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初有人告訴我就好- 10個幫助人生更棒的體悟

如果當初有人告訴我就好- 10個幫助人生更棒的體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1.從「我做不到」轉換成「我做得到,只是還沒做到而已」

Heibon曾經想過要去歐洲旅行,卻推三阻四當個理由伯,始終只是個夢想。

好多事情都在同一種節奏,負面的想像走在前頭,接著找理由說服自己,通常句型是「(某因素)還沒OK,等我準備好就會去。」

今年試著飛出去,真的踏上歐洲土地後才明白即便很多環節都在「準備中」,還是可以做到,真的差別在於勇敢說出那句「我可以做到的!」


2.放下在意別人的眼光

「咦,他是不是在看我?」

我以往有個壞習慣,常常以為有人在看我,不自覺冒汗或心跳加快,很怕自己哪裡做不好,去超市、車站、健身房都躲不掉這種奇怪的心態。

心理學的聚光燈效應說明人容易高估自己受到他人關注的程度。就像有盞隱形的聚光燈隨時打在身上,受到眾人注目。

原來我默默幫自己打燈,其實,沒那麼多人在意。當想通這件事情後,綁在手腳的無形絲線也消失無蹤。


3.我要少吃 VS. 我要多攝取

"The belly rules the mind!"

嘴饞是個大魔王,XX不能吃,OO要忌口,天呀,根本就是要我的命,每當香味迎來很難忍住,偏偏吃完後心中冒出罪惡感。這種矛盾真的消耗心神,於是我改變想法,用「生活要多吃△△的加法觀念」取代「禁止吃▲▲的減法作法」

飲食不該是懲罰大會,它是讓身體取得平衡的過程。



4.改變,OK的!

如果喜歡吃牛肉麵,應該嘗試過不同店家吧,嘗鮮可能踩到地雷,同樣有機會找到更棒的選擇。

很多人對於改變有著莫大的恐懼,擔心原先的形象不同、被朋友貼上「你變了」的標籤、焦慮自己改變後的樣子不受大家喜歡、又或者認為- 改變的舉動似乎否定過去的自己。

說真的,沒那麼嚴重。

就讓過去停留在最美好的時刻吧!

貼標的定型才是最恐怖,對你的過去緊緊掐住不想放手的人,只會讓你在人生道路更加寂寞。



5.日常小事會決定你的人生

「你記得今天早餐吃什麼嗎?」

以前生活裡總是要求自己快節奏,從一早洗臉刷牙、吃早餐,邊吃邊回訊息,呼嚕呼嚕前進下一站,不能停歇的腳步直到入睡前,匆匆了事的後遺症是對一天生活沒有太多印象,跟打卡沒兩樣,「有做就好」,有陣子我連三餐吃過什麼都沒印象。

趕鴨子上架的生活會乏味得出乎意料,一天乘上365就是一年,再乘上30,將是大半輩子的樣貌。



6.找出內在動機(Instrinsic motivation)

「設定目標,不要以外在結果導向,而是從內在動機出發。」

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依照自身意願採取行動,當可以得到足夠支持或勝任感,動機就會浮現。

意圖性改變理論(intentional change theory):想要有好的習慣及達成目標,必須有好的願景,就能激發出強烈動機。

無論是自我價值或願景的實現,當具備源於內心的動機,都有水到渠成的一天。

例如你如果是youtuber,不要設定有多少觀賞次數,畢竟這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倒不如要求一星期穩定產出1-2支影片。


7.生活本來就不完美

"Everything is happening for you. Not to you. "

生命裡的每件事情是為了我發生,而不是發生在我的身上。

我過去常羨慕一位同學有好的工作、很早買房、家庭美滿,人生方方面面都一帆風順,所以自卑著,夾雜想問老天爺的為什麼。

後來得知他工作繁忙,有時一天只吃一餐,還是便利商店的御飯糰,兩星期感冒好不了最後某個晚上急診,還進加護病房,之後儘管出院卻難重回原先的職場。

當你什麼都想做到最好時,容易顧此失彼。


8.遇見5年後的我

「你現在做了什麼,都是未來的一環。」

你有想過5年後是怎樣的人嗎?現在的你正在成就未來的你,包括5年後的自己。

當你猶豫如何做決定時,請善用5年守則

在另一篇《秋天到了,你的年度計畫完成多少呢?來試試省力完成目標的方法》

分享了人生清單分類法則:

按照長短期"54321分類法則"- 5年、4季、3個月、2週、1天各為一個周期,接著分別寫下一個目標。



9.面對挑戰的情緒是害怕,還是興奮?

