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哥大林之晨總經理「談 AI 與工程師未來」帶你看見科技演進與未來趨勢

黃敬峰-avatar-img
發佈於A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也可以用聽的了解 AI 喔





目錄

  1. 誰是林之晨?他的背景故事
  2. AI 的發展與應用現況
  3. 為什麼 AI 的下一步是升級而非轉型?
  4. 軟體工程師職業生態的變化與未來展望
  5. 未來的軟體工程師需要具備什麼能力?
  6. AI 如何影響軟體工程師的角色
  7. 工程師職涯的啟示:熱情與決心才是成功的關鍵
  8. 林之晨的 5 個金句分享
  9. 想要更多資訊?聯繫阿峰老師,讓我們一起學習成長




誰是林之晨?他的背景故事

林之晨,是臺灣科技業界的重要人物,現任台灣大哥大總經理,同時也是 Edwords 支出加速器的董事長暨合夥人。他以帶領傳統電信公司成功轉型為科技公司而聞名,並獲得了國際知名的科技研究公司 IDC 頒發的 "2024 未來企業大獎" 年度 CEO 殊榮。

林之晨的成功來自於他對未來趨勢的敏銳洞察以及對技術應用的深刻理解。他不僅在企業管理和科技應用方面有豐富經驗,還積極參與 AI 與自動駕駛等前沿科技的發展探討。




AI 的發展與應用現況

AI 的發展速度相當驚人。從 2022 年 10 月 OpenAI 推出的 ChatGPT 開始,AI 生成技術在短短兩年間經歷了快速迭代,不論是語言生成還是影像辨識,都有了顯著的突破。然而,隨著這些技術逐漸成熟,AI 的發展速度似乎也面臨了一些挑戰,進入了一個所謂的 "撞牆期"

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是目前人類所能提供的數位化數據已經被 AI 吃透,要進一步提升其能力,就需要大規模的數據擴充與新的資料來源。然而,林之晨強調,

AI 的進步仍然值得期待,未來會有更多針對特定領域應用的 "垂直 AI" 快速崛起,例如醫療、金融和自動駕駛等。




為什麼 AI 的下一步是升級而非轉型?

在許多企業努力進行 "數位轉型" 時,林之晨卻提出了一個不同的觀點。他認為

"升級" 比 "轉型" 更為重要。

對於他來說,"轉型" 僅僅表示做一些不同於以往的事情,但這不代表會帶來更好的結果。而 "升級" 則是有方向性的提升,讓企業在新的領域中更具競爭力。

阿峰老師過去的經驗是,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企業認為只要有新的技術就是轉型成功,但這樣的思維很容易讓企業陷入模仿而非創新。真正的升級是基於現有的優勢,讓技術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相結合,這樣才能在市場上取得領先地位。

林之晨表示,隨著 AI 技術的來臨,企業應該思考的是如何 "AI 升級",而非簡單地 "AI 轉型"也就是如何利用 AI 提升現有的競爭優勢,創造更大的價值,而不是只跟風加入數位領域。

升級需要有戰略性的規劃,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技術的應用。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需求和核心能力,找到 AI 在具體情境下的最佳應用方式,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技術的效用。

raw-image




軟體工程師職業生態的變化與未來展望

隨著 AI 技術的發展,軟體工程師這個職業也在經歷著巨大的變化。林之晨指出,AI 如今可以輔助工程師編寫程式語言,這使得有些基礎性的工程師工作需求大幅減少。過去,科技公司和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需求,讓軟體工程師的供需不平衡嚴重,許多工程師能夠輕鬆找到高薪工作。但 AI 的崛起已經改變了這樣的局面。

林之晨認為,工程師職業生態的變化意味著,未來的工程師不再是單純的技術工匠,而是需要更多的創意與對技術的熱情來推動技術升級,這樣才能在競爭中生存下來。




未來的軟體工程師需要具備什麼能力?

