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實踐經驗發現情緒真的無法用解決的,而是需要練習去覺察、流動、接納、探索、改變、增能,透過這六個練習,持續一段時間相信會看到自己的變化。
覺察:觀察與發現身心現在正在發生什麼。
流動:有方法陪伴情緒能量健康流動,不傷人也不傷己。
接納:接納與不評價情緒與慣性的存在。
探索:看見情緒與慣性的來源,探索深層需要與渴望。
改變:學習與培養慣性之外的回應方式。
增能:珍惜欣賞自己已經有做的努力與嘗試。
.
.
.
這幾天家人生病在家休養,
三餐都是我幫忙出外買。
家人託付我去附近幫他處理一些事情,
結果他沒聯繫好對方,我白跑了一趟。
他交辦事項我誤聽了一項,
回家被念了幾下。
一天要出門好幾趟,
頂著濕度超過80%的悶熱天氣,
走回家全身都濕透。
回到家,在客廳打開電腦要聽一個線上講座,
聽到一半就接到家人「從房間打來的電話」,
可能是叫了我幾次都沒聽到吧。
走近房間,
劈頭就是冷冷的兩句話
『你有沒有在關心我!』
『幫我切芭樂』
那個當下,身體裡有股不開心的感受浮上來。
.
.
.
我很快地用幾個練習來陪伴和轉化自己的狀態。
覺察:觀察到自己胸口有股緊繃,心裡有委屈和憤怒情緒升起。
流動:不馬上做回應,先用幾個深呼吸讓情緒可以透過呼吸流動,身體反應可以緩和安頓下來。
接納:告訴自己我可以有委屈、也可以有憤怒,但是不代表要用發怒的方式來對待情緒。
探索:我連結了委屈和憤怒底下,深層渴望是想要「理解和尊重」。那麼發怒的方式便不是靠近渴望的合適方法。
改變:以前有委屈和憤怒時的慣性回應方法是發怒,而發怒無法帶我靠近「理解與尊重」。現在我邀請自己採用其他更靠近渴望的喜歡方法,例如先"接納"家人生病情緒比較不穩,"翻譯"他的語言底下的渴望是「想要被關懷」,一想到他只是脆弱到需要被關懷,我的情緒就緩和很多了。等到時機合適時,再來跟對方討論可以關懷他,同時也讓我感受到理解與尊重的方法。
增能:我其實已經做了很多努力,我不用也不須做到完美無缺。這次比起以前的我,平靜和穩定更多一些了,珍惜也感謝自己這些年來不放棄的練習。
.
.
我走向廚房,
在幾分鐘內平靜了下來,
開始切芭樂,
然後拿去房間給他。
走回客廳的過程,
心中有個聲音響起,
『別人要怎麼說和怎麼做是他的選擇,
我要怎麼感受與回應是我的選擇。
我要選擇發怒遠離渴望也沒關係,
或者在情緒出現後回到平靜來靠近渴望也很好。』
這些年的練習不是為了讓日常生活不再有挑戰,
而是面對挑戰,可以更快地回到平靜的身心靈,
在困難中也能活得更靠近渴望的幸福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