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級等的道與術(三):職級等在人資中的應用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職級等系統可以作為一間公司當中,人資各種功能的基礎。

當我一開始在CMoney從專職招募逐漸往Full Function發展時,我遇到一個嚴重的困境——「我到底該如何串連HR的不同功能?」人資的各種Function都可獨立進行,但是當我要將他整合起來、彼此關聯的時候,卻缺乏一個將這些Function串連的媒介。

這個困境與疑惑一直持續到我在建立做職級等系統的後半程,在跟各種主管的密集討論當中,我逐漸發現職級等系統不單單可以處理薪資問題,還可以運用在人力資源的各個領域當中。

接下來,我會在以人資的各個面向為主軸,來說說我認為職級等系統對這些面向產生的幫助。

職級等可以應用的層面

Recruiting & Hiring

一個團隊、一個部門乃至一間公司需要有幾個人?在招募之前,職級等系統就可以對此產生幫助。 釐清需求,然後釐清這些需求需要什麼樣的人、幾個人來滿足。 而HR在這個釐清的過程當中,也可以比較深度的理解這些人才需要什麼樣的特質或職能、他們需要完成什麼目標,以及要給他們什麼樣的報酬。

由於職級等系統對於每個職能的縱向做了具體的切分,我們可以(其實也應該)針對每個職級等規劃出相對應的職能,並且針對這些職能設計相對應的招募流程。

Learning & Development

在職級等系統當中,很重要的概念是將整體公司分為橫向切分(職涯)以及縱向切分(層級),這樣的切分方式也能夠分別對Leaning和Development產生明顯的幫助。

在Leaning方面,不同的職涯、不同的層級,所需要的學習都不盡相通。較資淺的HR與較資深的HR,所需要具備的能力自然不一樣。

但我們可以透過職級等系統將「HR」這個職涯切分為數個不同層次,根據每個層次的工作目標給予他們所需要的學習。 而對於企業而言,不同層級所需要強調的「核心職能」「管理職能」也可能有所不同。職級等就是一個很快速的方法,來協助判斷誰需要被給予什麼樣子的訓練。

而對於Development而言,在完善的職級等系統之下,員工、主管與HR都可以知道「員工的下一步的大方向」,如此便可以在員工的職涯發展與公司的需求之間,找到交集的部分,並且為他們規劃符合的職涯路徑。

Performance

一位資深員工、 一位資淺員工,不可能要他們產出相同的成果。 但什麼叫做「資深」、什麼樣叫做「資淺」呢?透過職級等,就可以處理這個議題。定義好每個層級的權責,並且為他們制定適合的績效標準

Compensation & Benefits

將能力、權責與報酬三者連結起來,本來就是職級等系統需要發揮的主要功能之一。透過職級等系統,為不同的職涯、不同的層級設立一致的標準;用一致的標準,制定適合的薪酬。

甚至在薪資方面,HR常常需要處理「外部競爭力」的議題,在這個時候職級等系統同樣可以幫上忙——將公司的職級等架構與外部薪酬調查的縱向切分互相比對,就可以快速得到彼此的對應關係。(在CMoney,我做職級等系統時一開始要處理的表象問題,其實就是這個)

小結

從成為HR至今,我發現HR從來都不會是數個Function的組成,而是一個整體。 在任何職能、工作都逐漸專業化的趨勢之下,企業界和學界演化出了各個不同功能的分類方式。的確,專業化可以讓各個不同的功能發揮更大、更深入的效用,但在一間公司之中,招募只做招募、訓練只做訓練、薪酬只做薪酬、績效只做績效,如果不做任何串聯會發生什麼事情?後果我不敢想像。

職級等系統便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架構與框架,幫助人資的不同職能之間可以聯繫起來,也因此我會說職級等系統可以成為一間公司人資不同Function之間的基礎。

