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帳戶:如何影響我們的消費決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統一發票中獎,要大吃一頓,年終獎金規劃出國旅遊,但每月薪水要留下來繳房租過日子,同樣是錢,為什麼有差別?心理帳戶的解釋。

如果我們中了獎,大家一定提議大吃一頓,很少人想到要拿來繳房租或繳貸款。年底發年終獎金,大家會想到要規劃出國旅行,或者想要買台新車。每個月的月薪,會被區分為幾份,一份是生活開銷,一份是房租貸款,一份是儲蓄以供不時之需。同樣是錢,為什麼有這些差別呢?中獎的獎金要大吃一頓,年終獎金要出國旅行,月薪則有各種用途。心理帳戶 Mental Accounting 可以提供不錯的解釋。

心理帳戶

心理帳戶的核心觀念,是人們會將金錢,劃分到不同類型的帳戶中。並不是指真的有這些帳戶,而是心理上將錢區分為若干個部分,各自視為一個帳戶。

心理帳戶並不真實存在,而是存在於心中的一種預算原則。

人們會為不同的活動,編列不同的預算。也會因為資金的來源,而賦予不同的用途。

心理帳戶決定消費分配

當消費者心中將金錢劃分為不同的心理用戶時,不同的心理帳戶,會有不同的指定用途。例如我們的支出開銷,可能會包括房租貸款日常支出、交通與伙食日常支出、社交聚餐支出、出國旅行支出...,這些支出各自擁有配額,消費者會在這些配額內進行各心理帳戶的購買決策。

心理帳戶取決於資金來源

不同的資金來源,會貢獻到不同的心理帳戶。每月例行的薪水,可能貢獻到例行的生活日常支出。但是中獎的橫財,則會貢獻到娛樂支出。

因此,年底時,行銷人員經常設計不同的促銷方案,說服消費者將年終獎金用於某一用途。

因為對於大部分的消費者來說,月薪的分配早已被決定,但是年終獎金的分配並未決定。是否要用年終獎金來犒賞自己?或者是否要用年終獎金出國?都是有可能的。

不同心理帳戶間的資金,不太會自由流通

心理帳戶這件事情為什麼特別?最主要原因就是不同心理帳戶間的資金,通常不太會自由流通。因此,廠商間需要競爭,說服消費者將錢花在特定產品或服務。

也就是說,同類型預算中,單項支出的增加,會排擠其他支出。舉例來說,國內旅遊與國外旅遊,對應到的心理帳戶可能都是旅行支出。因此,國外旅行大熱,大家都出國,就沒有人在國內旅遊了。這就是心理帳戶的應用。

在學術論文中,舉了例子是消費者掉了球賽的門票,此時消費者常常不會再去購買一張門票,理由是消費者已經花費掉看球賽的心理帳戶預算。

心理帳戶是自我控制的工具與手段

心理帳戶的主要用途,是作為自我控制的工具與手段,避免過度消費。將月薪畫分為多個心理帳戶,就是為了避免娛樂活動影響到日常生活,讓日常生活缺乏基本花費所需的資金。

設置預估的支出,以及儲蓄目標,可以減少過度消費。支出若有超支狀況,則可提醒自己,在下一期要節約開支,避免影響日常生活。

如果消費者沒有心理帳戶的觀念或習慣,消費者會過度花費,影響日常生活基本花費所需的資金。

如果資金來源是中獎收入,因為屬於非例行的收入來源,如何使用這筆預算,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因此,這筆額外收入是可以被用來作為娛樂用途的資金。

心理帳戶也可以用於時間分配

原始的心理帳戶觀念用於金錢預算。但其實心理帳戶也可以用於時間分配。消費者會把時間分配到做家務、看電視或影音、外出散心...。學生會把時間分配成讀書、社交、休閒...。

參考文獻:

Thaler, R. (1985). Mental accounting and consumer choice. Marketing science, 4(3), 199-214.

Thaler, R. H. (1999). Mental accounting matters.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12(3), 183-206.

Prelec, D., & Loewenstein, G. (1998). The red and the black: Mental accounting of savings and debt. Marketing science, 17(1), 4-28.

