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太忙碌時,給自己一段休耕期吧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raw-image

當我們習慣忙碌的工作與生活,總會忘記適時的停下腳步,讓自己休息一陣子。所謂的休息,並不是週末休息兩天這麼簡單,而是讓自己可以從當前的生活與工作中抽離一段時間,讓自己用另一種節奏與心態來過生活。

過去 10 多年,我每年會給自己兩段完全放空的時間,這段時間我稱之為休耕期。休耕期的概念是源自於土地耕作。

土地在耕作時都會安排休耕的時間,因為作物的生產主要決定於土壤的肥力,土壤的肥力包括有機質。在耕作期間土壤的肥力會因為被作物吸收而逐漸降低,所以在耕作期後,一般會安排一段休耕期,種植綠肥讓土地的肥力恢復。所以你會看到很多田地在休耕期間,可能會種植波斯菊或油菜花,最後則是讓這些花爛在田地裡,成為田地的養份,讓肥力恢復。而這段時間,就稱之為休耕期。

人也是一樣的,當我們持續一段高紀律的生活後,總是會覺得有點疲憊,精神力跟體力產生耗損,此時,讓自己適度的休息放空一下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這段時間你可以盡量讓自己放鬆去做一些平常比較不會去做的事情,當作犒賞自己也好,當作淨空重新思考也好,總之,讓自己休息一陣子。

我人生的第一次休耕

打從出社會,我一直都維持著高強度的工作,投入在工作的時間很長,也很專注,所以我的績效表現一直很好,工作中遭遇到的問題也大多都有解。也因為這樣,老闆對我也很信任,同事也願意跟我搭配一起工作。我對自己在公司內的重要性感到自豪,覺得自己不可替代。

在 2007 年時,當時的女朋友,也就是現在的太太約我去日本北海道旅行,那是我第一次出國,中間有許多猶豫,而其中最讓我游移不定的因素是,為了去旅行,我需要在過年前請假 5 天。

農曆年前後一般是公司特別忙碌的時間,而那時的我帶領一個開發團隊,部門內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來處理。我覺得如果我不在,部門出了問題怎麼辦?如果我不在,那些我該處理的事情放著誰處理呢?

我還記得那時我找了我主管聊這個話題,他告訴我:「就去啊,如果你離開 5 天就出問題,那才是大問題,你就看看會出什麼事吧。」

搭上飛機,來到日本,因為當年的手機網路還沒那麼順暢,在整個旅程中我完全沒有收發郵件,也沒有使用通訊軟體來討論工作任務。我暫時把工作放到一旁,專心的享受第一次的出國旅行。

人生第一次看雪,第一次在下著雪的露天溫泉中泡湯,第一次吃帝王蟹吃到飽,也是我第一次用心的感受生活。研究所兩年,我急著證明自己能賺到足夠多的錢,把多數的時間都花在賺錢上了,出社會的前兩年,為了出人頭地,也為了證明自己比別人更優秀,我花了超多的時間在工作上。

工作,佔據了我絕大多數的時間,也影響了我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多數讓我開心的事,都跟工作有關,而讓我不開心的事,幾乎全都來自於工作

這次的旅行,讓我對自己的生活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首先,我發現我除了工作之外,好像沒有其他人生目標。當我將時間過度投入在工作中,我總會以忙碌為藉口而忽略掉很多事,例如我的家人,我的社交關係,甚至是對自己職涯的想像。我想要更有意識的去過生活,而不是被工作推著走,然後奪走我所有的時間。

其次,工作不只佔據了我多數的時間,還左右了我的情緒。因為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心力,所以工作上的成果或挫折都會被放大,而我的情緒就會隨著工作被認可而開心,也會因為遭遇挫折而異常難受。我很難用平常心來看待工作中的表現,過度在意,容易患得患失。

第三,是關於我面對其他人的態度,我太常妥協。為了讓事情可以推進,我總是會在溝通過程作出一些妥協,但我內心其實知道這樣的妥協不見得是好事,所以在每次妥協後自己內心都覺得過意不去,覺得自己太輕易低頭了。我不應該迴避衝突,也不要迴避該修復的關係,我應該作出問心無愧的選擇,而不是最安全,但實則有害的選擇。

