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47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raw-image
  •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 2.2 虛字
  •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 2.4 之乎者也 — 者
  • 2.5之乎者也 — 乎

分析上古漢語的一個難處在於我們不了解很多字的上古用法﹔上古漢語的使用者沒有系統化標點符號或甚至懶於使用標點符號也都形成閱讀上的重重障礙。

Fu2 是其中一例。

面對「曾是以為孝乎」,要判定句子成份已經相當棘手。

我們在這裡的處理只能是其中的一個觀點。

首先要處理的是「曾」字和「是」字。

Fu2 的句式與《愚公移山》中的「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的句式頗相類似。「曾」字在後一句解作竟然﹑既﹑連 … 都 … 的意思。這個用法在 Fu2 中亦講得通,所以我們採用這個用法。

另外,《石鐘山記》有「是說也,人常疑之。」一句 [蘇軾 (北宋)],易於理解,「是說也」即這個說法,這裡採用這個用法。

因此 Fu2 的一階成份有﹕

raw-image

[現代漢語範譯﹕這個竟然也是孝嗎﹖]

Fu1.6 的處理,「乎」字的語構型是 q/s (即需要一個句子以構成一個問句的函子),因此「曾是以為孝」的語構型應該是 s。再者,「是以(為)」估計是「以是(為)」的倒裝寫法,因此「是以為孝」是「以是為考」的另一版本。這便很清楚了,「是以為孝」的意思是說這些行為 (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 就是孝。整句的解釋則是 —— 以此 (上述行為) 為孝嗎﹖上古漢語中,「X 以為 Y」和「以 Y」很可能是等同的兩個句式。要是這個解釋能成立的話,我們便有 (先不管「曾」字的語構功能)﹕

raw-image

如果「曾」字用來修飾「以是為孝」及假設「以是為孝」的語構型為 s,「曾」字的語構型便是 s/s,因為「乎」字需要一個 型論元。

Fu2 的推導便簡單了﹕

raw-image

Fu1Fu2 有一個明顯不同的地方,就是前者有一個「何」字,後者卻沒有。

Fu1 中的「何」字是個疑問詞。我們推測,如用了「何」字,「乎」字可略。

上古和中古漢語中有很多案例,一個以「也」字斷句的陳述句因為一個「何」字而變成問句。《論語‧公冶長》便有「何器也﹖」及「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等句,以為佐證。《孟子‧梁惠王下》亦有「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及「吾王不遊,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依最後一例,連「也」字也可以不要。

