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的世界觀,怎麼寫系列文?

更新於 2024/12/01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忘了是第幾年擔任 ithome 鐵人賽評審,每一年擔任評審,我總得看 40-50 位不等的參賽者文章,每個參賽者都需要撰寫大約 30 篇文章。有些系列文我會想一篇一篇看下去,有些我看了幾篇就會覺得乏味,然後就會很快地把每一篇看一看,掃視一下看看還有沒有其他有趣的內容是自己沒留意到的。

系列文的寫作本身並不容易,要把每篇文章寫到引人入勝難度更高,但還是有很多參賽者發揮得很好,讓我不禁給出 9-10 分的高分。這些參賽者本身專業能力扎實,寫作能力也很優秀,更可貴的是,他們都有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


我過去寫過許多系列文,要講最經典的,應該就是《商業思維百科》,這是學院內容最大、最廣的課程,從一開始的 200 多篇,一路擴充到現在大約 350-400 篇的篇幅。

這堂課一開始的「世界觀」如下,當初我在規劃花了不少時間,因為這是一門將我認為重要的商業知識拆解開。每個區塊再往下展開一到兩層,最後產出 200 多篇的文章主題,每個主題最少要深入到一定程度,不能只是流水帳帶過,因為我需要的是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如果只是看到一個很有趣的案例,這對多數人的商業知識不會有幫助。

這就構成了《商業思維百科》的初始定位。

raw-image

除此之外,還有《打造高效軟體開發團隊》這堂課,我想要花時間把軟體開發團隊管理的概念講清楚,所以我開始思考到底要從什麼角度切入。是從流程面、技術面,還是從策略面、執行面?

最後我決定,將上述觀念加以整合,從宏觀到微觀,從策略到執行,從技術到團隊,從開發到成果,將每個環節的重點都講清楚。這堂課最後我講了 15 個小時,算是我所以課程中長度排名前三的主題。

raw-image


學院內另一門由我主講的課程《做自己生命的CEO》,這是 52 篇內容,一週一個主題與練習,單元與單元間有先後順序。這堂課的內容之所以這樣規劃,是因為就我經驗,很多人生問題其實卡關都不在怎麼做的問題,而是「為什麼要做」的問題。

而要解決人內心的為什麼,第一無法用說理的方式進行,只能做經驗分享,並鼓勵行動,而後靠自己獲得。所以課程的內容最終長成下面這個樣子。

raw-image

內容的世界觀

從上述三堂課程中,我們大致可以看到幾個蠻重要的關鍵:

  1. 我的為什麼?我想寫給誰?想傳遞些什麼?要達成什麼目的?
  2. 受眾是誰?他有什麼痛點?想解決什麼問題?
  3. 我的核心觀點是什麼?
  4. 用什麼結構(內容、順序、關聯、形式)來傳遞資訊最有效?
    • 內容:要寫那些東西。
    • 順序:先講什麼,後講什麼。
    • 關聯:內容彼此之間是否有順序性、相依性。
    • 形式:文字、影像、聲音。

上述這幾點,可以稱之為內容的世界觀,也就是在這個內容範圍內,相關的人、場景、故事與觀點

在擔任評審時,我常用來評價分數的項目有幾個:

個人觀點,創作的重點之一,就是輸出個人觀點,缺乏個人觀點的內容,那就像教科書、流水帳、敘事文。有個人觀點的文章,通常援引了作者自己的價值觀與人生經驗,這些內容不論對與錯,都會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沒有個人觀點,嚴格來說稱不上創作,頂多只是搬運

故事,故事或案例是一篇文章中很重要的元素,好的故事與案例能讓讀者一看就懂。讓專業內容與故事交錯,能調節讀者的注意力。長時間閱讀專業內容,注意力很容易渙散,而故事與案例則讓人放鬆心情,重拾注意力。

人與場景,你建構的這個世界,主要是在談哪些人的哪些事?如果是 30 天學會專案管理,那不要貪心,最好設定某個領域的專案管理,例如軟體或行銷,然後圍繞著這個場景中相關的人去多做描述。用一個具體的案例串起所有內容,你可以寫得更深刻,讀者在閱讀時的延續性也會比較好。

在設定世界觀時,不要忘記開頭的 4 個問題。

▉我的為什麼?我想寫給誰?想傳遞些什麼?要達成什麼目的?