當我的時間被一大堆工作塞滿時,我會被工作推著走,根本不會有時間思考這些問題,就算有時間思考,在我還沒準備好調整時下一件事又來了,很難有足夠的餘裕進行調整

那次旅行回來,我作了一番調整,讓自己用全新的心態來面對工作與生活。

比爾·蓋茲的思考週(Think week)

休耕期的概念並不是什麼獨有的觀念,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也提倡過一個雷同的概念,這個概念是思考週(Think week)。

自 1980 年起,比爾‧蓋茲每年會有兩次、一次一週的時間,這段時間他會放下所有的事務,與外部徹底隔絕,只閱讀書籍、博士論文、重要報告書等,並思考微軟的未來。這段時間被他稱之為思考週。

會有這樣的思考週主要源自於他有感於平日工作忙得不可開交,每天都有一大堆事情等著他處理,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針對許多問題進行深思。唯有讓自己跳脫當下的忙碌,進入一個寂靜且獨處的空間中,他才能從忙碌中短暫抽離。

我們或許不像比爾‧蓋茲這麼忙,也不像他滿懷理想想要改變世界,但我們一樣很容易被生活推著走,而忘了什麼對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在知識工作領域中,我們需要經常打磨與淬鍊自己過去這些時間的經驗,然後產生新的觀點或更有效的工作方法。

曾有一次,我跟一個講師朋友聊天,他提到現在每個月要講 18–20 天的課,換算下來每個禮拜大概是 4–5 天課程,講完一整週的課程,週末他就只想休息。但他又想到自己之前在公司上班時還會用下班時間看書,用週末時間上課,當講師後,這些學習反而都消失了,但他覺得自己不該是這個樣子的。如果不學習,怎麼能講出新東西,又要怎麼與時俱進呢?

我先跟他分享餘裕的概念,我覺得他當前的狀況是財務上很有餘裕,但時間、心理與注意力上缺乏餘裕。如果他願意少賺一點,每一季給自己保留兩週的自由時間,讓自己能學習新東西,並將所學與當前講授的課程結合,那他就能在一次又一次的休耕後成為更棒的自己。

另一個雷同的概念則是 gap year,放下手邊的工作,花一年的時間去國外旅行、打工度假,或者作那些因為生活忙碌而一直沒機會作的事。休耕的目的不是為了無所事事,而是為下一次的耕作而準備

raw-image

在時間管理的課程中我曾分享過關於時間帳戶的概念,在忙碌時,工作所占用的時間一般會超過可用時間的 70%,剩下的 30% 才分配給生活與個人想做的事情。而在休耕期,我會將時間盡可能保留給生活與個人想作的事,只保留一部份跟工作有關的時間。藉由這樣的調整,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去面對真正的要事。

如果你有 gap year 的經驗,你該知道在那一年,重點並不是換個地方工作,而是換種心態生活。在台灣,你可能是個工程師,沒日沒夜的加班,去到紐西蘭,你可能成為一個農場的員工,幫忙種植草莓,澆水、施肥、採收。

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一年的經驗對你的資歷不會有什麼加分,但若從自我啟發的角度來看這件事,你可能會發現忙碌工作所獲得的是良好的報酬,以及可預見的職涯發展。而農場的工作則讓自己體會到什麼叫恬靜、自得的生活。兩者各有各的價值。

這兩者並非不能並存的,所以你也不需要在兩者中作出選擇,而是讓自己知道生活有另一種可能性,這可能會影響你往後人生的重要決策。

以前在帶領技術團隊時,我也會配置休耕期,讓大家在忙碌了兩三個月後,有大約兩週的時間調整工作節奏,想休假的人去安心休假,其他人則趁著這段時間改改技術債,或者做些比較沒有時間壓力的任務。透過這樣的調節,團隊不僅能稍做休息,也能有時間處理那些堆積下來的問題,再次找回工作的動力。