這是一個暫時觀察得到的現象,需要進一步的引證。

本節給出的一個觀點是給「乎」字指派一個特殊的語構型 q/s﹕凡有一個  來滿足這個函子,即可得出一個疑問句,即語構型 q94

這亦是「乎」字與「也」字的最大分別。

作為一個類似繫動詞的「也」字的最普遍功能是將一個 類基本型變成一個構句複式函子 (s/n)/n

現時處理的「乎」字用法則將陳述句 變作問句 q

__________

94 換句話說,我們的基本語構型集 (set) 已經擴展成 {s, q, n, vn, np}。

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en的沙龍
10會員
458內容數
我們這裡談兩個東西: 哲學和邏輯,以及與哲學和邏輯相關的東西。 首先開設的房間是《綁架愛麗絲 之 地下邏輯》。 隨後將陸續開設《綁架愛麗絲 之 鏡像語言》和《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聯絡作者﹕sen.wong@protonmail.com
s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31
6.0 結語﹕哲學就是語言哲學 五 十九世紀末及至廿世紀初中葉的語言哲學家 —— 不論是屬於邏輯學派或自然語言分析學派的 —— 都告訴我們很多的哲學問題實在都是語言問題。 自此之後,整個世界的哲學走向大概都以英語系的語言分析哲學為主導﹔在這之前,德語哲學主導了西方哲學﹔再往前推是法語﹔再之前,
Thumbnail
2025/01/31
6.0 結語﹕哲學就是語言哲學 五 十九世紀末及至廿世紀初中葉的語言哲學家 —— 不論是屬於邏輯學派或自然語言分析學派的 —— 都告訴我們很多的哲學問題實在都是語言問題。 自此之後,整個世界的哲學走向大概都以英語系的語言分析哲學為主導﹔在這之前,德語哲學主導了西方哲學﹔再往前推是法語﹔再之前,
Thumbnail
2025/01/30
6.0 結語﹕哲學就是語言哲學 三 試看下面的一個日用德語句﹕ [Carnap 1931] 英語可譯作「There is nothing outside」,漢語可譯作「外面什麼也沒有」。與 6.0_2 比較一下即突出了一個差別﹕6.0_3 是一個合乎德語語構的句子,而「nicht」的用法是正當
Thumbnail
2025/01/30
6.0 結語﹕哲學就是語言哲學 三 試看下面的一個日用德語句﹕ [Carnap 1931] 英語可譯作「There is nothing outside」,漢語可譯作「外面什麼也沒有」。與 6.0_2 比較一下即突出了一個差別﹕6.0_3 是一個合乎德語語構的句子,而「nicht」的用法是正當
Thumbnail
2025/01/29
6.0 結語﹕哲學就是語言哲學 三 縱觀整個包括近代、現代、當代的西方哲學史也就是用屈折語提出的哲學思路。 雖然我們不能說所有的哲學和邏輯問題都是語言問題,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所有的哲學和邏輯問題都必須使用語言來構思和構建﹕換句話說,用任一語言提出的問題必然是該語言的產物﹔用任一語言提出的問題必然
Thumbnail
2025/01/29
6.0 結語﹕哲學就是語言哲學 三 縱觀整個包括近代、現代、當代的西方哲學史也就是用屈折語提出的哲學思路。 雖然我們不能說所有的哲學和邏輯問題都是語言問題,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所有的哲學和邏輯問題都必須使用語言來構思和構建﹕換句話說,用任一語言提出的問題必然是該語言的產物﹔用任一語言提出的問題必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2.6 之乎者也 — 之 十三 上古漢語中一個字或詞的語構位置決定了該字或詞的語構型。傳統語法中並置的名詞是最佳例證。假設有一合式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2.6 之乎者也 — 之 十三 上古漢語中一個字或詞的語構位置決定了該字或詞的語構型。傳統語法中並置的名詞是最佳例證。假設有一合式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2.6 之乎者也 — 之 六 再進一步分析 Zi5 可呈示上古漢語的論元\函子 (原語序) 的一般性結構。 如果將「之曰」﹑「易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2.6 之乎者也 — 之 六 再進一步分析 Zi5 可呈示上古漢語的論元\函子 (原語序) 的一般性結構。 如果將「之曰」﹑「易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2.6 之乎者也 — 之 四 下句有好幾個有趣的觀察,可用來窺見上古漢語的結構性處理。 先看一下 Zi4 的解析和推導﹕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2.6 之乎者也 — 之 四 下句有好幾個有趣的觀察,可用來窺見上古漢語的結構性處理。 先看一下 Zi4 的解析和推導﹕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2.6 之乎者也 — 之 三 了前面的這段探討,我們可以繼續對 Zi3 進行解析及推導﹕ __________ 待續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2.6 之乎者也 — 之 三 了前面的這段探討,我們可以繼續對 Zi3 進行解析及推導﹕ __________ 待續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2.6 之乎者也 — 之 一 在眾多「之」字的用法中,有兩個常見的用法,不難處理﹔但即使結構簡單,還是有特殊的語構現象可供發崛。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2.6 之乎者也 — 之 一 在眾多「之」字的用法中,有兩個常見的用法,不難處理﹔但即使結構簡單,還是有特殊的語構現象可供發崛。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四 分析上古漢語的一個難處在於我們不了解很多字的上古用法﹔上古漢語的使用者沒有系統化標點符號或甚至懶於使用標點符號也都形成閱讀上的重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四 分析上古漢語的一個難處在於我們不了解很多字的上古用法﹔上古漢語的使用者沒有系統化標點符號或甚至懶於使用標點符號也都形成閱讀上的重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二 「乎」字的第一個用法標示問句,看似類同「也」字的用法,其實不然。 我們的分析結果顯示,「也」字的標準用法在於將一個基本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二 「乎」字的第一個用法標示問句,看似類同「也」字的用法,其實不然。 我們的分析結果顯示,「也」字的標準用法在於將一個基本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一 上古漢語中的「乎」字大概有兩個主要的用法。 第一個用法應無爭議,比較難處理的是第二個。 先把無異議的處理掉。 第一個用法。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一 上古漢語中的「乎」字大概有兩個主要的用法。 第一個用法應無爭議,比較難處理的是第二個。 先把無異議的處理掉。 第一個用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