創作者有充分的動機,寫出來的東西自然會有靈魂,否則很容易流於形式。先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寫,以及為什麼是寫這主題。那種為寫而寫的壓力不會讓你成長,因為寫作過程中其實你只是在輸出,但缺乏學習與反思

受眾是誰?他有什麼痛點?想解決什麼問題?

這很容易被忽略,寫作就像溝通,先想想自己在對誰說話。如果一段話給誰看都行,那通常給誰看都無感。寫作的影響力通常源自於那些看了有感的人,因為有感的人才會採取行動。

我的核心觀點是什麼?

你不用是大師,但一定要有自己的觀點。當內容中有了你的觀點,這篇文章才是你的。而整個系列文,你也需要圍繞一個核心觀點去撰寫,讓讀者在閱讀每一篇內容時,都能掌握到這個核心觀點。

《商業思維百科》的核心觀點是學習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商業知識。
《打造高效軟體開發團隊》的核心觀點是建構宏觀的軟體開發知識。
《做自己生命的CEO》的核心觀點是你能主導自己的人生,主動改變。

用什麼結構(內容、順序、關聯、形式)來傳遞資訊最有效?

這一點相對複雜,一般我會用我另一堂課程中使用的「知識萃取13問」來進行解構。13 問的內容如下,提供大家參考,細節有點太多,在此就不多做贅述。不過這一段也是系列文要展開內容細節的關鍵,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raw-image

有了世界觀,你在寫每一篇文章時就比較不會卡關,也可以確保內容的高度一致性,資訊的傳遞效果肯定會比較好。

這輩子從大學時期開始創作到現在,寫過的文章早已超過 2 萬篇,開過的課也超過 30 堂,也寫了 3 本書(第 4 本即將完工)。很多人經常會問我創作的動力怎麼來,以及如何有源源不絕的內容可以寫。我想或許可以回到我看待創作的心態開始說起。

把學習放在最前頭

每個人啟動創作,或者創作的目的都不同,但對我個人來說,學習還是最重要的。至於流量、影響力、課程等,雖然從商業角度來看是重要的,但對我個人來說只能算是創作過程的副產品。

如果要在創作過程學更多,我有以下幾個建議提供給大家。

  • 多盤點,多總結,少用純敘事

我的創作習慣並非單純將自己會的東西,透過敘事的方式說出來,平舖直述,直接 Output,過程缺乏思考,也缺乏對知識的重組(Process),這過程通常不會有太多學習。

但如果我們將案例做總結,那通常能找出多個案例間的共通性,我不只能講出一個案例成功與失敗原因,我還能總結出這類案例常見的成功與失敗原因。只能解讀一個案例,跟能說出行業 know-how 是截然不同的。要成為後者,那就不能只懂得用敘事法寫文。

Process - Output,這是這過程的收穫,少了 Process,學習就少了。

  • 對知識進行深入挖掘,不要侷限於自身經驗

為了將一個專業領域,或者一個特定知識點寫得更完整或更豐富,我經常會使用到擴寫技巧,也就是將一段用來解釋該知識點的內容,為了讓大家理解的更通透,加入案例、圖解、脈絡,試著將這個知識點解釋清楚。

為了講清楚,自己通常得先搞懂,為了搞懂,通常得拆解細節,而拆解了細節,通常會發現許多之前被自己忽略的地方。像我在寫商業模式相關文章時才意識到,商業模式畫布在某些案例中難以套用,而且這工具其實缺乏重點,它是個盤點工具,而非一個決策工具。