未來的軟體工程師,除了基本的編程能力外,還需要具備深厚的 AI 應用知識,並且能夠靈活應用各種工具來提升工作效率。林之晨認為,學會利用 AI 工具來增強自己的工作能力,是工程師在未來數位時代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此外,林之晨強調,工程師的熱情也非常重要。如果只是為了高薪而學習編程,可能很快會被 AI 所取代;而真正熱愛技術的人,才能夠在這個行業中找到持續的動力和成長機會。

raw-image




AI 如何影響軟體工程師的角色

AI 的發展讓許多軟體工程師的工作變得更加智能化,從簡單的程式語言編寫到複雜的系統設計,AI 都能夠提供協助。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工程師的角色會被取代,反而使得工程師需要轉向更具創造性和設計性的工作。

林之晨認為,AI 會成為工程師最好的助手,而工程師的角色會更加專注於如何把創新的想法變成現實。工程師應該學會與 AI 合作,而不是對它產生恐懼。




工程師職涯的啟示:熱情與決心才是成功的關鍵

林之晨用自身的經歷提醒所有的年輕工程師,選擇這個職業不是因為它目前看起來 "有利可圖",而是因為你對它有熱情。未來的軟體工程師需要在不斷變化的科技環境中保持持續的學習能力和創新動力。

工程師的職涯發展就像是一場長跑,不是單靠一時的興奮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有長期的熱情和堅持,才能在這個行業中持續成長,並迎接未來的挑戰。

raw-image




林之晨的 5 個金句分享

數位轉型的重點不在於數位,而在於轉成什麼型。

為什麼會這樣說?林之晨認為,數位化本身不是最終目標,而是如何透過數位技術真正創造出新的價值才是關鍵。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必須找到明確的方向,確保數位化的行動是為了達到更具競爭力的目標。

AI 不只是轉型工具,更是升級武器,讓企業獲得新的競爭優勢。

AI 技術不僅僅是為了讓企業進入數位領域,而是為了讓企業的效率、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因此,AI 是升級的工具,能夠幫助企業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工程師的未來不在於會寫多少程式語言,而在於如何創造性的應用技術。

林之晨強調,隨著 AI 的發展,單純的程式語言編寫將越來越容易被 AI 取代,工程師真正的價值在於如何利用技術解決問題、創造新產品,這需要的是創造力和對技術的深刻理解。

熱情和創意,是工程師在 AI 時代中不被取代的最大關鍵。

AI 可以幫助完成重複性、標準化的工作,但創造力和人性化的熱情是 AI 所無法取代的。林之晨鼓勵工程師們保持對技術的熱情,這樣才能在不斷變化的技術世界中立於不敗之地。

與 AI 合作,而不是恐懼 AI,這是每個技術人的必修課。

面對 AI 的快速發展,恐懼無法帶來解決方案。林之晨認為,技術人應該學會如何與 AI 協同工作,把 AI 作為提升自己工作效率的助手,而不是視它為威脅。




想要更多資訊?聯繫阿峰老師,讓我們一起學習成長

如果公司部門希望了解更多關於 AI 的知識,或是需要專業的培訓,可以聯繫阿峰顧問。阿峰顧問擁有豐富的 AI 教學經歷,曾為多家企業和政府機構提供培訓,教學時數超過 500 小時。

  • 企業組織:華碩電腦、南山人壽、新加坡商蝦娛樂電商、裕隆日產等。
  • 政府單位:行政院數位發展部、經濟部能源署、高雄市政府等。
  • 其他組織:台北市東南扶輪社、IMC 桃園社等。

更多阿峰老師的背景介紹:




