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好幾個印象深刻的投資失敗案例,自己檢討之餘,也拿出來給大家瞧瞧。對於哪種處理方式到底會覺得最舒服,還沒有定論,希望能有高手前輩出來指教。
買在第一圈,賣在第二圈,中間還等了半年,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看好光通訊題材,尤其是當時公司在各個營收項目都嚴重逆風,消費性被蘋果轉單,幾乎消失,通訊遇到中國標案暫停,在歷經長期走跌之後,可能有光通訊這個題材能夠大幅拉動營收獲利,讓公司起死回生,知道因為零組件世代交替,所以Q2、Q3營收不好,Q4後才會好。
當只剩壞消息的公司出現第一個好消息時買進,買的很好。
當時預估目標價400,潛在報酬很高,但因為實際獲利可能要到2026、2027才出來,因此不敢壓太多。
應該要將潛在報酬與可能發酵時間折算之後,來分配部位。
還沒有好的想法,但可能一個是知道在漲空氣,所以要逐步減,一個是一開始就知道催化劑在Q4,就應該等到那時候再說。或者是即便破線砍掉了,知道後面還有故事,又站回線上,就應該勇敢買回來,不是就這樣看著他開走。
也是中間有加倉,導致小幅虧損,賠最多的時間價值,這段期間大盤都不知道漲到哪去了。看好工具機進入復甦週期買進。
歷史上當日本工具機訂單yoy轉正、上銀近3季營收年增率大於近12個月之後,都會是一大波成長週期,不會回頭,沒想到這次不一樣。
在下跌之後,壞消息跟著開出。日本工具機訂單yoy又重回負值,美國、中國Pmi也轉弱。
依循近3季營收年增率在操作,當時其實有預期因為基期較高,所以可能近三個月年增又會下穿近12個月,但太抓緊著循環一開始就不會停下來的想法,當投資理由真的消失時,也沒動作。
當出現跟預期情況不一致時,要立即不計代價砍出。
中間上漲還沿路加倉,導致虧損擴大。 看好記憶體原廠將產能轉入HBM,成熟製程可能供不應求。
聽到股癌QA有人在問的題材,就不能買。
還是同彼得林區講的,壞消息總是接二連三,等到好消息出現再買才穩健。
也同前面的檢討,在漂亮的業績數字還沒開出來之前的上漲,都應該獲利了結。
看好玻璃基板展望,鈦昇作為目前唯一有出貨Intel相關設備的供應商。 買在第一圈,賣在第二圈。
研究不夠深入,對公司、產業都一知半解,所以抱不住,也不該買。
對於這種獲利會在很久後才出現,現在在漲預期的公司,都該逐步獲利了結或是用移動停利。
只有獲利才能真的支撐股價,預期的支撐非常脆弱。
看好腳踏車進入復甦週期,本季近四季eps轉正(合股性)。買於藍線支撐位。
既然都買在支撐了,那就應該破線砍,這樣才能鎖住下檔風險,不砍至少要減。
有接到紅海危機可能導致銷售量下滑的消息,但想說已反映就沒動作。雖然也不確定到底是因為營收下滑還是因為外資空單,才一路跌,但近期自己遇到幾個例子,都讓我覺得好像不能太超前市場。
事先知道之後營收會不好的,等營收開出來,還是會跌。事先知道之後營收會好的,等營收開出來,還是會漲。反而幾次都栽在,知道長期會好、短期營收會不好,但想說應該利空已經被反應了吧,就買進去,結果營收開出來還是暴跌。
還不確定到底哪樣是最舒服的,但先試試看,提前營收消息2個月動作就好,利空就賣,利多就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