我的休耕期這樣過

2023 年的 3 月份,我進入一次較長的休耕期。

一部分原因與身體健康狀況有關,另一部分則與我過往三年花了太多時間在輸出與學院的營運上。這三年我輸入與輸出的量不成比例,我理想的狀態是 10:1,也就是輸入 10 倍於輸出。但這三年的狀況可能是 3:1,大量輸出對我來說是一種吃老本的行為。或許很多內容大家是第一次看到,但對我來說那都是我早就懂得東西,而不是透過學習新知後重新整理出來的內容。對我來說,過程中我沒有什麼學習。

這次的休耕期,我打算休息三個月左右,也就說從 3 月到 5 月底這段時間,我只會維持原先 1/3 ~ 1/4 的工作量,剩下的時間安排則有幾個基本原則:

  • 中止那些有明確 deadline 的任務
  • 停止承接新的工作任務
  • 婉拒工作上的各種邀約
  • 大量閱讀,重建知識體系
  • 天天運動
  • 經常寫作

先讓自己擺脫例行事務,強迫自己停下對原先事務的關注,讓自己的注意力不再被那些事情牽著走。所以在休耕期前我告知學院團隊我會在二月底前完成 90% 的內容產製,剩下的部份我會陸續提供,但步調跟數量都會拉緩一些。此外,學院的營運工作我也在去年第四季時完整的交接給現在的團隊,他們已經能處理 99% 的任務。

除此之外,也要回絕任何會占用自己時間與注意力的事項,所以關於各種合作邀約,專欄邀稿、書籍推薦、演講等邀請,我暫時也都是拒絕的。甚至連一些社交邀請,若我評估後是商務意義大於私人意義,我也一概回絕,以免自己將好不容易空出來的時間,很快的塞滿了其它不重要的事項。

先找回時間餘裕,才有時間靜下心來思考。沒有時間壓力,不用倉促做出決定。

接著的三項則是之前忙碌時一直想作,但沒有作,或者有一搭沒一搭進行的事項。我習慣透過做自己喜愛的事來思考自己人生的下一步。

我喜歡透過創作來陳述自己的觀點,藉此影響更多的人,

我喜歡在大量閱讀過程中產出新的洞見,然後刷新自己的認知,

我喜歡在心有所感時隨時留下自己的心得與想法,留下這個思考紀錄。

這是我人生第二次時間超過一個月的休耕期。

第一次發生在 2017 年我離開公司時,我本來想給自己休息半年的時間,過程中想想自己的下一步。再找另一份工作對我來說不成問題,薪水也肯定能比本來更好,工作內容也可以挑過再決定。但我內心有個聲音問我「是否要繼續這種專業經理人的生活?」。專業經理人是個看似風光,但缺乏時間餘裕的角色。

面對這個問題,我一時沒有答案,我想我需要時間探索,並在思考後才做出決定。

裸辭後我沒有找工作,也沒有找很多人聊,我只是去見見很久不見的老朋友,然後讓自己可以在沒有壓力的狀況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每天一早起床,買早餐回家後就開始看書,看累了就打打電動,然後看書,寫作。我就這樣度過了輕鬆又知識飽滿的兩週。

接下來的兩週,我開始有點閒不住了,不過我還是盡可能維持原先的步調,繼續閱讀、寫作。不過因為陸續有一些邀約出現,我也應約出席了幾個合作的邀約,接著開始有些事情要忙。但我承接的任務量,大約就是一週一個工作天的事,以免影響自己休耕的任務。

第二個月,經過一個月的閱讀與思考,我對自己接下來的生活有一些新的想像,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好像是個選項。但我又是個對工作內容要求很高的人,不有趣的事情不想幹,沒挑戰的事情給別人作,無法解決問題的事不如不作。所以到底要當一個什麼樣的自由工作者,又該如何變成那樣的自由工作者,這是我需要花時間探索的。

第三個月,我開始承接一些課程,也有些公司來邀請我擔任公司顧問,但我仍然將時間控制在一週兩天的工作量。控制工作量的目的很單純,就是避免自己被工作追著跑,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