資料來源

  • 標題:24.11.27【財經起床號】Mr.Jamie 林之晨談「AI搜尋大戰會挑戰 Google 霸主地位嗎?川普 2.0 時代將迎來自駕車新時代!」
  • 來源:九八新聞台
  • 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yR_kbS51x0&t=2511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I 峰哥
38會員
143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阿峰老師,一位熱愛人工智慧並致力於把 AI 技術帶進日常生活的教育者。一直以來,我都相信教育不只是傳遞知識,而是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創造力,並培養他們的批判思考和實踐能力,讓每位學生都能在未來職場中脫穎而出。 我的教學理念是「學以致用」。「AI峰哥」的部落格,專門分享各種最新的 AI 新知與應用。
AI 峰哥的其他內容
2025/04/03
本集探討 Anthropic CEO Dario Amadei 對 AI 發展的洞見。Amadei 強調 AI 依循「規模化法則」快速進步,帶來醫療、科學突破等巨大機會,但也伴隨嚴峻風險,如 ASL 3 國安威脅、工作取代及中美科技角力。其創立 Anthropic 即以「安全至上」為核心。
Thumbnail
2025/04/03
本集探討 Anthropic CEO Dario Amadei 對 AI 發展的洞見。Amadei 強調 AI 依循「規模化法則」快速進步,帶來醫療、科學突破等巨大機會,但也伴隨嚴峻風險,如 ASL 3 國安威脅、工作取代及中美科技角力。其創立 Anthropic 即以「安全至上」為核心。
Thumbnail
2025/04/01
阿峰老師探討AI的雙面刃,引用《AI的底層真相》揭示勞動剝削、Deepfake、監控與演算法歧視等風險。同時分析中美科技角力下,中國傾國家之力發展AI的策略(教育扎根、技術突破、國家意志、應用落地)及其面臨的隱私與信任挑戰,並反思台灣的AI發展之路,強調以人為本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4/01
阿峰老師探討AI的雙面刃,引用《AI的底層真相》揭示勞動剝削、Deepfake、監控與演算法歧視等風險。同時分析中美科技角力下,中國傾國家之力發展AI的策略(教育扎根、技術突破、國家意志、應用落地)及其面臨的隱私與信任挑戰,並反思台灣的AI發展之路,強調以人為本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3/31
阿峰老師解析BBC報導,揭示中國發展AI的「國家隊」策略。其藉由早期STEM教學培養人才、DeepSeek等低成本高效技術、國家強力支持與「彎道超車」創新,全面推動AI融入社會。儘管成就顯著,但國際上對隱私和信任的疑慮仍是其重大挑戰。台灣應借鏡此經驗,思考自身發展路徑。
Thumbnail
2025/03/31
阿峰老師解析BBC報導,揭示中國發展AI的「國家隊」策略。其藉由早期STEM教學培養人才、DeepSeek等低成本高效技術、國家強力支持與「彎道超車」創新,全面推動AI融入社會。儘管成就顯著,但國際上對隱私和信任的疑慮仍是其重大挑戰。台灣應借鏡此經驗,思考自身發展路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鍾婷顧問在Podcast節目「自媒自創說AI」分享個人觀點,探討AI時代下人類的工作與未來,從AI取代哪些工作到人類如何與AI共存,並提出創造力和同理心是AI難以取代的人類核心價值。文章以李開復的預測開場,並透過工業革命的歷史發展脈絡,闡述AI並非單純取代人力,而是推動人類進化的過程。
Thumbnail
鍾婷顧問在Podcast節目「自媒自創說AI」分享個人觀點,探討AI時代下人類的工作與未來,從AI取代哪些工作到人類如何與AI共存,並提出創造力和同理心是AI難以取代的人類核心價值。文章以李開復的預測開場,並透過工業革命的歷史發展脈絡,闡述AI並非單純取代人力,而是推動人類進化的過程。
Thumbnail
本文分享簡立峰老師對於AI時代的看法,以及如何善用AI提升個人和團隊的工作效率。內容涵蓋AI的應用、學習方法、潛在風險與未來人才需求,並鼓勵讀者積極學習AI,在AI時代保有競爭力。
Thumbnail
本文分享簡立峰老師對於AI時代的看法,以及如何善用AI提升個人和團隊的工作效率。內容涵蓋AI的應用、學習方法、潛在風險與未來人才需求,並鼓勵讀者積極學習AI,在AI時代保有競爭力。
