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Heptabase 一點通|【輸入篇】從 PIM 到 PKM ,打破知識管理的盲點#15大致講述了幾個重點,我們快速回顧一下:
延續到今天這一篇要討論的是在輸入後,我們要做的輸出階段。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學習金字塔理論,如果我們只是被動的接收內容,吸收程度最多只會到 30%,如果我們能夠主動學習,透過產出來加深我們的學習效果,則吸收程度可以達到驚人的 90%。
在我的【我的人生系統 Life OS-01】用一張圖告訴你系統化人生的框架#數位收納文章中有提到過第三階段輸出的部分,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不一定需要到 Output 輸出的階段,但輸出的好處就像剛剛說的學習金字塔理論,可以幫助我們學到更多更深。
產出也有很多方法,做筆記、分享觀點、打簡報,實際動手操作,或是嘗試用教導他人的角度來複習你學習過的內容。以我為例,每一次的「貼文」就是很好的產出方式,說實話,我覺得這麼做,可以幫助自己吸收很多輸入的知識內容,印象也特別深刻。
每個人的產出平台媒介也不同,相信每個人適合的方式也不同。有人內向喜歡用文字表達,會用部落格或是貼文,有人擅長圖卡,那就適合用 Instgram 來展示,有的人聲音有磁性說話有邏輯,就可以運用 Podcast 的特性,更有自信者就可以進一步使用 YouTube 或是門檻更低的短影音的方式來產出。
我自己也有一套產出模式,稱為一三五寫作法,這種方法搭配適合的工具,最後產出的結果也可以套用在不同特性的自媒體平台。
關於一三五法則,我在之前的文章Heptabase 一點通|利用 Task 推進任務 #10中也有類似的介紹,不光是行動任務,創作產出也都可以這套模型。
現在的自媒體資訊量大,我們的注意力只有短短幾秒鐘,所以內容不宜過長。如果太長,要嘛使用「閱讀更多…」讓對方自行選擇要不要看下去,要嘛就拆分成好幾集 EP 的概念。
金句
重點一
(搭配佐證資料)重點二
(搭配佐證資料)重點三
(搭配佐證資料)結論
和相關連結可以同時適用於輸入和輸出,用 CODE 來解釋,可以拼湊卡片(捕獲)、重組內容(組織)、結論(濃縮精華)。
我們以一張卡片為一個單位,一個產出內容可以使用 5~10 個單位組成。
所有內容的單位,都源自於卡片庫中的每張零碎小卡片
一三五只是一個模型,如果創作能力有提升,也可以適時變換陣型,大方向不變。
以上我提到的都只是方法論,不是說靠一三五寫作法,就會有源源不絕的「產物」,再怎麼厲害的人,總會有靈感枯竭的一天,那我們要如何避免「生不出東西」的結局,答案就是「輸入」。
我曾經把 Heptabase 比喻為即時戰略遊戲,有玩過這類型遊戲的人都知道,建立一個國度的一磚一瓦還有生產單位,都取決於村民採集木材、食物、及礦產而來,如果沒有持續且穩定的累積資源,後期需要跟其他國家決戰的時候,很容易陷入無可用之兵的下場(沒有相關資源進行生產)。
延伸閱讀:Heptabase 一點通|做 Heptabase 的農場主人 #4
我們可以透過 Heptabase 這樣的生產力工具,從拆解內容、重新組織、最後到產出內容,可以做到一氣呵成的程度。
當然,有白板功能的工具都很適合這樣操作,自己順手就好,在本系列的最後一篇,我要跟大家聊聊輸入和輸出的綜合應用:筆記 vs 日記,也同樣會用 Heptabase 的架構來進行說明。
📧 訂閱電子報,獲取更多有關 #數位收納 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