就這樣,我大約花了四個多月的時間確認可以走上自己想過的自由工作者生活,展開了我的自由工作者之路。

而 2023 年這一次的休耕,我給自己三個月的時間。

第一個月,一樣會進行大量的閱讀,可能一天 3–5 本書的份量,然後維持一定頻率的輸出。也想想有哪些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值得自己花時間去研究。

第二個月,會開始更有結構性的輸出自己對某個主題的新觀點,讓自己在另一個高度或角度上去參與某些議題的討論。

第三個月,我會開始收斂接下來要作的事,以及接下來的生活模式,讓自己逐漸進入新的生活步調中。

2017 年,我本來以為我不會離開大公司的保護傘,但經過 6 個月的休耕期,我成了自由工作者。

2019 年,我本來以為我不會創辦一間公司,但在兩個禮拜的休耕之後,我決定創辦商業思維學院。

2023 年,我本以為我 10 年內都會跟學院緊密相連,但我覺得我得找出另一種更長久的模式,所以我啟動了這次的休耕,讓自己能充分思考。

每一次的休耕都能讓我將很多事情思考清楚,進而作出跟原本不同的決定。

結語

休耕不是為了休息,而是為了讓自己找回時間的餘裕,讓自己在沒有外在壓力的狀況下淨空自己的思緒重新思考。

當你覺得自己沒有時間,你可能需要一段休耕期,

當你覺得工作表現大不如前,你可能需要一段休耕期,

當你覺得每天的生活都被推著跑,你也需要一段休耕期。

不用害怕休息一段時間會怎麼樣,你擔心的事不會因為你休耕一個月就出大狀況,勇敢一點,嘗試休耕一次吧。

avatar-img
44會員
16內容數
這是 Gipi 的沙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把工作辭了,去旅行一段時間休息一下 只要是上班族,應該多少都曾有過這個想法,每個疲憊的夜晚,對工作倦怠時,我們就會產生這種慾望,但不久之後,現實面的問題總會浮現。 ⌈要怎麼過生活?⌋,⌈回來之後還找得到工作嗎?⌋嘆了一口氣後,隔天就繼續上班了。
Thumbnail
來到日本後,每天忙碌緊湊的生活大大讓我吃不消,除了適應環境,工廠的工作也讓我每天都非常疲憊,每天上下班煮飯一天就過去了,也沒有精力做其他事情,讓我不斷問自己,我到底要從日本打工度假的生活中得到什麼? 因為從現在來看我好像什麼都沒有得到,工廠的工作我不喜歡,也很難上手,到現在進去快一個月,我還是
Thumbnail
生活中,工作是重要的一部分,但我們更應該好好地休息,專注於自己的需求和慾望。這篇文章描述著作者在工作與休息間的掙扎,最終放下工作,專注於休息,並給予自己一年的時間去體驗、玩樂、休息。作者鼓勵大家好好地休息、愛自己,並專注於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工作繁忙之餘,無法找到生活意義的困惑,以及在旅行歐洲時重新發現好奇心對於生活的重要性。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好奇心和陽光的重要性,以及作者在旅行中思考回臺灣要做的事情,最後選擇 follow my heart 回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離職後的自由生活,從期待自由生活到面對自己的困難與挑戰。探討了從固定模式到自主掌控的心靈成長,包括自律、目標設定、持續學習和成長。作者鼓勵讀者積極追求自己的夢想,並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它們。
我從不敢說自己很忙,因為和真的大忙人比起來,我根本是活在渡假小島。 往往忙完一件重要的活動後,我竟然會來場感冒,然後三五天兵懨懨的只想躺床。 該說,我好命嗎?有這樣的閒暇能讓自己養病。 原本應該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在一月下旬,身為學校家長會幹部的我,擔任起今年為學校職工們忘年會的總召。負責協調場地
Thumbnail
2020.11.2 整整混沌了兩個月,從開始工作至今,從未給過自己長假-- 花了好長的時間適應,而原來最難的是心不知該如何面對這個沒有未來計畫、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的"休息"。 種種不安全感、對未來的焦慮感,直接顯化成又臭又長的離職過程,
Thumbnail