Thumbnail
AI風暴席捲全球,企業面臨轉型壓力,本文探討AI時代企業的生存策略、大企業與小企業的挑戰與機會,以及個人如何提升技能以適應AI時代的職場需求,並提供阿峰老師的AI教學資源。
Thumbnail
AI風暴席捲全球,企業面臨轉型壓力,本文探討AI時代企業的生存策略、大企業與小企業的挑戰與機會,以及個人如何提升技能以適應AI時代的職場需求,並提供阿峰老師的AI教學資源。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是否會取代程式設計師,並提供程式設計師轉型建議及未來發展方向。AI將取代重複性工作,但高階程式設計師的經驗和技術仍具價值。文章建議程式設計師學習AI相關知識、工具和參與相關計畫,轉型為泛AI技術人,並介紹AI演算法工程師、AI應用開發工程師、AI產品經理及AI研究員等未來職涯選擇。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是否會取代程式設計師,並提供程式設計師轉型建議及未來發展方向。AI將取代重複性工作,但高階程式設計師的經驗和技術仍具價值。文章建議程式設計師學習AI相關知識、工具和參與相關計畫,轉型為泛AI技術人,並介紹AI演算法工程師、AI應用開發工程師、AI產品經理及AI研究員等未來職涯選擇。
Thumbnail
當AI如DeepSeek R1進入製造業,傳統工程師的工作模式面臨顛覆,重複性任務被自動化系統取代,但同時也促成了人機協作的新局面。企業需重視培訓新技能,技術部門的主管們將面對如何有效整合AI與決策支持系統的挑戰。本文探討了AI對傳統職能的影響,並指出未來製造業轉型的關鍵在於技術與管理層的協同調整。
Thumbnail
當AI如DeepSeek R1進入製造業,傳統工程師的工作模式面臨顛覆,重複性任務被自動化系統取代,但同時也促成了人機協作的新局面。企業需重視培訓新技能,技術部門的主管們將面對如何有效整合AI與決策支持系統的挑戰。本文探討了AI對傳統職能的影響,並指出未來製造業轉型的關鍵在於技術與管理層的協同調整。
Thumbnail
阿峰老師帶領企業主管洞悉 2025 AI 趨勢。AI 正驅動企業轉型,透過 AI 助理、生成式 AI 提升效率與創意,低軌衛星開創通訊新局。企業需培育 AI 人才、投資智慧眼鏡、記憶體內運算、CPO 等技術。領導者則需具備數據決策能力,擁抱遠距協作,引領企業邁向 AI 新時代。
Thumbnail
阿峰老師帶領企業主管洞悉 2025 AI 趨勢。AI 正驅動企業轉型,透過 AI 助理、生成式 AI 提升效率與創意,低軌衛星開創通訊新局。企業需培育 AI 人才、投資智慧眼鏡、記憶體內運算、CPO 等技術。領導者則需具備數據決策能力,擁抱遠距協作,引領企業邁向 AI 新時代。
Thumbnail
由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與CIO蔡祈岩所撰洗「AI的它時代,台灣企業的大機遇」的讀書心得,關於企業AI轉型,提出了包括 AI 資訊架構調整、發展企業專屬模型等關鍵策略。文章最後探討了AI與人類智慧的本質區別,指出自我意識和目的性思考是人類獨有的特質,暗示在AI時代,人類更需要重視自身的存在意義和價值
Thumbnail
由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與CIO蔡祈岩所撰洗「AI的它時代,台灣企業的大機遇」的讀書心得,關於企業AI轉型,提出了包括 AI 資訊架構調整、發展企業專屬模型等關鍵策略。文章最後探討了AI與人類智慧的本質區別,指出自我意識和目的性思考是人類獨有的特質,暗示在AI時代,人類更需要重視自身的存在意義和價值
Thumbnail
企業導入 AI 已是現在進行式,不只是選擇題,而是必考題!阿峰老師從台灣大哥大等企業的實例出發,說明 AI 能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並創造新營收。導入過程雖有挑戰,但掌握關鍵策略,就能搭上 AI 列車,掌握未來競爭力。
Thumbnail
企業導入 AI 已是現在進行式,不只是選擇題,而是必考題!阿峰老師從台灣大哥大等企業的實例出發,說明 AI 能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並創造新營收。導入過程雖有挑戰,但掌握關鍵策略,就能搭上 AI 列車,掌握未來競爭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