而我也相信,關於職級等系統的應用我並沒有探索完全。職級等系統它其實更像是一個「工具」,在不同的情境之下,都可以在各種不同的方面應用它、達到各種不同的目的。



CTA

如果你認同我的內容有所幫助,
歡迎在「方格子」或是「Linkedin」給我一個愛心or

如果你認為我的內容可以幫助到更多人,
歡迎進行各種分享

如果你想要給我回饋或是有任何想法,
歡迎在「方格子」或是「Linkedin」留言告訴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ashi的人資小九九
12會員
18內容數
希望每一個人在公司中,都可以適才、適所的工作。 我希望自己能夠幫助公司建立更好的流程與制度, 打造「任務」、「能力」、「報酬」三者都能互相匹配的職場環境。
2025/03/08
探討績效的本質,並說明在問責與育才之間取得平衡的重要性。文章從「成果=(效能x效率)x環境變數」的公式出發,分析效能、效率及環境變數對績效的影響,並指出單純的問責或育才皆不可行,需兩者兼顧,才能在變動的環境中持續成長。
Thumbnail
2025/03/08
探討績效的本質,並說明在問責與育才之間取得平衡的重要性。文章從「成果=(效能x效率)x環境變數」的公式出發,分析效能、效率及環境變數對績效的影響,並指出單純的問責或育才皆不可行,需兩者兼顧,才能在變動的環境中持續成長。
Thumbnail
2025/02/23
本文探討職級等制度與商業模式的關係,從商業模式九宮格及分拆商業模式,分析不同商業模式下職級等的設計邏輯。最後,作者強調HR需具備商業思維,才能更好地在人與公司間搭建橋樑。
Thumbnail
2025/02/23
本文探討職級等制度與商業模式的關係,從商業模式九宮格及分拆商業模式,分析不同商業模式下職級等的設計邏輯。最後,作者強調HR需具備商業思維,才能更好地在人與公司間搭建橋樑。
Thumbnail
2024/12/01
隨著AI和數據分析的蓬勃發展,人力資源領域也開始重視數據的建制與分析。本文探討瞭如何在數據分析工作中,建立有效的數據架構及系統設計。討論了求職者、職位及招聘流程的數據元素及其邏輯關係,強調在數據分析之前,如何準備完整和清晰的數據,以提升整體分析效率。
Thumbnail
2024/12/01
隨著AI和數據分析的蓬勃發展,人力資源領域也開始重視數據的建制與分析。本文探討瞭如何在數據分析工作中,建立有效的數據架構及系統設計。討論了求職者、職位及招聘流程的數據元素及其邏輯關係,強調在數據分析之前,如何準備完整和清晰的數據,以提升整體分析效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職級等系統不僅僅是一個代號,而是一個涉及權責、能力與報酬的複雜系統。透過明確的職等系統,企業能夠降低溝通成本,提升管理效率;而員工則能更清晰地瞭解自己的發展路徑。本文將深入探討職級等的形成、作用及其對人資與專業主管的意義,幫助讀者在職場中更好地發展。這是一個探索職位與責任之間關係的全新視角。
Thumbnail
職級等系統不僅僅是一個代號,而是一個涉及權責、能力與報酬的複雜系統。透過明確的職等系統,企業能夠降低溝通成本,提升管理效率;而員工則能更清晰地瞭解自己的發展路徑。本文將深入探討職級等的形成、作用及其對人資與專業主管的意義,幫助讀者在職場中更好地發展。這是一個探索職位與責任之間關係的全新視角。
Thumbnail
今天有幸跟目前一起職訓的同學分享 職能跟求職間的議題 上半年參加職能課程時 都是以人資的角度跟立場 在看待職能這件事 今天因為時間地點不同 改以求職者的角度來看職能 我想最關切的應該就三件事 一、薪資 二、工作內容 三、未來發展
Thumbnail
今天有幸跟目前一起職訓的同學分享 職能跟求職間的議題 上半年參加職能課程時 都是以人資的角度跟立場 在看待職能這件事 今天因為時間地點不同 改以求職者的角度來看職能 我想最關切的應該就三件事 一、薪資 二、工作內容 三、未來發展
Thumbnail
當了主管以及部門經理也已經三個月過去了,我發現自己對於選人以及用人的標準有了很大的變化,跟我以前的認知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就分享一下最近實操的心得。 雖然我沒有真正地進行人事的異動,但是這段時間我也開始清楚了以後如果要請人,應該要有什麼樣的篩選標準。畢竟如果請到不對的人,對於勞方跟資方其實都是一種折