自打進入職場以來,經常陷入無法平衡生活與工作的窘況。長時間一直感覺似乎工作的壓力太大,無法好好享受每一個假期,每次週末一到,只想躺在床上好好休息。直到某次的心血來潮,一人獨自前往烏來旅行,才發現原來所謂的休息,是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體驗陌生的經驗,而不是一人獨自在家中躺在床上廢上一天。
Thumbnail
從澳洲打工度假回來後,那一年24歲,從24歲至現在31歲,就一直做著全職工作幾乎沒有停過,每天會固定時間工作八個小時,下班才是自由和自主的生活。 許多人會說這是正常的,不工作怎麼會有錢可以生活下去呢? 是這樣沒錯,有固定的工作和每月固定薪資入帳,的確減少了許多金錢上的焦慮。 不過在這樣的看似安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把工作辭了,去旅行一段時間休息一下 只要是上班族,應該多少都曾有過這個想法,每個疲憊的夜晚,對工作倦怠時,我們就會產生這種慾望,但不久之後,現實面的問題總會浮現。 ⌈要怎麼過生活?⌋,⌈回來之後還找得到工作嗎?⌋嘆了一口氣後,隔天就繼續上班了。
Thumbnail
來到日本後,每天忙碌緊湊的生活大大讓我吃不消,除了適應環境,工廠的工作也讓我每天都非常疲憊,每天上下班煮飯一天就過去了,也沒有精力做其他事情,讓我不斷問自己,我到底要從日本打工度假的生活中得到什麼? 因為從現在來看我好像什麼都沒有得到,工廠的工作我不喜歡,也很難上手,到現在進去快一個月,我還是
Thumbnail
生活中,工作是重要的一部分,但我們更應該好好地休息,專注於自己的需求和慾望。這篇文章描述著作者在工作與休息間的掙扎,最終放下工作,專注於休息,並給予自己一年的時間去體驗、玩樂、休息。作者鼓勵大家好好地休息、愛自己,並專注於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工作繁忙之餘,無法找到生活意義的困惑,以及在旅行歐洲時重新發現好奇心對於生活的重要性。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好奇心和陽光的重要性,以及作者在旅行中思考回臺灣要做的事情,最後選擇 follow my heart 回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離職後的自由生活,從期待自由生活到面對自己的困難與挑戰。探討了從固定模式到自主掌控的心靈成長,包括自律、目標設定、持續學習和成長。作者鼓勵讀者積極追求自己的夢想,並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它們。
我從不敢說自己很忙,因為和真的大忙人比起來,我根本是活在渡假小島。 往往忙完一件重要的活動後,我竟然會來場感冒,然後三五天兵懨懨的只想躺床。 該說,我好命嗎?有這樣的閒暇能讓自己養病。 原本應該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在一月下旬,身為學校家長會幹部的我,擔任起今年為學校職工們忘年會的總召。負責協調場地
Thumbnail
2020.11.2 整整混沌了兩個月,從開始工作至今,從未給過自己長假-- 花了好長的時間適應,而原來最難的是心不知該如何面對這個沒有未來計畫、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的"休息"。 種種不安全感、對未來的焦慮感,直接顯化成又臭又長的離職過程,
Thumbnail
自打進入職場以來,經常陷入無法平衡生活與工作的窘況。長時間一直感覺似乎工作的壓力太大,無法好好享受每一個假期,每次週末一到,只想躺在床上好好休息。直到某次的心血來潮,一人獨自前往烏來旅行,才發現原來所謂的休息,是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體驗陌生的經驗,而不是一人獨自在家中躺在床上廢上一天。
Thumbnail
從澳洲打工度假回來後,那一年24歲,從24歲至現在31歲,就一直做著全職工作幾乎沒有停過,每天會固定時間工作八個小時,下班才是自由和自主的生活。 許多人會說這是正常的,不工作怎麼會有錢可以生活下去呢? 是這樣沒錯,有固定的工作和每月固定薪資入帳,的確減少了許多金錢上的焦慮。 不過在這樣的看似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