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慾望與焦慮

更新於 2024/10/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三島由紀夫在東京大學演講時說過,《存在與虛無》是一本有夠無聊的理論書籍。

我最近有種慾望,一直把《存在與虛無》拿來翻,偶爾翻個幾頁,看懂了幾頁是幾頁,似乎這本書可以看穿我的本身一樣。說來,之前看了《現象學十四講》所說的簡單內容,我是指現象學簡單詮釋了康德提出的物自身,我是挺能接受的。不過,也因為現象學,我才能看懂《存在與虛無》批判的對象,正是現象學。


我覺得現象學很樂觀。

我也曾經被這種樂觀感染,以為自己因此理解了自己是什麼。

但是,樂觀持續一陣,總是會掉入一種無所事事的隨便。直到我看懂《存在與虛無》的前言,才感受到一股生存的動力。一股看完了這本書之前,大致上不會燒完的動力。

老實說,會去想「我是誰」這個問題的人都太閒了。我偶爾也會用這個角度自我檢視。不過,至少學術的提出這個問題,有人會正式回應,這或許就是我走上學術之路的理由。但是,看完《存在與虛無》,我或許能更多理解自己是誰吧,就算三島覺得很無聊。

 

題外話,最近還看了《Psyche》這部唐邊葉介的短篇小說,我忽然陷入一種更加的清醒。後來,我忽然發現,就算提出這篇小說,我卻不打算延伸這篇小說怎麼讓我清醒的話題,可能我忘記幹麻要提這篇小說了。

回歸「我是誰」的話題吧,從「我是誰」這件事情,我想提一個相關的,自己的兒時記憶。先不論「我是誰」這問題了,總之我是個會死的存在,這點至少是確定的。

小時候,我問過一個關於死亡的問題,當時怎麼問得忘了,只記得,大家都說「沒什麼」、「想太多」。

「人都終有一死」,國小想到時我完全被嚇到,似乎有種一口氣看到銀河系一般的神奇經歷,那種經歷是把整個太陽系如數家珍的感覺。不過這種感覺就算是真的,恐怕讀者也嫌這說法太浮誇了。

當時的我不太會精準問問題,提到宇宙很大,而人像是螻蟻,隨隨便便就死了。當時回答我的人說:是對死亡的恐懼嗎?我回答不是,對方就沒有問下去。

我依然感到可怕,說了一堆話表達。對方卻說「沒什麼可怕的」,現在想起來,我很討厭「沒什麼可怕的」這句話。

沒有一句話比「沒什麼可怕」更加讓人覺得害怕。

 

這件事情,我最早跟人說是在國中,當時的諮商師聽到我問,卻也不懂有什麼可怕,因為可怕的不是人會死。而是我說不清楚,這也挺可怕。

畢竟,我快三十歲時,也就是最近,精準來說2024/09/30才終於簡要的紀錄,理解我小學時在問什麼,害怕什麼。

原來不是怕死,我是在說「活著好可怕」。當時我嘗試思考整個宇宙間自己就這麼一個人,彷彿螻蟻一樣,就怕得要命。當時,我嘗試每天思考這件事情,如同一種理論:可怕的事情想久就會麻痺。當時,我不停的在想「活著」這件事情,想久確實不怕了。

 

我始終害怕的不是死,是活。

如此想通時,先不管存在與虛無結論是什麼,不過總能夠理解:存在與虛無這個標題充斥著有趣的味道。存在是活,虛無是死;但活著卻害怕活著這件事情,又該怎麼形容呢?該怎麼讓人理解呢?說實在,語言是讓人理解的,無法被理解的語言,也只是無意義的呢喃罷了。那麼,就是虛無。

活著的可怕,在於我們表現什麼都需要三思,理解後果。特別成年人之後「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句老生常談,是挺讓我不寒而慄。人的存在,是一種戰慄,焦慮,對象卻永遠虛無縹緲,我們通常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真正焦慮的是什麼,就像我也不行。