所以為了完善商業模式的內容,我又多寫了一篇文章,找到其他商業模式的框架,補強了自己對商業模式的認知。

早期在寫技術文時,經常在網路上找資料,有時為了看懂一篇文章,往往需要再看 4-5 篇文章。如果我寫文時只想著把自己懂得寫出來,而不是趁這過程精進自己對該知識的理解,那我的收穫相對有限。

Input - Process - Output,這是一個很完整從學習到輸出的過程。

不要過度在意流量

有時,我們花費了大量心力創作,總希望能獲得更多的回報,而流量、點擊、轉化,對很多創作者來說是最重要的指標,一但數字表現不好,這篇文就像白寫了一樣。

而為了增加流量,很容易去跟風,也很容易變成標題檔,也很容易去寫抄襲那些別人已經寫好,自己稍作改寫就能交差的內容。

這些會讓你有流量,但通常不會有學習,因為你是 Input - Output,沒有 Process,你腦袋中並沒有增加知識,或對既有知識作重組。

這些會讓你有流量,但通常不會有個人品牌累積,因為那不是你獨有的內容,受眾是因為主題而看了你的內容,但不是因為你的內容特別好,也不是因為你這個人而來。

流量會讓人上癮,一但上癮,創作可能早就偏離方向,時間一久,你會有追逐流量的壓力,但卻沒有創作過程因學習而獲得的喜悅

我們多數人都不是靠流量變現賺錢的,建議把重心放在學習與透過內容產生穩定的影響力,那你比較能開開心心的持續創作下去。如果你的生計已經跟流量掛上邊,那我還是會建議你把產品打磨好,把客群經營好,這會比追逐流量更實際。

先享受創作,創作才能長久

近幾年很多人開始透過日更來啟動寫作習慣,我覺得這是一種蠻有效建立短期習慣的方式。但我也看到,日更挑戰結束後,還能持續創作的比例真的不高。

究其原因,我認為還是回到「創作對自己意義」,被逼出來的習慣,很難持久,除非產生了動機,或者壓力一直還在。

去除掉流量壓力,去除掉日更壓力,純粹享受創作過程,養成每天吸收資訊(Input),消化、重組知識(Process),然後輸出(Output)的習慣。有時寫下短短心得,有時則長篇大論。