「害怕與興奮其實顯現的是同一種想法- 你在意某件事情。」

假設你已經坐在雲霄飛車,既然不能臨陣脫逃,那麼選擇不壓抑的方式會更好,試試看用興奮的心情迎接,會迸出不同的結果。


10.聽見自己的聲音

「和自己對話,不是對自我謾罵。」

過度自我批判反而帶來負罪感,可是無濟於事,心中真實的聲音會被消音。試著用第三人稱(或稱呼名字)跟自己對話,例如「他今天看起很有精神」、「Sally雖然出包,可是危機處理很好」等等。

或者用局外人看待事情,像是切換成自己佩服的對象,如網球天王Roger Federer,假設是他,會如何處理眼前的挫折。


親愛的朋友,你有什麼人生體悟嗎?

祝福你和我都迎向更棒的每一天!



avatar-img
追求人生自由的人生實驗室
226會員
423內容數
你好,我是追尋自由的生活哲學家Heibon。 組成元素:20%影劇分享+ 20% 自我成長+ 20%旅遊探險+ 20%閱讀學習+ 20%理財投資。" Don't dream your life but live your dream 💭" 人生實驗現在進行中🎯 ✉️[email protecte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過去的我直覺式認為所謂的斷捨離只要把眼前的囤積物整理打包,接著丟棄,清出空間便是大功告成。 錯了,我只是用斷捨離這個名詞讓自己減少罪惡感,順便合理化過度浪費這件事情。 心中的各種窒礙或牽掛其實都是堆積的垃圾,雖然無形卻有著束縛,有人說,只要能轉念放下,心靈便能斷捨離。
📘經典書籍《富爸爸窮爸爸》,印象中是人生第一次接觸到「財富自由」和老鼠賽跑的概念,出社會多年後重讀一次有著與當年多所不同的感覺,增添不同層次的認知。 1⃣ 收入有3種: - 勞動性收入 - 投資組合收入 - 被動收入 遠離老鼠賽跑般無止盡的勞動人生,打造被動收入是一輩子的任務。
5/5富爸爸,窮爸爸
你喜歡計畫嗎?念書時有讀書計畫;工作時有固定的SOP,然而很多時候這些會讓你陷入困局。 我曾經是計畫魔人,筆記本、便利貼總是密密麻麻,每階段都按表操課。 錯的不是計畫,是插滿各種目的性flag的人生,你正被時間控制。 真正的原因是- 當你以為可以計劃人生,錯了,事實是其實你只能過好這一秒。
拜訪好久不見的國中同學芷樺,現在重心都圍繞在可愛女兒,「媽咪,給我玩手機好嗎?」 芷樺想了一下回應:「好呀,上次叫你背的數學還記得嗎?只要背到10+10就給你玩10分鐘。」 「1+1=2、2+2=4、3+3=6......8+8=15......那個......」小朋友陷入一陣當機......
生活最怕消磨,那是一種斷崖式的改變,慢慢索然無味,演變成慢性乏味(chronic boredom),像是金馬58屆最佳紀錄短片《度日》,生存與生活畫上大大的等號。 無趣像是一種慢性中毒,當你放著不管,這樣的毒素會隨著時間過去愈來愈深入,乏味的生活無關於科技進步到哪裡,因為你的心唯有美好的人事物。
過去的我直覺式認為所謂的斷捨離只要把眼前的囤積物整理打包,接著丟棄,清出空間便是大功告成。 錯了,我只是用斷捨離這個名詞讓自己減少罪惡感,順便合理化過度浪費這件事情。 心中的各種窒礙或牽掛其實都是堆積的垃圾,雖然無形卻有著束縛,有人說,只要能轉念放下,心靈便能斷捨離。
📘經典書籍《富爸爸窮爸爸》,印象中是人生第一次接觸到「財富自由」和老鼠賽跑的概念,出社會多年後重讀一次有著與當年多所不同的感覺,增添不同層次的認知。 1⃣ 收入有3種: - 勞動性收入 - 投資組合收入 - 被動收入 遠離老鼠賽跑般無止盡的勞動人生,打造被動收入是一輩子的任務。
5/5富爸爸,窮爸爸
你喜歡計畫嗎?念書時有讀書計畫;工作時有固定的SOP,然而很多時候這些會讓你陷入困局。 我曾經是計畫魔人,筆記本、便利貼總是密密麻麻,每階段都按表操課。 錯的不是計畫,是插滿各種目的性flag的人生,你正被時間控制。 真正的原因是- 當你以為可以計劃人生,錯了,事實是其實你只能過好這一秒。
拜訪好久不見的國中同學芷樺,現在重心都圍繞在可愛女兒,「媽咪,給我玩手機好嗎?」 芷樺想了一下回應:「好呀,上次叫你背的數學還記得嗎?只要背到10+10就給你玩10分鐘。」 「1+1=2、2+2=4、3+3=6......8+8=15......那個......」小朋友陷入一陣當機......
生活最怕消磨,那是一種斷崖式的改變,慢慢索然無味,演變成慢性乏味(chronic boredom),像是金馬58屆最佳紀錄短片《度日》,生存與生活畫上大大的等號。 無趣像是一種慢性中毒,當你放著不管,這樣的毒素會隨著時間過去愈來愈深入,乏味的生活無關於科技進步到哪裡,因為你的心唯有美好的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