寫了整篇文還是沒有說清楚,真是遺憾。我只能說我焦慮的是「活著」,卻無法具體說明我為什麼焦慮活著。我對於活著感到根本上的戰慄與害怕,卻也無法清楚說明為什麼。

無法說明為什麼,簡直就像是沒說一樣,很符合這邊無病呻吟的主旨。


先到這邊吧,本篇完成於20241016。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點了網址,進入無病呻吟之地。 看看大家如何呻吟,在厚厚的水底吐出不成規章的句子。 潛行,或前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沉默的抗議 的其他內容
嘆息之風是我在這邊的筆名,通過無聊的對話和個人思考,探索人類存在的意義。文章分享不定期的日記,反映我對世界的觀察,並歡迎每位讀者的光臨。即使你可能隨時離開,這裡是自由的思考空間。這是AI幫我寫的摘要。
嘆息之風是我在這邊的筆名,通過無聊的對話和個人思考,探索人類存在的意義。文章分享不定期的日記,反映我對世界的觀察,並歡迎每位讀者的光臨。即使你可能隨時離開,這裡是自由的思考空間。這是AI幫我寫的摘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取消了形上真理觀,海德格關心的是我們所處的生活世界。在胡賽爾「意識一定是關於某物的意識」重新把主體和外在世界連接起來之後,海德格更進一步探問這個主體是如何與外在世界互動。面對人是什麼的問題,海德格直截明瞭的答:我在這裡。
Thumbnail
這就是我的故事,一個關於存在、虛無和永恆痛苦的故事。也許你會覺得我的經歷很荒謬,我的想法很偏激。但請記住,我們每個人都在面對著同樣的虛無,只是大多數人選擇了視而不見。而我,選擇了直視這種虛無。這就是我的詛咒,也是我的覺醒。
Thumbnail
何謂真實世界? 一般人眼中世界的構成,除了每天接收到的片面外來訊息,加上實體接觸的物質元素,還有就是個體本身的內在慾望了。 我只聽我想聽的,我只看我想看的,我只相信我認為的,這就是專屬於每個人的真實 。 在眾多個體的真實之上,說不定有著一個大架構的劇本在運轉,真正的真實就在這個劇本之外,在我們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意識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物質是一切的基礎,意識只是物質世界中的一種現象。這種觀點被稱為物質主義或實證主義。根據這一觀點,我們的思維、感受和意志都是由大腦中的物理和化學過程決定的。 另一方面,也有些人相信意識是超越物質的存在。他們認為,物質世界可能只是一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在3D物質世界的體驗與經歷,著重於個人在困難與不舒適的狀態下如何去體驗自己原本的樣子,以及如何尋找和理解自己的價值。作者透過引人省思的問題和啟發性的想法,提供讀者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生活中的挑戰和困境。
Thumbnail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上帝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 ‭‭傳道書‬ ‭7‬:‭14‬ 人面對事物的感覺很敏銳,亨通的時候,我們會開心,患難的時候,會愁苦。但若僅止於此,我們則和動物無異。
Thumbnail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追求太多,往往在追尋的旅程中迷失了自己。隨著歲月的流逝,漸漸懂得放下物質的貪求,轉而專注於心靈的富足。這種轉變,不再是對外在的慾望,而是對內心深處的探索。 我的妻子問我,是否有什麼是我真正渴望的?有什麼能夠令我心生喜悅? 對此,我無言以對。然而
活著 活著的概念是把自己當「存在者」,這種的「活」的思域在人我之間,以理性邏輯性的言語來辯證與指稱,形成對現象的割裂,而存在者又總在零碎片斷裡試圖拼湊整合,這樣的「活」不論為自己或他人,都活不出真正的實在,那是不可能有美麗人生可言的。
Thumbnail
宇宙間舉凡一切會動的東西,最終都會壞去,因常性不可得,我們執意著那些必然會逝去的,孰不知這一切在壞盡的最終,還是會由一種截然不同的立場、
Thumbnail
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從最基本的意義上來說,生命的目的是存在──而不是不存在。 在你的三維現實係統中,你正在學習精神能量(也稱為思想能量或心靈能量)以及如何使用它。 關於精神能量及其用途的知識是透過不斷地將你的思想和情感轉化為物理形式(你的物理現實),然後感知和處理所形成的物質和事件來學習的。透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取消了形上真理觀,海德格關心的是我們所處的生活世界。在胡賽爾「意識一定是關於某物的意識」重新把主體和外在世界連接起來之後,海德格更進一步探問這個主體是如何與外在世界互動。面對人是什麼的問題,海德格直截明瞭的答:我在這裡。
Thumbnail
這就是我的故事,一個關於存在、虛無和永恆痛苦的故事。也許你會覺得我的經歷很荒謬,我的想法很偏激。但請記住,我們每個人都在面對著同樣的虛無,只是大多數人選擇了視而不見。而我,選擇了直視這種虛無。這就是我的詛咒,也是我的覺醒。
Thumbnail
何謂真實世界? 一般人眼中世界的構成,除了每天接收到的片面外來訊息,加上實體接觸的物質元素,還有就是個體本身的內在慾望了。 我只聽我想聽的,我只看我想看的,我只相信我認為的,這就是專屬於每個人的真實 。 在眾多個體的真實之上,說不定有著一個大架構的劇本在運轉,真正的真實就在這個劇本之外,在我們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意識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物質是一切的基礎,意識只是物質世界中的一種現象。這種觀點被稱為物質主義或實證主義。根據這一觀點,我們的思維、感受和意志都是由大腦中的物理和化學過程決定的。 另一方面,也有些人相信意識是超越物質的存在。他們認為,物質世界可能只是一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在3D物質世界的體驗與經歷,著重於個人在困難與不舒適的狀態下如何去體驗自己原本的樣子,以及如何尋找和理解自己的價值。作者透過引人省思的問題和啟發性的想法,提供讀者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生活中的挑戰和困境。
Thumbnail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上帝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 ‭‭傳道書‬ ‭7‬:‭14‬ 人面對事物的感覺很敏銳,亨通的時候,我們會開心,患難的時候,會愁苦。但若僅止於此,我們則和動物無異。
Thumbnail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追求太多,往往在追尋的旅程中迷失了自己。隨著歲月的流逝,漸漸懂得放下物質的貪求,轉而專注於心靈的富足。這種轉變,不再是對外在的慾望,而是對內心深處的探索。 我的妻子問我,是否有什麼是我真正渴望的?有什麼能夠令我心生喜悅? 對此,我無言以對。然而
活著 活著的概念是把自己當「存在者」,這種的「活」的思域在人我之間,以理性邏輯性的言語來辯證與指稱,形成對現象的割裂,而存在者又總在零碎片斷裡試圖拼湊整合,這樣的「活」不論為自己或他人,都活不出真正的實在,那是不可能有美麗人生可言的。
Thumbnail
宇宙間舉凡一切會動的東西,最終都會壞去,因常性不可得,我們執意著那些必然會逝去的,孰不知這一切在壞盡的最終,還是會由一種截然不同的立場、
Thumbnail
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從最基本的意義上來說,生命的目的是存在──而不是不存在。 在你的三維現實係統中,你正在學習精神能量(也稱為思想能量或心靈能量)以及如何使用它。 關於精神能量及其用途的知識是透過不斷地將你的思想和情感轉化為物理形式(你的物理現實),然後感知和處理所形成的物質和事件來學習的。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