讓創作變成生活的一部分,而非額外任務,讓自己能享受創作過程,而非變成一種壓力,把創作當作分享觀點,而非討好流量。

最後,祝福每位創作者都有機會感受到創作的樂趣。

avatar-img
85會員
36內容數
這是 Gipi 的沙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Gip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出社會開始,每一年我都會寫下一整年的回顧或學習,對我來說,2024 年算是一個重新開始,因為我對人生的體悟有所不同,也改變了過往我的一些行為習慣。
昨天看《善意溝通》,當中提到許多很棒的溝通觀念,其實很多話真的換個說法就能獲得完全不同的結果。 有些人喜歡直來直往,認為這叫開誠佈公的溝通,但開誠佈公的前提是對方也有相同的心理建設,否則就不會是有效溝通。 當對方沒這樣的心理準備時,或者根本沒打算這樣溝通時,你稍微迂迴一些還是會讓溝通更有效的。
要避免努力無效,最基本的要素有二, 第一,搞懂「遊戲規則」, 第二,投入「足夠多的努力」。
回想起我在工程師年代,工作時間確實很長。 剛出社會什麼都不會,白天忙完手邊的任務,晚上八九點回家看書寫範例,持續半年的時間都是寫到兩三點,但心情很踏實,不覺得自己在加班。
Jaguar 重塑品牌,拍了一段廣告,這個廣告有點讓人摸不著頭緒,但看得出來想強調 DEI。但這種純粹各種人種、性別,著不同顏色衣服一起入鏡的方式還是覺得很粗糙,顯得很刻意。 Jaguar 原始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tFIrqhfng 有爭議的
暑假時去日本逛泡麵博物館,在日清的創意發想流程中,有一項是「Nurture ideas」,當時看了特別有感,點子確實需要培育,也需要滋養。
從出社會開始,每一年我都會寫下一整年的回顧或學習,對我來說,2024 年算是一個重新開始,因為我對人生的體悟有所不同,也改變了過往我的一些行為習慣。
昨天看《善意溝通》,當中提到許多很棒的溝通觀念,其實很多話真的換個說法就能獲得完全不同的結果。 有些人喜歡直來直往,認為這叫開誠佈公的溝通,但開誠佈公的前提是對方也有相同的心理建設,否則就不會是有效溝通。 當對方沒這樣的心理準備時,或者根本沒打算這樣溝通時,你稍微迂迴一些還是會讓溝通更有效的。
要避免努力無效,最基本的要素有二, 第一,搞懂「遊戲規則」, 第二,投入「足夠多的努力」。
回想起我在工程師年代,工作時間確實很長。 剛出社會什麼都不會,白天忙完手邊的任務,晚上八九點回家看書寫範例,持續半年的時間都是寫到兩三點,但心情很踏實,不覺得自己在加班。
Jaguar 重塑品牌,拍了一段廣告,這個廣告有點讓人摸不著頭緒,但看得出來想強調 DEI。但這種純粹各種人種、性別,著不同顏色衣服一起入鏡的方式還是覺得很粗糙,顯得很刻意。 Jaguar 原始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tFIrqhfng 有爭議的
暑假時去日本逛泡麵博物館,在日清的創意發想流程中,有一項是「Nurture ideas」,當時看了特別有感,點子確實需要培育,也需要滋養。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安往公司走去,陽光明媚,微風輕拂,是夏季難得的好天氣。僅十分鐘之遙的距離,一步步放大在眼前的大樓場景,愈清晰愈顯壓迫感。 「要是能往後跑走就好了。」這些年來,安不只一次這麼想。那為什麼不這麼做呢?
Carry Kuo 透過文字將自己的職涯經歷與心得化為對他人的啟發。他的作品聚焦於「第一次」的挑戰,特別是那些初入職場、初當主管、初創業的朋友。CK 希望用自己的經歷幫助更多人在職涯迷霧中找到方向。在這次的訪問中,我們將探索他的創作起點、核心理念與未來的創作規劃。 創作的起點:從迷惘中找到力量
上上週的自媒體新手講座結束了,感謝大家來聽,可惜時間有限,沒辦法講更深入,真的對大家有點抱歉。 我知道有同學時間撞到,沒辦法來聽。 所以我做了這份「超懶人包」跟「懶人包」,希望能幫大家節省時間。
哈囉大家好,我是黑貓老師 😎 這篇是我前幾個禮拜講座的懶人包的第二 part。 主要是聊聊剛起步的創作者在流量不多的時候,有什麼變現的機會。
安往公司走去,陽光明媚,微風輕拂,是夏季難得的好天氣。僅十分鐘之遙的距離,一步步放大在眼前的大樓場景,愈清晰愈顯壓迫感。 「要是能往後跑走就好了。」這些年來,安不只一次這麼想。那為什麼不這麼做呢?
Carry Kuo 透過文字將自己的職涯經歷與心得化為對他人的啟發。他的作品聚焦於「第一次」的挑戰,特別是那些初入職場、初當主管、初創業的朋友。CK 希望用自己的經歷幫助更多人在職涯迷霧中找到方向。在這次的訪問中,我們將探索他的創作起點、核心理念與未來的創作規劃。 創作的起點:從迷惘中找到力量
上上週的自媒體新手講座結束了,感謝大家來聽,可惜時間有限,沒辦法講更深入,真的對大家有點抱歉。 我知道有同學時間撞到,沒辦法來聽。 所以我做了這份「超懶人包」跟「懶人包」,希望能幫大家節省時間。
哈囉大家好,我是黑貓老師 😎 這篇是我前幾個禮拜講座的懶人包的第二 part。 主要是聊聊剛起步的創作者在流量不多的時候,有什麼變現的機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