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5探索超慢跑的魅力:從放慢腳步中找回身心平衡

0025探索超慢跑的魅力:從放慢腳步中找回身心平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忙碌中的喘息

在這個被時間推著走的社會中,隨著年紀的增長,我逐漸意識到身體發出的抗議聲音。長時間的工作讓我體會到運動的重要性,於是,我開始尋找一種既不會讓我筋疲力盡,又能夠持之以恆的運動方式。這時,我遇見了超慢跑,這種平穩、放鬆的運動形式,似乎正是我生活節奏中的一絲喘息。

超慢跑,顧名思義,是一種相對緩慢的跑步形式。這種運動屬於Zone2範圍,運動強度適中,並且相當適合初學者。它的核心概念是「四不原則」:不酸、不痛、不硬、不喘。這意味著在運動過程中,你的肌肉不會感到酸痛,呼吸不會急促到無法講話,這讓它成為一種長期保持活力的理想選擇。

超慢跑的健康益處

從實踐中,我發現超慢跑不僅能提升心肺功能,還能顯著改善我的睡眠品質。過去那種疲憊的感覺減少了,身體的能量似乎更持久,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也逐漸變好。這不僅僅是對體能的挑戰,更是一種與自己的對話,從運動中感受身體的節奏。

不過,儘管超慢跑強調放鬆,它還是需要一些注意事項來避免受傷。例如,足底筋膜炎是許多初學者常遇到的問題,因此即便是在家進行超慢跑,也應該穿上鞋子或使用瑜伽墊,避免腳底直接撞擊地面。而且,千萬不要一開始就跑得過多,應該循序漸進,根據自己的舒適度來調整運動量,這樣才能確保運動的持續性,而不會因為過度疲勞而中斷。

暖身的重要性與運動的平衡

超慢跑在運動前的暖身也是非常重要的。由於現代人多數時間處於久坐狀態,突然進行運動容易給身體特定部位增加壓力,尤其是股四頭肌,這裡在跑步時負荷較大。暖身可以幫助身體適應這些壓力,讓小腿與膝蓋部位的肌肉得到適當伸展。因此,我習慣在超慢跑前,先做一些靜態的拉伸動作或簡單的步行,讓身體逐漸進入狀態,減少運動中的不適。

然而,超慢跑主要以燃燒脂肪為主,對於提升肌力幫助有限。因此,我開始考慮加入一些簡單的居家肌力訓練。肌力訓練可以加強關節的活動度與核心力量,這對於維持整體健康至關重要。雖然健身房的設備可以提供更專業的訓練環境,但其實在家一樣可以進行抗阻訓練,利用身體的重量進行伏地挺身或核心訓練,也能有效提升體能。

超慢跑與我的日常調適

透過超慢跑,我找到了一種既能保持健康,又不會消耗過多體力的運動方式。這不僅讓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平衡,更是我與自己對話的時間,感受身心的連結與放鬆。從一開始的嘗試到逐漸融入日常,超慢跑已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來,我希望能夠繼續保持這種運動習慣,同時結合一些肌力訓練,讓自己的身體在輕鬆的節奏中保持最佳狀態


相關資料:

#與ChatGPT協作

avatar-img
徐曉梅的沙龍
54會員
293內容數
寫作是需要長時間訓練,希望用這個方式,建立每天良好的寫作習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徐曉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不敢說自己天生熱愛運動,事實上,維持運動習慣是為了避免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健康問題。隨著時間推移,身體的耐受力逐漸下降,再也不能像年輕時那樣隨意地應付日常生活。運動變成了必要的調整,是對身體的負責。 可是,運動這件事對大部分人來說,似乎並不像吃飯或睡覺那麼「必不可少」。我們都知道不吃飯會肚子餓,
今天一早,收到了圖書館寄來的逾期郵件通知,心裡不禁感到納悶又不悅。「我昨天明明就把所有書籍都還了,袋子裡的書都是確認過的,怎麼可能還有遺漏?」我馬上想到了前一天館員對我提到的事情,感覺這封逾期通知又像是一次疏忽,或者是館員沒有掃描到書。過去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情況,我因此更加覺得懷疑。 當我回想起昨天
今天,我聽了大人學Podcast,講者分享了對於「熱情」、「人生目標」和「使命」的看法,深感共鳴。他們提到,雖然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找到自己的天賦與熱情,追隨自己所喜愛的事物,甚至在教育改革中,也不斷強調這一點——找到自己擅長的事情並專注發展。然而,這些概念聽起來是正確的,但卻缺乏具體的實踐方法,使得
拖延症是許多人面對的重要挑戰,尤其是當任務看似繁重或不吸引時。克服拖延症的關鍵是將大目標拆分成小目標,使每個小目標都容易執行,這樣可以減少壓力並提高效率。透過時間管理,我們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更多事情,避免忙亂和拖延。有效的時間管理不僅幫助我們完成任務,還能找到更多的空閒時間,進一步提升生活質量。
車子是否應成為家庭的「標配」?這取決於個人需求與生活環境。在討論中,我思考車子的成本效益:它不僅是代步工具,更是資產與負債之間的灰色地帶。雖然車子提供便利,但它帶來的開銷並不小。尤其在市區,擁有車子可能比不擁有更麻煩。購車需理性,根據實際需求決定,過度消費可能是對生活方式的誤判。
我的家族經歷讓我體會到知識的重要性。大舅舅因不熟悉教育和建築產業,導致事業失敗;外婆和爺爺則因缺乏法律知識而在土地交易中吃虧。想要避免同樣的錯誤,就必須在自己涉足的領域中精通知識。為此,我選擇使用 Heptabase 來累積知識,幫助我拆解各種複雜概念,形成可視化的資料庫,以便未來能更好地應對挑戰。
我不敢說自己天生熱愛運動,事實上,維持運動習慣是為了避免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健康問題。隨著時間推移,身體的耐受力逐漸下降,再也不能像年輕時那樣隨意地應付日常生活。運動變成了必要的調整,是對身體的負責。 可是,運動這件事對大部分人來說,似乎並不像吃飯或睡覺那麼「必不可少」。我們都知道不吃飯會肚子餓,
今天一早,收到了圖書館寄來的逾期郵件通知,心裡不禁感到納悶又不悅。「我昨天明明就把所有書籍都還了,袋子裡的書都是確認過的,怎麼可能還有遺漏?」我馬上想到了前一天館員對我提到的事情,感覺這封逾期通知又像是一次疏忽,或者是館員沒有掃描到書。過去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情況,我因此更加覺得懷疑。 當我回想起昨天
今天,我聽了大人學Podcast,講者分享了對於「熱情」、「人生目標」和「使命」的看法,深感共鳴。他們提到,雖然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找到自己的天賦與熱情,追隨自己所喜愛的事物,甚至在教育改革中,也不斷強調這一點——找到自己擅長的事情並專注發展。然而,這些概念聽起來是正確的,但卻缺乏具體的實踐方法,使得
拖延症是許多人面對的重要挑戰,尤其是當任務看似繁重或不吸引時。克服拖延症的關鍵是將大目標拆分成小目標,使每個小目標都容易執行,這樣可以減少壓力並提高效率。透過時間管理,我們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更多事情,避免忙亂和拖延。有效的時間管理不僅幫助我們完成任務,還能找到更多的空閒時間,進一步提升生活質量。
車子是否應成為家庭的「標配」?這取決於個人需求與生活環境。在討論中,我思考車子的成本效益:它不僅是代步工具,更是資產與負債之間的灰色地帶。雖然車子提供便利,但它帶來的開銷並不小。尤其在市區,擁有車子可能比不擁有更麻煩。購車需理性,根據實際需求決定,過度消費可能是對生活方式的誤判。
我的家族經歷讓我體會到知識的重要性。大舅舅因不熟悉教育和建築產業,導致事業失敗;外婆和爺爺則因缺乏法律知識而在土地交易中吃虧。想要避免同樣的錯誤,就必須在自己涉足的領域中精通知識。為此,我選擇使用 Heptabase 來累積知識,幫助我拆解各種複雜概念,形成可視化的資料庫,以便未來能更好地應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