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雷弗斯事件 - 法國歷史上的冤獄醜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L’affaire Dreyfus,德雷弗斯事件,或被稱作德雷弗斯醜聞,是個發生在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冤獄事件。

法國19世紀知名作家左拉為此事件寫下:La vérité est en marche, et rien ne l'arrêtera。意思是「真相在路上,而沒有任何是能夠阻擋它。」

此事件發生在一位法國猶太上尉Alfred Dreyfus阿爾弗雷徳.德雷弗斯身上,為期12年,從1894到1906年,從被冤枉到最後平反,對當時法國社會造成深遠影響,且分裂成兩個陣營les « dreyfusards »與 les« antidreyfusards »,支持德雷弗斯派與反對德雷弗斯派。


為什麼此事件如此重要?

此事件承載著當時反猶太與法國德國之間的緊張關係,一直都是近代最有代表性且最終有補償的司法醜聞,同時也被視為極不公正的象徵,也顯示出媒體與公眾輿論的重要性。


事件主軸

1894年底,來自阿爾薩斯省的法國猶太上尉阿爾弗雷徳.德雷弗斯,被指控傳送機密文件給德意志帝國,因此因叛國罪被判處無期徒刑並流放到魔鬼島服刑。當時,政界及輿論一致對德雷弗斯不利。甚至,1895年1月5日軍方在法國軍校校園內一個刻意安排的「人格侮辱儀式」中,他被剝奪軍階。

然而,他哥哥Mathieu Dreyfus馬修.德雷弗斯努力不懈地為弟弟奔走,為了試圖證明弟弟的清白,聯絡了一個記者Bernard Lazare伯納德.拉札爾。與此同時,反間諜負責人Georges Picquart喬治.皮卡爾少將於1896年三月聲稱反叛者為Ferdinand Walsin Esterhazy費迪南·沃爾辛·埃斯特哈齊少校,不過高層無人理會他。其實皮卡爾本人也是反猶主義者,但是總參謀部卻認為承認錯誤會使軍方的「榮譽」掃地,加上皮卡爾的新教信仰使他在天主教的軍界形同異類,於是總參謀部下令皮卡爾緘默,因此將他外放北非突尼西亞。同時,軍方也開始捏造阿爾弗雷德與皮卡爾的假證據。

為了繼續證明阿爾弗雷徳.德雷弗斯無罪,他家人決定於1897年7月時聯繫參議員副主席Auguste Scheurer-Kestner,而Auguste也在3個月之後,獲取阿爾弗雷徳.德雷弗斯清白的證明,並同時說服前國會議員Georges Clemenceau。

同月,馬修.德雷弗斯向軍事部控訴那位本該被判罪的少校,然而,在保守派與民族主義者的歡呼聲下,費迪南·沃爾辛·埃斯特哈齊少校被判無罪。另一方面,支持阿爾弗雷徳.德雷弗斯的呼聲也響起,而這都多虧於19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Émile Zola埃米爾.左拉在L’aurore晨曦報紙上刊登的J’accuse...!我控訴...!,一封寫給當時法國總統的公開信。因為此事件,法國分裂成兩邊直至19世紀末,同時爆發了反猶太的騷亂,然而為了國家的安寧,法國內部很快地結案。左拉也因為此事被控告誹謗,甚至被判有罪,而為了不被監禁與不被刺殺,左拉還逃往英國避難。

整個法國社會因為德雷弗斯事件爆發非常強烈的爭議,此時法國分裂成兩個陣營les « dreyfusards »與 les« antidreyfusards »。對於les « dreyfusards »,支持德雷弗斯派,他們要求徹底檢討冤獄事件的高層及保守派的軍方、教會勢力,並大喊著「把那些可惡的軍官通通關進監獄!」。反對德雷弗斯派,則大喊「殺死左拉!」、「打死猶太人!」兩派都發起示威,使得當年讀報量大大提升,也帶動大規模民眾政治運動。

