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去上了想上很久的熱門課程,大人學開設的《尋找與天賦熱情的系統化做法》。
其中最讓我感到印象深刻的一句話,就是引用自《Up in the air》中的著名台詞:
「他們給你多少薪水,讓你放棄你的夢想?」
關於夢想這件事情,可能有點空泛,聽起來比較像是小時候的不切實際。
天賦與熱情是人一輩子的課題,且旁人很難直接幫你找尋,但如過要我用一句話來形容這堂課的話,我會這樣敘述:
「這會是一堂越早上過越有機會讓你認識自己的課程。」
我跟幾個大學好友一起上完後,一致認同,但同時我們也產生了疑惑。
大人學有另外一堂課是《用經營公司的思維,經營你的人生》。
這堂課主要是給你一個像是在經營公司般的架構化做法來試著讓你的人生更有系統化一點,所以你先壯大你的核心技能,再放大支援技能,不斷增加自己的技能點來拓展視野,追求的比較像是線性的職涯發展。
但是《尋找天賦與熱情的系統化做法》中則與此概念稍微衝突,它比較強調的是:
追尋夢想與天賦熱情,才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但 Bryan 自己也說了,他從25歲開始思考這件事,卻一直到35歲才找到自己的天賦熱情,整整花了10年的時間,而且更不幸的是,這不是一定找得到的東西。
上週剛好跟一個朋友吃飯時聊天聊到,30歲的他,最近換工作換到了日商大公司做使用者體驗分析的工作,年薪明明成長了50%,卻彷彿不是那麼快樂。
他做了使用者體驗分析相關的工作後才發現,原來自己更喜歡的是接觸產品、更喜歡作為行銷通路角色去銷售產品、與人接觸的工作。
而且傳統日商的體系嚴謹,對於各種生產力工具、數位網站、AI工具等都禁止使用,大幅改變現代人的工作模式,強迫回歸傳統工作型態的他,效率變得很差。
一份是年薪百萬起跳且人人稱羨得大公司經理職,一份是你較有熱情但薪水可能只有薪資的平均中位數或甚至更少。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
你會為了五抖米而折腰嗎?
他跟我分享,正因為他覺得他已經30歲了,才沒辦法如此輕易跳出去。
但我的想法是,舞台一直都在,工作很多地方都有,如果有能力理論上在哪都能發揮,但能不能給出這份薪水則是取決於公司的成本結構與用人預算有多少。
或許我的想法有點理想化,但是在AI世代漸漸進入職場、漸漸融入日常的時代下,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真的能保證自己「線性思維」地增長嗎?
Bryan 在課程中有提到,這是從資本主義時代後要尋找天賦熱情所面臨的最困難的挑戰:「我們很難跳脫線性思維的框架。」
因為從工業革命開始後,又受到資本主義的影響,鼓吹了一種『每個人社會的一份子』的理念,但白話文來說其實意思就是:『每個人都只會是工業社會下的一個小螺絲釘,你要放在哪些地方是被決定過的』。
從學生時代的填鴨式教育開始,我們每個人接受一樣的思考,僵化的讀書,制式的考試與升學環境,不鼓勵你擁有跟別人不一樣的想法。
到了大學受高等教育也是,變成大多數人只把大學當作職涯訓練所,這就是上個世紀留下來的思想,強調「每個人專心做好一件事就好,而這件事剛好是社會需要的」
也因此,想要真正找到天賦熱情的話,就要打破工業時代的線性思維。
這並不容易,但也不是沒有方法,這也是為什麼我選擇用寫作的方式試著表達我的看法。
因為網路時代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跳脫線性的框架,選擇站在球面邊緣找到屬於自己的頂點。
...
我是Tim,是個剛從外商離開的斜槓破青年
從 2024 年 10 月起開始寫《破青年的思考筆記》
目前會分享個人成長與斜槓自媒體經營相關的內容
如果有任何想看我分享的主題也歡迎留言或私訊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