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別讓扭曲的「儀式感」支配了我們的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儀式感,為平淡的生活賦予一份深刻的美。

前言

注意到最近和格友間的交流中,我的腦海輕輕地滲進「儀式感」這三個字。一向對這三個字很陌生的我,這次不禁發想認真地了解一下。

在這篇文章,我們分別從以下五個方向揭開「儀式感」的面紗:—

  1. 儀式感是甚麽?
  2. 三大類儀式感—個人、家庭和伴侶
  3. 按照儀式感行動必然幸福?
  4. 甚麽是錨定效應?
  5. 儀式感的錨定陷阱

1.儀式感是甚麽?

要說儀式感,各位必定想起經典法國童話《小王子》。

當狐狸在小王子的馴養護理後,對他說:「你每天最好相同時間來。」

小王子問:「為什麼?」

狐狸回答:「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的儀式。」

儀式是什麼?」小王子問。

這也是經常被遺忘的事情。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它時刻不同。」狐狸說。

大家如何解讀這段對話呢?

在平凡的一天,在固定的時間,重覆有意識的行為,並建立模式和規律,使得這段看似瑣碎平淡的時段添加幾分「神聖」指數,亦讓生命變得更有把握、富有意義和活力

有意識的行為是一種結果,起源於培養一種習慣的想法,並認真執行的一項舉動。

例如圓瑩希望透過閱讀,擴闊思考空間和知識,於是透過每天早上七時的一杯熱茶(特定儀式),提示自己閱讀時間的開始。

這個「七時閱讀間」成為我每天小小的儀式感。日子有功下,這個習慣還豐富了我的知識庫,進而改變生命。

既然儀式感讓我們活得更豐盛,那又可以在哪裏找到呢?接著,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儀式感有哪些種類吧。


2. 三大類儀式感—個人、家庭和伴侶

儀式感可在日常生活中透過我們自己或群體生活中締造,以下為大家簡介三個種類和例子:— 

個人生活儀式感

raw-image

早晨儀式:

每天早上起床後,認真收拾床舖,然後在梳洗過後好好喝一杯暖水,溫柔喚醒沉睡一整晚的身心,迎接新一天的挑戰。

創造專屬時光:

在特定的時間和地方,建構只屬於自己的儀式空間和活動,例如在上述的早晨儀式後,我會在餐桌一旁,布置起小小的泡茶空間,再拿起書本閱讀一番,這是專屬於我的「茶讀時光」。 

家庭生活儀式感

raw-image

在重要節日一起慶祝:

家庭間的儀式感活動能深化彼此的連結,不妨在特別節日聚首一堂歡慶,如聖誕節互相交換禮物和聚餐、年末時圍在一起吃年夜飯,向家人傳遞滿滿的溫情和祝福。

晚餐時間的閒話家常:

家人間固定在晚飯時間互相分享當日發生的趣事或見聞等,簡單數句,已能加深對彼此的了解,輕鬆打造和樂的家庭。

伴侶間的生活儀式感

raw-image

周末一起外出散步:

兩口子在固定的日子一起外出走走,感受彼此在旁的安穏,一起欣賞沿途風光,是維持感情鮮度的簡易小儀式。

早晨第一吻:

有想過每天早上能自然張開眼睛,自在呼吸,是一種福緣嗎?既然如此,何不為身旁半睡半醒的她/他送上早晨第一吻?這小小的儀式感既表達了對彼此的珍惜,亦為迎接新的一天打打氣。


3. 按照儀式感行動必然幸福?

無容置疑,儀式感讓我們對生命多一份珍視、認真和謙卑

在《小王子》中,狐狸認為儀式感行為可為平淡的生活帶來一點變化和期待,進而帶出幸福感。

但現實是我們容易落入「只要進行了儀式感行為,便會為我們帶來幸福感」的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

皆因幸福感並非單純按照「程序」進行幸福感行動便能獲得,更要考量更深層、背後的意義


4. 甚麽是錨定效應?

raw-image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又稱為定錨效應、錨定偏見(Anchoring Bias)、沉錨效應、錨定陷阱(The Anchoring Trap),屬於心理學上的認知偏誤。在1974年由心理學家阿摩司・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和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發現。 

錨定效應就是當我們需要做決定時,大腦會偏向以事物在第一印象中所認知的價值或感受作起點,亦即「錨點」;再作出判斷。在其後作出決定前,又以首次的判斷逐步調整。 

長此以往,就會出現認知偏差—源於對起初狀況與客觀事實理解上的出入

舉一現實例子:我很喜歡吃A牌的玉米片,以下為超市B在不同日子的售價以及我的行為模式:—

不同日子的玉米片售價以及我的行為模式

不同日子的玉米片售價以及我的行為模式

從以上不難看出,圓瑩看似很精明,總共節省了$20 ($10 X 2包)。

且慢,其實在超市B對面的店舖C,長期每包只售$10!