當時的狀況有點像台灣支持與反對韓國瑜,親朋好友與夫婦會常因為這吵架,還有因此離婚的。

儘管軍事方面想遏止此事件,但最高法院在仔細調查後撤銷了對德雷弗斯的第一個判決,並於 1899 年在雷恩舉行了新的軍事法庭。重新判決的結果為十年有期徒刑。而後,當時的法國總統埃米爾.盧貝Émile Loubet特赦了德雷弗斯。然而,這是有條件的,總統告訴他假如他接受不再上訴的條件的話可以立刻獲得赦免,阿爾接受了,而此一舉動讓本來同情他的人感到失望。最後直至1906年,法國最高法院正式將德雷弗斯的有罪判決撤消,德雷弗斯得到平反,受牽連而一度被監禁的皮卡爾也晉升為准將,之後更成為陸軍部長。此後政府立即舉行盛大儀式,讓德雷弗斯重新入隊、晉升為少校,並獲授法國榮譽軍團勳章,而後他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最終死於1935年。而當初真正的叛國賊則逃往英國。而其他的軍官並未被追究,只是後來因為政治改革的關係,大量被撤職。

此事件帶來許多後果與觸碰到法國社會的所有面向:政治、軍事、宗教、社會、司法、大眾傳播、外交、文化。也影響了猶太復國主義。


對法國後續的影響

1.催生社會改革運動

支持者多為激進共和主義與社會主義人士代表的進步派,反對派為反猶主義、軍方(背後是向德復仇的極端民族主義)、君主立憲制、天主教會等代表的保守派。進步派力量終於在1900年代前半壓過保守派力量,於是有1905年法國政教分離法的通過,作為此社會運動的高峰。

2. 1903年環法自行車賽的誕生

當時法國最大的體育報紙《自行車報》(Le Vélo),經常在體育報導的同時摻雜著大量政治性評論。而在關於德雷弗斯案件的報導中,該報主編堅信德雷弗斯是清白的,一些反猶的報人和廣告商不滿,就決定另辦一家雜誌拆台叫做(l’auto)汽車報。第一場環法自由車賽就是L'Auto為了推銷和競爭,於1903年1月29日擬定的。最早設想的是一個5星期的比賽(從5月31日到7月5日),結果只有15人報名。後來將賽程改為19天,並給參賽者予以補貼。最後有60人報名,各種業餘人物就開始了第一屆環法自由車賽

3.推動猶太復國主義的呼聲

4. 反猶主義的後續──二戰時的法國猶太人大屠殺:雖然經過德雷弗斯事件的巨大打擊,法國的反猶主義仍存有一定的影響力,這表現在二戰時與希特勒結盟的維奇法國,貝當政府「主動且樂意地」參與納粹猶太人大屠殺行動,不但大量沒收、侵佔猶太人經營的工廠與店舖,更將7.5萬的法國猶太人送入集中營,導致他們幾乎全部罹難,是為法國猶太人大屠殺。罹難者佔法國34萬猶太總人口的22%,其中就包含德雷弗斯的孫女

