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所階段,許多學生在學習或研究過程中可能會犯的幾個常見重大錯誤:

在研究所階段,許多學生在學習或研究過程中可能會犯的幾個常見重大錯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 沒有把想法系統化、做索引或編號的習慣:

很多時候,我們腦中儲存的知識和想法其實是分散的,像一個龐大的神經網絡,當你需要運用它們時,往往不易馬上調出。學習卡片盒筆記法的一個關鍵就是把每個想法編號,並加上索引。舉例來說,當你寫作或是做研究的時候,透過編號,可以輕鬆引用過去的筆記,而不用重新開始想每個細節。這種方法不僅能讓你的想法更有條理,還能有效地重複利用,提升學習效率。


2. 忽視重複與迭代的重要性:

學習本質上是一個不斷重複的過程,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接觸和應用知識,才能真正掌握。然而,許多同學可能只將重點放在新知識的獲取,而忽略了對舊知識的重溫與再運用。利用Obsidian這類工具,將每則筆記反覆引用、重讀,可以讓你在每次複習時發現新的見解,這樣不僅有助於鞏固記憶,更能刺激新的靈感,進而深化學習。


3. 未善用筆記工具來有效管理資訊:

做筆記的目的不僅僅是記錄,更是為了將來能快速檢索和運用這些資料。若你只是簡單地將資料抄錄,卻沒有加上書名、章節或段落的詳細標記,未來想找回這些資訊時可能會花費大量時間。舉例來說,將每個資訊塊標註清楚,再加上關鍵字標籤,未來只需依照這些標籤就能快速找到所需內容,這樣不僅節省時間,還能讓學習過程更加流暢、有條理。


你在學習或做筆記時,還有見過什麼其他常見的錯誤嗎?

raw-image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58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劉瀾的《學習力30講》第十五講中提到一個重要的觀點: 要產生學習的馬太效應,必須聚焦一本經典之書。對於碩博士生來說,這個道理在學術研究上尤其適用。透過專注研究一篇經典論文,可以幫助你在專業領域中迅速成長,並且產生強大的學習效果。 ▌聚焦經典論文的重要性 作為碩博士生,我們經常
對於碩博士在學學生來說,研究與論文寫作通常是需要長時間專注力的任務。面對龐大的資料收集、實驗數據分析、以及論文撰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完成工作,是許多碩博士生共同的挑戰。 我發現間歇式工作法,是幫助我每天完成300分鐘深度工作的關鍵。今天,分享我的實際操作方法給碩博士生們。 ▋深
對於碩博士生,如何在學術研究與職涯發展間找到平衡,並讓研究真正產生價值,可能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2023 年 3 月到 4 月,我有幸參加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 (NSF) 的 I-Corps™ 計畫,這段經歷讓我重新審視學術研究的意義,並學會如何將自己的研究與未來的職涯更好地結合。 I-Cor
碩博士生的學術研究常需要大量資訊整理與分析。隨著AI技術的崛起,這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研究方法,也讓學術領路人能以更有效率的方式,進行知識的組織與創作。本文將探討AI如何改變碩博士生的研究過程,並帶來什麼樣的助益。 ▋從知識搜集到系統化整理:研究生的挑戰 碩博士生在撰寫論文時,面對的
在碩博士的學術生涯中,注意力往往是非常寶貴的資源。萬維綱老師在《精英日課》中提到,過度使用注意力會讓我們變得衝動、無法合作,甚至影響正確決策。這段話引發了我對「不集中注意力」的深刻思考,特別是它如何幫助我們這些碩博士生在高強度的學術工作後,進行腦力的深度恢復。 碩博士生的日常,經常充斥著繁
在攻讀碩博士的過程中,尤其是理工科系的同學,常常會面臨一個問題:理論與實務的連結到底在哪裡?這個問題不僅困擾著新進的研究生,甚至許多經驗豐富的博士生也未必能清楚地解答。而近期讀到吳軍老師《矽谷來信》中的一段話,讓我重新思考這個議題,並反思如何將我們的研究真正應用到現實世界。 ▌直覺與知
在劉瀾的《學習力30講》第十五講中提到一個重要的觀點: 要產生學習的馬太效應,必須聚焦一本經典之書。對於碩博士生來說,這個道理在學術研究上尤其適用。透過專注研究一篇經典論文,可以幫助你在專業領域中迅速成長,並且產生強大的學習效果。 ▌聚焦經典論文的重要性 作為碩博士生,我們經常
對於碩博士在學學生來說,研究與論文寫作通常是需要長時間專注力的任務。面對龐大的資料收集、實驗數據分析、以及論文撰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完成工作,是許多碩博士生共同的挑戰。 我發現間歇式工作法,是幫助我每天完成300分鐘深度工作的關鍵。今天,分享我的實際操作方法給碩博士生們。 ▋深
對於碩博士生,如何在學術研究與職涯發展間找到平衡,並讓研究真正產生價值,可能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2023 年 3 月到 4 月,我有幸參加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 (NSF) 的 I-Corps™ 計畫,這段經歷讓我重新審視學術研究的意義,並學會如何將自己的研究與未來的職涯更好地結合。 I-Cor
碩博士生的學術研究常需要大量資訊整理與分析。隨著AI技術的崛起,這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研究方法,也讓學術領路人能以更有效率的方式,進行知識的組織與創作。本文將探討AI如何改變碩博士生的研究過程,並帶來什麼樣的助益。 ▋從知識搜集到系統化整理:研究生的挑戰 碩博士生在撰寫論文時,面對的
在碩博士的學術生涯中,注意力往往是非常寶貴的資源。萬維綱老師在《精英日課》中提到,過度使用注意力會讓我們變得衝動、無法合作,甚至影響正確決策。這段話引發了我對「不集中注意力」的深刻思考,特別是它如何幫助我們這些碩博士生在高強度的學術工作後,進行腦力的深度恢復。 碩博士生的日常,經常充斥著繁
在攻讀碩博士的過程中,尤其是理工科系的同學,常常會面臨一個問題:理論與實務的連結到底在哪裡?這個問題不僅困擾著新進的研究生,甚至許多經驗豐富的博士生也未必能清楚地解答。而近期讀到吳軍老師《矽谷來信》中的一段話,讓我重新思考這個議題,並反思如何將我們的研究真正應用到現實世界。 ▌直覺與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