本文作者:

汪志堅,台北大學特聘教授

https://sites.google.com/view/prof-wan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汪星人講堂
1會員
13內容數
消費者行為是個迷人的領域,教了20幾年的消費者行為,消費者行為教科書也更新了七版了,總覺得有永遠教不完的新知識。既然教不完,就放到網路上,讓大家一起來探索這個迷人的消費者行為領域吧!消費者所做的每件事情,看似一點都不理性,但背後都有規律可言,掌握這些規律,就能帶來行銷的大商機。
汪星人講堂的其他內容
2024/11/28
心理特權是一種自我膨脹感(inflated sense),是一種浮誇(exaggerated)的應得感(deservingness)、自我重要感。本文揭示心理特權如何催生特定的消費行為和期望,從而影響消費者體驗及企業市場策略。瞭解心理特權有助於個人的自我反省,對企業設計服務和產品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Thumbnail
2024/11/28
心理特權是一種自我膨脹感(inflated sense),是一種浮誇(exaggerated)的應得感(deservingness)、自我重要感。本文揭示心理特權如何催生特定的消費行為和期望,從而影響消費者體驗及企業市場策略。瞭解心理特權有助於個人的自我反省,對企業設計服務和產品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Thumbnail
2024/11/27
前幾年,論文抄襲困擾著政治人物,很多人中箭落馬!但以後不會有抄襲論文了,取而代之的會不會是AI產生的假論文?AI偽造論文到底有多容易?潘朵拉的盒子已被打開,學術界要自律,也要找出因應措施。 只要10分鐘,就能用AI偽造一篇論文。AI寫論文,已非天方夜譚。從緒論、文獻探討、研究假說發展...快速搞定。
Thumbnail
2024/11/27
前幾年,論文抄襲困擾著政治人物,很多人中箭落馬!但以後不會有抄襲論文了,取而代之的會不會是AI產生的假論文?AI偽造論文到底有多容易?潘朵拉的盒子已被打開,學術界要自律,也要找出因應措施。 只要10分鐘,就能用AI偽造一篇論文。AI寫論文,已非天方夜譚。從緒論、文獻探討、研究假說發展...快速搞定。
Thumbnail
2024/11/27
樂透彩獎金累積幾億元後,社會上就會掀起排隊搶購樂透彩的風潮,但其實平均來說,買彩券一定是賠錢的,但大家還是樂此不疲,為什麼呢?展望理論提供很好解釋。展望理論是指不確定下的決策,會計算相對於參考點來說是報酬或損失,且人們會偏好確定結果,高估損失,低估報酬帶來的價值,並高估微小機率事件的發生率。
Thumbnail
2024/11/27
樂透彩獎金累積幾億元後,社會上就會掀起排隊搶購樂透彩的風潮,但其實平均來說,買彩券一定是賠錢的,但大家還是樂此不疲,為什麼呢?展望理論提供很好解釋。展望理論是指不確定下的決策,會計算相對於參考點來說是報酬或損失,且人們會偏好確定結果,高估損失,低估報酬帶來的價值,並高估微小機率事件的發生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你曾經思考過自己在購物時是如何做出決策的嗎?這個問題引導我們進入一個有趣的主題:消費者心理與花錢方式的研究價值。在現代社會,我們不僅僅是消費者,更是一個個充滿情感、需求和價值觀的個體。
Thumbnail
你曾經思考過自己在購物時是如何做出決策的嗎?這個問題引導我們進入一個有趣的主題:消費者心理與花錢方式的研究價值。在現代社會,我們不僅僅是消費者,更是一個個充滿情感、需求和價值觀的個體。
Thumbnail
從行為經濟學家Richard Thaler的觀點,人人都有一個心理帳戶,這心理帳戶將會決定你的消費取向,透過心理帳戶支配你的所得、決定你的支出。而從這個觀點來看,便會發現人們的不理性消費,很大的原因來自內心的缺乏,甚至是匱乏。雖然是金錢消費行為,但就像是無處不跟心理學有關,消費行為當然也跟心理有關
Thumbnail
從行為經濟學家Richard Thaler的觀點,人人都有一個心理帳戶,這心理帳戶將會決定你的消費取向,透過心理帳戶支配你的所得、決定你的支出。而從這個觀點來看,便會發現人們的不理性消費,很大的原因來自內心的缺乏,甚至是匱乏。雖然是金錢消費行為,但就像是無處不跟心理學有關,消費行為當然也跟心理有關
Thumbnail
【生活中的控制權】 盤點一下生活中我們無法控制的財務選擇。 從收入來看,每個月薪水進帳多少我們無法控制、房地產或股票要漲還是跌我們無法控制、自營工作者可以接多少case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商店客人來多少我們不能控制。 從支出來看,每個月日常生活固定帳單我們無法控制、如果生病或受傷了的支出我們無法控制
Thumbnail