想知道更多請在Spotify、Apple Podcast搜尋:海豹學法文 L'Affaire Dreyfus 德雷弗斯事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海豹學法文的沙龍
0會員
10內容數
歡迎您來到What the phoque 海豹學法文,歡迎大家到頻道訂閱、追蹤、分享與留言給我們! 你/妳對法語世界嚮往好奇嗎?主持人精靈和海豹,分別是法文老師與編劇,將透過有趣對談,來介紹法語國家的歷史、影劇及犯罪事件,幫您打破對法語國家的刻板印象!
2024/10/16
《黑暗之光 Black Lights》是由編舞家瑪蒂德.莫尼葉呈現的一部舞蹈作品。該作品以舞蹈為媒介,深入探討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所遭受的各種暴力,展現她們的憤怒與希望。透過改編,這部作品不僅引發觀眾共鳴,更鼓勵大家分享經歷、互相連結,尋求共同的治癒與釋放。本文回顧了作品的舞臺呈現與所傳遞的深刻意義。
Thumbnail
2024/10/16
《黑暗之光 Black Lights》是由編舞家瑪蒂德.莫尼葉呈現的一部舞蹈作品。該作品以舞蹈為媒介,深入探討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所遭受的各種暴力,展現她們的憤怒與希望。透過改編,這部作品不僅引發觀眾共鳴,更鼓勵大家分享經歷、互相連結,尋求共同的治癒與釋放。本文回顧了作品的舞臺呈現與所傳遞的深刻意義。
Thumbnail
2024/10/09
《玫瑰人生》是法國歌手Édith Piaf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之一。這首歌的靈感源自Piaf的戀情與人生經歷,表達了對愛情的美好與希望。文章深入探討了歌曲的創作背景、歌詞意義及其對法國文化的影響,並介紹了Piaf的其他經典作品,如《愛的禮讚》和《不,我不後悔任何事情》。
2024/10/09
《玫瑰人生》是法國歌手Édith Piaf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之一。這首歌的靈感源自Piaf的戀情與人生經歷,表達了對愛情的美好與希望。文章深入探討了歌曲的創作背景、歌詞意義及其對法國文化的影響,並介紹了Piaf的其他經典作品,如《愛的禮讚》和《不,我不後悔任何事情》。
2024/10/09
愛迪·琵雅芙(Édith Piaf)是一位法國著名歌手,其傳奇人生充滿了坎坷與成功。從童年不幸到成為法國音樂界的偶像,她的故事不僅描繪了她的藝術成就,也反映了她在愛情和生活中的波折。本文將探討她的背景、歌唱生涯及其影響力,並分析她在歷史上獨特的地位以及對現代音樂界的貢獻。
Thumbnail
2024/10/09
愛迪·琵雅芙(Édith Piaf)是一位法國著名歌手,其傳奇人生充滿了坎坷與成功。從童年不幸到成為法國音樂界的偶像,她的故事不僅描繪了她的藝術成就,也反映了她在愛情和生活中的波折。本文將探討她的背景、歌唱生涯及其影響力,並分析她在歷史上獨特的地位以及對現代音樂界的貢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德雷弗斯事件是法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冤獄事件之一。法國猶太上尉因被錯誤指控叛國而入獄,經歷了長達12年的平反。此事件揭示了反猶太主義的社會問題以及媒體在公眾輿論中的影響力。左拉的公開信《我控訴…!》成為社會運動的象徵,並引發了法國社會的深刻變革。本文章深入探討了事件起因、發展及其對法國及猶太社會的影響。
Thumbnail
德雷弗斯事件是法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冤獄事件之一。法國猶太上尉因被錯誤指控叛國而入獄,經歷了長達12年的平反。此事件揭示了反猶太主義的社會問題以及媒體在公眾輿論中的影響力。左拉的公開信《我控訴…!》成為社會運動的象徵,並引發了法國社會的深刻變革。本文章深入探討了事件起因、發展及其對法國及猶太社會的影響。
Thumbnail
1830年七月革命爆發,就在巴黎公寓的窗前,德拉克洛瓦親眼目睹這場革命。以往只能從拜倫的詩歌或希臘獨立戰爭的報導中想像戰爭場面的德拉克拉瓦,在這三天的動亂中,將內心產生的複雜感受表現在《自由領導人民》這幅不朽的名畫。
Thumbnail
1830年七月革命爆發,就在巴黎公寓的窗前,德拉克洛瓦親眼目睹這場革命。以往只能從拜倫的詩歌或希臘獨立戰爭的報導中想像戰爭場面的德拉克拉瓦,在這三天的動亂中,將內心產生的複雜感受表現在《自由領導人民》這幅不朽的名畫。
Thumbnail
德國納粹的暴行距離今天的台灣相當遙遠,可是種族歧視仍然存在於這塊土地。不久前,台中一中才爆發「烯環鈉事件」。或許有人認為學生的玩笑不必過分追究,但要是不扼止歧見與惡意的話,誰能保證它們不會漸漸侵蝕到學生的意識裡或傳染擴散出去,造成社會的撕裂? 以是,《弗里德里希:一個被消失的德國少年》是我們的借鑑!