結果,圓瑩還是買貴了$10 ($5 X 2包)。

會有這樣的結果,在於第一天我看見超市A的售價$25,影響我對玉米片定價的第一印象,故當降價至$15時,自然判斷出購買的決定,而忽略了店舖C只售$10的客觀事實。

所以,錨定效應的風險在於,我們被錯誤的起點,導引作出非理性的決定,繼而招至損失,亦即錨定偏誤(Anchoring Bias)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錨定偏誤如何影響我們對儀式感的理解吧!


5. 儀式感的錨定陷阱

我想,年夜飯,是一個充滿儀式感的活動。就讓我跟大家說一個年夜飯的錨定偏誤故事吧…… 

raw-image

在小珩的嫲嫲(阿嬤)過身那年,他的大伯希望一家十多口能在除夕夜,聚首一堂吃上一頓年夜飯,卻為了未能齊集所有家庭成員而大發脾氣、沮喪、苦惱、困惑……

「既然有成員當天未能出席,為什麼不能提早一天吃啊?」小珩問。

「以往你的嫲嫲在世時,年夜飯一向是在除夕夜吃的!我一心只想把這個習慣延續下去。」

「也是,可惜剛好親戚B的時間不合……其實大家高高興興地圍在一起吃不就好了嗎?」

「這……」

我想,年夜飯,是一家人在年末時份,喜慶洋洋地相聚吃喝,除了為過去一年的努力歡慶,還帶有更深層的意義—向彼此為來年加添一份溫暖的祝福—祝君安好。

但小珩的大伯卻被「在除夕那天一起吃年夜飯=儀式感=幸福」這個第一印象錨定,只著眼於「吃飯」這個形式,勿略了當中的深意

更惋惜的是他還大發脾氣,嚇倒其他親戚,深深墜入錨定陷阱裏。


結語

儀式感除了讓我們在生活上體會一份當下的專注和平靜,也教我們對珍愛的那位多一份情感的連結和回憶;但我們更應理解儀式感的意義來自其深意,而非形式

假如過份執取、貪戀和扭曲儀式感,只會把自由剝奪,猶如作繭自縛,並放棄了生活喘息的空間。

要向家人表達愛和重視,除了大夥兒在特別的一天進行特別的活動,誠如在茶聚|沒有應該的愛,記得說「謝謝」提到,我們亦可以透過日常觀察並贈予對方在無意中發現的小玩兒、小蛋糕,在驚喜中更能倍添感動

別讓扭曲的「儀式感」支配了我們的人生

大家在生活日常有自己一套的儀式嗎?


圓瑩祝各位有美好的一天。


參考資料:

  1. 無處不在的「錨定效應」:讓你荷包失血、卻能幫你加薪2倍的心理學
  2. 定錨效應(Anchoring Effect)是什麼?從一個實驗例子看懂人性決策誤區!
  3. 錨定效應
  4. 學習《小王子》的儀式感哲理 |如何居家打造出幸福儀式感?
  5. 儀式感是什麼?教你 10 個方式建立生活儀式感,滋養幸福日常!
  6. 儀式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生活需要儀式感?想擁有幸福與愛情請先理解這些做法、例子和語錄
  7. 儀式感指南:一篇了解各種生活儀式感,掌握4原則創造屬於你的美好日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圓瑩的茶飯筆思
44會員
43內容數
以輕記事的形式整理一下日常的腦袋碎碎念。也透過分享日常小故事,和各位一起找回柔軟的心。歡迎交流:letsdrinkandrelax@gmail.com
圓瑩的茶飯筆思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作者以為需要咖啡因而喝茶,有天卻發現原來是那被遺忘卻重要的渇求。
Thumbnail
2025/04/28
作者以為需要咖啡因而喝茶,有天卻發現原來是那被遺忘卻重要的渇求。
Thumbnail
2025/04/21
作者已故的父親,透過夢境,再次和作者相遇;作者亦透過糕點,再次和父親連結。
Thumbnail
2025/04/21
作者已故的父親,透過夢境,再次和作者相遇;作者亦透過糕點,再次和父親連結。
Thumbnail
2025/03/28
一碗怯濕湯,一塊檜木砧板,讓作者意外地品嚐到幸福的滋味。
Thumbnail
2025/03/28
一碗怯濕湯,一塊檜木砧板,讓作者意外地品嚐到幸福的滋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Thumbnail
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Thumbnail
週末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帶點兒出門去吃早餐。 雖然這是一個平時也可以做的事情,但不知道為什麼,如果是在週末去的話,總是覺得特別有儀式感。 因此,週末出門去吃早餐,變成了一個我們生活裡的小小儀式。 在小王子那本書裡面,狐狸這樣對小王子說:「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
Thumbnail
週末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帶點兒出門去吃早餐。 雖然這是一個平時也可以做的事情,但不知道為什麼,如果是在週末去的話,總是覺得特別有儀式感。 因此,週末出門去吃早餐,變成了一個我們生活裡的小小儀式。 在小王子那本書裡面,狐狸這樣對小王子說:「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
Thumbnail
🎙️ 前言 相信大家對「儀式感」這個詞應該不陌生,但是是否對於它出現在「賦能系列」的主題感到奇怪呢?接下來,尼爾帶大家再次複習儀式感,以及嘗試更有意識地使用它! 🤔 儀式是什麼?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是一種對具有宗教或傳統象徵意義的活動的總稱。簡單來說,組成儀式的要素不外乎是某種狀態...
Thumbnail
🎙️ 前言 相信大家對「儀式感」這個詞應該不陌生,但是是否對於它出現在「賦能系列」的主題感到奇怪呢?接下來,尼爾帶大家再次複習儀式感,以及嘗試更有意識地使用它! 🤔 儀式是什麼?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是一種對具有宗教或傳統象徵意義的活動的總稱。簡單來說,組成儀式的要素不外乎是某種狀態...
Thumbnail
哪種儀式感可以舒緩解壓你的心?你的幸運能量是什麼?
Thumbnail
哪種儀式感可以舒緩解壓你的心?你的幸運能量是什麼?
Thumbnail
儀式感是在試圖複製傳統儀式的規則制度,並透過行為制度的模仿,來達到與傳統儀式相同的訴求;也因為取材於傳統儀式,儀式感的執行,也是在刻意塑造獨特的、僅有執行者能夠感受的神聖氛圍。
Thumbnail
儀式感是在試圖複製傳統儀式的規則制度,並透過行為制度的模仿,來達到與傳統儀式相同的訴求;也因為取材於傳統儀式,儀式感的執行,也是在刻意塑造獨特的、僅有執行者能夠感受的神聖氛圍。
Thumbnail
作者:安東尼.聖修伯里 / 譯者:盛世教育
Thumbnail
作者:安東尼.聖修伯里 / 譯者:盛世教育
Thumbnail
像傳統習俗當中,總有一定的程序或儀式,比方說,冬至吃湯圓,表示長大了一歲;農曆除夕圍爐,象徵全家團圓。再如端午吃粽子,中秋嚐月餅,更是過節不可少的必要儀式。當然,儀式大多是集體行為,「儀式感」則比較偏向個人習慣。日常生活中,儀式之外也要有儀式感,這樣日子才不千篇一律,也才變得有趣。
Thumbnail
像傳統習俗當中,總有一定的程序或儀式,比方說,冬至吃湯圓,表示長大了一歲;農曆除夕圍爐,象徵全家團圓。再如端午吃粽子,中秋嚐月餅,更是過節不可少的必要儀式。當然,儀式大多是集體行為,「儀式感」則比較偏向個人習慣。日常生活中,儀式之外也要有儀式感,這樣日子才不千篇一律,也才變得有趣。
Thumbnail
「儀式是什麼?」小王子問。 「這也是經常被遺忘的事情。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它時刻不同。」狐狸說。 那一次寄的明信片正好是長型的,語重心長地寫了好一番。斟酌後挑了「好比儀式」這樣的說法,記得邊寫還邊陷入思考:會不會太小題大作?
Thumbnail
「儀式是什麼?」小王子問。 「這也是經常被遺忘的事情。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它時刻不同。」狐狸說。 那一次寄的明信片正好是長型的,語重心長地寫了好一番。斟酌後挑了「好比儀式」這樣的說法,記得邊寫還邊陷入思考:會不會太小題大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