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47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raw-image
  •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 2.2 虛字
  •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 2.4 之乎者也 — 者
  • 2.5之乎者也 — 乎

分析上古漢語的一個難處在於我們不了解很多字的上古用法﹔上古漢語的使用者沒有系統化標點符號或甚至懶於使用標點符號也都形成閱讀上的重重障礙。

Fu2 是其中一例。

面對「曾是以為孝乎」,要判定句子成份已經相當棘手。

我們在這裡的處理只能是其中的一個觀點。

首先要處理的是「曾」字和「是」字。

Fu2 的句式與《愚公移山》中的「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的句式頗相類似。「曾」字在後一句解作竟然﹑既﹑連 … 都 … 的意思。這個用法在 Fu2 中亦講得通,所以我們採用這個用法。

另外,《石鐘山記》有「是說也,人常疑之。」一句 [蘇軾 (北宋)],易於理解,「是說也」即這個說法,這裡採用這個用法。

因此 Fu2 的一階成份有﹕

raw-image

[現代漢語範譯﹕這個竟然也是孝嗎﹖]

Fu1.6 的處理,「乎」字的語構型是 q/s (即需要一個句子以構成一個問句的函子),因此「曾是以為孝」的語構型應該是 s。再者,「是以(為)」估計是「以是(為)」的倒裝寫法,因此「是以為孝」是「以是為考」的另一版本。這便很清楚了,「是以為孝」的意思是說這些行為 (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 就是孝。整句的解釋則是 —— 以此 (上述行為) 為孝嗎﹖上古漢語中,「X 以為 Y」和「以 Y」很可能是等同的兩個句式。要是這個解釋能成立的話,我們便有 (先不管「曾」字的語構功能)﹕

raw-image

如果「曾」字用來修飾「以是為孝」及假設「以是為孝」的語構型為 s,「曾」字的語構型便是 s/s,因為「乎」字需要一個 型論元。

Fu2 的推導便簡單了﹕

raw-image

Fu1Fu2 有一個明顯不同的地方,就是前者有一個「何」字,後者卻沒有。

Fu1 中的「何」字是個疑問詞。我們推測,如用了「何」字,「乎」字可略。

上古和中古漢語中有很多案例,一個以「也」字斷句的陳述句因為一個「何」字而變成問句。《論語‧公冶長》便有「何器也﹖」及「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等句,以為佐證。《孟子‧梁惠王下》亦有「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及「吾王不遊,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依最後一例,連「也」字也可以不要。

