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說書 - 從0開始 - 530 | Stable Diffusion 之 Keras 實現 (UpSample)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Keras 實現 Stable Diffusion 的 Up-Sampling 部分為:

# Upsampling Flow

for _ in range(3):
x = keras.layers.Concatenate()([x, outputs.pop()])
x = ResBlock(1280)([x, t_emb])
x = Upsample(1280)(x)

for _ in range(3):
x = keras.layers.Concatenate()([x, outputs.pop()])
x = ResBlock(1280)([x, t_emb])
x = SpatialTransformer(20, 64, fully_connected = True)([x, context])
x = Upsample(1280)(x)

for _ in range(3):
x = keras.layers.Concatenate()([x, outputs.pop()])
x = ResBlock(640)([x, t_emb])
x = SpatialTransformer(10, 64, fully_connected = True)([x, context])
x = Upsample(640)(x)

for _ in range(3):
x = keras.layers.Concatenate()([x, outputs.pop()])
x = ResBlock(320)([x, t_emb])
x = SpatialTransformer(5, 64, fully_connected = True)([x, context])


當中關鍵區塊程式的源碼為:

class Upsample(keras.layers.Layer):
def __init__(self, channels, **kwargs):
super().__init__(**kwargs)
self.ups = keras.layers.UpSampling2D(2)
self.conv = PaddedConv2D(channels, 3, padding = 1)

def call(self, inputs):
return self.conv(self.ups(inputs))


解析如下:

  • keras.layers.Concatenate()([x, outputs.pop()])
    1. Keras 中的 Concatenate 是一個層,用來將多個張量沿指定的軸(默認為最後一個軸)進行拼接
    2. pop() 是 Python 列表的內建方法,用於移除列表中最後一個元素並返回該元素
    3. outputs 這個 List 的 Channel 維度依序為:320、320、320、320、640、640、640、1280、1280、1280、1280、1280
    4. 假設 x 和 outputs.pop() 的形狀分別為 (batch_size, height, width, channel_x) 和 (batch_size, height, width, channel_y),拼接後的形狀將為 (batch_size, height, width, channel_x + channel_y)
    5. 注意 ResBlock 和 SpatialTransformer 兩函數,一進入均會執行 Channel 維度對準,所以 ResBlock 和 SpatialTransformer 兩函數,各自兩個 Argument 的 Channel 維度不一樣,並不會影響程式運作
  • keras.layers.UpSampling2D(2)
    1. UpSampling2D 是一個上採樣層,透過增加空間維度(高度和寬度)來放大圖像,具體放大倍率由參數 size 控制
    2. interpolation 指定插值方式,默認為 'nearest',使用最近鄰插值方法,其他選擇包括 'bilinear',提供更平滑的結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earn AI 不 BI
240會員
881內容數
這裡將提供: AI、Machine Learning、Deep Learning、Reinforcement Learning、Probabilistic Graphical Model的讀書筆記與演算法介紹,一起在未來AI的世界擁抱AI技術,不BI。
Learn AI 不 BI的其他內容
2025/10/20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想像你正在改進一張「雜訊重重」的圖像,如果一次修改過多,可能會偏離主題,因此,你必須將工作分成小步驟來進行,每完成一個小且漸進的步驟後,你都需要重新檢查主題,以確保你的
2025/10/20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想像你正在改進一張「雜訊重重」的圖像,如果一次修改過多,可能會偏離主題,因此,你必須將工作分成小步驟來進行,每完成一個小且漸進的步驟後,你都需要重新檢查主題,以確保你的
2025/10/19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Keras 實現 Stable Diffusion 的隨機初始圖片部分為: def _get_initial_diffusion_noise(self, batch_
2025/10/19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Keras 實現 Stable Diffusion 的隨機初始圖片部分為: def _get_initial_diffusion_noise(self, batch_
2025/10/18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Keras 實現 Stable Diffusion 的 Encoder 部分為: class TextEncoder(keras.Model): def __ini
Thumbnail
2025/10/18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Keras 實現 Stable Diffusion 的 Encoder 部分為: class TextEncoder(keras.Model): def __ini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129 中說,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 (BER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129 中說,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 (BER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Transformer 可以透過繼承預訓練模型 (Pretrained Model) 來微調 (Fine-Tune) 以執行下游任務。 Pretrained Mo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Transformer 可以透過繼承預訓練模型 (Pretrained Model) 來微調 (Fine-Tune) 以執行下游任務。 Pretrained Mo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先做個總回顧: Transformer 架構總覽:AI說書 - 從0開始 - 39 Attention 意圖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40 Transfo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先做個總回顧: Transformer 架構總覽:AI說書 - 從0開始 - 39 Attention 意圖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40 Transfo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 Single-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說書 - 從0開始 - 52 Multi-Head Attention 數學說明:AI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