儀式。希望透過這些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療癒方式,並持續實踐,享受更健康的生活。
進行能量工作時,場域的清理和淨化是非常重要的程序。本文探討了清潔與淨化的重要性,提供了幾種淨化方法,包括身體與心靈的清潔、空間的整理、火元素淨化法、植物淨化法等,同時也介紹了一些推薦的淨化小物。
某個夜晚,先生突然說想跟我聊聊,那兩天某位資深藝人過往的學生分享了一些資訊。 性別和經歷的關係,我知道我無法中立和客觀的去看待。 因此過程中我重複了幾次:『我不是當事人,我不清楚。』、『有很多可能性,真實只有當事人知道。』 探究女方/受害者心態、意圖的對話,其實讓我很不舒服。 幾度都表示了要停止話題
近來的紛紛擾擾越演越烈,不論是哪個立場的人都有著各種的『不舒服』。 但事件之後的紛擾不適,可能遠不及當事人當時與日後的痛苦。 如果不是傷口還在痛、如果不是頻繁到被視為理所當然⋯⋯ 誰想搭上這班車?誰想把自己的不堪、噩夢攤開來?
那些傷害的重點可能不是事件的大小,而是並沒有被重視甚至沒有被真正的看見、聽見。 還可能會反覆地被提醒,或是被迫噤聲、遺忘, 彷彿只要受害者忘了或是認同加害者就不存在傷害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