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碩博士生,日常生活充滿了閱讀與研究的任務,但寫作其實不僅僅是學術輸出的工具,它更是一種回顧自我、整理思緒的方式。最近,我開始嘗試透過寫讀書紀錄,來加深對英文、日文、中文出版物的理解,這過程中,我發現寫作其實是最好的回憶方式。
▌我的讀書紀錄工作流:5個步驟
寫讀書紀錄的過程,不僅幫助我整理書中的內容,還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靈感。以下是我目前使用的工作流:
**Step 1:亂翻書,找一句打動心靈的話**
每當我隨意翻開一本書時,總能找到一兩句話特別打動我,這些句子往往能勾起我過去的某些記憶,或者觸發內心深處的共鳴。
**Step 2:在Obsidian中寫下這句話,並自由寫作300字**
我會將這些句子記錄到Obsidian筆記庫中,然後根據它們自由寫作約300字的短文,這樣的寫作讓我能即時整理自己的想法,並深入挖掘這句話背後的啟發。
**Step 3:讓GPT生成20個標題,然後挑選一個**
我會利用GPT來為文章生成20個標題,然後從中選出一個最符合文章核心的標題,這樣不僅能增強文章的吸引力,也讓我從不同角度重新審視寫作內容。
**Step 4:將文章排入發表計畫**
寫完文章後,我會把它排入我的發表行程表中,這樣可以保持一個穩定的發表節奏,並確保寫作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Step 5:每30、60、90、120天,使用GPT重寫並再發表**
為了讓這些寫作持續發揮作用,我會每隔一段時間重讀文章,並用GPT進行重寫,這讓我能不斷更新和加強原有的思考,並將這些內容重新分享。
▌寫作是一種回憶與自我發現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打動我心靈的那些句子,往往是因為它們喚起了我過去的某些回憶。博士畢業以前,我並沒有養成大量寫作的習慣,許多過去發生的事情因為沒有記錄,已經無法查詢。但如今,透過寫作,我可以逐漸拾回那些被遺忘的片段。
每當某句話觸動了我,我的記憶如潮水般湧現,那些隱藏在腦海深處的過去情景,彷彿伴隨著書中的文字再次出現,這讓我更深入地理解了寫作的力量。
▌寫作讓我們見到過去的自己
寫著寫著,我漸漸理解為什麼年紀大的作家總能高產。他們的人生經歷豐富,寫作時能順著回憶與感悟,自然地將過往的經歷轉化為文字。而這些文字不僅讓當下的讀者受益,也幫助他們自己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過去與現在。
對碩博士生來說,寫作不僅是學術研究的一部分,也是認識自我、梳理思緒的過程。寫下來的東西會成為日後自我反思的工具,幫助未來的自己更好地理解現在與過去的你。
寫作,其實就是去見那個曾經的自己。每一次的書寫,都是一次與過去自我的對話,一次自我發現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