這是一個暫時觀察得到的現象,需要進一步的引證。

本節給出的一個觀點是給「乎」字指派一個特殊的語構型 q/s﹕凡有一個  來滿足這個函子,即可得出一個疑問句,即語構型 q94

這亦是「乎」字與「也」字的最大分別。

作為一個類似繫動詞的「也」字的最普遍功能是將一個 類基本型變成一個構句複式函子 (s/n)/n

現時處理的「乎」字用法則將陳述句 變作問句 q

__________

94 換句話說,我們的基本語構型集 (set) 已經擴展成 {s, q, n, vn, np}。

待續


5會員
285內容數
我們這裡談兩個東西: 哲學和邏輯,以及與哲學和邏輯相關的東西。 首先開設的房間是《綁架愛麗絲 之 地下邏輯》。 隨後將陸續開設《綁架愛麗絲 之 鏡像語言》和《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聯絡作者﹕[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三 為什麼給「何以別」指派一個 s/n﹖ 我們再細看一下原句。 原句是「不敬何以別 (乎)」,但按漢語的習慣,「何以別不敬」也是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二 「乎」字的第一個用法標示問句,看似類同「也」字的用法,其實不然。 我們的分析結果顯示,「也」字的標準用法在於將一個基本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一 上古漢語中的「乎」字大概有兩個主要的用法。 第一個用法應無爭議,比較難處理的是第二個。 先把無異議的處理掉。 第一個用法。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十七 有關「白馬非馬」的爭議,不妨在這裏拿出來稍作討論。 事實上,爭議是不必的。當我們了解公孫龍是在執行定義工作的時候,我們便無需對白馬非馬感到詫異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十六 最後看一下《公孫龍子‧跡府篇》中的「怪論」。 首先,Ze21 明顯是一個界定句,亦完全符合我們對界定句式的解析﹕ 上古漢語中,「白馬非馬」是一個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十五 《海島算經》有一例,界定求前表去島遠近 (前標記與島的距離) 的法則。該算式 (法則) 的脈絡為「今有望海島,立兩表,齊高三丈,前後相去千步 …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三 為什麼給「何以別」指派一個 s/n﹖ 我們再細看一下原句。 原句是「不敬何以別 (乎)」,但按漢語的習慣,「何以別不敬」也是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二 「乎」字的第一個用法標示問句,看似類同「也」字的用法,其實不然。 我們的分析結果顯示,「也」字的標準用法在於將一個基本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2.5之乎者也 — 乎 一 上古漢語中的「乎」字大概有兩個主要的用法。 第一個用法應無爭議,比較難處理的是第二個。 先把無異議的處理掉。 第一個用法。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十七 有關「白馬非馬」的爭議,不妨在這裏拿出來稍作討論。 事實上,爭議是不必的。當我們了解公孫龍是在執行定義工作的時候,我們便無需對白馬非馬感到詫異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十六 最後看一下《公孫龍子‧跡府篇》中的「怪論」。 首先,Ze21 明顯是一個界定句,亦完全符合我們對界定句式的解析﹕ 上古漢語中,「白馬非馬」是一個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4 之乎者也 — 者 十五 《海島算經》有一例,界定求前表去島遠近 (前標記與島的距離) 的法則。該算式 (法則) 的脈絡為「今有望海島,立兩表,齊高三丈,前後相去千步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二﹕小結 在前面初步的探索中,Ya3 的解析策略有三,可總括如下﹕ 首先,我們反對王力的觀點,即「也」字的語構功能是煞句。原因有三個。 一,將字用作標點符號 (本例將「也」字用作句號) 是非常笨拙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七 首先,按照我們的假設和記法,「也」字是個函子,其論元為「虞人」﹔再者,作為輸出值的「虞人也」是另一個函子,而其論元為「百里奚」。 這便很簡單了。 我們可以顯鬆地決定「也」字的語構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五 現在看一下上古漢語的語構結構如何配合前述觀點。 我們的第一個分析對象是 Ya3。如要把 Ya3 視為一個由函子/論元結構組成的句式,我們可以把 Ya3 寫作﹕ 要是把虞人看作一個集 (s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四 現在讓我們從函數引申出來的函子/論元觀點來解析上述「也」字的用法。用初級計算機科學編程的語言來說,函子就是一個具有函數功能的物件 (object),方便我們使用﹔它的功能就是讓我們可以召喚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 - 之二 王力在《漢語史稿》第四十一節關於繫詞的產生及發展的論述中對「也」字作出這樣的觀察﹕ 「由這些例子看來,在名詞謂語後面,一般總要加上語氣詞『也』字,同時也就靠著這個『也』字來煞句」[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二 舉個例子,假設有這樣的一個合乎語法的字符串﹕ 已知的是「AB」屬 x 語構型,而「A」屬 y 語構型,那麼「B」顯然屬於語構型 y\x。 其次,語言學家薩皮爾對語法的一個觀察十分準確﹕所有語法都有遺漏。 由於我們的研究對象是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Were a language ever completely “grammatical,” it would be a perfect engine of conceptual expression. Unfortunately, or luckily, no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4 函算語法 1.4.1 語法範疇理論導論 1.4.2 函算語法與函數概念 四 在以語構範疇為單位的語言結構上,同樣可以應用前述的函數概念或規則。其中一個最大的分別是,若以 1.4.2_4 為用作對比的例子,函算語法的論域 (domain of dis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4 函算語法 1.4.1 語法範疇理論導論 五 艾杜凱維茨的語構範疇理論有兩個關於形式語言的預設﹕[Ajdukiewicz 1935: 2]57 1.4.1_1 一個詞構 (das Wortgefüge)58 必須是一個連貫的整體才具有意義。 1.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4 函算語法 1.4.1 語法範疇理論導論 三 上文的這個思想的淵源來自古希臘文語法和歐洲中古時期經院派邏輯對範疇詞 (κατηγόρημα;英譯: categorematic terms) 與非範疇詞 (συνκατηγορημα; 英譯: synca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二﹕小結 在前面初步的探索中,Ya3 的解析策略有三,可總括如下﹕ 首先,我們反對王力的觀點,即「也」字的語構功能是煞句。原因有三個。 一,將字用作標點符號 (本例將「也」字用作句號) 是非常笨拙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七 首先,按照我們的假設和記法,「也」字是個函子,其論元為「虞人」﹔再者,作為輸出值的「虞人也」是另一個函子,而其論元為「百里奚」。 這便很簡單了。 我們可以顯鬆地決定「也」字的語構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五 現在看一下上古漢語的語構結構如何配合前述觀點。 我們的第一個分析對象是 Ya3。如要把 Ya3 視為一個由函子/論元結構組成的句式,我們可以把 Ya3 寫作﹕ 要是把虞人看作一個集 (s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四 現在讓我們從函數引申出來的函子/論元觀點來解析上述「也」字的用法。用初級計算機科學編程的語言來說,函子就是一個具有函數功能的物件 (object),方便我們使用﹔它的功能就是讓我們可以召喚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 - 之二 王力在《漢語史稿》第四十一節關於繫詞的產生及發展的論述中對「也」字作出這樣的觀察﹕ 「由這些例子看來,在名詞謂語後面,一般總要加上語氣詞『也』字,同時也就靠著這個『也』字來煞句」[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二 舉個例子,假設有這樣的一個合乎語法的字符串﹕ 已知的是「AB」屬 x 語構型,而「A」屬 y 語構型,那麼「B」顯然屬於語構型 y\x。 其次,語言學家薩皮爾對語法的一個觀察十分準確﹕所有語法都有遺漏。 由於我們的研究對象是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Were a language ever completely “grammatical,” it would be a perfect engine of conceptual expression. Unfortunately, or luckily, no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4 函算語法 1.4.1 語法範疇理論導論 1.4.2 函算語法與函數概念 四 在以語構範疇為單位的語言結構上,同樣可以應用前述的函數概念或規則。其中一個最大的分別是,若以 1.4.2_4 為用作對比的例子,函算語法的論域 (domain of dis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4 函算語法 1.4.1 語法範疇理論導論 五 艾杜凱維茨的語構範疇理論有兩個關於形式語言的預設﹕[Ajdukiewicz 1935: 2]57 1.4.1_1 一個詞構 (das Wortgefüge)58 必須是一個連貫的整體才具有意義。 1.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4 函算語法 1.4.1 語法範疇理論導論 三 上文的這個思想的淵源來自古希臘文語法和歐洲中古時期經院派邏輯對範疇詞 (κατηγόρημα;英譯: categorematic terms) 與非範疇詞 (συνκατηγορημα; 英譯: syn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