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他人的時候,該如何自處

嫉妒他人的時候,該如何自處

Jellyfishpig-avatar-img
發佈於生活雜感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時候,看著他人綻放光彩,不免心生嫉妒。

既不喜歡自己這樣想,但又控制不住欣羨他人。那麼該怎麼辦呢?

首先,願意思考這個問題的人,已經很棒了,真正嫉妒的人,是不會反思到這個問題。

事實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累積而來的,別人此刻看起來輕而易舉地獲致成功,可能經過了長久的努力。這份努力所橫跨的時間長度,或許遠遠超過這一世的生命,是累世不斷地反覆練習同一件事情而來的。

因此,其實沒有什麽好羨慕的。

此刻我做不到,以後未必做不到。只要踏實、勤懇的努力,累積到一個程度,自然而然會有好的結果。

因此,老師教導我們,不如大方的祝賀別人成功,然後告訴自己「我們繼續努力吧!」。這麼做的話,嫉妒的負能量就能即時止住。

進一步可以再去想,為什麽我會嫉妒呢?

是不是對方做到的事,其實也是我能夠做到的,而我卻沒有做出來呢?

沒有做到的原因又是什麼呢?是沒有善盡資源,還是自己沒有盡心盡力?

一層一層地去挖掘原因,並且做調整,命運就能夠一點一滴的被改變。

這些我們願意花時間去做的調整,假以時日必然會累積出可觀的結果。

到了那個時候,一定會很感謝自己有一顆願意學習和調整的心。


avatar-img
向內的道路:靈性學習分享
9會員
147內容數
這世間所有的功成名就,不過都是「往外」的道路,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能夠被複製與仿照;而「往內」的道路,其實才是最難的,沒有標準答案與固定的路徑,但只要有一顆願意對自己感到無限好奇的心,就有可能走出一條路來,通向真實的自己。 在此分享個人跟著@numa.sprititualfield學習靈性、了解自我的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有時候,一整天下來什麼事都沒做,還是會莫名地感到疲憊。這是為什麽呢?其實,生活在地球上,一切都休戚與共。好比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戰爭,而我們身在台灣,雖然生活如常,但是所有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都共同承擔環境的壓力與業力。這就是使我們感到疲憊的來源之一。
失去的同時必然獲得,獲得的同時也必然失去。如果我們抱怨自己所失去的,那就是不明白自己所獲得的。 靜下心來,我問自己,做了這份工作後,我失去了什麼,又獲得了什麼呢?
有趣的是,如果所處的環境是凌亂的,能量上就會傾向於感覺自己比實際上還要更忙。 最後,就會陷入一種又累又忙又停不下來的感覺。 因此,只要東西開始堆積,其實就要去意識到,此刻我已經感覺有點累、有點負擔,要去衡量是不是已經超出自己的負荷了。
以前,幾乎每週都會跟朋友聚會。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還是會覺得心裡空空的。很渴望能夠有一個真正的連結,也很想要被愛、談戀愛。每次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就著急地想要找到一個能夠依賴的人或融入一個圈子。最近忽然發覺,自己已經好久沒有這種孤單感了。為什麽會這樣呢?反倒現在跟朋友的聚會少了很多?
生命中的資源都是累積而來的。例如:這輩子擅長做什麼事、在哪個領域特別如魚得水,通常是累世也從事類似的事,因此這輩子似乎也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自己做這件事時比較得心應手。不過,某些時候,一直做同一件事情,也不代表喜歡做這件事。我累世有好幾次從事與「判斷」有關的工作,這一世不知不覺地也走上相
學靈性以前,我自認為自己是很積極的人。當時總是在嘗試新的活動,甚至被朋友說是新生活運動大師(笑)。但是向內學習後,我發現自己其實有很深的自我放棄能量。某次深呼吸時,我看到一個畫面:有一個小孩在一個很深很深的洞裡,他可能是在草原上走著走著就掉下去了,也許過了很久都沒有人找到他,他以為自己被忘記跟被
有時候,一整天下來什麼事都沒做,還是會莫名地感到疲憊。這是為什麽呢?其實,生活在地球上,一切都休戚與共。好比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戰爭,而我們身在台灣,雖然生活如常,但是所有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都共同承擔環境的壓力與業力。這就是使我們感到疲憊的來源之一。
失去的同時必然獲得,獲得的同時也必然失去。如果我們抱怨自己所失去的,那就是不明白自己所獲得的。 靜下心來,我問自己,做了這份工作後,我失去了什麼,又獲得了什麼呢?
有趣的是,如果所處的環境是凌亂的,能量上就會傾向於感覺自己比實際上還要更忙。 最後,就會陷入一種又累又忙又停不下來的感覺。 因此,只要東西開始堆積,其實就要去意識到,此刻我已經感覺有點累、有點負擔,要去衡量是不是已經超出自己的負荷了。
以前,幾乎每週都會跟朋友聚會。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還是會覺得心裡空空的。很渴望能夠有一個真正的連結,也很想要被愛、談戀愛。每次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就著急地想要找到一個能夠依賴的人或融入一個圈子。最近忽然發覺,自己已經好久沒有這種孤單感了。為什麽會這樣呢?反倒現在跟朋友的聚會少了很多?
生命中的資源都是累積而來的。例如:這輩子擅長做什麼事、在哪個領域特別如魚得水,通常是累世也從事類似的事,因此這輩子似乎也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自己做這件事時比較得心應手。不過,某些時候,一直做同一件事情,也不代表喜歡做這件事。我累世有好幾次從事與「判斷」有關的工作,這一世不知不覺地也走上相
學靈性以前,我自認為自己是很積極的人。當時總是在嘗試新的活動,甚至被朋友說是新生活運動大師(笑)。但是向內學習後,我發現自己其實有很深的自我放棄能量。某次深呼吸時,我看到一個畫面:有一個小孩在一個很深很深的洞裡,他可能是在草原上走著走著就掉下去了,也許過了很久都沒有人找到他,他以為自己被忘記跟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