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在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自然界的陽氣由外散轉向內收,也是人體氣血向內收藏的季節,秋天五行屬金,對應的臟腑為肺。秋天是夏冬過渡的時節,天氣由熱轉涼,氣候上有燥、濕、寒等特性。
燥: 秋天天氣乾燥,濕度變低,「秋燥」耗人津液,易傷肺,會出現感冒、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皮膚乾癢、痔瘡流血等呼吸道、皮膚和排便的症狀。肺與大腸相表裡,腸胃道功能亦受影響。當人氣血失調,臟腑的火氣毒素不能及時排出,即中醫所謂的上火,內熱會引起頭暈目眩、耳鳴、疲倦乏力等反應。人的體表少了氣血滋養,又積累了許多夏天的暑氣,更容易出現秋燥。加上秋陽高照,燥氣上身,人體內熱過盛,餘熱不清乾淨,人不是疲乏困倦,就是一身火氣。
濕:全年濕氣最盛的時候是大暑到白露這段夏秋之交,濕氣從初秋的濕熱轉化為深秋的濕冷,「濕為陰邪,傷人之下」,濕氣導致生病,耗損陽氣,還會化成身體的濁氣、濁物,造成腹滿腹漲、排便不順、倦怠乏力、手腳冰冷、代謝困難。加上現代人動腦多、運動少,長期待在有空調的密閉室內,濕氣容易淤積在體內,造成臟腑功能減弱或異常,要多疏通氣血、增強免疫力,加速濕氣排出,也讓身體的器官及血液循環都運作得更順暢。
秋主燥,可是白露節氣又很濕,又燥又濕不會衝突嗎?因為初秋時暑熱蒸騰,濕度仍高,深秋暑氣消退後就變乾燥,若人體水分分布不均,津液無法流通到該去的地方,就會引發疾病。
寒:秋天是萬病齊發的季節,慢性病容易發作或加重。例如中年人突發性心血管疾病、高血壓不易控制、重感冒或拉肚子、氣溫低於15度時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要顧好腸胃道及支氣管,以免元氣泄掉,出現秋乏。「春困,秋乏,夏打盹兒」,秋天人們若是儲存不了元氣,就會出現特別容易覺得疲憊、失眠或睡不飽,心煩意亂等秋乏現象,常發生在工作繁忙,不運動,壓力大的人身上。人體陰陽不平衡,五臟六腑元氣不足,各種排毒代謝功能都會減弱。此時,最需要進行鍛煉以舒展筋骨,促進身體循環,更需要補充元氣和能量。
秋季養生的方法主要是養肺。肺主氣、司呼吸,大致可從飲食、運動、穴道、作息養生著手,從而輕鬆告別秋季種種症狀!
一、飲食
(一)白色食物滋陰生津,調節肺氣:白色食物如白蘿蔔、白菜、高麗菜、花椰菜、洋菇、白木耳、甘蔗、白果、蓮藕、沙參、西洋參、麥冬、茭白筍、豆製品,或秋梨潤肺膏、蒸秋梨川貝,冰糖杏仁茶、蜂蜜梨子汁、菊花枸杞茶、百合山藥白蘿蔔粥、銀耳蓮子粥……。但因白色食物多偏寒涼,過敏者要小心勿食用太多,忌吃寒涼食物、海鮮、醃製品、油膩物和辣椒!
(二)橙黃食物健脾養胃,消化吸收:如南瓜、玉米、菠菜、芥藍、香蕉、桔子、蘋果、柿子、蜂蜜、枸杞、玉竹等。糧食如芝麻 、雜糧粥、紅棗粥、紫薯粥、瘦肉粥、蓮子銀耳粥等,補充人體所需蛋白質。
(三)甘溫食物滋陰平補,養胃為主:霜降過後,人體陽氣內收,如果運動不足,又吃太多熱性食物,容易產生內熱,出現胃部不適、咳嗽、哮喘等症狀。現代人已飲食過度,秋天無需特別進補,可用滋陰潤肺、生津養胃的食物預防秋燥,飲食以健脾潤燥為主。「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根據「四季五補」的中醫觀點,秋天適合平補,以性平味甘的食物為主,例如梨子、馬蹄、烏梅、果乾、杏仁、山藥、豆類、海帶、山藥、栗子、紅棗⋯⋯等。肉類要選擇性質溫平的如魚肉、牛肉。水分攝取要足夠,加強補血氣,調養脾胃,脾虛的人要祛濕潤燥。
飲食方面讓腸胃休息,不宜過飽,儘量少量多餐。
二、運動:
(一)四窩大掃除:秋燥的火氣容易存在肺、胃、肝、心四個臟腑及腋、肘、膝和鼠蹊四個凹陷部位,當身體出現上火症狀,表示體內積累了許多毒素,可以通過四窩大掃除,拍打四窩、扭動身體、活動關節來調理排出熱毒。
(二)運動排濕濁:人體水液代謝功能一旦差,濕濁就排不掉,故要運動以活化脾胃。早上運動10分鐘疏通身體,讓每天代謝通暢。但秋天運動要適度,以收藏精氣為原則,不宜免大汗淋漓,免得損傷津液。如有出汗要馬上擦乾,到戶外要禦寒以防著涼。頭部保暖很重要,頭若著涼馬上會侵犯肺和大腸,引起乾咳。
三、穴道:
(一)調理三焦經:脾臟最怕濕,濕邪入脾會引發氣血不通,運化失常,腸胃機能首先受損,形成了脾虛體質。改善脾虛要從調理三焦經開始,三焦經主一身之氣,是血氣運行的要道,調理三焦經以多按摩手上的合谷穴、內關穴,及腳底的湧泉穴來幫助三焦排毒。
(二)疏通膀胱經:膀胱經沿著後背脊椎兩側延伸到小腳趾外側,是人體最大排毒通道;這條經絡若阻塞不通,會酸痛僵硬、疲倦失眠、兩腿無力、煩躁易怒。晚上睡眠很足,第二天還是會有疲憊無力、腰痠背痛、口鼻乾燥,白天懶洋洋,下午昏昏欲睡等秋乏症狀。這時透過運動疏通膀胱經清除身體多餘的熱,先清後補,將濕熱清出去,才能把耗損的元氣補進來。
(三)強化氣血行:現代人老是坐著,不愛運動,需要每天伸展筋骨,強化經絡氣血運行,幫助身體經絡循環好起來,自然就會精神變好,體力增強。
四、作息:
(一)早起早睡:晚上9點過後以輕鬆舒緩的心情準備入睡,提高睡眠品質。
(二)熱水泡腳:秋天陰氣從腳底下醞釀,晚上運動10分鐘後,熱水泡腳20分鐘。運動和泡腳使雙腳血管擴張,血液從頭部流向腳部,能緩解頭暈頭疼,亦對改善腰痠背痛、氣虛體乏、睡眠品質差、口眼乾澀及便秘等問題都有幫助。
(三)心平氣和:維持情緒穩定、心情舒暢,凡事盡量往好處想,煩憂不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