Thumbnail
當了主管以及部門經理也已經三個月過去了,我發現自己對於選人以及用人的標準有了很大的變化,跟我以前的認知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就分享一下最近實操的心得。 雖然我沒有真正地進行人事的異動,但是這段時間我也開始清楚了以後如果要請人,應該要有什麼樣的篩選標準。畢竟如果請到不對的人,對於勞方跟資方其實都是一種折
Thumbnail
這幾年職場環境的轉變,讓工作這件事有點不一樣的看法。 以前我們會看公司的抬頭去評估你現在的狀態,名聲越響亮、職務層級越高,就代表有著不錯的成就。但現在許多人轉變成去搜尋名子、背景、網路聲量等內容,用這樣的模式去評估一個人的能見度有多高,因此你所任職的公司已經不見得是最重要的評估依據。 
Thumbnail
這幾年職場環境的轉變,讓工作這件事有點不一樣的看法。 以前我們會看公司的抬頭去評估你現在的狀態,名聲越響亮、職務層級越高,就代表有著不錯的成就。但現在許多人轉變成去搜尋名子、背景、網路聲量等內容,用這樣的模式去評估一個人的能見度有多高,因此你所任職的公司已經不見得是最重要的評估依據。 
Thumbnail
招募往往都是人資入門的第一個工作,近期又因為假性「大缺工」,企業開始重視人資招募的專業,期待一個專職招募可以解決招聘與人才流失的問題。 如果你是想要做內勤類的人資,這篇也是揭露人資招募在做什麼,他可能與你想的不同,而如果是想要做人資但不知道招募在幹嘛的朋友,這篇推薦給你。
Thumbnail
招募往往都是人資入門的第一個工作,近期又因為假性「大缺工」,企業開始重視人資招募的專業,期待一個專職招募可以解決招聘與人才流失的問題。 如果你是想要做內勤類的人資,這篇也是揭露人資招募在做什麼,他可能與你想的不同,而如果是想要做人資但不知道招募在幹嘛的朋友,這篇推薦給你。
Thumbnail
人力資源是什麼? 人力資源是代表一個人所能提供的資源,這個資源牽涉了技能、經歷、人格、能力與知識,人力資源往往難以理解的原因在於,因為人力資源是無形的,卻影響了甚大,人力資源並非單純的人事行政、也並非過往工廠的勞動力,人力資源要能夠被妥善使用,人力資源的專業者就需要對人性具有敏感度和深度的。
Thumbnail
人力資源是什麼? 人力資源是代表一個人所能提供的資源,這個資源牽涉了技能、經歷、人格、能力與知識,人力資源往往難以理解的原因在於,因為人力資源是無形的,卻影響了甚大,人力資源並非單純的人事行政、也並非過往工廠的勞動力,人力資源要能夠被妥善使用,人力資源的專業者就需要對人性具有敏感度和深度的。
Thumbnail
據說因為缺工的關係,近年來人資領域不僅招募及雇主品牌的人才很夯,懂得薪酬管理人才也很搶手。當然薪酬並非只是薪資結算、勞健加保或是離退管理、所得稅申報,而是涉及如何設計公司薪酬政策,讓公司持續在勞動市場保持競爭力,達到留才的效果。
Thumbnail
據說因為缺工的關係,近年來人資領域不僅招募及雇主品牌的人才很夯,懂得薪酬管理人才也很搶手。當然薪酬並非只是薪資結算、勞健加保或是離退管理、所得稅申報,而是涉及如何設計公司薪酬政策,讓公司持續在勞動市場保持競爭力,達到留才的效果。
Thumbnail
即使科技業招募趨緩,但許多產業還是招募不到員工。幾年前,Linkedin的創辦人Hoffman所著《聯盟世代》一書已揭示了矽谷新的工作趨勢,例如相互契合利益的工作任務、善用員工人脈情報網路、企業校友會、勞資聯盟關係的雇傭模式、鼓勵員工發展個人品牌等,在當時對台灣的企業來說都是相當創新的概念。
Thumbnail
即使科技業招募趨緩,但許多產業還是招募不到員工。幾年前,Linkedin的創辦人Hoffman所著《聯盟世代》一書已揭示了矽谷新的工作趨勢,例如相互契合利益的工作任務、善用員工人脈情報網路、企業校友會、勞資聯盟關係的雇傭模式、鼓勵員工發展個人品牌等,在當時對台灣的企業來說都是相當創新的概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