Thumbnail
德國納粹的暴行距離今天的台灣相當遙遠,可是種族歧視仍然存在於這塊土地。不久前,台中一中才爆發「烯環鈉事件」。或許有人認為學生的玩笑不必過分追究,但要是不扼止歧見與惡意的話,誰能保證它們不會漸漸侵蝕到學生的意識裡或傳染擴散出去,造成社會的撕裂? 以是,《弗里德里希:一個被消失的德國少年》是我們的借鑑!
Thumbnail
由於左翼組織以及激進的猶太組織頻繁在俄羅斯製造恐怖活動,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加大了限猶力度。 許多正統的猶太人知道,這種情況在法國、德國、西班牙和意大利都在發生著。他們擔心這種矛盾的激化,很可能以猶太種族的滅絕而告終。
Thumbnail
由於左翼組織以及激進的猶太組織頻繁在俄羅斯製造恐怖活動,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加大了限猶力度。 許多正統的猶太人知道,這種情況在法國、德國、西班牙和意大利都在發生著。他們擔心這種矛盾的激化,很可能以猶太種族的滅絕而告終。
Thumbnail
被我養育的小蘿莉們 133 2012-DEC-19   遠自恐龍時代的糾扯 先讓我們稍微說點遙遠過去的事,瞭解前因才能知曉後果。 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同年的十一月十一日,交戰國雙方在貢比涅森林的一個火車車廂內簽定和平協約,並且德國代表被法國代表當面比中指羞辱,徹底的輕蔑。(真實歷史事件
Thumbnail
被我養育的小蘿莉們 133 2012-DEC-19   遠自恐龍時代的糾扯 先讓我們稍微說點遙遠過去的事,瞭解前因才能知曉後果。 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同年的十一月十一日,交戰國雙方在貢比涅森林的一個火車車廂內簽定和平協約,並且德國代表被法國代表當面比中指羞辱,徹底的輕蔑。(真實歷史事件
Thumbnail
1793/9/17法國大革命:《嫌疑犯法令》之革命為什麼沒完沒了? 1978/9/17《大衛營協議》,以埃和解
Thumbnail
1793/9/17法國大革命:《嫌疑犯法令》之革命為什麼沒完沒了? 1978/9/17《大衛營協議》,以埃和解
Thumbnail
網路上偶爾還是可以看到對納粹軍裝或符號崇拜的發文,像是某年反同遊行就有人穿全套參加。那些軍裝常常帥氣筆挺,好像當個納粹很時髦似的。但是這本書裡整理了紐倫堡大審四位戰犯的精神分析紀錄,以及當時兩位心理學家對戰犯評估的筆記,有些人看起來是還算正常沒錯,但有些人感覺在戰敗之前就已經瘋得很誇張了。
Thumbnail
網路上偶爾還是可以看到對納粹軍裝或符號崇拜的發文,像是某年反同遊行就有人穿全套參加。那些軍裝常常帥氣筆挺,好像當個納粹很時髦似的。但是這本書裡整理了紐倫堡大審四位戰犯的精神分析紀錄,以及當時兩位心理學家對戰犯評估的筆記,有些人看起來是還算正常沒錯,但有些人感覺在戰敗之前就已經瘋得很誇張了。
Thumbnail
真相會被掩蓋,是因為事實埋得太深挖不出來嗎?蒙蔽我們雙眼的是假象?還是自身的執念? 真相被掩蓋,不是因為事實埋得太深,挖不出來,而是人們的眼睛被矇住,看不見等於不存在,真相就自動消失。往往...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天為你說一個故事。
Thumbnail
真相會被掩蓋,是因為事實埋得太深挖不出來嗎?蒙蔽我們雙眼的是假象?還是自身的執念? 真相被掩蓋,不是因為事實埋得太深,挖不出來,而是人們的眼睛被矇住,看不見等於不存在,真相就自動消失。往往...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天為你說一個故事。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蔡慶樺,是德國思想研究者, 致力於向世人揭示德國二戰時期發生的慘劇, 從中反思過往的邪惡行為。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蔡慶樺,是德國思想研究者, 致力於向世人揭示德國二戰時期發生的慘劇, 從中反思過往的邪惡行為。
Thumbnail
【當年今日】 #7月14日 1789年今日,在法國變節士兵之支援下,飽受壓榨而怒火中燒的法國群眾圍攻「#封建專制」之標誌——「#巴士底監獄」(Prise de la Bastille)。駐守其中的洛奈
Thumbnail
【當年今日】 #7月14日 1789年今日,在法國變節士兵之支援下,飽受壓榨而怒火中燒的法國群眾圍攻「#封建專制」之標誌——「#巴士底監獄」(Prise de la Bastille)。駐守其中的洛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