【生活中的控制權】 盤點一下生活中我們無法控制的財務選擇。 從收入來看,每個月薪水進帳多少我們無法控制、房地產或股票要漲還是跌我們無法控制、自營工作者可以接多少case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商店客人來多少我們不能控制。 從支出來看,每個月日常生活固定帳單我們無法控制、如果生病或受傷了的支出我們無法控制
Thumbnail
所以心理帳戶究竟是好或是壞呢? 還是心理帳戶根本無法避免,因為這就是一般人看待金錢的方式?
Thumbnail
所以心理帳戶究竟是好或是壞呢? 還是心理帳戶根本無法避免,因為這就是一般人看待金錢的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我像松鼠一樣囤積了一星期,現在並不急著發文,想要多一點體會再與大家分享。 心靈學記帳 愛薇絲之前都跟著心走,享受不記帳的人生一陣子。 心說我們不是守財奴,因為活在當下,當下的富足才是快 樂的。跟著高我走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我像松鼠一樣囤積了一星期,現在並不急著發文,想要多一點體會再與大家分享。 心靈學記帳 愛薇絲之前都跟著心走,享受不記帳的人生一陣子。 心說我們不是守財奴,因為活在當下,當下的富足才是快 樂的。跟著高我走吧!
Thumbnail
機會成本是-你願意為他放棄什麼?此刻的花錢縮小了未來做選擇的範圍,影響了未來的能力。而我們,正是用未來某刻的緊縮,來換取此刻的寬裕。為了不讓未來總是痛不欲生,我們都知道要「聰明花錢」,但怎麼做?其實就是 — 停下來,想一想。這麼簡單的道理我們都知道,但我們為什麼總是做不到?
Thumbnail
機會成本是-你願意為他放棄什麼?此刻的花錢縮小了未來做選擇的範圍,影響了未來的能力。而我們,正是用未來某刻的緊縮,來換取此刻的寬裕。為了不讓未來總是痛不欲生,我們都知道要「聰明花錢」,但怎麼做?其實就是 — 停下來,想一想。這麼簡單的道理我們都知道,但我們為什麼總是做不到?
Thumbnail
Ch序 l 損失趨避原則: 人厭惡損失的心理感受程度,也就是損失時的心痛感覺,比利益(發生好事時的喜悅)的強度還要高出兩倍,所以若獲得的利益不到損失的兩倍以上,人是不會採取行動的。 利益*2 > 損失,採取行動。  l 稟賦效應: 高估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價值的心理現象。 手中的一萬元 = 兩萬元的價值
Thumbnail
Ch序 l 損失趨避原則: 人厭惡損失的心理感受程度,也就是損失時的心痛感覺,比利益(發生好事時的喜悅)的強度還要高出兩倍,所以若獲得的利益不到損失的兩倍以上,人是不會採取行動的。 利益*2 > 損失,採取行動。  l 稟賦效應: 高估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價值的心理現象。 手中的一萬元 = 兩萬元的價值
Thumbnail
今天,要和大家聊聊理財這件事。 首先要承認的事情是,我在理財方面,就是小白一枚(其實不只是理財,在很多方面也都是小白。我想這個在今年的寫作中一定會提到)。2020年末,我加入了一個個人成長的社團,相關於個人成長的部分,我也正在積極學習中。但今天,先來聊聊這些年,或者說我開始工作後,理財想法的轉變。
Thumbnail
今天,要和大家聊聊理財這件事。 首先要承認的事情是,我在理財方面,就是小白一枚(其實不只是理財,在很多方面也都是小白。我想這個在今年的寫作中一定會提到)。2020年末,我加入了一個個人成長的社團,相關於個人成長的部分,我也正在積極學習中。但今天,先來聊聊這些年,或者說我開始工作後,理財想法的轉變。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理財的故事。 如果問我什麼東西覺得相見恨晚。我會回答「理財」。 要是以前的我看到現在的我在整理帳單,一定會覺得走錯頻道。沒有人喜歡帳單,這是多麼令人心煩的信件,但對一個家庭而言,這是必須整理的一部分,既然花錢很勇敢,也要勇敢面對,接受這個殘酷結果。 理財就是整理你的生活和人生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理財的故事。 如果問我什麼東西覺得相見恨晚。我會回答「理財」。 要是以前的我看到現在的我在整理帳單,一定會覺得走錯頻道。沒有人喜歡帳單,這是多麼令人心煩的信件,但對一個家庭而言,這是必須整理的一部分,既然花錢很勇敢,也要勇敢面對,接受這個殘酷結果。 理財就是整理你的生活和人生
Thumbnail
記帳是老生常談。從大學開始到現在,我記帳資歷有十年了,年紀都老大不小,介於人生尷尬時刻,卻還是沒有信心掌握自己所有的花費。直到今年第十年,我才發現我對記帳的認知可能是錯的。讓無意義的流水帳恢復價值,使記帳這件事成為理財目標的第一個必須。
Thumbnail
記帳是老生常談。從大學開始到現在,我記帳資歷有十年了,年紀都老大不小,介於人生尷尬時刻,卻還是沒有信心掌握自己所有的花費。直到今年第十年,我才發現我對記帳的認知可能是錯的。讓無意義的流水帳恢復價值,使記帳這件事成為理財目標的第一個必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